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之——古诗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之——古诗赏析
班级姓名学号
一、示例引路
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
的好处。
【示例】("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
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
这两个字准确地描绘了塞外自然之景,意
境奇特,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1分)) 2. 赏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示例】(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告诉我们,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
自能声名远播。
)
3. 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示例】(此联色彩鲜明,境界阔大。
情寓景中。
用明丽之景反衬凄楚之情。
富
于音乐美。
作者妙用"历历"、"萋萋"两个叠音词,使诗句声音清朗、音律和谐,
吟诵起来,犹如轻板而歌。
)
4.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被誉为千古名联的诗句,请略加赏析
【示例】("曲"、"幽"、"深",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此句不
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
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
5.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在一座古寺的后院,一条碎石小路弯弯曲曲地通向幽静的丛林深处,
在那里鲜花怒放,树木繁茂,浓荫覆盖着的禅房若隐若现。
)
6. 赏析"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示例】(诗中蕴含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悲,也有家国之痛,表现了诗人忧国忧
民的情怀。
)
7. 本文语言优美而极具感染力,试赏析"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句。
【示例】(这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1分),写登楼的感触,悠闲自在地一"坐",城乡之景便尽收眼底,身微"俯"手轻"拍",云雾之仙气便尽揽入怀(1分)。
这两句虽未说楼高,但一座直凌霄汉的高楼已矗立在读者的眼前(1分)。
(共
3分))
8. 赏析"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示例】(“乍”“才”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
9. 赏析"流响出疏桐"
【示例】(一个“疏”字,更让人想象得出梧桐树枝干的高挺清拔,“流”字与“出”字,又使蝉声传送的过程形象化,让人看到了蝉站在高处,清俊飘逸的形象。
)
10. 赏析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示例】(颔联用反衬的手法。
“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极言其“孤”;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谁怜”二字,物我交融,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流露出一种落群的伤感。
)
二、真题演练
1. 赏析"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3.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4.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请作赏析。
1.【示例】(以“雨昏”“花落”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而“青草湖”“黄陵庙”更可勾起读者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
令人备感其声之哀怨凄恻。
) 2【示例】(在皎洁的月光下,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回家。
亲切有味,
意境醇美。
)
3【示例】("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
涤除。
"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
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
4【示例】(只见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
长天。
"坼"字,写得有力,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
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一"坼"一"浮",既是实写,又寓想像。
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
阔而又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