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带刺的朋友【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带刺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2.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么偷枣的。

3.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重点
1.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2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么偷枣的。

难点
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带刺的朋友》,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带刺的朋友是谁啊?(刺猬)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快速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刺猬的什么事情?
填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刺猬,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故事?
细读课文
(一)了解红枣,感悟诱人。

同学们,究竟怎样诱人的红枣,引得刺猬去偷呢?请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

课件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
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指导朗读,这是怎样诱人的枣,让人眼馋,谁能读出这种馋人的感觉?
过渡:这么诱人的红枣,谁看了都会垂涎欲滴的,别说是小刺猬了。

那么小刺猬是怎样偷枣的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刺猬偷枣”感悟高明(第2~11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自读提示:(1)作者对偷刺猬枣这件事做出的评价是怎样的?
(2)自读课文第2~11自然段,按照顺序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句子,读一读并圈出它偷枣时的动作,并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①谁来解释“高明”?(高明:见解、技能高超。

)联系上下文说说“高明”的意思。

②“暗暗钦佩”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在生活中你有“暗暗钦佩”的时候吗?
预设:我是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暗暗钦佩”的,它的意思是说在心里佩服。

我也有这样的时候,我们班平时成绩不好的李明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次月考中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当时我就暗暗钦佩。

③刺猬偷枣的技术十分高超,所以作者暗暗钦佩。

2.交流、板书刺猬偷枣的过程。

过渡:作者暗暗钦佩刺猬偷枣儿的本领高超,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3)指名交流:读句子,谈体会。

4)课件出示:
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从这两句话里我们得知刺猬偷枣的第一步是什么?刺猬有哪些动作?爬
(板书:爬树)刺猬是怎样爬的呢?(缓慢,诡秘)
①理解“诡秘”的意思。

(诡异、神秘)
②这个“诡秘”说明了什么?(刺猬小心翼翼、警惕性高)
③指导朗读,小刺猬偷枣可真小心谨慎啊。

读缓慢些
④老师发现作者为何没有直接说刺猬,而是称“那个东西”呢?
⑤(作者不知道是什么动物在往上爬的时候,不带有喜欢或憎恶的情感,所以称之为
“那个东西”。


过渡小刺猬爬上树是为了干什么呢?找到相应的句子,互相交流。

5)课件出示: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小刺猬偷枣的第一步是爬树,从这两句描写刺猬偷枣的句子我们了解到刺猬偷枣的第二步是什么?
(板书:摇枣)
这里的“兴许”是什么意思?请你说说它的近义词。

(好像、可能、大概)
从哗哗噼里啪啦看出刺猬聪明 (枣掉的很多)
红枣掉了一地,小刺猬还继续呆在树上吗?它接下来会做什么?
6)课件出示: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小刺猬动作是掉(落地)
噗的一声,直接从树上掉下来,速度很快,趁作者没有回神过来,
就直接落地了。

非常聪明
作者称刺猬是“那个家伙”,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因为刺猬把红枣晃掉了一地,作者产生了厌恶的情感,所以称之为“那个家伙”。


(板书:落地)
为什么刺猬要直接从树上掉下来呢?你找到原因了吗?
7)课件出示: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板书:归枣打滚扎枣)对于一地的红枣,归拢在一起后,小刺猬接下来怎么做的呢?
8)课件出示: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板书:驮枣快跑)
9)读下面的句子,看看“我”对刺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他。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

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我”由开始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到发现它偷枣时厌恶地称之为“家伙”,最后发现小刺猬的聪明而转称为“聪明的小东西”。

这一情感的变化,体现了“我”对小刺猬这个“带刺的朋友”的喜爱之情。

不只是作者,我也喜欢上这个带刺的小家伙了。

试着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它偷枣的本领可真高明。

这只小刺猬先————,接着————,再————————,最后——————。

孩子们刺猬是怎样爬树的呢?(缓慢地、诡秘地)爬怎样摇树?(用力)怎样落地?(噗的一声)怎样归枣扎枣?(逐个)怎样驼枣快跑的?(急火火地)
出示课件:
一天晚上,后院的枣树旁。

刺猬先缓慢地,诡秘地爬向枣树。

它在枣树上停下脚,用力摇枣。

接着,噗的一声,掉到地上,再把红枣逐个归拢。

最后打滚扎枣,驮着红枣急火火地跑了。

三、启发阅读,拓展延伸。

“我”目睹了刺猬偷枣的过程,不禁对它产生了更大的好奇心。

课件出示: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
1.小组发挥想象交流。

2.你还想了解什么呢?
3.搜集作者宗介华的散文《带刺的朋友》,其中写了小刺猬一家的很多故事,找来读一读,和同学们交流自己对小刺猬的新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