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79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
• 17、寓言是我们半公开的信仰。 • 18、在甜言蜜语中间,假话听起来像真话,真话实际上就是假话。 • 19、生活中最没有用的东西是财产,最有用的东西是才智。 • 20、假如上帝把真理交给我,我将谢绝这份礼物,而宁愿自己费力去把它找到。
五、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是在主导活动中进行的,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活动进行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认识或认知过程。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掌握知识、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在丰富自己、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将 所学不断内化于己,不断地引起其智力、个性、社会性诸方面结构的变 革,以促进心理积极发展。
• 名人名言 • 1、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
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 2、一步一步来是做生意的诀窍,但不是交朋友的诀窍;做生意时没有友谊,交朋友时也不 应该做生意。
• 3、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 4、道德方面的伟大,就在于对朋友始终不渝的爱,对敌人不可磨灭的恨。 • 5、寻找朋友的人,是理应找到朋友的,没有朋友的人,说明他从未寻找过。 • 6、真理不是一种铸币,现成地摆在那里,可以拿来藏在衣袋里。 • 7、缺乏幻想的学者只能是一个好的流动图书馆和活的参考书,他只掌握知识,但不会创造。 • 8、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
(四)巧妙加工策略
巧妙加工策略指要识忆的刺激信息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 系,需要运用联想、谐音、拆分、重组等加工方式,使其变 成活生生的“意义”。如记忆外语生词、电话号码、分辨常 见的易混汉字和错别字等。
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 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 逻辑思维的过渡。
(二)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把所要识记的材料,按其内在联系, 加以归类等进行识记。
儿童运用组织策略要随年级提高而发展变化。
低年级不能运用,
高年级可以自发地运用,
中年级不大会运用,但经指导和提示能够提高组织 策略的运用效果。
如何组织记忆材料要以提高记忆效果为准则进行选 择。如归类,可按概念,也可按功用、颜色、图形等标准 组织材料。
3.推理能力的发展
推理是由一个或多个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 程。
小学儿童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演绎推理能 力、归纳推理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1)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三段论法是较典型的演绎推理形式, 如“凡是画家都是艺术家,齐白石是画家,所以齐白
石是艺术家”, 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形式。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在童年期,儿童的记忆发展对他们的学习和 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时记忆效果和 保持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忆的策 略。
学龄儿童的主要记忆策略有:
(一)复诵策略
复诵策略指有意识地重复、诵读、诵习所要记住的信息。复诵策略 的运用要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形象抽象水平的儿童开始理解隐喻询的意义,但概括 寓意时还不能脱离具体情节。如把“临渴掘井”解释为 “要吃水,早就应该准备好”。
本质抽象水平的儿童能够摆脱具体情节来抽象概括出 隐喻词的寓意。如将“一毛不拔”理解为“很小气”。
2.词语概念的发展 我国的一项一直被广泛引用的儿童掌握语词概念发展
特点的研究(丁祖荫),将儿童掌握语词概念特点划分为 八种形式。将其加以分析和归纳,可以概括为如下三大种 类,可从中解读出小学儿童掌握语词概念的发展趋势。
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在9~10岁,即小学中年级阶段。
(二)思维形式的发展
思维形式是指思维的逻辑形式, 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思维形式的发展是为了揭示思维发 展的规律性。 这里主要谈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词语概念的发展和推 理能力的发展。 1.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从对事物的外部感性特征的概 括逐渐转为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 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可以按如下三个阶段划分:
已有的研究将童年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分为如下三种水平:
①运用概念对直接感知的事实进行简单的演绎推理。 ②能够对通过言语表述的事实进行演绎推理。 ③自觉地运用演绎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即根据命题中的大前
提和小前提,正确地推出结论。
研究表明: 小学儿童能达到第三个水平的人数比例随年级的增高而提高:低 年级占39%.中年级约占58%,高年级占81%。
(1)第一类为不能理解实验要求。低年级有1/3儿童属于该类, 这一类人的数量随年级提升而迅速下降。
(2)第二类属功用性和具体形象特征描述。其发展变化趋向 呈钟形曲线。这是明显的发展过渡形态。
(3)第三类包括接近本质定义和本质定义。属于这种类型的 儿童随年级增高而呈明显上升趋势。
• 丁祖荫(1913— ),1913年7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36 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心理学系,1935—1936年为中央大学教育实验所 研究生。1946年起历任中央大学心理学系、南京大学心理学系、南京 师范学院教育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曾兼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编委、发展心理学分支副主编、 江苏省心理学会付理事长等职。
他们,那它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 9、为寻求真理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总是比不担风险地占有它要高昂得多。 • 10、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 • 11、不知名的朋友也是朋友。 • 12、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 13、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 • 14、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 • 15、该诅咒的谄媚者,愿你们除了毒药什麽也不赞美! • 16、缺乏幻想的学者只能是一个好的流动图书馆和活的参考书,他只掌握知识,但不会创
它是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过程的综合,就是先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 个别的思维过程。
例如,先概括出“大和小”是相反关系,这是从个别(大物和小物)到 一般(相反关系)的过程,根据这种关系再推论出“黑”和什么是相反关系, 这又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
小学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特点如下:
①存在着年龄阶段的差异。低年级的正确人数比例为20%,中年 级为35%,高年级为60%。 从小学生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速度看,从中年级到高年 级的发展速度较快,快于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发展速度。
如有一项研究(冯申禁等), 要求儿童把诸如 “‘五一’我们去北海公园玩、 ‘六一’你们去景山公园玩、 ‘十一’他们去颐和园公园玩”
三句话归纳为一句话。这是要同时归纳概括三个意义单位,其结果为: 低年级的正确率约为50%,中年级的正确率约为60%,高年级的正确率达80%。
(3)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的一定关系,推论出其他也具有这种关系的两 个事物。
三、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从习得直接经验为主向掌握间接经验为主是一个发展过程。 小学低年级倾向于通过直接抽象的方式学习物理经验; 小学高年级已经能够运用抽象逻辑、多重抽象来获得数理 逻辑经验; 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学习和认知活动超越直接经验向掌握间 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
四、“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3)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 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初步地接近科学概 括。
我国的一项要求小学儿童解释隐喻词的研究结果,为 概括能力发展的三级水平提供了很好的验证。
直观形象水平的儿童对隐喻词只能从词的表面和具体 形象意思上理解。如把“有头无尾”解释为“有头无尾就 是人,因为人是有头没有尾巴的”。
这说明: 对4、5岁小年龄儿童来说,记忆策略的提示并无效果,这种现象被称为
中介缺失; பைடு நூலகம்0岁以后已经是策略者,已无须提示; 对6~8岁的小学低年级和中年级儿童进行记忆策略指导和提示效果最好。
(三)系统化策略
系统化策略指对记忆材料进行信息加工,将相互关联的 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组成知识系统以帮助记 忆的策略。
研究说明,提示儿童 运用策略的指导方式,因 年龄组不同,效果也不同。 一项实验是让4~5岁到10 岁组的儿童记忆动物卡片。 言语命名组是让儿童说出 动物名称,控制组不说名 称。结果如图3 -12所示
图3 - 12表明: 4-5岁儿童的成绩不受言语提示的影响; 10岁儿童的成绩也未因言语命名而有变化; 6-8岁阶段,言语命名组的成绩明显好于控制组。
• 主要译作有《青年期心理学》(与丁瓒合译 商务印书馆,1937)、 《儿童心理社会发展—从出生到青年早期》(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等。主要著作及编著有《儿童的教养》(1936)、《儿童心理学》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幼儿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2006 年第二版 )等,与此同时,还在《心理学报》、《心 理科学通讯》等杂志发表《幼儿颜色辨认能力的发展》(1983)《学 龄初期儿童思维的发展》(1984)等数篇论文。
一项研究让5岁、7岁和10岁儿童记图片,并以录像中的口唇是否微 动为指标,考察儿童的复诵行为。结果发现,有10%的5岁儿童、60%的7岁 儿童、85%的10岁儿童表现出主动复诵。这说明大部分童年期儿童都能自 发运用复诵策略进行记忆。
有的研究,对不会复诵的6-7岁儿童进行训练,发现这些儿童容易 学会,并能够运用复诵策略提高回忆量。这说明幼儿末期和小学低年级儿 童是容易接受记忆策略训练的,而这种训练是必要的。
这种过渡要经历一个演变过程,从而构成童 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1.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 童年期是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的本质特征
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 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是思维的主导类型发 生质变的过程。 3.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
学习是小学儿童的社会义务。
二、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教师的教是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答疑、解惑、育人,学 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而不应被视为是被动的接受者。
所以教和学是师生双方积极主动的互动过程。 这个过程势必会出现种种矛盾,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 一方,教师的素质、敬业精神、对学生的爱心和激发学生 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对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由此可以认为: 小学低年级初步表现了逻辑能力, 小学中年级的逻辑能力属于发展中的过渡阶段, 小学高年级已基本具有逻辑推理能力。
(2)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形式。利用概括词语的方法研究小 学儿童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
①小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成简单的归纳推理。 ②因素多,归纳难度大,归纳推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1)直观形象水平。
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事 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 于这一水平。
(2)形象抽象水平。
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既有外部 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就其发展趋势而言, 直观形象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内在本质特征的成分渐次增多。 小学中年级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这一概括水平。这一水平 是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的过渡形态。
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 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选择寻找真理的能 力。”
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教他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涉及多种要素,其中有学会思考、学会合 理安排和分配时间以及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 的规则、方法和技巧的学习策略和记忆策略等。
• 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莱辛(1729.1.22 — 1781.2.15)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美 学家、文艺批评家。生于劳西茨地区的卡门茨(Kamenz),父亲是牧师。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在六、七岁至十二、 三岁,属于小学阶段,是为一生的学习活 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时期,是心 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
一、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系统地掌握 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儿童在这种特殊的学习过 程中习得知识、技能,掌握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 17、寓言是我们半公开的信仰。 • 18、在甜言蜜语中间,假话听起来像真话,真话实际上就是假话。 • 19、生活中最没有用的东西是财产,最有用的东西是才智。 • 20、假如上帝把真理交给我,我将谢绝这份礼物,而宁愿自己费力去把它找到。
五、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是在主导活动中进行的,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活动进行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认识或认知过程。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掌握知识、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在丰富自己、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将 所学不断内化于己,不断地引起其智力、个性、社会性诸方面结构的变 革,以促进心理积极发展。
• 名人名言 • 1、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
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 2、一步一步来是做生意的诀窍,但不是交朋友的诀窍;做生意时没有友谊,交朋友时也不 应该做生意。
• 3、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 4、道德方面的伟大,就在于对朋友始终不渝的爱,对敌人不可磨灭的恨。 • 5、寻找朋友的人,是理应找到朋友的,没有朋友的人,说明他从未寻找过。 • 6、真理不是一种铸币,现成地摆在那里,可以拿来藏在衣袋里。 • 7、缺乏幻想的学者只能是一个好的流动图书馆和活的参考书,他只掌握知识,但不会创造。 • 8、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
(四)巧妙加工策略
巧妙加工策略指要识忆的刺激信息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 系,需要运用联想、谐音、拆分、重组等加工方式,使其变 成活生生的“意义”。如记忆外语生词、电话号码、分辨常 见的易混汉字和错别字等。
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 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 逻辑思维的过渡。
(二)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把所要识记的材料,按其内在联系, 加以归类等进行识记。
儿童运用组织策略要随年级提高而发展变化。
低年级不能运用,
高年级可以自发地运用,
中年级不大会运用,但经指导和提示能够提高组织 策略的运用效果。
如何组织记忆材料要以提高记忆效果为准则进行选 择。如归类,可按概念,也可按功用、颜色、图形等标准 组织材料。
3.推理能力的发展
推理是由一个或多个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 程。
小学儿童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演绎推理能 力、归纳推理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1)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三段论法是较典型的演绎推理形式, 如“凡是画家都是艺术家,齐白石是画家,所以齐白
石是艺术家”, 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形式。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在童年期,儿童的记忆发展对他们的学习和 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时记忆效果和 保持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忆的策 略。
学龄儿童的主要记忆策略有:
(一)复诵策略
复诵策略指有意识地重复、诵读、诵习所要记住的信息。复诵策略 的运用要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形象抽象水平的儿童开始理解隐喻询的意义,但概括 寓意时还不能脱离具体情节。如把“临渴掘井”解释为 “要吃水,早就应该准备好”。
本质抽象水平的儿童能够摆脱具体情节来抽象概括出 隐喻词的寓意。如将“一毛不拔”理解为“很小气”。
2.词语概念的发展 我国的一项一直被广泛引用的儿童掌握语词概念发展
特点的研究(丁祖荫),将儿童掌握语词概念特点划分为 八种形式。将其加以分析和归纳,可以概括为如下三大种 类,可从中解读出小学儿童掌握语词概念的发展趋势。
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在9~10岁,即小学中年级阶段。
(二)思维形式的发展
思维形式是指思维的逻辑形式, 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思维形式的发展是为了揭示思维发 展的规律性。 这里主要谈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词语概念的发展和推 理能力的发展。 1.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从对事物的外部感性特征的概 括逐渐转为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 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可以按如下三个阶段划分:
已有的研究将童年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分为如下三种水平:
①运用概念对直接感知的事实进行简单的演绎推理。 ②能够对通过言语表述的事实进行演绎推理。 ③自觉地运用演绎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即根据命题中的大前
提和小前提,正确地推出结论。
研究表明: 小学儿童能达到第三个水平的人数比例随年级的增高而提高:低 年级占39%.中年级约占58%,高年级占81%。
(1)第一类为不能理解实验要求。低年级有1/3儿童属于该类, 这一类人的数量随年级提升而迅速下降。
(2)第二类属功用性和具体形象特征描述。其发展变化趋向 呈钟形曲线。这是明显的发展过渡形态。
(3)第三类包括接近本质定义和本质定义。属于这种类型的 儿童随年级增高而呈明显上升趋势。
• 丁祖荫(1913— ),1913年7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36 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心理学系,1935—1936年为中央大学教育实验所 研究生。1946年起历任中央大学心理学系、南京大学心理学系、南京 师范学院教育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曾兼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编委、发展心理学分支副主编、 江苏省心理学会付理事长等职。
他们,那它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 9、为寻求真理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总是比不担风险地占有它要高昂得多。 • 10、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 • 11、不知名的朋友也是朋友。 • 12、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 13、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 • 14、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 • 15、该诅咒的谄媚者,愿你们除了毒药什麽也不赞美! • 16、缺乏幻想的学者只能是一个好的流动图书馆和活的参考书,他只掌握知识,但不会创
它是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过程的综合,就是先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 个别的思维过程。
例如,先概括出“大和小”是相反关系,这是从个别(大物和小物)到 一般(相反关系)的过程,根据这种关系再推论出“黑”和什么是相反关系, 这又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
小学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特点如下:
①存在着年龄阶段的差异。低年级的正确人数比例为20%,中年 级为35%,高年级为60%。 从小学生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速度看,从中年级到高年 级的发展速度较快,快于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发展速度。
如有一项研究(冯申禁等), 要求儿童把诸如 “‘五一’我们去北海公园玩、 ‘六一’你们去景山公园玩、 ‘十一’他们去颐和园公园玩”
三句话归纳为一句话。这是要同时归纳概括三个意义单位,其结果为: 低年级的正确率约为50%,中年级的正确率约为60%,高年级的正确率达80%。
(3)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的一定关系,推论出其他也具有这种关系的两 个事物。
三、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从习得直接经验为主向掌握间接经验为主是一个发展过程。 小学低年级倾向于通过直接抽象的方式学习物理经验; 小学高年级已经能够运用抽象逻辑、多重抽象来获得数理 逻辑经验; 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学习和认知活动超越直接经验向掌握间 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
四、“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3)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 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初步地接近科学概 括。
我国的一项要求小学儿童解释隐喻词的研究结果,为 概括能力发展的三级水平提供了很好的验证。
直观形象水平的儿童对隐喻词只能从词的表面和具体 形象意思上理解。如把“有头无尾”解释为“有头无尾就 是人,因为人是有头没有尾巴的”。
这说明: 对4、5岁小年龄儿童来说,记忆策略的提示并无效果,这种现象被称为
中介缺失; பைடு நூலகம்0岁以后已经是策略者,已无须提示; 对6~8岁的小学低年级和中年级儿童进行记忆策略指导和提示效果最好。
(三)系统化策略
系统化策略指对记忆材料进行信息加工,将相互关联的 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组成知识系统以帮助记 忆的策略。
研究说明,提示儿童 运用策略的指导方式,因 年龄组不同,效果也不同。 一项实验是让4~5岁到10 岁组的儿童记忆动物卡片。 言语命名组是让儿童说出 动物名称,控制组不说名 称。结果如图3 -12所示
图3 - 12表明: 4-5岁儿童的成绩不受言语提示的影响; 10岁儿童的成绩也未因言语命名而有变化; 6-8岁阶段,言语命名组的成绩明显好于控制组。
• 主要译作有《青年期心理学》(与丁瓒合译 商务印书馆,1937)、 《儿童心理社会发展—从出生到青年早期》(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等。主要著作及编著有《儿童的教养》(1936)、《儿童心理学》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幼儿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2006 年第二版 )等,与此同时,还在《心理学报》、《心 理科学通讯》等杂志发表《幼儿颜色辨认能力的发展》(1983)《学 龄初期儿童思维的发展》(1984)等数篇论文。
一项研究让5岁、7岁和10岁儿童记图片,并以录像中的口唇是否微 动为指标,考察儿童的复诵行为。结果发现,有10%的5岁儿童、60%的7岁 儿童、85%的10岁儿童表现出主动复诵。这说明大部分童年期儿童都能自 发运用复诵策略进行记忆。
有的研究,对不会复诵的6-7岁儿童进行训练,发现这些儿童容易 学会,并能够运用复诵策略提高回忆量。这说明幼儿末期和小学低年级儿 童是容易接受记忆策略训练的,而这种训练是必要的。
这种过渡要经历一个演变过程,从而构成童 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1.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 童年期是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的本质特征
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 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是思维的主导类型发 生质变的过程。 3.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
学习是小学儿童的社会义务。
二、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教师的教是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答疑、解惑、育人,学 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而不应被视为是被动的接受者。
所以教和学是师生双方积极主动的互动过程。 这个过程势必会出现种种矛盾,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 一方,教师的素质、敬业精神、对学生的爱心和激发学生 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对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由此可以认为: 小学低年级初步表现了逻辑能力, 小学中年级的逻辑能力属于发展中的过渡阶段, 小学高年级已基本具有逻辑推理能力。
(2)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形式。利用概括词语的方法研究小 学儿童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
①小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成简单的归纳推理。 ②因素多,归纳难度大,归纳推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1)直观形象水平。
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事 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 于这一水平。
(2)形象抽象水平。
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既有外部 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就其发展趋势而言, 直观形象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内在本质特征的成分渐次增多。 小学中年级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这一概括水平。这一水平 是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的过渡形态。
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 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选择寻找真理的能 力。”
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教他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涉及多种要素,其中有学会思考、学会合 理安排和分配时间以及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 的规则、方法和技巧的学习策略和记忆策略等。
• 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莱辛(1729.1.22 — 1781.2.15)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美 学家、文艺批评家。生于劳西茨地区的卡门茨(Kamenz),父亲是牧师。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在六、七岁至十二、 三岁,属于小学阶段,是为一生的学习活 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时期,是心 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
一、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系统地掌握 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儿童在这种特殊的学习过 程中习得知识、技能,掌握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