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中地理《1.2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姓名
知识要点梳理:
1.人口迁移的概念:是指人的 在国际或 范围内发生改变。

①概念:是指人口 并 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 )迁移活动
特点:以 性、 的移民为主 ②19世纪前 2 流向:欧洲到 和 为主 特点:从 国家流向 国家 ③二战后 移民减少,短期 增加。

流向: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的 ,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的 ,
从境外招募外籍工人的 和 石油输出国。

①指在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因素: 和 力量束缚及 经济的脆弱、
频繁的 和 等。

3 特点:国家有 ,有 进行。

20世纪80年代前 流向:由 向 和 。

③新中国
20世纪80年代后 特点:流量 ,流向也明显变化。

流向:由中、西部迁往 部。

环境和 环境的变化
宏观因素
个人对 或 需求的变化
4.
(起重要作用)

微观因素

【知识拓展】
一、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利:1、有利于迁入地经济的发展。

外来人口的迁入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经验,加快了生产方式的交流和发展。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
_________改善和老工业区的经
济重建
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国际
人口


国内人口迁移 影响从口
迁移的因素
2、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外来人口如果来自于文化优势地区则他们的迁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3、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的劳动力。

外来人口的迁入使人口的流动成为常态,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弊:1、外来人口的迁入给当地的各种基础建设带来压力,人口密度的增大,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来满足,如学校,住房等。

2、交通压力加大。

春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人口增多给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挑战。

4、人口的增多也会给当地治安带来巨大挑战。

二、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利:1缓解当地就业压力,2减少劳动力,缓解资源压力和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 3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弊:人口的流失导致经济发展滞后,劳动力分配不均。

三、现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现代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 政治难民 特点 迁移的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迁移方向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贫穷国家流向石油输出国,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产生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给迁入过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很多问题
【典题解悟】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A 、人口地理位置永久或长期地变化
B 、人口由一个居住地到另一个居住地
C 、跨越行政区界线的人口空间移动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
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D 、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该人口居住地 2.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现象表示( ) A 、大批民工流向沿海地区 B 、建设新工业基地引起人口迁移 C 、知识分子从内地流向沿海城市
D 、高等院校搬迁,招生和分配形成人口迁移 3.有关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正确说法是( )
A 、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B 、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C 、参与国际旅游的属于人口迁移
D 、空间移动距离在100千米以上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
4.下列地区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 ) A .亚洲 B .拉丁美洲C .欧洲D .大洋洲
5.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 A 、国际人口迁移 B 、国内人口迁移 C 、省际人口迁移 D 、人口流动
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 、①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7.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 ) A 、自然环境因素 B 、政治因素 C 、婚姻家庭因素 D 、社会经济因素 8.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 、农村到城市 B 、城市到农村 C 、农村到农村 D 、城市到城市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

据此回答9—11题
9.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 、从北美迁往拉美 B 、从亚洲迁往拉美 C 、从非洲迁往西亚 D 、从欧洲迁往非洲
10.若该图表示近年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 、从湖南流往广东 B 、从河北流往河南 C 、从新疆流往内地 D 、从湖北流往重庆 11.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
人口迁出甲地
人口迁入乙地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读教材p9图1.8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回答12—15题
12.有关我国民工流动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从山区流向平原②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③从农村流入城镇④从干旱地区流向湿润地区⑤农业发达地区流向工商业发达地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3.伴随我国西部大开发,部分人口有自东向西的迁移趋势,有关这种迁移原因和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国土整治而引起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
B、由城市化而引起的自发的人口迁移
C、由国土整治引起自发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化而引起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
14.有关我国“民工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方向大体是由经济发达的沿海流向经济落后的内地
B、是国家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支援城市建设
C、和三峡库区的移民性质一样
D、对城市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改善都有积极作用
15.我国“民工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人口数量太多,无法安置
B、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
C、我国的政策鼓励民工进城打工
D、农民主动参与市场经济建设
二.综合题:
17.读下图,回答问题。

①③
A A1 A2 C1 C
②⑤④
B B1B2
(1)、若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序号),这迁移是以人口迁移为标准划分的。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的变化、的变化、的变化。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一是,二是。

(4)、若A、B代表城市,C代表农村,那么图中表示由农村到城市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序号)。

18.读下表,完成相关问题。

1984~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变动表
年 份 1984 1985 1988
1993 1995 流动人口(万人)
2000
4000
5000
6000
8000
(1)、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在图中画出1984~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的折线统计图。

(2)、从图中看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3)、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
一是 。

二是 。

(4)、80年代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① ②

参考答案:
1~15 DCABD CDACA AAADB 17.(1)②③④ ①⑤ 是否跨越国界
(2)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的追求
(3)由农村到城市 由中西部到东部 (4)③④
4000
84 85 88 93 95 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