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Ⅱ、Ⅲ级围岩段水压爆破施工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隧道Ⅱ、Ⅲ级围岩段水压爆破施工工艺
中铁十局集团云桂铁路云南段站前施工四标项目经理部
1 工艺概况
隧道水压爆破是利用在水中传播的爆破应力波对水的不可压缩性,使爆炸能量经过水传递到炮眼围岩中几乎无损失,十分有利于岩石破碎。

是我国隧道掘进技术从“湿法”钻孔代替“干法”钻孔、从非电起爆代替火爆和电爆以来的第三个质的飞跃和变化。

隧道水压爆破是将炮眼中一定位置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用专门的炮泥机生产炮泥回填堵塞。

由于炮眼中有水,因水具有压缩性极小、变形能低、热能损失小等特性,在水中传播的水激波能够按照水的“液压”作用,较均匀的、几乎无损失地把能量传递到围岩中。

在水激波做功的同时,被爆炸气体冲击压缩的高压水挤入爆生裂隙中,形成“水楔”,这种“水楔”的尖劈作用加剧了裂隙的延伸和扩展,使破碎块度更均匀;同时,炮眼中的水在高温高压下被雾化,吸收了爆生气体中的粉尘,起到了雾化降尘的作用,大大降低了粉尘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洞内空气质量。

2 工艺特点
隧道水压爆破施工有着显著的“三提高、两减少、一保护”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循环进尺;提高光面爆破效果;提高炸药利用率;减少洞碴大块率;振动速度降低,减少对周边围岩扰动;粉尘含量降低,保护作业人员健康。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隧道Ⅱ、Ⅲ级围岩段光面爆破施工。

4 主要引用标准
(1)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2)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3)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5)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5 水压爆破施工方法
5.1 隧道水压爆破采用主要设备
图1 水袋加工机
图2 炮泥加工机
图3 成品水袋
图4 成品炮泥
5.2 主要机具设备
5.2.1 机械设备表
设备名称单位数量设备名称单位数量气腿钻机台18 通风机台 4 装载机台 2 KPS-60水袋机台 1
挖机台 1 PNJ-A炮泥机台 1 出碴车台 4 皮卡车台 1 空压机台 6
5.3 水压爆破工艺流程
图5 水压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流程图
5.4 炮泥加工具体施工步骤
炮泥采用PNJ-A型炮泥机制作而成,机器外型尺寸150×45×53(cm),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两人每小时可制作炮泥400~500个。

制作炮泥就地取材、节约成本并调整好炮泥配合比,保证炮泥有一定的强度同时方便炮泥填塞过程易于捣
碎,便于孔口封堵密实。

经多次试验,确定以黏土为主炮泥,配合比为:土:砂:粉煤灰:水=100:6:7:15。

配料采用磅秤称重,混合料按照配合比人工拌匀,软化1~2小时后,装入炮泥机的进料仓,开动电钮开始生产,将其制作成直径32mm,长20cm~30cm 的炮泥节装箱。

如图6、图7所示;制作好的炮泥放置时间不要太长,最好在使用前1~2小时制作好,若放置时间较长采用塑料膜覆盖。

使用时采用皮卡车装箱运送至施工现场。

图6 炮泥加工示意图
图7 炮泥加工成品图
5.5.水袋制作
水袋是由KPS-60型水袋自动封装机生产而成,其工作原理:采用高压泵式容
积法计量方式进行灌装,由凸轮机构完成水袋自动热合封口。

水袋机的外型尺寸97×36×100cm,整机功率0.68KW,电源为交流220V,50HZ,一小时可以生产500~600个水袋。

具体操作:接通电源启动机器、预热封口机待温度上升后试封2-3次,达到密封效果后进行正常生产。

该封装机每次制作水袋3个直径32mm,长200mm 的水袋,充满后自动封口,而后将成品水袋装箱。

如图8所示。

图8 水袋加工示意图
5.6.台车就位和排险
上循环施工完成后,首先将开挖台车就位,而后人工清理松动危石,保证施工过程安全,如图9所示。

图9 台车就位及排险示意图
5.7 测量布眼及钻孔
用全站仪在掌子面上准确定出开挖轮廓线、周边眼及掏槽眼位置,利用轮廓线确定辅助眼位置。

钻孔分区定岗,严格按孔位进行施钻。

在测量的同时对前一个循环的爆破效果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合理调整光爆参数。

5.8 安装炸药、水袋及炮泥
装药前采用PVC管通孔,确认孔深满足要求。

而后采用木杆按水压爆破装药结构进行装药。

周边眼采用间隔装药,眼底部分适当增加药量,导爆索连接;其它炮眼采用连续装药,全部采用反向起爆装药结构(如图10所示)。

装药按炮眼药量分配表3确定的装药量自上而下进行,雷管“对号入座”,装药后所有炮眼应堵塞炮泥,堵塞长度≮20 cm。

图10 装药结构示意图
5.9 起爆网络
起爆网络采用簇连法,俗称一把抓起爆法(如图所示)。

就是每个炮孔内装一发延期导爆管雷管,然后将导爆管连成一把后,用1发电雷管起爆。

连接好网络后,等待其他施工人员撤离到警戒线以外后,由爆破员用起爆器在安全避炮点起爆。

图11 起爆网络示意图
5.10 开挖质量检查,优化钻爆设计
响炮通风15min 左右进入爆区检查,重点对爆破超欠挖、爆堆形状的大小、炮孔痕迹保存率、飞石最大距离、实际进尺等情况进行记录,对爆破效果进行分析,动态调整爆破参数,不断优化钻爆设计。

5.11 隧道掘进水压爆破的钻爆设计
在隧道开挖施工中通过现场光爆(非水压)试验选定的各光爆参数如下: 采用水压爆破时在掏槽形式、炮眼布置、数量、深度、起爆顺序和时间间隔等的设计与常规爆破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在每个炮眼中增加了水袋和炮泥,装
2
导爆管-电雷管起爆网络之一
药量和装药结构也有所不同。

详见表2、表3、图12。

非水压爆破装药参数表2
水压爆破装药参数表3
图12 隧道爆破炮眼布置图
经过试验确定,隧道水压爆破的装药结构与常规爆破相比,扩槽眼、辅助眼和底板眼每孔减少装药0.2kg,内圈眼平均减少装药0.1kg;每循环总共节省炸药16.6kg。

详见表3水压爆破装药参数。

5.12 隧道掘进水压爆破的炮孔装药结构
(1)周边眼
采用空气间隔、不耦合装药,采用导爆索起爆,将导爆索插入空底药卷内,炸药均匀分布装入炮孔内。

为克服底部炮眼的阻力,一般将底部药量稍微加大。

在装药前先在炮眼孔底装入长约20cm的一节水带,并在装药结束后距孔口80cm 再装入2节水袋,再进行炮泥堵塞。

图13 周边眼装药结构示意图
(2)掏槽眼
掏槽眼采用斜眼掏槽,与开挖面间得夹角α=70°左右。

采用连续耦合装药,雷管埋入孔底药卷,聚能穴朝孔口方向。

在装药前先在炮眼孔底装入长约20cm 的一节水带,并在装药结束后再装入4节水袋,再进行炮泥堵塞。

图14 掏槽眼装药结构图
(3)扩槽眼、辅助眼、底边眼等
采用连续耦合装药,雷管埋入孔底药卷,聚能穴朝孔口方向。

在装药前先在炮眼孔底装入长约20cm的一节水带,并在装药结束后再装入3节水袋,再进行炮泥堵塞。

其结构如图。

图15 槽眼、辅助眼、底边眼装药结构图
9.效果评价
9.1.水压爆破粉尘监测
粉尘监测采用P-5L2C型便携式微电脑粉尘仪,在爆破后5分钟,距掌子面20米位置进行粉尘浓度的监测。

通过对连续5个循环常规爆破和5个循环水压爆破的监测,我们统计了下表
常规爆破和水压爆破对粉尘浓度的影响统计对比表表4
常规爆破粉尘含量为15.98mg/m3,水压爆破后粉尘含量为7.19mg/m3,比常规爆破粉尘浓度降低了55%,有明显的降尘效果。

9.2.爆破振动速率对比
常规爆破和水压爆破对爆破振动隧道速度的影响统计对比表表5
从这个表上可以看得出来,通过对振动速度的测定,使用隧道掘进水压爆破比常规爆破振动速度降低50%,效果十分明显。

9.3.隧道掘进常规/水压爆破效果对比
图16 隧道掘进常规/水压爆破主要技术参数对比柱状图
常规爆破的炮眼利用率为80.72%,而水压爆破的利用率达到了98.12%,单位耗药量降低了0.075kg/m3,爆破振动速度降低了50.5%,粉尘浓度下降了55%,通风排烟由过去35~45分钟缩短为15分钟以内。

由此可见,水压爆破在节省炸药、加快进度、缩短通风时间、改善洞内施工环境方面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隧道掘进常规/水压爆破每立方经济指标对比表表7 单价爆破类型
常规爆破水压爆破差价(元)
项目
火工品13.881 12.306 1.575
人工费机械费18.075 16.376 1.699
电费0.268 0.092 0.176
炮泥、水袋费用0 0.587 -0.587
合计: 2.863
10 应用实例
老格山隧道Ⅲ级围岩使用水压爆破,效果极好,超欠挖得到有效控制,节省了大量的炸药,混凝土,以及机械费用。

创造了极佳的效益。

详见图17、图18。

图17 常规爆破效果图图18 水压爆破效果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