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步骤,能够熟练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步骤。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新知
(1)教师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
例题: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①1/4+3/4
②5/62/6
③2/3+4/31/3
3.练习巩固
(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①1/5+3/5
②4/72/7
③3/8+5/81/8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并给予评价。
4.解决实际问题
(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
例题:小华有一块巧克力,他先吃掉了1/3,然后又吃掉了剩下的1/3。
请问小华还剩下多少巧克力?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答。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并给予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困惑。
6.作业布置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①计算下列各题:
1/2+3/2
2/51/5
4/9+5/92/9
②解决实际问题:
小明有一瓶饮料,他先喝掉了1/4,然后又喝掉了剩下的1/4。
请
问小明还剩下多少饮料?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同时,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
1.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请大家观察一下,1/4+3/4的分母是什么?
学生:分母都是4。
教师:那我们加的时候,分母会变吗?
学生:不变。
教师:对了,那我们只需要把分子1和3加起来就可以了,是不是?
学生:是的。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补充:通过设置生活化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例如:
教师:同学们,假如你们有5/8的生日蛋糕,你们先吃掉了2/8,然后你们的朋友又吃了1/8,你们还剩下多少蛋糕呢?
学生:我们先吃掉了2/8,还剩下5/82/8=3/8,然后朋友又吃掉
了1/8,所以剩下3/81/8=2/8。
教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同分母分数减法。
现在,如果你们想要把剩下的蛋糕平均分给两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呢?
学生:剩下的2/8平均分给两个人,就是2/8÷2=1/8。
三、教学过程补充
1.导入新课
补充: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并自然过渡到本节课内容。
教师:同学们,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吗?
学生: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非常好!那么谁能告诉我,我们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探究新知
学生1:1/4+3/4的分母都是4,所以分母不变,分子1加3等于4,结果是4/4,也就是1。
学生2:5/62/6的分母都是6,分母不变,分子5减2等于3,结果是3/6。
3.练习巩固
补充: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巡视课堂,及时给予个别指导。
教师:(在巡视中)嗯,这位同学做得不错,注意分母要保持不变。
那位同学,分子相减后要记得约分哦。
4.解决实际问题
补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解题过程,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小明,你能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我先计算出小华剩下的巧克力是11/31/3=1/3。
教师:非常好,小明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呢?
教师:好了,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得怎么样?有没有信心解决这样的问题?
学生:有信心!
教师:那我们来听听小华的看法,小华,你觉得你今天学得怎么样?
学生:我觉得今天学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很有意思,我能理解了,也能做题了。
6.作业布置
补充:教师可以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教师:同学们,今天的作业是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相信你们都能做得很好。
明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你们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加油!
注意事项:
1.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当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
2.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数学术语,以免学生产生困惑。
3.注意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5.注意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6.注意课堂纪律,营造一个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7.注意布置适量且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既巩固课堂所学,又避免学生感到过度压力。
8.注意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