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任”我行君宏君邦一席谈牧场盈利要“钻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几天走访了河北威县两个优秀的万头牧场,与君宏牧业陈立江和君邦牧业郭晔宏两位场长进行了交流沟通,就牧场管理和人员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两个牧场单产水平均都在12吨以上,不同的管理风格达到了同样优秀的目标。

究其原因就是这二人有着相同的目标和信念——
—向健康管理下的单产13吨冲刺。

单产与利润同行,在关注单产的同时,他们二人不约而同地关注牧场利润,因为没有利润的单产毫无意义,只是一个虚无的光环,所以他们盈利水平就“不言而喻”了。

他们怎样做到的呢?交流中进行了一些探讨。

下面逐一给您讲述。

陈立江:不拘一格“用”人才&财务思想管理牧场“账单”
首先谈君宏牧场陈总,他在恒天然做管理期间就对牧场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有所偏爱,并将这偏爱所获“学以致用”在君宏牧场的管理中,今天的成绩就是最好的验证。

管牧场先管好人是他的管理特点,因而他现在所管的两个牧场人员的稳定性就是他“管理恰到好处”的最好佐证。

不但没有不停地招人补充空缺,还做到了牧场人员平均年龄32岁的年轻队伍,年轻化、知识化,让更多员工有了提升的潜力,让他们成了牧场发展的动力。

他希望员工之间永存竞争,因为正常的竞争不仅提升了管理,也让能干爱干的员工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不拘一格也许会成为以后牧场真正发展的动力。

他希望他的牧场培养出更多更优秀技术或管理人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成长,去锻炼,将来才能走出去或到公司其它牧场就职更高职位,也是他留人用人的一个绝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许能在这个牧场给更多能干爱学者机会。

交流中就“唐僧取经”进行了分析,唐僧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才取得真经,是因为唐僧心怀坚定的信念。

牧场的发展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坚信前途光明才能有更好的想法融于管理,而如何克服困难需要团队共同的协作,尽管唐僧三徒弟代表了不同的三种人群或思想。

但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这个领导在人力资源方面还是有过人之处的能力的。

所以牧场管好先管好人是陈总的理念,有了优秀的团队13任
































奶牛》2020年07期19
吨单产也许真的不再是他的终极目标。

在谈到牛群管理时我们不谋而合——
—那就是“健康”。

因为他的牛群健康,21天受胎率做到了38%以上,有些“不可思议”的数字真的是健康管理、管理健康的结果。

他谈起本来还有2公斤单产的提升空间,而他为了牛的健康,没有选择对牛的身体透支。

在牧场学习期间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
—“空槽”。

这在很多牧业和牧场简直不可思议。

当然这个空槽并非全部牛群,只是针对低产和怀孕到围产阶段的后备牛。

这个空槽也并非不让牛吃饱,而是在控制体况同时让牛有更多食欲,因而围产牛干物质采食量达到了13.5公斤,产后问题也因干物质采食量的快速提升减少了很多。

有趣的是他的方法让剩料率降到了更低,让牧场的营养师更加精准有效的监控牛群因环境、气候、温度、饲喂等因素对牛群采食造成的影响。

这也许真的与他学了财务管理有关,减少剩料的浪费不仅带来了更多盈利,还有诱导牛群干物质采食和控制因体况酮病发生的逻辑思维,同时也提升了牧场饲养管理水平。

也许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在牧场管理中真的更有意义。

尽管几个小时的交流不足以探讨更多管理或技术问题,但自我感觉受益不少。

郭晔宏:工作往“前”做管理靠“真”心
当天下午我与君邦牧业郭场长也同样交流了几个小时。

这个牧场现在泌乳牛单产40多公斤,五月份时已经完成了半年的计划任务。

而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让很多工作都做在了前面,同时员工也从开始的“不理解”到得到更多成绩和收入后的“主动配合”。

比如三月份,热应激还没开始,他已经在维护风扇风机做热应激的前期工作;四月份,别的牧场还在思考今年如何过渡热应激时,他已经在调试设备,并且让牛群开始适应过渡,这也许也是一种积极的“预防”。

因为这些预防,他的牧场牛群健康,牛群发病率低,收益显著。

这些“预防”不仅仅是说说,而是真心真力地付出。

一年内寥寥几次休假的回家探望也是匆匆来去。

管理200多人的牧场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也许他的做法很难复制,但成功的背后确实有更多的辛酸苦辣。

当我问起和他同吃共住一起工作的员工,他们除了有更多的荣誉感也得到了真正的回报。

集团排名连年第一和每月不菲的奖金的确让他们得到了实惠,除此之外,郭场长还把每月的奖金几乎全额分给了与他拼搏共赢的同事和兄弟们,正是这样公平和胸怀成就了自己的团队,也成就了这个牧场。

那他的牧场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严格的SOP执行是唯一手段。

公平对待每一位员工,奖罚分明让他的员工都在积极完成工作,以获得更多的奖励。

因而更多的技术成了他不断完善的点滴,简单地重复地有效地完成某些工作也许就是真正的技术。

我去过他牧场多次,每次他给我的要求就是提出几个问题,这不仅是我而是对所有到牧场学习参观甚至指导专家的要求和意见,提出的建议和问题在他和他团队的研究后如何落实已经不用再考虑。

这次他告诉我也是我最希望听到的,“进口牧草包括苜蓿越用越少,逐渐都换成国产牧草”。

他今年的目标是13吨,13吨已经在脚下一步步向他走来,因为在他眼里没有什么做不到,只要用心肯付出。

当然200多人的团队管理不是个小事,除了衣食住行和安全,牧场生活还真的是个问题,所以不断地学习交流沟通成了团队和谐的主要原因。

他也在不断的学习,看到他办公室除了《毛泽东选集》更多是管理方面的书籍。

每天下午下班后一次会议只要在牧场他是必定参加的,会议除了听取意见和方案也和员工共同学习。

除了间接提升牧场员工团队意识和素质水平外也解决了牧场200多人下班后“无事生非”的思想。

和这两位场长交流的很愉快,也许有“牛人”共同的思想,或虽然不同思路却一致的目标意识。

时间很短却受益匪浅。

走访一个牧场也许得到一个知识就足够,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

而这两位牛人的管理经验还真的有很多牧场学习借鉴的地方。

也许不同的牧场有不同管理方法,尤其一些中小牧场。

但“盈利”的目标是一致的,团队的管理也是相同的。

所以多学习多借鉴真的有好处。

奶牛》2020年07期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