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教案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澧州实验学校
九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主备老师
毛先桃
备课组长
戴静
教学内容
诗词五首
备课节次
3-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反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表现力。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四、背诵两首词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下片即景抒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感受深刻,构思新颖,这两句说明,青山可以遮断人的视线,但却阻拦不住人们对中原的关怀与想念之情。末尾以鹧鸪的悲鸣反映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5,归结主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中原未能收复的沉郁心情,以及驱敌救国理想不能实现的抑郁和苦闷。也表达了自己忠于南宋的决心。
2.朗读
3.写作背景: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4,分析诗歌
上片从江水落笔写怀旧之情,作者着眼于四十年前金兵入侵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并由此而联想到沦陷的中原长期未能收复,曲折地揭示了南宋王朝的无能,“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这种心情。
三、学习《书江西造口壁》
1.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辛弃疾一生力主抗战,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领悟诗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和感知Biblioteka 词的方法教学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备注
如梦令菩萨蛮
一、复习、背诵
二、学习《如梦令》
1.李清照(1084-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越,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感伤情调。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她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李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了高峰。有《漱玉词》、《李清照集》。
2.听录音朗读,然后多种形式朗读至能背诵。
3.学生试分析赏读交流自己所得资料,整体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内容
4.小结
这是一首小令,通过女主人与侍女的对话,反映出女主人对生活的细腻的关注与分析,表现了女主人关切生活,热爱自然。
写法上比较别致。“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恰好衬托出女主人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应是”一句,用词准确,又恰当地使用了借代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写出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极富创造性。很好地表达了女主人的惜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