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专题突破:非选择题的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专题突破:
非选择题的五大命题热点4
命题热点4 生物与环境类
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A 、B 、
C 、
D 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丁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图中的________,②③过程
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____________调节来完成。

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 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能力。

(3)画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画出的食物链(网),若D 种群要同化100 kJ 的能量,生产者至少需要同化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答案 (1)分解者 乙 有机物 CO 2 (2)负反馈 一定的自我调节 (3) (4)12 500 kJ (5)间接
解析 (1)由图中①处的双向箭头,甲、乙、丙、丁中指向甲的箭头最多,可以判断乙是生产者,甲是大气中的CO 2库,丙是各级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生产者乙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碳循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
以CO2的形式传递的。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依靠负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某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时,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可以使其他生物的数量在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

(3)根据A、B、C、D四种生物群落数量所占的比例可以判断B、C的种群数量相当,它们处于同一营养级,D的种群数量较少,为下一营养级,A是初级消费者,据此可画出食物网。

(4)要计算至少需要生产者的能量值,在得知最高营养级同化能量值的前提下,应按能量传递效率最高(即20%)来计算,设至少需生产者的同化量为X,则X×20%×20%×20%=100 kJ,求得X=12 500 kJ。

(5)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2.为了解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并统计了其中多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如表所示(表中“+”表示构成食物关系),表中甲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请回答下列问题:
被捕食者
甲乙丙丁戊己
捕食者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包含________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所处营养级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3)乙与丙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庚的同化量的去路有被分解者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庚为外来物种,当其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已知庚的环境容纳量为K,请在图乙中画出庚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要求标出t1、t2对应的数值。

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缺一不可)(2)4丙、己、戊、庚庚(3)捕食与竞争自身呼吸消耗未被利用
(4)如图所示
解析
生态系统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

由表格分析可知,其中不包含分解者,也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根据表格中的食物关系,绘制食物网如图所示,其中共含有4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有丙、己、戊、庚四种生物;所处营养级最多的是庚,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上。

乙和丙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庚同化的能量的去路有被分解者分解、自身呼吸消耗、未被利用三个方面。

种群增长速率在t1时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在t2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为K。

3.由于湿地独特的水文条件,使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与其他生态系统不同的特点,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下表是湿地生态系统与其他部分生态系统碳(有机碳)储量的比较。

请回答:
(1)碳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生态系统的有机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将大气中的无机碳固定下来的。

(2)从表格数据看出,湿地生态系统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正逐步缩小,退耕还湖、还湿地势在必行,还湿地过程中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演替。

(3)与热带森林相比,北方森林虽然植被碳储量较小,但土壤中碳储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学家对某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如图1所示的食物网和图2中的能量数据。

①第一营养级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别的去向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两项)。

②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

答案(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湿地生态系统能将大量的碳储存在土壤中,有利于减少大气中的CO2含量次生(3)北
方气温低,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弱(4)①自身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未利用②18.52% 解析第(1)题重在考查物质循环的概念、碳的固定途径。

(2)从表格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来判断演替的类型。

(3)相比热带森林,北方森林因温度低,分解者的分解能力弱。

第(4)题中①从某营养级能量去向来分析,②计算时要特别注意第二营养级包括B和D两种生物,并根据图2中的能量值判断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

4.某城市利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改善周围的环境,将过去围湖造田、填河铺路的区域还湖、还河,增加了城市周边的湖泊、河流等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生态环境有望得到明显改善。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部分湿地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生态系统调研活动,请回答下列调研中的有关问题:
(1)在上述城市改造过程中,农田等生态系统变成了湿地生态系统,其中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

农田变成湿地生态系统之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滩涂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时,由于鼠妇等小动物活动能力强,人们常用
____________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如图为所调研的某人工湿地群落中物种的配置状况示意图,这种配置对种群生存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查中发现湿地生态系统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能很快消除少量城市生活废水的污染,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5)为了改善水系景观,近年来有计划地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

通过对“改善”前、后的跟踪调查发现,湿地生态系统消除城市生活废水污染的能力明显减弱,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次生演替增强湿地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2)取样器(3)提高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4)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5)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或稳定性)减弱
解析(1)农田土壤条件较好,还存在植物的繁殖体,因此农田生态系统变成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次生演替。

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2)调查个体微小、数目较多的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时,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3)分析图示可知,从进水口到出水口,进行了各种生物的合理搭配和分布,这样可避免过度竞争,提高了该环境中阳光等资源的利用率。

(4)湿地生态系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三条途径净化污水。

(5)湿地生态系统消除城市生活废水污染的能力明显减弱,说明其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原因是人为清除了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植物的种植面积,这样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

5.Ⅰ.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对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普通池塘水3种水样;菖蒲幼苗若干;茭白幼苗若干;
透明玻璃缸若干个;测定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的需氧量)的设备。

(3)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从此表中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

(4)请将表中数据转化为柱形图来表示。

Ⅱ.该小组继续利用实验Ⅰ中提供的材料开展“茭白和菖蒲幼苗对不同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请写出实验思路:
(1)取若干个相同的洁净透明玻璃缸,分组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Ⅰ.(3)污水种类(或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情况)
(4)如图所示
Ⅱ.(1)共分为六组,其中A组和B组: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普通池塘水;C组和D组:加入等量的生活污水;E组和F组:加入等量的工业污水(2)分别测定六个玻璃缸中的BOD值,记录数据(3)分别在A、C、E组玻璃缸内植入1株(或适量)长势相似的菖蒲幼苗;分别在B、D、F组玻璃缸内植入1株(或适量)长势相似的茭白幼苗。

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测定六个玻璃缸中的BOD值(4)重复实验三次(或以上),记录数据,并求平均值解析污水种类是该实验的自变量,BOD是实验的因变量。

将表格数据转化成柱状图,要注意坐标及单位。

本题第二个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一是不同的水生植物(茭白和菖蒲幼苗),二是不同的污水。

实验总体分三大组:普通池塘水组、生活污水组、工业污水组,每一大组设置两小组,一组加茭白,一组加菖蒲。

实验思路如答案所示,为使实验更加准确科学,应该做平行重复实验,一般重复三次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