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五(2)班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学期五(2)班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评价分析:
1、本次试题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充分体现新课标中倡导的新理念。

此次试题难度适中,突出教材重、难点,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

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社会生活实际,注重知识和水平的综合考察,促动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2、此次试题覆盖面广,题型新颖,题量适中,结构科学合理。

注重了综合性、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对本册教材把握很准。

3、卷面内容。

此试题共有九个大题:第一大题、认知填空。

第二大题、判断正误。

第三大题、分析选择。

第四大题、连一连。

第五大题、列举事例。

第六大题、友情援助。

第七大题、看图回答。

第八大题、案例分析。

第九大题、创意实践。

二、测试结果的评价分析:
本班共有54人,学生之间基础相差很大。

班上男生多,特别有几个男生调皮、好动,需要老师课外耐心说教。

优秀率:88%。

及格率:98%。

人平分:86.7,综合指数:Z=0.91。

1、取得的成绩:
(1)、从总体上看,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第一大题、认知填空。

学生没有造成大量失分。

我想:平时要求严格上新课后,即时要求学生掌握,做到背得熟练,默写准确,没有错别字,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

(2)、平时要求学生课本知识与实际相联系。

第五大题、列举事例。

没有造成大量失分。

我想:在上课时,为了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给学生留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自己的亲自经历畅所欲言谈感受,从而受到教育,完成目标要求。

(3)、平时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看完后谈感受。

第八大题、案例分析。

学生完成的很好。

我想:当我们遇到案例分析时让学生自己读例子,合作交流发表意见。

告诉学生案例分析的步骤,首先看事例中的人做法对还是不对,然后说出为什么。

总来说之,取得成绩的原因:要求严格、即时完成课堂任务、人人过关、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展示的机会、课本知识联系实际等。

2、存有的问题:
(1)、课本知识不会活用。

第七大题、看地图回答问题。

图上没有告诉学生哪是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而是让学生看图把图上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大多学生无从下手,因为我们上课时让学生看地图,地图上标明了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让学生直接填,然后背诵,学生只知道名称,而不知道它们对应的位置。

(2)、有些基础知识的落实不够好,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学生模棱两可,拿不定主意。

第三大题、分析选择。

第四大题、连一连。

学生知识掌握得不牢固,造成大量失分。

(3)、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分析水平较差,乱写一通。

对于题目所表达的意
思没有弄清楚就急于动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考试的结果没有责任心,无所谓的态度。

(4)、课内外知识的衔接不够好,对学生课外生活中的观察和实践水平的培养欠缺。

总来说之,存有问题的原因:教学不灵活。

三、改进的方法与措施
1、更新教育观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当前,学校教育的热门话题是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会学生做人。

2、重视养成教育。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做人的基础,是小学思品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

根据思品教材和小学生特点,在养成教育方面应增强下列工作:(1)、强化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2)、增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动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

(3)、注重各年段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持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养成。

(4)、增强教师自身修养,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带动学生,促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课堂道德知识的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实行。

思品课教学的目标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所以要坚持教育的一致性原则,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执行,与“我是合格小公民”的教育统一要求,结合实行,与德育的其它途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使课堂教育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促动教育教学的统一;使学生在学习活动后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创新。

4、在今后的教学中不要只局限于文本上的知识,还要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总来说之,通过本次的测试我看到了成绩与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增强对新课程的教学研究,认真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持续的学习和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改革进取,持续完善自己,使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