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词体观的诗性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12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Dec.ꎬ2019
第37卷第6期
JOURNALOFSOCIALSCIENCEOFJIAMUSIUNIVERSITY
Vol.37㊀No.6
明初词体观的诗性特色
∗
郑㊀平
(韶关学院文学院ꎬ广东韶关512005)
[摘㊀要]明代初期的词体观念具有浓烈的诗性色彩ꎬ认为词与诗具有类同的文体特性ꎮ主要表现有二:一是重言志之用的功能观ꎻ一是尚高雅之格的审美观ꎮ这种观念在当时词体的理论批评与创作实践中都有反映ꎮ它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㊁文化背景有关ꎮ
[关键词]明初ꎻ词体观ꎻ诗性特色ꎻ言志ꎻ高雅
[中图分类号]I207.2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7-9882(2019)06-0102-03㊀㊀
明代初期ꎬ作家们对于词这种文学体式的认知
独具特色ꎮ其时的词体观念具有浓烈的诗性色彩ꎬ即视词为诗ꎬ将二者的文体性质等同视之ꎮ这种观念在词体的理论批评与创作实践中都有体现ꎬ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词体功能观上ꎬ推重言志之用ꎻ一是在词体审美观上ꎬ崇尚高雅之格ꎮ
一㊁重言志之用
明代初期ꎬ词人对词的文体功能的认识比较通达ꎬ认为它具有与诗一样的表达功能ꎬ不严格区分彼此表达内容方面的区别ꎬ而是把二者等量齐观ꎮ他们没有把词体当做专门描写风月之情的艳科体裁ꎬ也不像明代后来词家那样大倡主情之说ꎬ而是像看待诗歌一样ꎬ关注词作的教化意义ꎬ重视词体的言志之用ꎮ
这种类同于诗的词体功能观ꎬ在当时的理论批评中有着明显表现ꎬ包括词集的序文㊁词作的评论等ꎮ这一时期的词论具有浓厚的诗教色彩ꎬ强调比兴寄托ꎬ寓意讽刺ꎬ重视修身行素ꎬ有补于世ꎮ
«写情集»是明初文坛领袖之一刘基的词集ꎬ叶
蕃在其序文中这样评论作品的内容: 或愤其言之不听ꎬ或郁乎志之弗舒ꎬ感四时景物ꎬ托风月情怀ꎬ皆所以写其忧世拯民之心ꎮ 又说 先生当是之时ꎬ深知天命之有在ꎬ其盖世之姿ꎬ雄伟之志ꎬ用天下国家之心ꎬ得不发为千汇万象之奇而龙翔虎跃也ꎮ [1]1456他指出杨氏所作其实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抒写其感时伤世的人文情怀ꎮ可见ꎬ他的评论中心在于寓于作品的意旨ꎬ作者表现的情志ꎬ强调的是寄托其中的 忧世拯民之心 与 用天下国家之心 ꎮ这显然是把词的功能与诗的功能等同视之ꎬ强调词的言志之用ꎮ«乐府
遗音»是明初作家瞿佑的文集ꎬ其名 乐府 ꎬ是取广义ꎬ其中所收包括诗㊁词㊁曲三种文体ꎮ陈敏政在其序文中写道: 其间寓意讽刺ꎮ所以劝善而惩恶者ꎬ又往往得古诗人之遗意焉ꎮ [2]268这则评论ꎬ注重其寓意讽刺ꎬ劝善惩恶的功能ꎬ明确提出作品 又往往得古诗人之遗意焉 ꎬ可见陈氏论词犹如论诗ꎬ是以诗的标准看待词的功能ꎮ«天籁集»是明初作家白朴的词集ꎬ孙大雅在其叙文中这样评论白朴的创作: 先为金世臣ꎬ既不欲高韬远引ꎬ以抗其节ꎬ又不欲使爵禄以干其身ꎮ于是屈己降志ꎬ玩世滑稽ꎬ徙家金陵ꎬ从诸遗老ꎬ放情山水间ꎬ日以诗酒优游ꎬ用示雅志ꎬ以忘天下ꎮ [3]464他指出白朴之词是洁身自好之情志的寄托ꎬ是个人雅志的文学抒写ꎮ由上述这类词家的批评可见ꎬ明初对词体言志功能的认识ꎬ包括:济世之志㊁劝世之志㊁忘世之志ꎮ
以上所述文集序文属于对作家词作的总体评论ꎬ在对单篇词作的具体评论中ꎬ同样可以看到论者对词的功能的认识ꎬ是与诗等同的ꎮ先看一则刘崧在«刘尚宾东溪词稿 后序»中的评论: 惜稼轩«送春»一词ꎬ沉痛忠愤ꎬ悲动千古ꎬ至今读之使人毛发寒竖ꎬ泪落胸襟ꎬ真悲歌慷慨之雄士哉! [4]文中所论之词为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ꎬ是一篇典型的有所寄托的作品ꎮ作品运用比兴手法ꎬ讽喻小人作恶ꎬ感叹王朝颓危ꎬ抒发词人遭受猜忌而壮志难酬的忧愤ꎮ刘氏称之为雄士之悲歌ꎬ是激赏这种字里行间的忠君爱国情怀ꎬ而这种情志寄托正是传统诗歌的常见功能ꎮ在这一时期ꎬ黄溥的作品评论更具代表性ꎬ他的«诗学权舆»多有对词体言志功能的强调ꎬ论词
201 ∗[收稿日期]2019-09-15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明代词学思想研究 (GD14XZW21)
[作者简介]郑平(1973-)ꎬ男ꎬ内蒙古赤峰人ꎬ博士ꎬ韶关学院文学院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ꎮ
角度与诗无异ꎮ在此列举几则以作例证ꎬ如他评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文正公为宋名臣ꎬ忠在朝廷ꎬ功著边徼ꎬ读其«秋思»之词ꎬ隐然见其忧国忘家之意ꎬ位非区区诗人之可拟也ꎮ 评欧阳修的«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曰: 此词写出感物怀旧之情ꎬ惜老伤时之意ꎬ为真切ꎮ 评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和秦观«蝶恋花»(钟送黄昏鸡报晓):
二词皆为警世而作也ꎮ辞虽少殊ꎬ而模写人情世故ꎬ与夫天道之变ꎬ君子乐天之常ꎬ则一而已ꎮ读之能不益敦其修身行素之志乎! 又评文天祥«沁园春»(为子死孝): 人臣之节ꎬ莫大于死国ꎬ文章之作ꎬ贵关乎世教ꎮ此词纪实张巡许远忠节ꎬ足以立纲常㊁厚风教ꎬ诚有补于世ꎬ非徒然作者也ꎮ盖亦宇宙间之不可无者ꎬ宜著之所传ꎮ [5]1180由以上引文可见ꎬ黄氏论词ꎬ注重思想意义ꎬ强调教化功能ꎬ与诗等量齐观ꎮ他的评论着眼之处不在私情ꎬ而在高志ꎬ包括忠君爱国之意ꎬ人情世故之真ꎮ尤其是后面两则ꎬ更是提出警世之作读之能敦其修身行素之志ꎬ提出文章关乎世教㊁有补于世ꎮ于此可见ꎬ黄溥全是把词与诗相提并论ꎬ在他的理论中没有彼此之分ꎬ这反映出在他的思想观念里面ꎬ二者的功能是类同的ꎮ
总之ꎬ明代前期ꎬ词学家们在理论批评中特别注重词体的教化功能ꎬ象看待诗文一样ꎬ强调它的言志之用ꎮ
考察这一时期的词体创作实践ꎬ也能看到他们的这种注重寄托㊁强调言志的文体功能观念ꎮ在明初词坛上ꎬ刘基是成就最高的作家ꎬ在当时的词人里最具代表性ꎬ其词体创作最具时代特色ꎬ强烈关注社会现实ꎬ抒写壮志难酬的忧愤ꎬ是他词作题材的鲜明个性ꎮ他的很多作品是写身处乱世而心怀天下的特殊心理感受ꎬ如«沁园春 和郑德章暮春感怀ꎬ呈石末元帅»: 万里封侯ꎬ八珍鼎食ꎬ何如故乡ꎮ奈狐狸夜啸ꎬ腥风满地ꎬ蛟螭昼舞ꎬ平陆成江ꎮ中泽号鸿ꎬ苞荆集鸨ꎬ软尽平生铁石肠ꎮ凭栏看ꎬ但云霓明灭ꎬ烟草苍茫ꎮ不须踽踽凉凉ꎬ盖世功名百战场ꎮ笑杨雄寂寞ꎬ刘伶沉湎ꎬ嵇生纵诞ꎬ贺老轻狂ꎮ江左夷吾ꎬ关中宰相ꎬ济弱扶倾计甚长ꎮ桑榆外ꎬ有轻阴乍起ꎬ未是斜阳ꎮ 作者的拯世济物的用世之心ꎬ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ꎬ表露的很是明显ꎮ其它著名词人如高启㊁张肯㊁刘炳等ꎬ所写也多是此类言志之作ꎮ把这些诗歌中常见的题材搬到词里面来写作ꎬ这也间接体现了在他们的意识里ꎬ对词的文体功能的认识具有一种诗性的色彩ꎮ
当时还有很多另外一种类型的言志之作ꎬ它们并非抒写忧时济世之心ꎬ而是谈理论性ꎬ表达人生哲学ꎬ劝勉涵养情性ꎮ如姚绶㊁周瑛㊁王达等作家ꎬ写有很多这类表现私人情致之作ꎮ如周瑛的这首«满江红 寓南都题西园池亭ꎬ用宋僧晦庵警世韵»: 宇内寓形ꎬ何须问㊁足与不足ꎮ天生物ꎬ五行均赋ꎬ有盈有缩ꎮ譬如车轮三十辐ꎬ迭为上下交翻复ꎮ履前途㊁孰谓皆夷ꎬ平无砾碌ꎮ荒山下ꎬ一间屋ꎬ败壁底ꎬ一瓶粟ꎮ少有人于此ꎬ肯著双目ꎮ器小不能胜大受ꎬ命穷岂足膺多福ꎮ请从今㊁消释此生心ꎬ休多欲ꎮ 全篇意在说理ꎬ无涉言情ꎬ表达自己的人生思考和私人情志ꎮ总之ꎬ明代初期ꎬ在作家们的创作实践中ꎬ言志之作居于重要地位ꎬ无论是写天下之志ꎬ还是私人之志ꎮ这些都间接反映了当时词人重言志的词体意识ꎮ
二、尚高雅之格
明代初期ꎬ词学家们的词体审美观念比较统一ꎮ他们重视词的审美品格ꎬ崇尚高雅的格调ꎮ这与此后的词体俗化倾向迥然有别ꎬ体现出一种自觉的尊体意识ꎮ这种审美品格的取向ꎬ在理论批评中有明确表述ꎬ在实践创作中有侧面反映ꎮ
在明代初期的理论批评中ꎬ格调高古的作品ꎬ都得到了词人们的高度评价ꎮ先看一则王蒙在«忆秦娥 花如雪序»中的记述: 余观«邵氏见闻录»ꎬ宋南渡后ꎬ汴京故老呼妓于废圃中饮ꎬ歌太白«秦楼月»一阕ꎬ坐中皆悲感ꎬ莫能仰视ꎮ良由此词乃北方怀古ꎬ故遗老易垂泣也ꎮ盖自太白创此曲之后ꎬ继踵者甚众ꎬ不过花间月下ꎬ男女悲欢之情ꎬ就中能道者唯有 花溪侧ꎮ秦楼夜访金钗客 几时来得ꎮ 完颜莅中土ꎬ其歌曲皆淫哇蹀躞之音ꎮ能歌«忆秦娥»者甚少ꎬ有能歌者ꎬ求余作画ꎬ并填此词ꎬ以道南方怀古之意ꎮ [6]142王叔明认为早期词作寓意高古ꎬ所以能够使人深为所动ꎮ而词到后来ꎬ只唱狭隘的个人感情ꎬ因而感人之力尽失ꎮ有感于此ꎬ王氏特意作词ꎬ寄托怀古遗意ꎬ可见他反对词为艳科的观念ꎬ主张词体应该具有高雅的品位ꎮ黄溥的«诗学权舆»评辛弃疾的«蝶恋花»(谁向椒盘簪彩胜)说
观此立春之作ꎬ抚景写情ꎬ感慨悲壮之意ꎬ超然高出物表ꎬ语倔奇自成一家ꎮ [5]1181明初词人特重辛词的这种高雅艺术品位ꎬ因此在批评词作时ꎬ如果把它与辛词相比ꎬ也往往是从这一方面着眼ꎮ如陈敏政在«乐府遗音 序»中称赏瞿佑的词作 直与宋之苏㊁辛诸名公齐驱 ꎬ缘由之一即在于其 词调高古 ꎬ[2]对其词的高古格调给予高度重视ꎮ
强调命意超逸的思想ꎬ在明代初年词学家的理论批评中ꎬ是十分常见的ꎮ黄溥的«诗学权舆»评王安石的«桂枝香»(登临送目)曰: 荆公此词睹景兴怀ꎬ感今增喟ꎬ独写出人情世故之真ꎬ而造语命意ꎬ飘然脱尘出俗ꎬ有得诗人讽谕之意ꎮ [5]1182这篇登临怀古之作ꎬ感叹王朝兴衰ꎬ忧虑国家命运ꎬ正是其命意超逸ꎬ所以才特为关注ꎮ这种重视超逸的思想ꎬ也是当时词人的尊体意识的一种间接体现ꎮ唐文凤写有一篇书法跋文ꎬ题为«跋杨彦华书虞文靖公苏武慢词后»ꎮ是看书法作品所写词作内容后有感而作ꎬ文章先论虞集之文是 高
301
文大策ꎬ醇辞雅论 ꎬ为 一代大手笔 ꎮ接着由文及词ꎬ推而广之ꎬ认为其 歌词之丽ꎬ亦皆超诣而不凡 ꎮ[7]这种联系推论反映出ꎬ在论者的意识里面ꎬ并无文尊词卑的传统偏见ꎬ他认为词与文一样ꎬ格调超逸的审美品格是衡量其艺术成就高下的标准之一ꎮ
情致雅正也是在明代初年的词学批评里面受到特别重视的一个重要内容ꎮ叶蕃在«写情集 序»里说刘基: 风流文采英馀ꎬ阳春白雪雅调ꎬ则发泻于长短句也ꎮ 又说 其词藻绚烂ꎬ慷慨激烈ꎬ盎然而春温ꎬ肃然而秋清ꎬ靡不得其性情之正焉ꎮ [1]他评刘词为
英馀 雅调 ꎬ进一步又说这是其 性情之正 使然ꎬ对其词雅正的品格给予了高度评价ꎮ又如孙大雅在«天籁集 叙»中评论白朴的创作时ꎬ把词品与人格联系起来ꎬ认为词作是词人志节的外化: 先生出处大节ꎬ微而婉ꎬ曲而肆ꎬ庸人孺子所不能识ꎬ非志和㊁龟蒙㊁林君复往而不返之俦可同日语ꎮ 他提出白朴之志非真雅之士不能真正理解ꎬ也是强调其志之雅ꎬ可见格调之雅是他评论白词的主要着眼点ꎮ又如刘崧在«刘尚宾东溪词稿后序»中对刘尚宾词的评论: 其闲丽清适如空山道者ꎻ其风流疏俊如金陵子弟ꎻ其闲情幽怨如放臣弃妇ꎬ色惨意庄ꎻ其述怀抚事如故京老人ꎬ感今道旧ꎬ语咽欲泣ꎬ亦何能言哉! [4]由这段评语可以看出ꎬ刘氏对于词体艺术风格无所偏嗜ꎬ认为各种风格皆有其美ꎮ值得注意的是他称赏各种风格的形容ꎬ包括空山道者㊁金陵子弟ꎬ意庄㊁欲泣ꎬ这些都是重在清朗㊁庄重ꎬ反映出他对雅正之美的欣赏ꎮ崇尚古雅的词品观念ꎬ不仅体现于当时的理论批评ꎬ在当时的词选里也有体现ꎮ吴讷的«文章辨体 近代词曲»的选词标准也体现了他的这种尚雅观念ꎮ他在其«序说»中说道: 庸特辑唐宋以下词意近于古雅者ꎬ附诸«外集»之后ꎬ«竹枝»㊁«柳枝»ꎬ亦不弃焉ꎮ好古之士ꎬ于此亦可以观世变之不一云ꎮ [8]他明确说明自己所选尽是古雅之作ꎬ于此亦可以观世变ꎮ其中所选词作有三分之一不在«草堂诗余»之列ꎬ柳永词亦不在其选择范围之内ꎬ由此可见他的尚雅取向ꎮ明代初期词体的创作实践ꎬ也间接反映出当时词人的尚雅倾向ꎮ那种情致超逸㊁语言清朗的作品位居主流ꎬ无论从数量上看ꎬ还是从质量上看ꎬ都是如此ꎮ如明初文坛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刘基ꎬ他的词作数量众多ꎬ虽然风格有别ꎬ但品位高雅的总体原则很是显著ꎮ如其«水龙吟»: 鸡鸣风雨潇潇ꎬ侧身天地无刘表ꎮ啼鹃迸泪ꎬ落花飘恨ꎬ断魂飞绕ꎮ月暗云霄ꎬ星沉烟水ꎬ角声清袅ꎮ问登楼王粲ꎬ镜中白发ꎬ今宵又添多少ꎮ极目乡关何处ꎬ渺青山髻螺低小ꎮ几回好梦ꎬ随风归去ꎬ被渠遮了ꎮ宝瑟弦僵ꎬ玉笙指冷ꎬ冥鸿天杪ꎮ但侵阶莎草ꎬ满庭绿树ꎬ不知昏晓ꎮ 词写面对时局的悲怆感慨ꎬ格调之高令人称赏ꎮ再如另外一类«渔夫词»: 采石矶头煮酒香ꎬ长干桥畔柳荫凉ꎮ歌欸乃ꎬ濯沧浪ꎬ来往烟波送夕阳ꎮ 写隐逸之想ꎬ亦清疏超逸ꎮ
综上所论ꎬ明代初期的词学思想ꎬ有两个方面的时代特征ꎮ一是对于词体功能的认识ꎬ一是关于词体审美的意识ꎮ概而言之ꎬ重言志㊁尚高雅的倾向明显ꎮ这与明代后来的重言情㊁尚低俗的主流词学观念明显有别ꎮ而这种词体观念具有鲜明的诗性色彩ꎬ反映出当时词家的一种词诗等同的尊体意识ꎮ
明代初期ꎬ词体观念之所以出现这种类同诗歌的时代特色ꎬ是由于当时的词人处于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中ꎮ其时的社会㊁文化环境ꎬ对他们的文学思想观念有着直接的影响ꎮ
元明易代的社会剧变ꎬ使得身处乱世的文人们的创作心态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ꎮ他们不得不关注社会现实ꎬ文学创作的现实感增强ꎬ词体创作的社会内涵丰富ꎬ感情充沛ꎮ词体的言志功能于是得到充分发挥ꎮ明初词坛领袖刘基在«照玄上人诗集 序»中这样阐述其诗学思想: 夫诗何为而作哉?情发于中而形于言ꎬ«国风»㊁«二雅»列于六经ꎬ美刺风戒莫不有禆于世教ꎮ [5]80坚决反对 以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 ꎮ与其儒家诗教思想想通ꎬ他对于词体也强调寄托与教化ꎬ重视其言志之用也就不难理解了ꎮ
政权确立的王朝初期ꎬ统治者为统一思想ꎬ大力推行儒家学说ꎮ特重理学的文化政策ꎬ也对当时的文学领域产生影响ꎬ为文注重庄重高雅ꎬ必然成为一种共识ꎮ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在«清啸后稿 序»中有言: 诗之为学ꎬ自古难言ꎮ必有忠信尽道之质ꎬ蕴优柔不迫之思ꎬ行主文谲谏之言ꎬ将以洗濯其襟灵ꎬ发挥其文藻ꎬ扬厉其体裁ꎬ低昂其音节ꎬ使读者鼓舞而有得ꎬ闻者感发而知劝ꎮ [5]53他的这种诗学思想ꎬ其实代表了他的基本文学观念ꎬ其中也包括词体文学ꎮ
[参㊀考㊀文㊀献]
[1]赵尊岳.明词汇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ꎬ1992:1456.
[2]瞿佑ꎬ著ꎻ乔光辉ꎬ校注.瞿佑全集校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ꎬ2010:268.
[3]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ꎬ1994:464.
[4]刘菘.槎翁文集(卷三)[C]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4册.
[5]吴文治.明诗话全编[M].南京:凤凰出版社ꎬ2006:1180.
[6]张璋ꎬ饶宗颐.全明词[M].北京:中华书局ꎬ2004:142.
[7]唐文凤.梧冈集(卷七)[C]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4册.
[8]吴讷.文章辨体[C]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91册.
[责任编辑:黄儒敏]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