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烘干、一次性纸巾或毛巾)
预防措施
洗手合格标准 : ≤ 5 cfu/cm2
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
预防措施
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 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方法: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洗手6步法揉搓双手 3.揉搓直至手部干燥
预防措施
职业工作要求医务人员
▲ 不得戴假指甲 ▲ 禁止佩戴任何手饰物
掌握 树 预防技术立
风险 意识
谢 谢
六、损伤性职业暴露的 预防和处理
预防措施
损伤性暴露的预防措施:
1.操作时光线充足,注意力要集中。 2.使用后的医疗锐器应直接放入利器盒。 3.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4.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锐器。
预防措施
损伤性职业暴露后 及时正确的处理是 预防职业感染的关键!
预防措施
损伤性暴露的紧急处理:
影响因素
4、接触频率高 5、从业时间长
危险程度高!
三、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 高危人群
经常与生物危害因子 近距离接触的人员是 职业感染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
护士、外科医师、牙科医师、 急诊科医师、临床检验人员、 消化内镜和气管镜操作人员。
四、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 常见疾病
最常见:艾滋病、丙型肝炎、乙型肝炎 较常见:结核病、幽门螺杆菌感染、
预防措施
损伤性职业暴露监测登记内容
* 职业暴露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 暴露方式 * 暴露部位、损伤程度 * 暴露源种类、病毒滴度 * 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 定期检测及随访
小结
组 织 改 善 配 备建 全 技能培训职业条件专职人员组织制度
控 制 危 险 因职预业素感防染
防范 处理 职业 暴露
坚 持 标准 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
内容提要:医务人员职业感染
1、危险因素 2、影响因素 3、高危人群 4、常见疾病 5、预防措施 6、损伤性暴露处理
前言
2002年冬~2003年春 “非典”在国内暴发流行
感染“非典”的患者中 20% 是医院的医务人员
前言
医院应重视 保障职业安全 预防职业感染
前言
职业感染: 医务人员 在从事职业活动中 获得的感染
危险因素
美国CDC报告: * 每年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的有60万-70万人 * 受伤人员中1/3是护士 * 1985年—2000年医务人员有57人感染HIV,
84.2%有皮肤损伤史。
危险因素
职业暴露 特别是损伤性暴露 严重威胁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二、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1、暴露方式和程度 * 有损伤、伤口深 * 暴露接触面积大、时间长 * 被刚污染的锐器刺伤者
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
危险因素
2、接触生物危害因子
* 医院是各种微生物聚集的场所 *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在职业工作时被可能
携带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分 泌物、排泄物污染了皮肤或粘膜, 或被污染的医疗锐器刺破皮肤的状 况。
危险因素
损伤性职业暴露 --被污染的医疗锐器 刺伤或割伤的状况
预防措施
乙肝病毒(HBV)职业暴露
1. 24h内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2. 检查血液乙肝标志物 3.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者,
给予乙肝疫苗全程免疫。
预防措施
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
* 必须实施预防性用药! 在4h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h。
预防措施
③ 报告和监测
组织专家评估 调查和登记 监测和随访
① 局部处理 ② 全身用药 ③ 报告监测
预防措施
① 局部处理
1.清洗 皮肤---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 粘膜---生理盐水冲洗
2.挤压 *在伤口旁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 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
3.消毒 皮肤---2%碘酒、75%酒精、 0.5%碘伏 粘膜---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预防措施
② 全身用药
根据具体情况实施
主要策略,简便易行。
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 2 个基本观点:
* 认定病人的 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均具有传染性。
* 无论何时接触以上物质都 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
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 3 个基本特点:
* 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强调双向防护,防止疾病 病人 医务人员
前言
医务人员职业活动 * 医疗操作(诊断、治疗、护理) * 临床和病理检验 *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
医务人员 职业感染暴发的危害
1、损坏医院社会形象
医院信誉和印 象
2、加大医院成本风险
直接成本增加 间接成本增加 无形成本增加
一、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职业感染危险因素:
1、防范意识薄弱 2、生物危害因子
*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实施具体的防护隔离措施。
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 基本方法
1、医学防护。正确使用防护物品 2、手部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手掌面 手背和指缝 掌面的指缝 拇指 指背绉褶 指尖和掌心
6 步洗手方法
---流动水 ---肥皂(皂液) ---快速、用力揉搓 ---揉搓双手所有皮肤 --->15秒钟 ---冲洗 ---干手
危险因素 医疗锐器刺伤或割伤 大多发生在以下操作过程中:
外伤紧急救治 外科手术 注射和抽血 临床检验
危险因素
4个城市护士刺伤发生率
地区
发生率(%)
广州
87.5
武汉
88.0
长沙
81.8
北京
80.6
危险因素
广州救治 1名外伤患者 9 名医生发生职业暴露
--被血喷溅 --缝合时被针刺伤
危险因素
台湾调查医疗锐器伤害8654人: 针刺伤1.3次/人 利器伤1.2次/人
呼吸道感染
五、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 预防措施
预防职业感染 重在对各种危险因素的管理
预防措施
一、医院管理者转变观念: * 强化预防为主意识 * 提供安全职业环境 * 降低医院经营风险
预防措施
1、建全管理规章制度
* 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 预防职业感染管理制度 * 监督检查和考评制度
预防措施
2、配备全职感染控制人员
洗手和手消毒洗手和手消毒预防措施手掌面手掌面手背手背和和指缝指缝掌面的的指缝指缝拇指拇指指背绉褶指背绉褶指尖指尖和和掌心掌心步步洗手方法洗手方法流动水肥皂皂液快速用力揉搓揉搓双手所有皮肤15秒钟冲洗烘干一次性纸巾或毛巾烘干一次性纸巾或毛巾洗手合格标准洗手合格标准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手手无可见污染物无可见污染物时时可用可用速干手消毒剂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1、防范意识薄弱
危险因素
(1)预防资金投入不足
(2)专业人员配置不够 (3)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 (4)医院建筑设计不合理 (5)洗手和清洗设施不完善 (6)医务人员自身存在问题
危险因素
医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防范意识薄弱 ---忽视标准预防 ---预防知识缺乏 ---违规技术操作 ---诊疗护理技能不佳 ---身体心理状态欠佳
预防措施
② 新建、改建医疗用房 设计要符合卫生学要求 注意:新风流量 洗手设施
预防措施
4、完善职业保健管理
①新上岗医务人员 ②在职医务人员 ③职业暴露报告
预防措施
二、医务人员自控重点: 1、树立职业风险意识 2、预防技术学习培训 3、坚持实行标准预防
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
最大限度避免职业暴露, 控制职业感染的
危险程度高!
影响因素
暴露于HIV感染体液 发生HIV感染的机率:
* 暴露正常的皮肤 感染机率为0.09%
* 暴露破损的皮肤 感染机率为0.3%
影响因素
2、病毒滴度(病毒载量) 暴露血液体液的病毒滴度高
危险程度高!
影响因素
3、暴露后处理 未能及时正确进行 局部处理和/或全身预防用药者
危险程度高!
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 二级以上医院建立感染控制科 * 编制全职感染控制人员
按实际展开床位数 每250张床位应配备1名专职人员 * 专职人员在职培训15学时/年
预防措施
3、改善职业工作条件 ①增加预防工作的经费投入:
▲ 改善洗手和隔离条件 ▲ 购买消毒药、械 ▲ 配备消毒、清洗和生物安全设备 ▲ 购置医学防护用品 ▲ 处理医疗废物
预防措施
洗手合格标准 : ≤ 5 cfu/cm2
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
预防措施
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 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方法: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洗手6步法揉搓双手 3.揉搓直至手部干燥
预防措施
职业工作要求医务人员
▲ 不得戴假指甲 ▲ 禁止佩戴任何手饰物
掌握 树 预防技术立
风险 意识
谢 谢
六、损伤性职业暴露的 预防和处理
预防措施
损伤性暴露的预防措施:
1.操作时光线充足,注意力要集中。 2.使用后的医疗锐器应直接放入利器盒。 3.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4.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锐器。
预防措施
损伤性职业暴露后 及时正确的处理是 预防职业感染的关键!
预防措施
损伤性暴露的紧急处理:
影响因素
4、接触频率高 5、从业时间长
危险程度高!
三、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 高危人群
经常与生物危害因子 近距离接触的人员是 职业感染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
护士、外科医师、牙科医师、 急诊科医师、临床检验人员、 消化内镜和气管镜操作人员。
四、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 常见疾病
最常见:艾滋病、丙型肝炎、乙型肝炎 较常见:结核病、幽门螺杆菌感染、
预防措施
损伤性职业暴露监测登记内容
* 职业暴露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 暴露方式 * 暴露部位、损伤程度 * 暴露源种类、病毒滴度 * 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 定期检测及随访
小结
组 织 改 善 配 备建 全 技能培训职业条件专职人员组织制度
控 制 危 险 因职预业素感防染
防范 处理 职业 暴露
坚 持 标准 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
内容提要:医务人员职业感染
1、危险因素 2、影响因素 3、高危人群 4、常见疾病 5、预防措施 6、损伤性暴露处理
前言
2002年冬~2003年春 “非典”在国内暴发流行
感染“非典”的患者中 20% 是医院的医务人员
前言
医院应重视 保障职业安全 预防职业感染
前言
职业感染: 医务人员 在从事职业活动中 获得的感染
危险因素
美国CDC报告: * 每年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的有60万-70万人 * 受伤人员中1/3是护士 * 1985年—2000年医务人员有57人感染HIV,
84.2%有皮肤损伤史。
危险因素
职业暴露 特别是损伤性暴露 严重威胁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二、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1、暴露方式和程度 * 有损伤、伤口深 * 暴露接触面积大、时间长 * 被刚污染的锐器刺伤者
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
危险因素
2、接触生物危害因子
* 医院是各种微生物聚集的场所 *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在职业工作时被可能
携带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分 泌物、排泄物污染了皮肤或粘膜, 或被污染的医疗锐器刺破皮肤的状 况。
危险因素
损伤性职业暴露 --被污染的医疗锐器 刺伤或割伤的状况
预防措施
乙肝病毒(HBV)职业暴露
1. 24h内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2. 检查血液乙肝标志物 3.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者,
给予乙肝疫苗全程免疫。
预防措施
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
* 必须实施预防性用药! 在4h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h。
预防措施
③ 报告和监测
组织专家评估 调查和登记 监测和随访
① 局部处理 ② 全身用药 ③ 报告监测
预防措施
① 局部处理
1.清洗 皮肤---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 粘膜---生理盐水冲洗
2.挤压 *在伤口旁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 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
3.消毒 皮肤---2%碘酒、75%酒精、 0.5%碘伏 粘膜---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预防措施
② 全身用药
根据具体情况实施
主要策略,简便易行。
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 2 个基本观点:
* 认定病人的 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均具有传染性。
* 无论何时接触以上物质都 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
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 3 个基本特点:
* 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强调双向防护,防止疾病 病人 医务人员
前言
医务人员职业活动 * 医疗操作(诊断、治疗、护理) * 临床和病理检验 *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
医务人员 职业感染暴发的危害
1、损坏医院社会形象
医院信誉和印 象
2、加大医院成本风险
直接成本增加 间接成本增加 无形成本增加
一、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职业感染危险因素:
1、防范意识薄弱 2、生物危害因子
*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实施具体的防护隔离措施。
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 基本方法
1、医学防护。正确使用防护物品 2、手部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手掌面 手背和指缝 掌面的指缝 拇指 指背绉褶 指尖和掌心
6 步洗手方法
---流动水 ---肥皂(皂液) ---快速、用力揉搓 ---揉搓双手所有皮肤 --->15秒钟 ---冲洗 ---干手
危险因素 医疗锐器刺伤或割伤 大多发生在以下操作过程中:
外伤紧急救治 外科手术 注射和抽血 临床检验
危险因素
4个城市护士刺伤发生率
地区
发生率(%)
广州
87.5
武汉
88.0
长沙
81.8
北京
80.6
危险因素
广州救治 1名外伤患者 9 名医生发生职业暴露
--被血喷溅 --缝合时被针刺伤
危险因素
台湾调查医疗锐器伤害8654人: 针刺伤1.3次/人 利器伤1.2次/人
呼吸道感染
五、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 预防措施
预防职业感染 重在对各种危险因素的管理
预防措施
一、医院管理者转变观念: * 强化预防为主意识 * 提供安全职业环境 * 降低医院经营风险
预防措施
1、建全管理规章制度
* 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 预防职业感染管理制度 * 监督检查和考评制度
预防措施
2、配备全职感染控制人员
洗手和手消毒洗手和手消毒预防措施手掌面手掌面手背手背和和指缝指缝掌面的的指缝指缝拇指拇指指背绉褶指背绉褶指尖指尖和和掌心掌心步步洗手方法洗手方法流动水肥皂皂液快速用力揉搓揉搓双手所有皮肤15秒钟冲洗烘干一次性纸巾或毛巾烘干一次性纸巾或毛巾洗手合格标准洗手合格标准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手手无可见污染物无可见污染物时时可用可用速干手消毒剂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1、防范意识薄弱
危险因素
(1)预防资金投入不足
(2)专业人员配置不够 (3)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 (4)医院建筑设计不合理 (5)洗手和清洗设施不完善 (6)医务人员自身存在问题
危险因素
医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防范意识薄弱 ---忽视标准预防 ---预防知识缺乏 ---违规技术操作 ---诊疗护理技能不佳 ---身体心理状态欠佳
预防措施
② 新建、改建医疗用房 设计要符合卫生学要求 注意:新风流量 洗手设施
预防措施
4、完善职业保健管理
①新上岗医务人员 ②在职医务人员 ③职业暴露报告
预防措施
二、医务人员自控重点: 1、树立职业风险意识 2、预防技术学习培训 3、坚持实行标准预防
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
最大限度避免职业暴露, 控制职业感染的
危险程度高!
影响因素
暴露于HIV感染体液 发生HIV感染的机率:
* 暴露正常的皮肤 感染机率为0.09%
* 暴露破损的皮肤 感染机率为0.3%
影响因素
2、病毒滴度(病毒载量) 暴露血液体液的病毒滴度高
危险程度高!
影响因素
3、暴露后处理 未能及时正确进行 局部处理和/或全身预防用药者
危险程度高!
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 二级以上医院建立感染控制科 * 编制全职感染控制人员
按实际展开床位数 每250张床位应配备1名专职人员 * 专职人员在职培训15学时/年
预防措施
3、改善职业工作条件 ①增加预防工作的经费投入:
▲ 改善洗手和隔离条件 ▲ 购买消毒药、械 ▲ 配备消毒、清洗和生物安全设备 ▲ 购置医学防护用品 ▲ 处理医疗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