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永川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1题;共11分)
1. (1分)(2017·南岗模拟) 关于物理量的估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中学生平时上楼的功率约为1000W
B . 适合人游泳的水温约为70℃
C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D . 考试用的中性笔长约15dm
2. (1分)吹笛子表演中,演奏者不断用手指分别开闭6个音孔,这是为了改变笛声的()
A . 音色
B . 音调
C . 音量
D . 响度
3. (1分)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 . 8.60cm
B . 1.60cm
C . 1.6cm
D . 以上读数都不正确
4. (1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每秒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该物体做的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 .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每秒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该物体做的就是变速直线运动
C .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该物体做的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D . 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就是几个速度的平均值
5. (1分)在练习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5℃,若没有甩过之后又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
6.5℃和38.5℃,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表显示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A . 36.5℃和38.5℃
B . 36.5℃和37.5℃
C . 37.5℃和38.5℃
D . 38.5℃和38.5℃
6. (1分)(2018·梧州) 如图所示是我国“神州”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它的表面有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当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通过大气层过程中,“烧蚀层”可以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

“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主要是它发生了()
A . 熔化和液化
B . 熔化和凝固
C . 熔化和凝华
D . 熔化和汽化
7. (1分)水平桌面上有一光源,发出一束光线竖直向上射到桌面上方离桌面1m处水平放置的平面镜O点上,若平面镜绕O点匀速转动一圈时间为24s,则反射点在桌面上移动m所需时间为()
A . 1s
B . 2s
C . 3s
D . 4s
8. (1分)(2018·门头沟模拟)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 . 春天冰雪消融
B . 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
C . 秋天大雾弥漫
D . 寒冷的冬天,窗户上形成“冰花”
9. (1分) (2016八上·锦屏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 物体振动一定能听到声音
C . 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停止沸腾
D . 压缩体积和降温是汽化方式
10. (1分) (2015八上·揭西期中) 如图中关于平面镜前AB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1. (1分) (2017八上·靖江期中) 在我们用点燃的蜡烛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 . 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
C . 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
D . 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
二、多选题 (共3题;共3分)
12. (1分)(多选)下列对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B .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C . 利用声呐探测海底的深度,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 摩托车上安有消声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3. (1分)(2018·黑龙江模拟) 关于下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只有部分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 图(b)中,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
C . 图(c)中,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说明光通过小孔是沿直线传播的
D . 图(d)中,人眼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14. (1分) (2015八上·中山期末)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M是玻璃板,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A蜡烛是“物”.实验中()
A . 用B蜡烛找像时,B蜡烛应点燃
B . 玻璃板越厚,A蜡烛的两个像的距离越大
C . 透过玻璃板看到的“B蜡烛”与B蜡烛等大
D . 每次实验测出的像距都偏大
三、填空题 (共9题;共10分)
15. (1分) (2019八上·河源月考) 位于南部城区的南湖公园,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________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16. (1分)(2019·镇江)
(1)图中物块的长度为________cm;
(2)图中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V。

17. (1分)(2020·龙海模拟) 冰糖葫芦是小朋友喜爱的零食,制作时,先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适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的糖浆,再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冰糖葫芦。

18. (1分) (2019八上·鼓楼期中)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当增加试管中的水量时,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

(2)如图乙示,透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烛焰、小孔、眼睛在_______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3)如图丙所示,注射器中吸入少量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

液态乙醚会消失,再推压活塞.注射器中又出现液态乙醚。

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使气态乙醚变成液态的。

(4)如图丁所示,利用“纸锅烧水”,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用纸做的“纸锅”,“纸锅”竟然安然无恙,其
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9. (1分)(2018·东莞模拟) 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 . 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___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下移至B′,应使水面 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 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20. (2分)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人们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

它是由一个内罐和一个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所示,使用时将食物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

请回答:
(1)经常在两罐间撒些水是为了________;
(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________。

21. (1分)如图所示是采集奥运圣火的画面。

其中圣火采集器是一个________面镜(填“凹”或“凸”),太阳光经这个面镜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后会聚,从而使置于这个面镜________处的火炬被点燃。

22. (1分)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米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作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接着乙同学以6米/秒的速度追赶,经过50秒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秒到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________千米/小时.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米/秒.甲乙两位同学全程平均速度较大的是________
23. (1分) (2019八上·揭西期末)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
信息二:________;信息三:________。

四、作图题 (共2题;共2分)
24. (1分) (2016八上·巴彦淖尔期中) 如图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围.
25. (1分)A′O′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五、计算题 (共3题;共5分)
26. (2分) (2018八上·蓟州月考) 已知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从地球向月球发出一束激光信号,经过约2.54s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信号,求: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为多远?
27. (1分)汽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s滑行60m车停止.求:
(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8. (2分) (2018八上·玉州期中) D315次列车由北京开往苏州,自北京到苏州铁路长1225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车次到、发站时间北京济南南京苏州
D315到站时间﹣﹣﹣10:5414:3816:22
发车时间08:2210:5614:14﹣﹣﹣
(1)求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
(2)中途列车以30m/s的速度通过某一大桥,用时72s,已知列车全长360m。

求:
①该大桥的长;
②火车全部在该高架桥上的时间;
③坐在车上的一名乘客通过大桥的时间。

六、简答题 (共2题;共2分)
29. (1分)夏天买棒冰时,某同学发现,售货员刚从冰箱里拿出棒冰,硬邦邦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就“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又会“出汗”,请你帮助他解释这三个现象吗?
30. (1分)(2020·中山模拟) 电子设备的小型化、高度集成化以及高功率等对散热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使电子器件正常工作,常用热管进行降温。

如图所示某一电子设备中热管的工作原理图,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另一端为冷凝端。

工作时热量迅速从蒸发端流向冷凝端,请分析说明热管能迅速使设备降温的原因。

七、实验题 (共4题;共17分)
31. (5分) (2018八上·常熟期中) 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某一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小明开始实验时,眼睛从右侧看过去,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2)换了易拉罐重新正确制作并操作后,小明看到了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该像是烛焰的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_ (选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
(3)实验中将蜡烛向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_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移动;将蜡烛靠近易拉罐,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4)小明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如图乙所示,实验1和实验2做对比是在研究小孔成像与________的关系.分析比较________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小孔成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2. (3分) (2016八上·深圳期中) 阅读下列资料,思考、解决资料后面的问题.
资料:1如图所示,冰箱的致冷设备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电冰箱工作过程中,致冷剂氟利昂(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蒸发器中迅速蒸发①热,使冷冻室内温度②,气态的氟利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此致冷剂液化③热,液态的致冷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电冰箱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将冷冻室内的热吸出来,并散发到冰箱的外面.
(1)在资料的①、②、③三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小明发现家里新买的电冰箱背面时冷时热,入夏后更是热得厉害,他怀疑冰箱的质量有问题.你认为他的怀疑有道理吗?为什么?
(3)冰箱冷冻室内温度很低,那么在室内多放几台打开冷冻室门的冰箱能不能降低室内温度?________.
33. (5分)(2019·云南) 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3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如图甲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________。

验中使品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象,则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熔化经历了________min,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________液态时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________品体可以继续_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34. (4分)(2017·黑龙江模拟)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晓彤用平面镜、两只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和笔进行实验.
(1)把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的中间画一条直线,将平面镜的前表面沿直线竖立白纸上,小明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前某一位置,将另一只没有点燃的蜡烛在平面镜后面移动,发现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使蜡烛与像完全重合,原因是________.
(2)小红在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境,该情境说明________.
(3)确定了像的位置后,用另一只蜡烛竖直放在玻璃板后移动,观察到蜡烛和像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4)晓彤用笔在白纸上记下了蜡烛和像对应点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它们到直线的距离,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表所示,请写出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实验次数123
物距/cm 3.20 5.338.61
像距/cm 3.21 5.348.65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1题;共11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二、多选题 (共3题;共3分)
12-1、
13-1、
14-1、
三、填空题 (共9题;共10分)
15-1、
16-1、
16-2、
17-1、
18-1、
18-2、
18-3、
18-4、
19-1、
20-1、
20-2、
21-1、
22-1、
23-1、
四、作图题 (共2题;共2分)
24-1、
25-1、
五、计算题 (共3题;共5分) 26-1、
27-1、
28-1、
28-2、
六、简答题 (共2题;共2分)
29-1、
30-1、
七、实验题 (共4题;共17分)
31-1、
31-2、
31-3、
31-4、
32-1、
32-2、
32-3、
33-1、
33-2、
33-3、
34-1、
34-2、
34-3、
3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