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版本号:20170728号
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渠县互盛全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应急预案名称:渠县互盛生猪养殖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名称:渠县互盛全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07月28日发布2017年07月28日实施渠县互盛全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发布批准
依据《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相关要求,结合渠县互盛全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渠县互盛生猪养殖场环境情况,特制订《渠县互盛全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渠县互盛生猪养殖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产生环境污染事件的危险性、保障措施、预防和预警、应急响应及救援措施、应急监测、培训和演习、保障措施等内容。
经公司会议通过,现批准发布《渠县互盛全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渠县互盛生猪养殖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养殖场各部门主管负责人及安全环境管理人员应熟悉本预案内容,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搞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落实好应急救援物资准备,在养殖场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能迅速、有效得控制所发生事故及其可能引发的各类衍生、次生事故,确保事故发生后各项应急救援工作能够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盖章)
总经理(签名):
编制说明
(1)编制过程概述
渠县互盛全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渠县互盛生猪养殖场遵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填写了《渠县互盛全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渠县互盛生猪养殖场应急预案备案表》。
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编制《渠县互盛全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渠县互盛生猪养殖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根据该报告,渠县互盛全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渠县互盛生猪养殖场风险等级为一般环境风险,在此基础上,针对
渠县互盛全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渠县互盛生猪养殖场现在的状况,编制了《渠县互盛全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渠县互盛生猪养殖场应急物资调查报告》。
(2)重点内容说明
1)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养殖场危险化学品贮存中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使用设备及环保设施发生故障引起的突发环境事件及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监测、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配合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对发生在站内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
2)基本情况介绍
渠县互盛生猪养殖场位于渠县拱市乡高滩村1组作社注册资金1500万元,占地6000平米,规模存栏生猪2000余头(其中种猪200头),年出栏优质商品肉猪4500余头。
养殖过程中,原辅材料的储存、使用以及运输环节会产生环境危险;沼气池沼气收集、运输环节产生的环境危险;生猪会产生大量的粪便、污水,也会有少量生猪病死,一旦对其进行处理、输送、储存的设备故障或构筑物出现渗漏,就有可能造成环境突发事故,污染周边环境,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主要生产工艺及产污流程
图1-1 产污流程图
(3)环境风险识别
根据企业生产状况、产污排污情况、污染物危险程度、周围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要求,本预案对可能存在的环境危险源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确定有以下几类,分别是:原辅材料的储存、使用以及运输环节产生的环境危险;沼气池沼气收集、运输环节产生的环境危险;养殖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导致污水超标排放环境危险;猪粪堆放场、储液池、沼气池泄漏对地下水污染导致的环境危险;暴雨、高温、低寒、雷击等气象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对设备设施、构筑物破坏导致的环境危险;猪场重大疫病导致的环境危险。
(4)事故报告程序
A.事故报警:发现事故者,应立即向当天负责人报告,当天负责人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启动与事故等级相适应的应急救援响应。
并上报环保部门。
B.火灾报警:凡在本厂范围内发生火灾事故,首先发现者,应立即打火警电话119,并报告当天负责人和应急指挥部,应急救援小组响应成立。
报警时,应清楚说明起火位置、起火燃烧对象、火势大小及报警者姓名。
C.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当事人员应向应急指挥部报告,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为
188********。
应急指挥部成员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启动实施应急措施。
5)建立了应急机构,并确定了机构的职责
6)建立了应急响应机制,并确定了应急处理措施和方案。
7)建立了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
8)设定了应急培训及演练计划,要求应急培训及演练均每月1次。
(3)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
A.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将环保事故扼杀于摇篮之中。
B.遇到事故应迅速告知周围群众,组织群众撤离或参与应急处置。
C.经常对周围居民进行相关环境事故宣传,让大家了解企业出现环境事故给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以便让群众对事故危害有正确的判定,便于出现事故后紧急撤离。
D.希望全站能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措施,尽快避免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应有较强的应急处置措施,将事故风险降到最低。
E.积极组织应急演练,最好组织周围周围群众一起参与,以提高应急演练的效果。
采纳情况:本预案已将告知周围居民作为一项应急措施,并且也将对周围群众进行不定时的宣传,让群众了解企业可能发生的事故危害,增加大家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且企业也会加强日常管理,避免事故的发生。
目录
11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
1.3适用范围 (2)
1.4工作原则 (5)
1.5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内容 (5)
1.5.1 编制程序 (5)
1.5.2 编制内容 (6)
22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 (7)
2.1养殖场基本情况 (7)
2.2企业生产现状 (8)
2.3污染物产生情况及环保措施 (11)
2.4外环境概况 (13)
33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17)
3.1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 (17)
3.2重大环境风险源识别 (18)
3.3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19)
3.4评价因子及源强 (19)
3.5危险化学品储存及使用过程风险评估 (24)
3.6环境事故的危害及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28)
44组织机构和职责 (30)
4.1组织体系 (30)
4.2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30)
55预防与预警 (33)
5.1预防措施 (33)
5.2预警 (35)
5.3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38)
66信息报告与通报 (40)
6.1内部报告 (40)
6.2信息上报 (40)
6.3信息通报 (40)
6.4事件报告内容 (40)
77应急响应与措施 (41)
7.1分级响应机制 (41)
7.2应急措施 (41)
88应急监测 (50)
8.1应急监测方案的确定 (50)
8.2主要污染物现场以及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 (50)
8.3监测仪器 (50)
8.4监测布点与频次 (51)
8.5应急监测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52)
99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54)
9.1现场保护 (54)
9.2现场洗消 (54)
1100应急终止 (55)
10.1应急终止的条件 (55)
10.2应急终止的程序 (55)
10.3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55)
1111后期处置 (56)
11.1善后处置 (56)
11.2保险 (56)
1122应急培训和演练 (57)
12.1培训 (57)
12.2演练 (58)
1133奖惩 (59)
1144保障措施 (60)
14.1经费保障 (60)
14.2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60)
14.3应急队伍保障 (61)
14.4通信与信息保障 (61)
14.5应急能力保障 (61)
1155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 (62)
15.1预案评审与备案 (62)
15.2预案发布与发放 (62)
15.3应急预案的修订 (62)
1166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63)
1177附图及附件 (1)
1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建立建全养殖场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养殖场对涉及周边区域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防范环境风险,控制事态蔓延,减少环境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根据本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2014年4月24日,2015年1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七号)2008年2月28 日,2008年6月1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2015年8月29日,2016年1月1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2007年8月30日,2007年11月1日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2014年8月3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2008年10月28日;
(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3年12月4日;
(8)《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2013年10月25日;
(9)《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2011年4月18日;
(1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79号),2015年3月23日;
(11)《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1号);
(12)《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2013年2月7日;
(13)《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22号),2012年10月10日;
(14)《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第27号),2005年8月30日;
(15)《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
(16)《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版);
(17)《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
(18)《关于印发<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4]34号);
(19)《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的通知》(川环办发〔2015〕76号)。
1.3适用范围
1.3.1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养殖场危险化学品贮存中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使用设备及环保设施发生故障引起的突发环境事件及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监测、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配合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对发生在站内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
1.3.2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级别
1、事件分类
突发环境事件按照其事件的发生过程分为:
①原辅材料的储存、使用以及运输环节产生的环境危险;;
②沼气池沼气收集、运输环节产生的环境危险;
③养殖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导致污水超标排放环境危险;
④猪粪堆放场、储液池、沼气池泄漏对地下水污染导致的环境危险;
⑤暴雨、高温、低寒、雷击等气象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对设备设施、构筑物破坏导致的环境危险
⑥猪场重大疫病导致的环境危险;
2、事件分级
按照事件严重程度,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
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界定为一般环境污染事件:
①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②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
③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④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⑤Ⅳ、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养殖场内或设施内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铀矿冶、伴生矿超标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染后果的;
⑥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2)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界定为较大环境污染事件:
①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②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③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④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⑤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⑥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⑦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3)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界定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①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②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③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④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⑤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⑥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
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⑦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4)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界定为特大环境污染事件:
①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②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③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④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⑤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⑥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⑦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依据上面的环境危险性分析和分级界定,汇总企业可能存在的环境危险类型、危险表现形式、危险分级以及危害,汇总于表1-1。
表1-1 企业环境事件具体情况表
1.4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公司总经理的领导下,各车间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及车间部门事故防范措施,实行分级响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积极组织救援,控制事态发展。
2、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环境危害。
3、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环境安全,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各项预备工作。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
5、科学预防,高效处置。
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
技术准备等日常准备工作,强化预防、预警工作,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
1.5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内容
1.5.1 编制程序
定进行,其编制程序见图1-1:
1.5.2 编制内容
养殖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共分为十七个部分,即:总则、项目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组织机构和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与通报、应急响应与措施、应急监测、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应急终止、后期处置、应急培训和演练、奖惩、保障措施、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附图及附件。
22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
2.1养殖场基本情况
2.1.1养殖场简介
渠县互盛生猪养殖场位于渠县拱市乡高滩村1组作社,注册资金1500万元,占地6000平米,规模存栏生猪2000余头(其中种猪200头),年出栏优质商品肉猪4500余头。
表2-1 单位基本情况表
表》,并完成审批手续。
2.1.2项目周边自然环境概况
(1)地理位置
渠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达州市西南部,嘉陵江一级支流渠江流域上游,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º38′~107º15′,北纬30º38′~31º16′。
东邻大竹,南接广安,西连蓬安、营山,北界平昌、达县。
全县幅员面积2018平方公里,县域南北最长67.8公里,东西最长60公里,形似长方形。
(2)地质、地貌特征
渠县地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处川东褶皱带和川中褶皱带过渡区。
以渠江
为界,东为川东褶皱带,构造形迹以北东向梳状褶皱为主,为背斜褶皱紧密、向
斜开阔的隔挡式构造;西为川中褶皱带,地层平缓,倾角一般为1~3度,局部5~9
度,为宽缓褶皱。
构造形迹,南部为南充——射洪东西构造带;北部为仪陇——
平昌莲花状构造。
渠江镇以北为渠县背斜,呈南北展布。
断裂以压性、压扭性为
主,一般沿背斜轴部分布,局部有横向断层交切,个别为张性断裂。
断裂主要分
布华蓥山背斜、营山背斜、渠县背斜、李渡向斜构造。
(3)气候特征及气象条件
渠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春季气温不稳
定,回升缓慢,多寒期;夏季气温高,降雨集中,阳光充足,暑热多旱伏;秋季凉爽,多连绵雨;冬季多云雾,霜雪少,全年无霜期315 天。
2.1.3社会环境概况
(1)渠县概况
渠县全县辖15个镇(渠江镇、天星镇、临巴镇、土溪镇、三汇镇、文崇镇、
涌兴镇、贵福镇、岩峰镇、静边镇、清溪场镇、宝城镇、有庆镇、鲜渡镇、琅琊
镇),45个乡,498个行政村,46个社区,其中渠江镇为政府所在地,全县幅
员面积2018km2。
全县总人口147.7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4万,
占总人口的7.2%。
(2)拱市乡概况
拱市乡是四川省达州市渠县辖乡,人口1.6万,辖狮子、河坝、莲花、螺岩、福村、绿水、龙湾、高滩8个村委会。
拱市乡有竹编、建材、酿酒、粮油加工等各类型乡镇企业。
农业作物为水稻、小麦,产柑橘、青麻。
养殖业以生猪、家禽为主。
黄花为名特产品。
境内建有螺丝岩水电站。
2.1.4总平面布置
渠县互盛生猪养殖场位于渠县拱市乡高滩村,厂址总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猪场按照饲养分区要求,场区功能分区大致分为猪舍区、饲料仓库区、办公区生活区、粪污处理区,其中猪舍区为本项目核心部分,位于厂区南部及中部,与其他区域独立分开。
猪舍区按各类猪舍建筑,相对集中地布置成妊娠区、产房区、保育区及商品猪育肥区,各区采用道路和绿化带分隔。
猪舍建筑呈南北朝向布置,以利降温和通风。
办公区、食堂和生活区位于厂区南部,周边种植大面积绿化带,将人居和猪养舍合理分开,以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
2.2企业生产现状
2.2.1主要产品及规模
渠县互盛生猪养殖场现有项目为生猪养殖,年出栏商品肉猪4500头
2.2.2建设内容及规模
表2-2 项目环保设施及环境风险设施状况一览表
2.2.3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
(1)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
本企业主要为养殖生猪,其原辅料主要为生猪饲料以及污水消毒剂、猪舍猪体消毒杀菌药品。
项目用水含养殖、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根据调查,养殖场周边农户人、畜饮用水取自地下水,本项目用水水源也取自厂区南侧水井的地下水。
表2-3 主要原辅材料、能源消耗
(2)主要原辅材料特性及危害
涉及到的原辅材料的化学性质与危害分析如下。
2.2.4主要生产设备
企业生猪栏配置及主要设备清单请见下表:
表2-5 猪栏配置及主要设备一览表
4 高压冲水机台 4 /
5 防疫消防系统台 1 /
6 自动化人员消毒系统套 1 /
7 搅拌机台 1 /
8 污水处理系统套 1 /
2.2.5主要生产工艺及产污流程
图2-1 生猪饲养及产物流程图
2.3污染物产生情况及环保措施
2.3.1废气
1、恶臭气体
恶臭污染物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拟建项目在养殖车间、粪便堆肥区、废水处理系统等处,所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恶臭污染物。
本项目在猪食(饲料)中添加了乳酸菌等添加剂,增加了细菌的发酵作用,有利于减少猪粪的异味产生;对养殖车间加强卫生管理,及时清理圈舍内的粪便;采用干清粪工艺将粪尿分离,减低粪便含水量,降低发酵臭;在圈舍和周边喷洒益生菌或其它除臭液体;在圈舍周围种植樟树或密林,减少臭味随风扩散。
废水处理系统采用厌氧消化密闭发酵。
同时通过合理布局、规范固废堆场设置;设置卫生防护距离等方式,减轻和控制项目产生的异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采取上述措施后,可大大减轻臭气向环境的散发。
2、沼气
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厌氧池会产生一定量的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沼气池在运行时会每天产生100m3的沼气,沼气经过收集后,作为厂区生活用燃料。
沼气属于清洁能源,燃烧后的产污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2.3.2废水
企业废水主要为生活废水与养殖废水,废水产生量如下表:
表2-6 项目废水产生情况
废水由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输送至田间储水池,供周边农田施肥,其流程是将废水经调节池均衡水质水量后,进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处理,再进入储水池贮存,由管道输送至田间储存池,用于农田施肥。
2.3.3固体废弃物
企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猪粪、沼渣、生活垃圾以及病死猪尸体和分娩废物等。
企业对干粪渣堆场进行地面防渗漏处理,并设防雨棚、围护结构(三面墙体)和渗出液导流沟,堆场渗出液经到流至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企业严格要求猪粪购买户用薄膜做铺垫,车辆遮蔽处理,防止在外运途中出现渗液流出和猪粪撒漏现象。
2.3.4噪声
本项目的噪声主要为猪叫声及设备运行噪声,其源强及治理措施见表2-17。
表2-8 项目设备噪声源强及治理措施
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
2.4外环境概况
2.4.1环境保护目标
本养殖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
2.4.2周边环境敏感点情况
养殖场周边5公里范围内环境敏感点情况见下表:
2.4.3执行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1)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
表2-12 评价标准值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表2-13 环境空气评价标准单位:mg/m3
(3)声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表2-14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污染物排放标准
(1)污水排放标准
污水排放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8-2001)中表4集约化禽畜养殖业干清粪工艺最高允许排水量标准(见表2-15)、表5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标准(见表2-16)中的规定。
表2-15 集约化禽畜养殖业干清粪工艺最高允许排水量
表2-16 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
(2)大气排放标准
废气主要来源于养殖场产生的恶臭气体,恶臭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
(2)噪声排放标准
厂界噪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2类
表2-18厂界噪声执行标准(GB12348-2008)
33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本项目环境风险按《渠县互盛生猪养殖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认定环境风险等级,即为“一般环境风险”,确定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本项目运行至今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及污染投诉。
3.1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
3.1.1环境风险基本情况调查
依据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准则,对养殖场设备和工艺进行分析,主要对养殖场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风险基本情况调查:
(1)对养殖场主要原辅料及产品的使用量、贮存量、性质进行统计分析;
(2)对养殖场产生的危险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3)对主要原辅料及产品的运输、装卸情况进行调查;
(4)对养殖场设备及工艺进行调查分析;
(5)对废气治理设施进行调查分析;
(6)对废水治理设施进行调查分析。
3.1.2环境风险源识别与评价
根据《建设企业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要求,养殖场位于农村地区,500m范围内无大型居民区,有少量农户,养殖场周边5km范围内有散居农户,环境较为敏感,有一定的环境风险,依据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准则,对养殖场风险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按照下列途径对风险源进行识别。
经分析养殖场主要环境风险源有以下几项;
1、原辅材料的储存、使用以及运输环节产生的环境危险;
2、消防通道被占用导致消防车不能迅速到达火灾救援现场,消防设施如未按照
规定设置或者定期检查,消防水量和连续供水时间不符合规范规定,水量不足
不能抑制火势的发展,难于将火尽快扑灭。
灭火中途突然停水,因灭火人员不
会熟练使用灭火器材,使用时不能发挥正常效能会延误灭火时机,扩大火灾损
失。
各种手提式或手推式灭火器在使用时均带有一定的压力,若制造质量不合
格,或因未定期刷新防腐涂层,长期锈蚀,在使用时瓶体耐不住其压力而爆裂,
造成伤人,同时延误灭火时机;
3、沼气池沼气收集、运输环节产生的环境危险;
4、养殖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导致污水超标排放环境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