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从____月____号到今天学生在校时间是____天,我每天领着学生诵读校本教材《三字经》。
学校安排的八周的内容我在八天就进行完了。
现把自己这段工作总结如下,以备今后查看。
一、满意的地方:
1、保证了学生的诵读时间,每天早读____分钟,学生自由读,语文课的前____分钟,老师讲解意思后,再让学生阅读、背诵。
学生在校每天保证半小时以上的经典吟诵时间。
2、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背诵,如果兴致所至,甚至可以脱离座位在教室内来回晃着走着背。
传统的课堂模式学生都是正襟危坐,我不喜欢我的学生一个个是木偶,面无表情,目光呆滞。
因为国学经典,对于学生来说太深奥,太难懂。
我希望学生读这些的时候能够咀嚼到经典的美味,能够把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在国学经典中展现出来,并且不把经典当做僵化的教条的。
越是宽松的氛围,学生的兴趣越是浓。
每次一说读《三字经》学生都高兴得拍手叫好。
3、师生比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能够保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文化内涵。
于是,在要求学生背诵的同时,我也一起和学生背诵。
我还经常和学生PK,我向学生发出单挑的倡议,但是结果往往是学生赢,我输。
因此我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时候并不正确。
我不能背会,就不让我的学生背了,我写的字不好,就不让学生把字练好,这是谬论。
4、理解作为背诵的基础。
怎样读经,这是一直困惑着老师的问题。
以前我总认为学生记忆力好,也为了自己省事,学生背诵内容的意思从来不做讲解,把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自由背诵。
那样的做法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我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对于《三字经》的字面意思我都对学生做了大概的讲解,牵涉到典故我也查阅资料,讲给学生听。
当背诵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背得相对轻松得多。
二、欠缺的地方
1、检测反馈需要改进。
这两周的背诵检测的方式单一,都是组长检查组员,对于会背的没有采用奖励措施,会背的学生也没有采取任何帮助手段。
致使部分学生不会背的内容越积越多,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
以后检测、激励措施要跟上。
准备这样进行:
老师每天抽查两人背诵当天内容,如果被抽查者会背就有权利当当天班长,班长负责管理学生背诵时间安排和抽查学生,如果有能力还可以给大家讲有关典故等。
不会背的同学需要在同学的监督下把当天内容读二十遍,并且第二天必须会背。
2、讲解方式需要改进。
虽然我改进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但是我的讲解太灌输,老师一句一句地讲解,耗时费力,没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以后的方法准备让学生提前预习,边读原文边看后面的注释,学生读不懂的,提出来再让老师帮助解决。
3、与家长联盟需要改进。
最关心孩子的人是家长,我班家长非常同意和支持孩子积淀古典文化,但是我没有引导家长参与到背诵的行列。
以后打算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____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让诵读成为一种好习惯、让诵读成为父母与孩子拉近距离的途径,共同努力构建书香校园与书香家庭,在诵读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二)
一、活动背景与目的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意识。
通过诵读经典文化经典,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
二、活动过程与内容
1. 活动准备
提前准备相关经典文化资料,如《论语》、《孟子》、《大学》等经典著作,还有相关的辅助资料,如简介、注释、解读等。
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资料,为学生提供诵读的理论基础。
2. 诵读经典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经典进行诵读,可以进行个人和小组的形式。
学生应当提前准备,熟练掌握经典的内容,并注重发音和语调,让诵读更加动人。
3. 互动分享
在诵读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分享,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演讲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综合实践
除了诵读经典,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进行综合实践,如写作、剧本表演、艺术创作等。
通过将经典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5. 推广与展示
在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学校广播、校报等媒体进行推广和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诵读经典的活动中。
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比赛和演出,展示他们的成果。
三、活动效果与意义
1.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明白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珍惜传统文化的传承。
2.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经典文化蕴含了优秀的道德观和人生哲学,通过诵读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修养。
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到正能量的思想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诵读经典是一种优秀的语言训练方式,可以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语感。
让学生能够以流利、准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典诵读是一门综合性的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5.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经典文化是一种优秀的审美资源,通过诵读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让学生更加喜欢和欣赏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6. 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经典诵读活动作为一种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式,可以提升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和凝聚力。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校的综合发展。
四、活动亮点与问题
1. 活动亮点
(1)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在诵读活动中,采用了多种形式,如个人诵读、小组讨论、艺术表演等。
让学生在不同的形式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2)结合实际生活:通过诵读活动,还结合了实际生活,通过综合实践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经典,提高学生对经典的感知能力。
(3)推广与展示:通过推广与展示的方式,将学校的活动影响力扩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诵读经典的活动中。
2. 活动问题
(1)活动资源不足:由于经典文化资源的有限性,可能会存在活动资源不足的问题,如书籍资料不完善等。
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和开发。
(2)学生参与度不高:由于经典文化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可能会存在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需要通过活动形式和方式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评价与反馈不及时:在活动中,需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但由于时间和人力的限制,可能会存在评价不及时的问题。
需要加强评价机制的建设。
五、活动改进与展望
1. 加强经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提供更多优秀的经典文化资料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设计更多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3. 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权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4. 加强活动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5. 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让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参与到诵读经典的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