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5课时)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5课时〕
本节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饮用食品不仅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素、调节口味、满足人体营养需要,而且其中的某些成分还是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防御疾病发生、增进人体健康的作用。

本节教材从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作为饮品、调味品的乙醇、乙酸这两种有机化合物入手将学生逐步带入维持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油脂、糖类和蛋白质。

即由简单有机物到复杂有机化合物、由单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酯、油脂〕到多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糖类、蛋白质〕、由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乙醇、乙酸、酯、油脂、葡萄糖、蔗糖、氨基酸〕到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

这样编写便于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积累及迁移应用。

知识框架
〔二〕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不拘泥于以往的知识体系,单一的从官能团及其衍变进行展示,而是从生活中的
“结构——性质——重要应用——回归人体中的作用〞这样的将它们之间的衍变作为暗线隐含于教材或习题之中。

这样的编写,贴近学生的生不仅可以使他们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了一些重要的烃的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而且可以有利于他们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对待卫生、
健康等日常生
酯、油脂、糖类、蛋白质等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引导学生常识性地了解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联想·质疑〞引导关注学生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激发他们对相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通过“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乙醇、乙酸、酯、油脂、糖类、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及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2.对酯化反响和酯的水解反响的化学反响本质的辨证认识。

难点:使学生能从理性上探索事物变化的本质,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 收集各种含有酒精的饮料和调味品〔图片或实物〕2.预习
教师准备1. 教学媒体、课件;准备“活动·探究〞实验用品。

2.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四、教学方法:问题激疑、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乙酸是重要的有机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它。

食醋是3%~5%乙酸的水溶液,所以乙酸又叫醋酸。

下面我们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

1.乙酸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起盛有乙酸的试剂瓶,观察乙酸的色、态,翻开瓶盖闻一下气味,然后说给大家听。

【讲述】我这里也有一瓶乙酸〔冷冻过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是冰状晶体〕。

为什么跟你们实验台上的乙酸状态不同?因为课前我把它放在冰箱里了。

乙酸在温度低于它的熔点〔16.6℃〕时会变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叫冰醋酸。

乙酸的沸点是117.9℃。

当乙酸和高沸点物质混合在一起时,要想将乙酸别离出来,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质疑】如何从结冰的冰醋酸中取出乙酸?
【展示】乙酸的比例模型
【导引、板书】2.分子结构
或 -COOH〔称为羧基〕
【质疑】乙酸分子是由甲基和羧基构成的,羧基决定了乙酸的化学性质。

那么,乙酸发生化学反响时可能在哪些部位断键呢?
【思考、交流并讲述】断羟基中的氢氧键,因此,羧基在水溶液中有一局部电离产生H+:CH3COOH CH3COO-+H+而具有一定的酸性,请你们根据已有的知识,选择适宜的化学药品设计几个小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性。

【归纳、投影】①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入乙酸溶液②往镁粉中参加乙酸溶液
③向CuO中参加乙酸溶液④向Cu(OH)2悬浊液中参加乙酸溶液
⑤向Na2CO3粉末中参加乙酸溶液
【活动、探究】根据以上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实验。

强调注意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推测乙酸的化学性质。

2.乙酸的化学性质
⑴酸性〔断O-H键〕〔化学方程式略〕
酸性强弱比较:乙酸>碳酸
【迁移、应用】用醋可除去水壶内壁上的水垢,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练习】2CH3COOH+CaCO3=== (CH3COO)2Ca+CO2↑+H2O
2CH3COOH+Mg(OH)2=== (CH3COO)2Mg+2H2O
【过渡】一般的食品和饮料,超过保鲜期就会变质,而用粮食酿造的酒却会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得更醇香,这是为什么呢?
【观察、思考】教师演示乙酸和乙醇的反响,边操作边讲解,同时投影以下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①反响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②为什么反响物都必须是无水液体?③反响混合液的混合顺序如何?为什么?大试管内反响混合液体积不超过多少?参加碎瓷片的目的是什么?④为什么要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产物?⑤为什么导气管不能伸入饱和Na2CO3溶液?⑥实验完成后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一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再将所得产物充分振荡,并注意前后液层厚度及气味。

【观察、描述】Na2CO3液面上有一层无色透明、不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状液体。

【讲述、板书】这种有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就是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了反响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向这种酸跟醇作用而生成酯和水的反响,叫做酯化反响。

在此条件下,生成的乙酸乙酯和水又能局部地发生水解反响,所以酯化反响是可
逆反响,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⑵酯化反响:〔断C-OH键〕
CH3C-OH+HO-CH2CH3 CH3-COO-CH2-CH3 +H2O
【质疑】酯化反响是怎样发生的?
【提问、讨论、归纳】结合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响,引导学生分析酯化反响的特点:
1.酯化反响在常温下进行得很慢,为了使反响加快,使用了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

2.酯化反响是可逆反响,它会到达平衡状态,如何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呢?
学生答:增大反响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为了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我们参加的乙醇、乙酸是无水的,且乙醇是过量的,以增大反响物的浓度;同时将生成的产物乙酸乙酯蒸出,水可以被浓硫酸吸收,由此使生成物的浓度减少,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

所以浓硫酸在反响中既是催化剂又是脱水剂.
为了使蒸发出的乙酸乙酯蒸气迅速冷凝,加长了导气管,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碳酸钠溶液倒吸,所以导管口位于接近液面的上方。

3.为什么必须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呢?因为:
①碳酸钠能跟蒸发出的乙酸反响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所以反响完毕后振荡试管酚酞的红色变浅,液层变薄;它还能溶解蒸发出的乙醇,由此可以提纯乙酸乙酯。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
4.反响混合液的混合顺序:先加无水乙醇,再缓慢参加浓硫酸和冰醋酸,边加边振荡。

大试管内反响混合液体积不超过1/3。

参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小结】乙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是这两个方面:一是有酸性,二是能发生酯化反响.乙酸之所以具有如此的化学性质,正是因为它具有羧基这个原子团。

【说明】本节课从实验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乙酸的重要性质,然后上升到从结构理论去认识,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通过精心设问,师生共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事实的科学态度。

【作业】1.思考:为什么酒存放时间越久越香?
2.常规训练
3.拓展延伸〔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