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变迁及政策调整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三大地带 GDP 所占比重来看,1978 年东部地 区 GDP 占全国 GDP 的比重为 50.22%,中西部地区 GDP 占全国 GDP 的比重分别为 29.00%、20.78%。 1992 年 东 部 地 区 GDP 占 全 国 GDP 的 比 重 为 54.30%,中部地区 GDP 占全国 GDP 的比重下滑至 26.16% ,西 部 地 区 GDP 占 全 国 GDP 的 比 重 为 19.54%。从泰尔指数来看,这一阶段三大地带间泰 尔指数自 1978 年的 0.03 上升至 1992 年的 0.061,总 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
(年份) 西部地区比重
图 1 1978—2018 年中国东西差距的演变趋势
海地区发展。根据这一思路,1980 年和 1981 年,国 家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 4 个经济特 区。为推广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国家“七五”计划 第一次正式把中国区域格局划分为东部、西部、中 部三大地带②。依靠政策先发优势和优越的区位优 势,东部地区实现了率先发展。通过实行特殊的经 济政策,使经济特区成为这一阶段东部地区发展的 新增长级,东部地区不仅在发展速度上成为全国的 “龙头”,地区生产总值也逐渐超过了全国的一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 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就是重要的表现。由于经济发展基础、要素禀赋、 制度设计等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 改革开放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并不明显。改 革开放后,虽然对于区域经济差距变化大小及时间 点看法有所不同,但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区域经济 差距主要体现在东西差距,随着国家缩小东西差距 各项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东西差距明显缩小。但 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区域经济差距 出 现 了 新 变 化 —— 从 东 西 差 距 变 成 南 北 差 距 。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 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构建协 调国内东中西和南北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国 区域经济差距的演变趋势是什么?区域经济差距① 是否由东西差距变为南北差距?这些问题的解答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评论 2020.02 REGIONAL ECONOMIC REVIEW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变迁及政策调整建议*
牛树海 杨梦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经历了高—低—高—低的演变过程,区域差距明显缩小。东西差距虽呈 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且出现了区域分化等新问题。南北差距虽呈现扩大趋势,但仍低于东西 差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仍将长期表现为东西差距问题。因此,要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 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必须对现有区域政策进行合理调整。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距;区域协调发展;东西差距;南北差距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66(2020)02-0037-07 收稿日期:2019-06-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速公路建设对城乡发展及区域均衡发展影响研究”(40901071/D010201);
界银行研究报告认为东西差距扩大的时间是 1990 年,刘靖宇和张宪平(2007)认为 1992 年是中国区域 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转折点。数据显示,这一阶段, 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最高 达到 18%。东部地区 GDP 占全国 GDP 的比重快速 提升,到 2002 年,东部地区 GDP 占全国 GDP 的比重 为 58.92%,比 1993 年(56.06%)提高了 3%左右。相 比之下,中西部地区 GDP 所占比重依旧呈下降趋 势,西部地区 GDP 占全国 GDP 的比重从 1993 年的 18.84%下降到 2002 年的 17.35%,中部地区 GDP 占 全国 GDP 的比重从 1993 年的 25.10%下降到 2002 年 的 23.73%。东部地区的高速发展,使得东中西部地 区差距迅速加大。从泰尔指数来看,1993 年三大地 带间泰尔指数为 0.069,2002 年三大地带间泰尔指数 为 0.089,差距增长速度以及幅度为第一阶段的两 倍。1999 年,东西部地区的人均 GDP 相对差距为 2.45,东中部地区的人均 GDP 相对差距为 2.10。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临空经济区产业特征与空间布局模式研究”(2016GGJS-013); 河南省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河南省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182400410581)。 作者简介:牛树海,男,郑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郑州 450000)。 杨梦瑶,女,郑州大学商学院硕士生(郑州 450000)。
这一阶段为实验期,主要通过给予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和海南 5 个经济特区特殊的经济政策,探 索经济体制、管理体制、流通体制、价格体制等方面 的改革。经济特区的成功改善了投资环境,引进了 外商投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开辟了中国通向 世界的通道,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
2.三大地带间差距迅速扩大(1993—2002 年) 伴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地区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开始加剧,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 展差距不断扩大。学者们对于区域扩大主要发生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世 38
直接关系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准确实施。本文 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变迁为主线, 反思中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政策措施,并提出缩 小区域经济差距的对策建议。
一、东西差距呈现缩小态势
本文采用各区域 GDP 占全国 GDP 的比重和泰 尔指数来测度东西差距的演变趋势。改革开放 以来,东西差距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 3 个阶段(见 图 1):第一阶段为 1978—1992 年,东部地区率先发 展 ,东 西 差 距 缓 慢 增 加 ;第 二 阶 段 为 1993—2002 年,三大地带间差距迅速扩大;第三阶段为 2003— 2018 年,四大板块间差距持续缩小。
1. 东 部 地 区 率 先 发 展 ,东 西 差 距 缓 慢 增 加 (1978—1992 年)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先促进沿 37
区域经济评论 2020 年第 2 期
GDP
60
50
所 占
40

重( 30
) 20
10 0
%
0.1
0.09
0.08 0.07
( 泰 尔
0.06 指
0.05
数 )
0.04
0.03
0.02
0.01 0
2018 2016 2014 2012 2010 2008 2006 2004 2002 2000 1998 1996 1994 1992 1990 1988 1986 1984 1982 1980 1978
东北部地区比重 中部地区比重
东部地区比重 四大板块泰尔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