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1届安徽省芜湖市中考物理全真模拟试卷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安徽省芜湖市中考物理全真模拟试卷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电能表接在家庭电路中,是为了测量................................................................................ () A.电流B.电压C.电功D.电功率
2.在电学实验中常发生的故障可用电压表检测。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时,小灯泡不亮,这时用电压表测量B、C间的电压为U BC=0V,C、D间的电压为U CD=3V,A、D 间的电压为U AD=3V。

由此判断可能发生的故障为 ....................................................... ()
A.灯L断路B.电阻R断路C.L短路D.电阻R短路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4.下列与光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所示,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
6.小华同学最近发现自己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小华同学说明()
A.小华同学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小华同学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小华同学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小华同学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7.光线垂直射在平面镜上,要使反射光线离开原来的方向偏转80°,则镜面应绕轴转动的角度是()
A.20°B.40°C.80°D.60°
8.野外作业时,由于没有220V的照明供电线路,为了应急,有时将两盏额定电压为220V的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压为380V的动力线路中,俗称“串联灯”。

如果将“220V、40W”的甲灯和“220V、60W”的乙灯组成“串联灯”使用,那么两灯的亮度相比()
A.甲灯较亮。

B.乙灯较亮。

C.一样亮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9.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如: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作为飞机外壳的主要材料等。

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 ()A.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
B.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
C.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D.用橡胶做汽车轮胎
10.小东用一个最多能装4 kg水的塑料桶装满植物油,则桶内植物油的质量()
A.一定等于4kg B.可能等于4 kg
C.大于4kg D.小于4 kg
11.某物理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

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A管吸气,烧瓶将会 ............................................................................................................................................ ()
A.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B.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减小
C.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D.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12.下列过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13.有关下列仪器设备和电学装置的原理或作用,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B.空气开关是电流过大时切断电路,利用焦耳定律原理工作的装置
C.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的能量特征来加热食物的
D.液压千斤顶是液压技术的应用
14.小张用“135”相机拍摄德阳石牛公园的“十二生肖”群雕全景照,要使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照相机镜头与群雕的距离应为............................................................................. ()A.大于2倍焦距B.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C.小于1倍焦距D.等于2倍焦距
15.手机是现代人们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之一,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是利用:()
A.电磁波传送; B.超声波传送; C、光纤传送; D、空气传送.
16.小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

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快慢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

则铁匠与小平的距离约是:()
A.240m ; B.480m ; C.680m ; D.1020m.
二、多选题
17.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电螺线管能够产生磁场
B.电动机能够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就会改变
D.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三、填空题
18.铝块B放在木块A上时,恰好静止于水中(图).已知A与B体积关系是V A=4V B.则木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铝的密度是2.7×103kg/m3)
19.如图是小华利用杠杆提升浸没在水中的物体B的示意图。

杠杆CD可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C:OD=1:2,物体A为配重,其质量为200g。

烧杯的底面积为75cm3,物体B 的质量为320g,它的体积为40cm3。

当物体B浸没在水中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1。

当用力拉物体A,将物体B提出水面一部分以后,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竖直向下拉物体
A的力为F,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2。

若p1与p2之差为40Pa,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_N。

(g取l0N/kg,杠杆的质量、悬挂物体A和物体B的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
20.一个人体检时站在磅秤上,秤的示数是50kg,这时秤受到人对它的压力大小是
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_,这个力的受力物体是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 21.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
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
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8505356
石蜡的温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5659
(1
(2)该晶体的熔点是℃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态。

(选填“固”或“液”)
四、简答题
22..测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选择:我们的目的是测液体(比如盐水)的密度,既要测出被测液体(盐水)的质量,又要测出它的体积.实验不但要注意操作方便,还应尽量减小测量的误差。

因此,该实验中测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步骤与通常所想到的有所不同。

请你把三个主要操作步骤写下来:
(1) ;
(2) ;
(3) ;
五、实验探究
23.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让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撞到一个在水平面上放置的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木块被撞的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

同学们进行了两组实验,第一组实验是将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滚下,得到的实验数据见表一。

第二组实验是将质量相同的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滚下,得到的实验数据见表二。

表一(钢球撞击木块时的速度v=5cm/s)
序号钢球质量/g 木块被撞击的距离/cm
1106
22012
33018表二(质量为l0g的钢球)
序号钢球撞击木块时
的速度(cm/s)
木块被撞击
的距离/cm
456
51024
61554
(1)第一组实验的三次是将钢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滚下,而第二组实验的三次是将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滚下,其目的是各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整理仪器的过程中,爱动脑筋的小明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质量和速度这两个因素对动能大小的影响程度一样吗?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又马上对表一和表二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结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图所示为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实验时必须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相同,实验时发现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设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力,它将做运动。

速度远匀速直线
25.(4分)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
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

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小红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下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的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_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将一块和玻璃板同样大的木板放在玻璃板与B之间,此时小红
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蜡烛A的像。

六、论述计算题
27.要配制10kg60℃的温水,现有足量的15℃水和90℃水,则各应取多少kg的水相混合制成?
七、综合题
28.(5分)质量100kg的地热水,温度从80℃降低到2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c水=4.2×103J/(kg·℃)。

【题目及参考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电能表接在家庭电路中,是为了测量................................................................................ () A.电流B.电压C.电功D.电功率
解析:C
2.在电学实验中常发生的故障可用电压表检测。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时,小灯泡不亮,这时用电压表测量B、C间的电压为U BC=0V,C、D间的电压为U CD=3V,A、D间的电压为U AD=3V。

由此判断可能发生的故障为............................................. ()
A.灯L断路B.电阻R断路C.L短路D.电阻R短路
解析:A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解析:C
4.下列与光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解析:D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所示,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
解析:解析从标尺中可以看出,蜡烛在凸透镜的f和2f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在光屏上呈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正确的选项是DD
6.小华同学最近发现自己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小华同学说明()
A.小华同学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小华同学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小华同学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小华同学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解析:B
7.光线垂直射在平面镜上,要使反射光线离开原来的方向偏转80°,则镜面应绕轴转动的角度是()
A.20°B.40°C.80°D.60°
解析: B
8.野外作业时,由于没有220V的照明供电线路,为了应急,有时将两盏额定电压为
220V的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压为380V的动力线路中,俗称“串联灯”。

如果将
“220V、40W”的甲灯和“220V、60W”的乙灯组成“串联灯”使用,那么两灯的亮度相比()
A.甲灯较亮。

B.乙灯较亮。

C.一样亮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A
9.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如: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作为飞机外壳的主要材料等。

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 ()A.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
B.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
C.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D.用橡胶做汽车轮胎
解析:B
10.小东用一个最多能装4 kg水的塑料桶装满植物油,则桶内植物油的质量()
A.一定等于4kg B.可能等于4 kg
C.大于4kg D.小于4 kg
解析:D
11.某物理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

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A管吸气,烧瓶将会 .................................................................................................................................... ()
A.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B.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减小
C.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D.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解析:C
12.下列过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解析:B
13.有关下列仪器设备和电学装置的原理或作用,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B.空气开关是电流过大时切断电路,利用焦耳定律原理工作的装置
C.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的能量特征来加热食物的
D.液压千斤顶是液压技术的应用
解析:D
14.小张用“135”相机拍摄德阳石牛公园的“十二生肖”群雕全景照,要使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照相机镜头与群雕的距离应为......................................................................... ()
A.大于2倍焦距B.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C.小于1倍焦距D.等于2倍焦距
解析:A
15.手机是现代人们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之一,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是利用:()
A.电磁波传送; B.超声波传送; C、光纤传送; D、空气传送.
解析:A
16.小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

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快慢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

则铁匠与小平的距离约是:()
A.240m ; B.480m ; C.680m ; D.1020m.
解析:C
二、多选题
17.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电螺线管能够产生磁场
B.电动机能够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就会改变
D.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解析:AB
三、填空题
18.铝块B放在木块A上时,恰好静止于水中(图).已知A与B体积关系是V A=
4V B.则木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铝的密度是2.7×103kg/m3)
解析:0.5075×103kg/m3
19.如图是小华利用杠杆提升浸没在水中的物体B的示意图。

杠杆CD可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C:OD=1:2,物体A为配重,其质量为200g。

烧杯的底面积为75cm3,物体B的质量为320g,它的体积为40cm3。

当物体B浸没在水中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
p1。

当用力拉物体A,将物体B提出水面一部分以后,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竖直向下拉物体A的力为F,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2。

若p1与p2之差为40Pa,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_N。

(g取l0N/kg,杠杆的质量、悬挂物体A和物体B的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
解析:4.
20.一个人体检时站在磅秤上,秤的示数是50kg,这时秤受到人对它的压力大小是
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_,这个力的受力物体是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解析:490,竖直向下,磅秤,人
21.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
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
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8505356
石蜡的温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5659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2)该晶体的熔点是℃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态。

(选填“固”或“液”)
解析:⑴海波⑵4⑶固
四、简答题
22..测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选择:我们的目的是测液体(比如盐水)的密度,既要测出被测液体(盐水)的质量,又要测出它的体积.实验不但要注意操作方便,还应尽量减小测量的误差。

因此,该实验中测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步骤与通常所想到的有所不同。

请你把三个主要操作步骤写下来:
(1) ;
(2) ;
(3) ;
解析: (1)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2)倒一部分盐水到量筒中,记下读数,(3)测出烧杯和剩下盐水的总质量
五、实验探究
23.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让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撞到一个在水平面上放置的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木块被撞的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

同学们进行了两组实验,第一组实验是将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滚下,得到的实验数据见表一。

第二组实验是将质量相同的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滚下,得到的实验数据见表二。

表一(钢球撞击木块时的速度v=5cm/s)
序号钢球质量/g 木块被撞击的距离/cm
1106
22012
33018表二(质量为l0g的钢球)
序号钢球撞击木块时
的速度(cm/s)
木块被撞击
的距离/cm
456
51024
61554
(1)第一组实验的三次是将钢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滚下,而第二组实验的三次是将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滚下,其目的是各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整理仪器的过程中,爱动脑筋的小明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质量和速度这两个因素对动能大小的影响程度一样吗?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又马上对表一和表二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结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第一组是保证钢球在水平方向上开始时速度相同;第二组是让钢球到达水平面上(撞击木块)的速度不同。

(2)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3)在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速度越大。

它的动能越大。

(4)速度。

24.如图所示为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实验时必须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相同,实验时发现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设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力,它将
做运动。

速度远匀速直线
解析:
25.(4分)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

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4分)(1)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2)改变力的方向 砝码质量
(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6.小红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 和B ,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下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的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_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4)移去后面的蜡烛B ,并将一块和玻璃板同样大的木板放在玻璃板与B 之间,此时小红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蜡烛A 的像。

解析: (4)能 (3)不能
(2)大小
(1)到镜面的距离大小
六、论述计算题
27.要配制10kg60℃的温水,现有足量的15℃水和90℃水,则各应取多少kg 的水相混合制成?
解析:解:由题意:cm 1Δt 1=cm 2Δt 2
∴m 1m 2=Δt 2Δt 1=90℃-60℃60℃-15℃=23
∴m 1=25
×10kg =4kg m 2=10kg -4kg =6kg
七、综合题
28.(5分)质量100kg的地热水,温度从80℃降低到2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c水=4.2×103J/(kg·℃)。

解析:(5分)
Q放=c水m(t-t0) 4.2×103J/(kg·℃)×100kg×(80℃-20℃)=2.52×107J
⑶U=IR=5A×44Ω=220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