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一物理试卷】2019-2020学年西藏林芝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西藏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3×20=60分)
1.(3分)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不能被看作质点的是()
A.欣赏某位舞蹈演员的舞姿
B.用GPS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
C.天文学家研究地球的公转
D.计算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得主孙杨的平均速度
2.(3分)在下列叙述中,哪些是表示时间的?()
A.上学途中用了40分钟B.下午5点30分放学
C.早晨8点钟开始上课D.晚上10点30分睡觉
3.(3分)在长度为50m的直线泳道上,有四个运动员组成一组参加了4×100m游泳接力赛,则每个运动员的位移都为()
A.400m B.100m C.50m D.0
4.(3分)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A.路程、时间、力B.初速度、位移、加速度
C.位移、时间、加速度D.位移、加速度、质量
5.(3分)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公里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6分钟,还不到1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公里呢?”根据以上对话及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女士所说的6分钟是指时间,60公里是指路程大小
B.警察所说的60公里每小时是指平均速度大小
C.图中的指的是瞬时速度大小
D.图中的指汽车在1小时内行驶的路程不能超过50公里
6.(3分)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D.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7.(3分)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放置
B.为了减小误差在纸带上选计数点时应该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C.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D.用v﹣t图线处理数据时,所描图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
8.(3分)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物体在前4s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C.物体在前2s内做加速运动
D.物体在前2s内做减速运动
9.(3分)一个运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为x=2t﹣t2,x与t的单位分别是m 和s,则它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A.2m/s,﹣1m/s2B.2m/s,1m/s2
C.2m/s,﹣2m/s D.2m/s,2m/s2
10.(3分)某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是2m/s,则它经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是()
A.m/s B.2m/s C.m/s D.0.5m/s
11.(3分)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A.树叶在空气中下落
B.在教室内,小钢球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下落
C.在竖直放置的真空玻璃管内,羽毛由静止下落
D.运动员斜向上推出的铅球的运动
12.(3分)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
D.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13.(3分)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不一定竖直向下
B.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C.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
D.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14.(3分)将原长10cm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当下端挂200g的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12cm,则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1N/m B.10 N/m C.100 N/m D.1000 N/m 15.(3分)物块静止在固定斜面上,下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正确标明了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的()
A.B.
C.D.
16.(3分)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C.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正压力成正比
D.摩擦力只可能为阻力,不可能为动力
17.(3分)关于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两个分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力的大小一定比任意一个分力的大
B.合力的大小至少大于其中的一个分力
C.分力的大小一定等于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D.合力的大小可以比两个分力都小,也可能比两个分力都大
18.(3分)物体受下列各组共点力的作用,有可能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2N、5N、8N B.2N、5N、6N C.1N、3N、5N D.2N、3N、10N 19.(3分)可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器材是()
A.秒表B.刻度尺C.天平D.测力计
20.(3分)如图所示,弹簧秤B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用挂钩与弹簧秤A相连,某人在水平方向上用4N的拉力拉弹簧秤A,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弹簧秤自身重力均不计)()
A.弹簧秤A的示数为4N B.弹簧秤B的示数为8N
C.弹簧秤A的示数为0D.弹簧秤B的示数为6N
二、填空题(2×12=24分)
21.(8分)重量为1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35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箱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做匀速运动.由此可知: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max=;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 =,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如果用20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是.
22.(10分)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电源,工作电压在V以下。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电源,工作电压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s 打一个点。
23.(6分)“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P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用两把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把结点P拉到位置O。
(1)从图甲可读得弹簧秤B的示数为N
(2)图乙中与F1、F2效果相同的力是(填“F”或“F'”)
(3)图乙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力是(填“F”或“F'”)。
三、解答题(16分)
24.(16分)小明将一金属小球从离地5米高处静止释放,小球的运动可看成自由落体,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小球下落的时间;
(2)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3)在落地前最后1米的平均速度(可保留根式)。
2019-2020学年西藏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3×20=60分)
1.【解答】解:A、欣赏某位舞蹈演员的舞姿时,演员的大小与肢体的形状不可以忽略,不可以看成质点,否则没有观赏性
B、用GPS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时,卫星到海面的距离远大于船的长度,故此
时的船看作质点。
C、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于运动的轨道可以忽略不计,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D、400米自由泳的位移为0,则平均速度为0,与人的形状以及大小都无关,此时的孙
杨可以看成是质点,
本题选择不能被看作质点的,故选:A。
2.【解答】解:A、上学途中用了40分钟,40分钟是时间,故A正确;
B、下午5点30分放学,5点30分是时刻,故B错误;
C、早晨8点钟开始上课,8点钟是时刻,故C错误;
D、晚上10点30分睡觉,10点30分是时刻,故D错误;
故选:A。
3.【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每一个人最后都回到了起点,故位移为0m;故ABC错误,D 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
A、路程和时间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故A
错误。
B、初速度、位移、加速度都是矢量。
故B正确。
C、时间是标量。
位移和加速度是矢量。
故C错误。
D、位移和加速度是矢量,质量是标量。
故D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A、女士说的6分钟是时间,60公里是路程,路程是标量,故A错误。
B、警察所说的车速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故B错误;
C、D、图中的指的是瞬时速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解答】解:A/根据a可知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故A错误;
B、根据a可知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故B正确;
C、就是速度变化率,可知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故C正确;
D、根据a可知,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故D正确;
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A。
7.【解答】解:A、本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要求木板水平放置,故A错误。
B、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每隔四个点取一个作为计数点,故B正确。
C、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时,由于最小分度为1mm,故要估读到最小刻
度的下一位,故C正确。
D、作v﹣t图时,让尽量多的点均匀分布在图象的两边,描绘成平滑的曲线,不要求所
有的点都在图象上,故D错误。
故选:BC。
8.【解答】解:
A、由图看出,在前2s内,物体沿负方向运动,在后2s内物体沿正方向运动,运动方向
发生了改变。
故A错误。
B、根据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直线的斜率不变,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
变。
加速度始终沿正方向,而物体的初速度方向沿负方向,所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故B错误。
CD、物体在前2s内向负方向做匀减速运动。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2t﹣t2,
由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有:x=v0t at2,
可知初速度为:v0=2m/s,加速度为:a=﹣2m/s2;
故选:C。
10.【解答】解:对整个过程有:v2=2ax
对物体下滑到斜面中点的过程有:v′2=2a。
联立两式得:v′v m/s,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解答】解:A、树叶释放后向下飘落的浮力不可以忽略,所以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故A错误;
B、在教室内,小钢球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下落,不能看做自由落体,故B错误;
C、在竖直放置的真空玻璃管内,羽毛下落不受阻力,只受到重力,由静止下落,做自由
落体运动,故C正确;
D、运动员斜向上推出的铅球的运动有初速度,不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12.【解答】解: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物体刚下落时,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故B错误。
C、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物体下落快
慢与质量无关。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解答】解: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无关,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可能在物体之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4.【解答】解:重物受力平衡,故弹簧的弹力为:F=mg=200×10﹣3×10N=2N,弹簧伸长的长度为:x=12cm﹣10cm=2cm=0.02m
由F=kx得:k100N/m
故选:C。
15.【解答】解:依据弹力的特点,斜面对物体的弹力垂直斜面向上;
A.图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图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图与结论相符,选项C符合题意;
D.图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解答】解:A、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如在地面上滑行的物体,地
面受到是滑动摩擦力,故A错误;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B正确;
C、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发生变化的,与正压力的大小无关,故C
错误;
D、摩擦力有时为阻力、有时为动力,例如小物块在地面滑行时其摩擦力为阻力,人走路
时摩擦力为动力,故D错误。
故选:B。
17.【解答】解:A、B、由力的合成三角形定则知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合力不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分力;当两个分力的方向相同时,合力大于大的分力;当两个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合力为零,合力大小小于小的分力,故AB错误,D正确;
C、当夹角θ=0°时,由公式F可知分力的大小一定等于两个
分力的大小之和,故C错误;
故选:D。
18.【解答】解:A、2N与5N合成最大7N,最小3N,当取8N时与第三个力合成,得到最小值为1N,不能处于平衡,故A错误。
B、2N和5N合成最大7N,最小3N,当合力取6N时与第三个力合成,合力最小为0N,
故B正确。
C、1N和3N合成最大4N,最小2N,不可能为5N,故与第三个力不可能平衡,故C错
误。
D、2N和3N合成最小1N,最大5N,不可能为10N,故与第三个力不可能平衡,故D
错误。
故选:B。
19.【解答】解:常用测量力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秒表测量时间,刻度尺测量长度,天平测量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20.【解答】解:弹簧串联,张力处处相等,所以两弹簧的示数相等,都为4N,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2×12=24分)
21.【解答】解:由题,当要用35N的水平推力时,木箱才能从原地开始运动,则此时水平
推力恰好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5N.
用30N的水平推力,使木箱继续做匀速运动,则由平衡条件得到,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30N,
(1)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5N.
(2)在地板上移动时,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30N.
(3)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0.3.
(4)如果用20N的水平推力推静置的木箱,木箱不动,则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N;
故答案为:35N,30N,0.3,20N.
22.【解答】解: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6V以下。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T s=0.02s打一个点;
故答案为:交流;6;交流;220;0.02。
23.【解答】解:(1)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3.8”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8N。
(2)与两个力的效果相同的力是用一个弹簧秤拉时的拉力F′。
(3)F′是通过一个弹簧称沿AO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其方向一定沿AO方向,
F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由于误差的存在F与AO方向即实际值F′方向要有一定夹角。
故答案为:(1)3.8;(2)F′;(3)F′
三、解答题(16分)
24.【解答】解:(1)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h
解得:t1s
(2)由v=gt=10m/s
(3)设最后1米的初速度v0
解得:(5+2)m/s。
答:(1)小球下落的时间为1s;
(2)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10m/s;
(3)在落地前最后1米的平均速度为(5+2)m/s。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