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勘探中煤岩层对比存在的问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田勘探中煤岩层对比存在的问题分析
周志耀
(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五队,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现代煤炭技术有了显著的提升,在煤炭勘探中煤岩层对比应用先进的方法,提高了煤田勘探的准确度和效率。
其中对比的方法种类较多,包括标志层对比、煤层质量的对比、煤岩层组合式进行特征的对比等,大量的对比之后,会发现煤层和围岩鲜明的特征,从而实现定性解释目的层的要求。
本篇文章探讨每天勘探中煤岩层对比存在的问题,认识煤田勘探中煤岩层的主要类型,具体说明煤田探勘中煤炭层的对比方法,并提出提升煤田勘探中煤岩层对比准确度的策略,以解决煤田勘探中煤岩层对比现存问题,为煤岩层对比作业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田勘探;煤岩层;对比;问题
中图分类号:TD166文献编制码:A文章编号:1008-0155(2019)15-0047-02
现代化社会中煤炭仍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煤炭资源的开发力度也在逐步加快。
在煤田开发中,煤岩层地质对比工作可以估算勘探量和储存量,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当前的煤田研究工作中,煤岩层对比工作在地质构造和煤层层序的探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技术人员准确掌握相关的煤岩层对比方法,包括测井曲线对比方法、标志层对比方法等,明确不同方法的使用标准和局限性,在实际实施煤岩层对比工作时,要有效应用这些方法,提高对比分析的精确度,满足现代社会煤田勘探的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能源。
1煤田勘探中煤岩层对比存在的问题
煤田勘探中煤岩层主要是在确定的范围内对煤岩层的各个指标进行研究,它主要的参考对象包括特定的煤层、岩层或者是某一时期中的动植物化石。
煤岩层对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并不容易,因为勘测的时间不同,使用的测井技术也存在差异性,工作量也有区别,从而导致同一个区域内的煤层分界具有差异性,高低存在悬殊性。
无论是煤岩层不同的地质构造,还是差异性的地质构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煤田勘探出现一系列不规范的现象%实际勘探中,经常会应用无芯钻进,这也会进一步阻碍煤岩层的对比,给勘探带来很多困难。
从目前我国在煤田勘测中的煤岩层对比情况来看,并没有一个完善且统一的模型,几乎所有对煤岩层的对比不是依靠专业统一的标准来完成,而是由技术人员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得出结果。
尽管在煤岩层对比的过程中会有部分定量应用,但是基本处于定性对比分析的范围中。
从整体来看,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处于变动中,实际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态度具有不稳定性,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煤炭层对比结果,分析的结果可能存在主观臆断性。
因此,煤田勘探中关于煤岩层对比分析的结果可能存在漏洞,可靠性并不强,有时因为存在主观意识的判断,无法得到准确全面的评估。
2煤田勘探中煤岩层的主要类型
在煤田勘探中实现煤岩层的对比,需要系统化地评估煤岩层,通常煤岩层会分为三种类型。
首先是全区域内可采煤层。
一个确定可以开釆的煤田需要从多方面满足勘探所规定的资源总量,包括煤层的质地、厚度、含有的硫磺成分等,全区可采煤层基本或者是大部分达到了煤炭勘测的规定标准。
当确认符合要求的资源总量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地对煤层进行勘探。
其次是局部可采的煤层,也就是说某一区域内的煤田勘探区煤田并没有全部分布,只有一部分分布有煤田,而这些密集分布的煤田在煤田的质地、厚度包含的硫磺成分和发热量几乎都达到了煤田开采的标准要求量,所以它可以成为开发的煤层。
最后是大部分可供开采的煤层,即一个区域属于勘察范围中,它能够开采的煤层处于全区开采和局部开采中。
这种类型的煤层在厚度、热度以及包含的硫磺成为没有达到规定开采的资源量,或者是能够达到标准规定的煤层面积非常少,且分布比较零散,通常遇到这种煤层按照实际情况来确定鷺3煤田勘探中煤岩层对比的方法探析
3.1标志层对比方法
标志层对比方法在目前我国煤田勘察中应用较为广泛,在实践中它工作的核心是将煤岩层中最明显的特征找到,其中包含有岩性的组织结构和组成成为,并且分析它与其他煤层和岩层的差别,找到普遍存在一个标准层。
进而在结合标志层的分布范围、层位的坚固性以及特殊性等要素做以详细的勘查和分析。
标志层对比方法在煤田勘探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煤层对比程度的精确性,不过在现实煤田勘探中,标志层的发现非常困难,加之其他因素制约,对标志层的研究还处于浅层化。
3.2测井曲线对比方法
测井曲线对比方法能够很好地融合测井的曲线对比,进而研究可釆煤层中所呈现的物理特征,对煤岩层进行对比。
煤田勘探过程中,测井曲线这一对比方法会以沉积岩层的周期性变动为标准,对比煤岩底层。
在一些特殊的区域中,测井曲线对比法会有侧向连续性以及等时性的特点。
主要原因在于相同的煤层和标志层找哪个,煤岩层的特征、结构、岩性和构成的因素会具有相似点,所以测井趋向会有特殊的标志,这一特征非常有利于煤岩层的对比。
通常煤田勘探中,煤系会在密度和曲线形态等方面存在不同,所以对比煤层中,曲线形态、岩性、厚度等是不可忽略的关键要素%—般来说在煤层对比中,测井曲线方法的依据主要测井曲线的形态、
47
异常峰值幅度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和层段、层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3.3煤岩层间距对比方法
煤岩层间距对比方法的应用比较特殊,要求煤田区域的地质结构简单,且地质中的煤层较为稳固,层间的间距不会有大幅度的变动,其自身的性质决定了煤炭层间距对比方法在煤炭勘察期间应用较少。
但是实际勘察中的很多区域地质和地质都非常复杂,而且处于运动变化中,这种符合条件的地质环境非常少,所以煤岩层间距对比方法应用的有利条件比较缺乏。
如果在实际勘测中应用这种对方法,煤岩层对比的精确度将无法得到保证,所以煤岩间距对比方法在地质相对稳定的区域内,被当作一种辅助方法。
4提升煤田勘探中煤岩层对比准确度的策略
为了能够提升煤岩层对比中的准确度,在对比煤层的过程中,可以应用组合标志法,以多样化的标志加以分析,在不断验证中达到理想的对比效果。
另外还需要考虑矿井开发的水平、生产效果等内容。
在煤田勘探对比工作中,技术人员所掌握的煤岩层知识结构体系以及工作经验至关重要,甚至在对比分析中占主导位置,这避免不了主观意识结论下误差的出现,从而导致对比分析限制在一个范围中,难以得到统一的结论也在实际中这种情况会打乱煤田对比中的煤层编号,降低煤炭资源的利用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煤层对比分析时,技术人员可以使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充分借助地质信息,并且将相关的指标融合,构建出多元统计的分析模型。
在分析的过程中以统计学分析的方法转化定性分析,使其在煤岩层的分析中转变成定量分析,从而有效提升煤田
(上接46页)
用,在企业开发与生产中,针对瓦斯浓度构建相应的工作体系,科学实施监测与预警工作。
3.2增强煤矿企业的内部管理
煤矿企业在建设与发展中,需要提高对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视度,同时在当前的发展下,与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结合,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所釆取的模式加以优化鷺首先,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管体制,保证与实际发展现状相符合,以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完善作为切入点,实现对其监督的全方位实施,通过单独的抽査等环节,保证工作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其次,针对煤矿在生产、开发、经营等多个过程实施下所出现的风险做到统一性的管理引导,保证在瓦斯监测中,工作实施的有效性。
最后,加大信息技术在应用中的开发程度与推广深度,确保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质量得到综合保证,使得煤矿企业实现稳定发展。
3.3企业加强对员工能力和技术的培养
为实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能够对煤矿企业发展的根本促进,应该加强对员工能力的培养,弓I导员工技术的提升,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员工的能力以及员工的发展构建适合的环境氛围,推动煤炭企业在生产中,对瓦斯监测与预警工作实施作用的充分发挥。
此外,在企业的内部发展中,良好的工作氛围是促进工作向心力的主要引导,构建以人才为核心的工作理念,全面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力推动煤矿企业的发展。
勘察中煤炭层对比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减少不同解释现象的生成。
5结语
煤田勘探是煤田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而煤岩层的对比则是煤田勘察的保证。
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煤岩层对比在实际煤田勘察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这需要技术人员掌握煤岩层的主要类型,并明确标志层对比方法、测井曲线对比方法以及煤岩层间距对比方法等不同种类的对比方法,在适宜的煤田勘探区域和条件下应用煤岩层对比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升煤岩层对比方法的可靠性,可以应用组合标志法和多元统计的方法,从而为煤田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峻.关于煤田勘探中煤岩层对比存在的问题分析[J1.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4):16.
[2]杨春楠.煤炭勘探中煤岩层对比存在的问题[J].科技风,2017,(5):122.
[3]姜玉华,张良,张兴伟,等.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的问题与策略研讨[J].环球市场,2016,(23):244.
[4]常胜春.浅析煤田勘探中煤岩层对比存在的问题[J].科技风,2013,(19):238.
作者简介:
周志耀(1986-),男,甘肃徽县人,工程师,从事煤田地质勘查工作。
4结束语
综合而言,就当前在我国的煤矿企业发展中,其实际的生产与开釆等工作实施中,瓦斯作为重要的应用组成,其在使用中具有较大的危险性,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其实际浓度做到充分的检测,通过预警等方式做到对其工作实施的安全保障,在提高对煤矿安全保障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生产下的质量提升,同时能够为煤矿工作人员提供对其人身安全的保障,保证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性,为煤矿在未来的生产与经营中,促进其实际开发效果的提升,加大开采规模,为其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1弓艳武.信息技术在煤矿瓦斯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08):53-54.
[2]冀少军.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煤矿瓦斯预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
[3]吴永善.浅析信息技术在煤矿瓦斯监测及预警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05):132.
作者简介:
周云飞(1983-),男,山西太原人,博士研究生,讲师;冯文奂(1992-),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助教;曹亚平(1991-),男,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助教。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