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模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1.(1)《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的。

1.(2)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①但当涉猎()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
1.(3)《孙权劝学》中,作者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的用意是什么?
1.(4)两篇短文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1.(5)请你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康肃公百发百中,天下无双
下联:
【答案】(1)资治通鉴, 欧阳修
【解析】(1)《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2)①粗略地阅读
②慢慢地
【解析】(2)但当涉猎:只是粗略地阅读。

涉猎:粗略地阅读。

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

徐:
慢慢地。

【答案】(3)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
长进。

【解析】(3)“鲁肃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意味着吕蒙得到鲁肃的认可,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答案】(4)甲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言简意丰
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或: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吕蒙接受了孙权的
建议),敢于面对自身不足,努力完善自己。

乙文:任何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精妙的地步。

【解析】(4)根据甲文“不可不学”“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乙
文“惟手熟尔”等重点句提炼出道理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5)示例:卖油翁技艺超群,人间罕见
【解析】(5)根据提示结合原文拟写,注意字数和对仗即可。

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2.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听郑五愔弹琴
唐孟浩然
阮籍推名饮^①,清风满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②。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③。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唐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④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注释)①阮籍推名饮:作者把郑五愔(yīn)比作善饮酒的阮籍。

②龙唇琴:古代琴名。

③夙心:平素的志向、情趣。

④悲风:与下文的寒松、白雪、绿水都是古琴曲。

两首诗都写诗人听琴,但触发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孟诗:“不觉夕阳沉”“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写出了孟浩然沉醉在自然山水和友人的动听琴音中,“谐夙心”写出了友人的琴音
引起了孟浩然的共鸣,表达他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李诗:“钟期久已没”用钟子期的典故来慨叹知音难觅的忧伤之情。

(或:从“悲风”“寒松”等琴曲名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一生坎
坷、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


【解析】本题考查情感理解。

《听郑五愔弹琴》此诗开头两句“阮籍推名饮,清风满竹林”,以阮籍比郑愔,说郑愔像阮籍一样以善饮出名。

三、四句“半
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写郑愔喝得半醉的时候,放下衣衫的长袖,把琴擦擦,开始鼓琴。

五、六句“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沈
”,说郑愔一边饮酒,一边弹琴。

弹着弹着,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

”一杯弹一曲”是描写郑愔边饮边弹的气派。

“不觉夕阳沉”表
现郑愔琴艺高超,大家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孟浩然也陶醉在郑愔的琴声中。

最后两句“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说明郑愔的
琴艺得到孟浩然的欣赏,他的琴音引起孟浩然的共鸣,表达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描绘一幅夜里闲坐、
明月当空、静听幽人弹素琴的落寞景致,为下文“世上
无知音”的孤寂惆怅之情作铺垫,埋伏笔。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渲染悲凉的氛围。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把作者知
音难觅的孤寂真情实感融入诗中。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此句借用“钟子期”“俞伯牙”典故,表达出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
之情感。

3.(1)本诗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__(人名)在山东望见泰山之后有感
而作。

3.(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答案】(1)杜甫
【解析】(1)结合课上所学可知,《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
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答案】C
【解析】(2)C项,“攀登峰顶后”错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诗人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4.(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________
4.(2)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
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4.(3)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4.(4)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认为文中的“我”懂
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4.(5)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答案】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有特殊意义。

首先,“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文段重点回忆了母亲打算推着“我”去
北海看花。

其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母亲看到“我”心情烦闷,反复提出要推着“我”出去看花散心,足见母亲对作者的伟大母爱。

最后,“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母亲希望“我”好
好儿活,不要自暴自弃,看花是为了散心,也是为了让“我”逐渐从阴影
里走出来,重燃生活的希望。

【答案】示例: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解析】本题考查插叙作用。

文中有三处插叙的内容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注意找出一处,并分析作用即可。

【答案】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母亲扑
过来抓住“我”的手。

“扑”写出母亲动作的迅速,突出母亲对子女的爱。

“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这容易让人
联想到生命的衰落,母亲为了不让作者看到这一切,所以“挡”住了。


两个动词,突出了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
感人至深。

【答案】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
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综合分析。

她(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这句话虽然没有说完,但是结合前文的“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可知,母亲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下去。

从结尾来看,“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此时,“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
活了。

【答案】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贯穿全文。

②“秋天”是“我”
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象征。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
象征。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理解。

“秋天的怀念”中“秋天”去掉之后,
显然与文章内容、情感不契合。

“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
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可见“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文章结尾说,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因此“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5.(1)加点字“没”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5.(2)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
5.(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zhuì)________落②(zào)________音
A. méi
B. mò
【答案】B
【解析】B
【答案】A
【解析】A
【答案】坠, 噪
【解析】坠噪
6.(1)阅读下面图表,说说近三年研学旅行活动呈现出哪些特点。

(不得出现数字)
6.(2)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可部分同学认为,这仅仅是一次旅游,怕耽误学习不愿参加。

你将如何劝说他们呢?
6.(3)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请在括号处填写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

太平洋——珊瑚岛——()——红海——()——大西洋——()
【答案】(1)近三年,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的人数逐年增长,体验类、研究类活动愈来愈受欢迎。

【解析】(1)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

通过比较2014~2016年参加三类研学旅行活动的人数可以看出,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的人数逐年增长,其中体验类和研究类活动愈来愈受欢迎。

【答案】(2)示例:同学们,研学旅行不同于旅游,它是一种行走中的学习。

只有在见闻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我们学过的知识才会活起来,才会转化为能力,受用一生。

【解析】(2)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

此题首先要有称呼,然后点明研学旅
行活动对于学习的帮助和对于人生的意义,做到语言简洁、得体即可。

【答案】(3)印度洋, 地中海, 南极
【解析】(3)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的海底环球旅行
从太平洋开始,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
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

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最后,到达南极后被冰山封路。

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7.(1)《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

①“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
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
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
②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
7. (2)请你向同学推荐《朝花夕拾》中你喜欢的一篇文章,并说出推荐的理由。

【答案】(1)①五猖会,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解析】(1)解答此题我们需要熟悉《朝花夕拾》的内容,能够区分每一篇文章的大概内容、情节等。

①根据“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中背书与看会的情节可知这是关于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叫“我”背书的片段,因此可以知道这是出自《五猖会》。

②根据对《朝花夕拾》的阅读,篇章中
关于“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的描述是三味书屋后面的小花园,因此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答案】(2)示例:《五猖会》。

推荐理由:文章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折射当代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解析】(2)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喜欢的文章。

一般来说,首先应交代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喜欢的地方,即文章的主要特点。

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

可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

如:《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8.(1)根据上下文,写出空缺处的书名。

8.(2)根据《简·爱》相关情节,说说哪件事让“我”感到“心灵上的痛苦”。

【答案】(1)《格列佛游记》
【解析】(1)“这一个国度的小小的田地、房屋、小牛和小羊,亲眼看见那一个国度的森林般的麦田、巨兽般的猫和像塔一样高的男人和女人”描述的景象出自《格列佛游记》,这是小人国和大人国的景象。

故空缺处的书名是《格列佛游记》。

【答案】(2)“我”受到表兄的欺负,后来被舅妈关进红房子。

【解析】(2)简·爱被寄养在舅父母家里。

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倍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

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简·爱受到表兄欺负,但后来被舅妈关进红房子,这件事让“我”感到“心灵上的痛苦”。

试卷第11页,总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