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14、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基限时练(十四)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达:通达 B .非由外铄.
我也 铄:从外部给予 C .自暴.
者不可与有言也 暴:残害 D .吾身不能居仁由.
义 由:遵循 解析 A .达:流出。

答案 A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反身而诚./诚.
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B .求仁莫.近焉/一夫当关,万夫莫.
开 C .仁,人之安.宅也/沛公安.
在 D .吾身不能居仁由.义也/为仁由.
己,而由人乎 解析 A .真诚/果真;B.都是“没有”的意思;C.使空闲/哪里;D.遵循/凭靠。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对“而”“之”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反身而.诚②旷安宅而.弗居 ⎩⎨⎧
③言非礼义,谓之.自暴④若火之.
始然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解析 两个“而”,①并列,②转折;两个“之”,①代词它,②主谓间助词。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她到任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
: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
....
看起来自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

,榜B.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
....
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C.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机的走法其实很普通,但我却对各种奥妙困惑不已。

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
...
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在D.他性格内向,不善与陌生人打交道,刚见到她的时候,脸都涨红了,期期艾艾
....
说些什么。

解析B.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的意思。

不合句意。

答案B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所有作者都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那些用字不规范,一定要不断地增强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意识。

B.目前杭州市交通部门联合对超载货车进行整治,原因在于不仅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马路杀手,而且使得公路不堪重负。

C.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放炮人员使用非专业炸药声音作业处理煤仓堵塞,导致煤尘飞扬达到爆炸界限,放炮火焰引起煤尘爆炸造成的。

D.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有优势的,优势在于非常强调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但是在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精神培养还有很大的缺陷。

解析A.成分残缺,“杜绝那些用字不规范”的后面应加上“的情况”;B.“不仅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马路杀手,而且使得公路不堪重负”语序不当;C.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
..
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有怵惕
恻隐之心怵惕:恐惧
..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通“徼”,求取
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的样子
解析D.然:燃,燃烧。

答案D
7.翻译下列句子。

(1)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有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就好像他有四肢一样。

(2)如果能够扩充它们,就是能用来安抚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用来侍奉自己的父母还不够。

8.这段话阐明了哪种思想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段主要阐明的是仁、义、礼、智四种品德的重要性。

首先指出这四种品德是人人都具备的,它们就像人的四肢一样;其次论证了拥有了这四种品德就可以拥有天下了。

(二)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臣闻郊关
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
..
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 传:传说
B.与民同.之同:共同使用
C.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如:好像
D.臣闻郊关
之内郊关:郊区内的关口
..
解析A.传:古传记;C.如:等于;D.郊关:边境上的门。

答案B
10.翻译下列句子。

(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周文王圈养禽兽种植花木的园子有七十里见方,有这回事吗?
(2)我刚踏上齐国的边境,先打听一下齐国有哪些重大禁令,然后才敢进入国内。

11.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方法阐述了孟子怎样的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段文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着重说明文王是与民同乐,无论囿之大小,都和百姓共同使用。

参考译文
齐宣王问孟子道:“传说周文王豢养禽兽种植花木的园地有方圆七十里,有这回事吗?”
孟子回答说:“在古书上是有这样的记载。


齐宣王说:“要是这样,不太大吗?”
孟子说:“老百姓还觉得小了呢。


齐宣王说:“我的园子只有四十里见方,老百姓还觉得大,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周文王的园地,周围七十里见方,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到那里去,打野鸡、捕兔子的也可以到那里去,文王与百姓一同享用,百姓觉得小,不是很自然的吗?我刚踏上您的边境,先打听一下齐国有哪些重大的禁令,然后才敢入境。

我听说齐国首都的郊外,有个方圆四十里的园子,凡射杀园子里的麋鹿的,按杀人的罪名处罚,这就等于在国土上,设下了方圆四十里的大陷阱来坑害老百姓,老百姓觉得大,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三、高考热点
12.(2018·浙江卷)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字)
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的,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的,近来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太多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有差异。

(或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价值判断不同。

)阅读下列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

苏格拉底有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
钱钟书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主管者引导参观藏书库,显得很得意。

问及钱钟书的感想,他说:“我亦充满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


(1)苏格拉底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钟书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个追求精神境界的人要安于简朴的生活,淡于物质的奢华。

(2)书籍永远读不完,只有善于选择,精心研究,方能有所成就。

13.我打电话给水站要求送桶装水。

过了好一会儿,师傅才气喘吁吁地把水送到,原来电梯停电了,他是爬了十八层楼梯上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终于明白,温暖人心的往往正是细微处显示的一份善良。

要求:①根据前后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补充出中间情节。

②侧重对人物进行描写,至少运用两种描写手法。

③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