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卫视蓝色经济山东半岛行材料(修改稿子)2010101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速开发区转型升级
争当鲁南临海产业区排头兵
日照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克军
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中央、省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为丰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科学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处于规划中半岛蓝色经济区,紧靠鲁南唯一的港口日照港,同时居于鲁南临海产业区核心区域,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的新形势,要求我区加快转型升级和率先科学发展,争当鲁南临港产业区排头兵,切实发挥好在半岛蓝色经济区特别是鲁南临海产业区布局和建设中示辐射带动作用。

一、我们已经具备了在蓝色经济强区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基础条件和优势。

蓝色产业对地理条件、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经济条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

从我们自身要素禀赋看,已经具备区位、资源、创业成本、市场容量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条件,这一系列要素和潜能的聚合与释放,是我们发展蓝色经济、加速转型升级的潜力和后劲之所在。

(一)我们拥有优越的发展条件。

一是靠海临港优势突出。

我们紧邻全国沿海第9个亿吨大港—日照港,2009年实现吞吐
量1.81亿吨,今年将突破2亿吨,为实施区港联动、发展临港产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我区有16公里海岸线,其中5公里为省确定的优良工业岸线,湾阔水深,不冻不淤,海底基岩埋深及走向能满足15-30万吨级造修船坞和码头需要,目前正在进行填海造地,加快建设海上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日照市境交通四通八达,有三条铁路、两条高速连接,疏港高速正在建设;周边有、、三个机场。

开发区道路总通车里程已达338公里,路网密度达292.4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省、全市的2倍和3倍多,形成了“六纵六横一环”的主干道路框架;具备15万吨的日供水能力,720吨/小时的供热能力,25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每4个平方公里就拥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天然气门站坐落区,能够满足今后三到五年发展需要。

三是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日照市以“、碧海、金沙滩”闻名于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条件极其优越,去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我区积极探索“小、中、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奎山封山绿化、傅疃河入湿地生态保护、崮河和沙墩河综合治理“三大生态工程”,目前已成为全国第七个、全省第二个国家生态工业示园区。

(二)我们拥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

建区以来,我区经济总量、效益、后劲等指标始终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在日照市以2%的面积、4%的人口,创造了14.2%的地区生产总值、15.7%的地方财政收入、16.6%的固定资产投资、61.2%的实际
利用外资。

已培育了威亚发动机、森博浆纸、凌云海制糖等6个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龙头企业,青啤公司、金马机械等19个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制浆造纸及印刷包装、粮油加工、海洋化工与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同时随着总投资350亿元的现代商用车、自动变速箱、薄膜太阳能、中纺粮油二期等大项目的顺利建设,将为我们五年打造6个年产值300—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必将带动我区转型升级、率先优质发展。

(三)我们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省委、省政府明确把鲁南临海产业区列为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予以重点扶持。

日照市委、市政府也明确要求我们充分利用腹地资源、市场等条件,加快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实现互动发展,努力争当鲁南临海产业区的排头兵。

这是我们应该也必须承担起的引领日照市乃至鲁南临海产业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

二、我们的发展目标是争当鲁南临海产业区排头兵,早日跻身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先进行列。

按照省市打造蓝色经济区的部署,特别是结合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我们对升级国家级开发区后我区面临的新形势、发展阶段性特征、目标任务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调查研究,进一步升华了加快建设国一流开发区的思路和目标:
在总体要求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深入实施实施投资拉动、政策推动、科技带
动战、服务促动“四大战略”,做大做强6个年产值过3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做活做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实现由外延扩型发展模式向涵式发展模式、以要素驱动型向创新推动型、从单一经济园区向多功能城市新区“三个转变”,全面提升国一流开发区建设水平。

在发展目标上,确保今年及“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速分别保持在20%、30%和40%以上,到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在发展定位上,致力建设日照市的经济龙头、开放窗口、改革先行区,发挥好引领示带动作用;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鲁南临海产业区的重要增长极,发挥好排头兵作用;积极融入东部沿海经济带和新亚欧大陆桥沿桥经济带的开发,争取得到这些区域战略政策的辐射,也为这些区域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发展原则上,坚持“三个统筹”,即“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项目低碳化、经济循环化、环境生态化之路;统筹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之路;统筹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关系,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之路。

在发展重点上,聚力推进“三大任务”,即构筑特色产业新格局、打造城市建设新亮点、健全民生保障新体系。

三、我们的主攻方向全力推进“三大任务”,推动开发区加速转型升级。

经过19年的开发建设,我区已经走过起步创业、
搭建框架、扩规模的时期,走过“挖到篮子里就是菜”、经济粗放式发展的时期,新起点上,我们将坚持“三个统筹”,从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多功能城市新区、完善民生体系入手,加速转型升级,切实为蓝色经济区建设发挥引领、带动和示作用。

一是加快构筑特色产业新格局。

突出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重点发展临港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城郊型农业,到“十二五”末,真正构筑起具有日照经济开发区特色的产业格局。

在临港工业方面,就是要加快发展“六大产业集群”,主要包括汽车及发动机零部件产业、制浆造纸和印刷包装产业、粮油加工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化工及食品加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这六大产业年产值都达到或超过300亿元。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主要是构筑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汽车商贸、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四大产业。

在城郊型农业方面,主要是建设海产品捕捞和加工基地、以孔家湖子为中心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以牟家小庄为中心的花卉苗木基地、肉蛋奶生产基地、以许家园为中心的优质米基地等五大基地。

加强与鲁南、北以及沿桥各园区的交流合作,建立定期会晤制度,推进信息资源互通共享;以现有产业为载体,研究推进产业链条相互延伸的办法,实现产业协作发展、经济合作共赢。

二是打造城市建设新亮点。

围绕打造现代化新城区这一目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上水平、树形象的方针,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与配套、中心商务区建设、村居改造建设、生态工程
提升四个重点。

完善“六纵六横一环”路网框架,加快实现与新市区、老城区、港区路网的有机衔接。

强化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等设施综合配套,加快推进海洋装备制造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园区配套建设,确保达到“今天项目签约,明天就能落地建设”的目标。

加快建成区改造升级,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亮点凸显的标志性建筑,同步推进金融保险、中介机构、商贸企业聚集,打造中心商务区。

采取政府主导、村居自建、村企合作等多种模式,加快村居改造步伐,完成204国道以西75个村居拆迁改造,确保农村城市化率达到80%以上。

深入实施奎山封山绿化、傅疃河口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崮河和沙墩河综合治理三大生态工程,发挥好已建成生态工程的作用,重点做好付疃河湿地功能区保护工作,努力打造绿色开发区,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

三是构建民生保障新体系。

坚持富民优先,充分发挥靠海临港、城郊、大项目等优势,大力发展租赁型工业、城郊型农业和商贸服务业;探索村居预留地使用办法,以村居经济组织为主体,实行集中建设、统一配套、统一招商。

坚持惠民为要,健全少有所学、壮有所事、老有所养和困有所助的“3+1”民生保障体系,加快新校建设,让人民群众子女接受最好的义务教育;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推进“三位一体”新老农保合作试点,确保年农村养老保险达到100%;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让他们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坚持安民固本,加快推进12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高标准完善
小区设施配套,切实改善村居民居住条件。

加强维稳体系和防控网络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好局面。

通过努力,使开发区的群众成为全市最幸福的人。

四、我们将进一步夯实率先科学发展的保障措施,进一步激发创业创新的活力。

今后三五年,是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我们赶超先进、大有作为的重要发展期,我们将以创新、突破、奋进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领导班子与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以此激发创先争优的活力,打造国际仿真环境,为国一流开发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创新人才培育、招引和使用方式,通过公开考聘、异地选拔等方式,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采取专家讲座、异地培训、外出考察、挂职锻炼等形式,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工作能力。

完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和行政问责制,奖勤罚劣,形成权责一致、监督有力、执行顺畅的工作机制。

二是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以村居规化管理为主线,采取多种方式,配齐配强村居组织班子。

完善干部补贴发放管理和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动态增资机制,,以此为抓手,加大了对农村干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力度;对土地征用、补偿款发放、经济合同制定、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重大事项进行严格管理、实施公开,防止农村干部工作随意性。

三是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从教育、防、预警和查处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杜绝出现问题,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经过19年的发展,日照经济开发区已初步成为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良好投资环境的外向型开发区,我们将按照国务院确定的“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发展方针,围绕争当鲁南临海产业区排头兵、加快建设国一流开发区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临港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更加保护生态环境,更加重视和改善民生,早日把日照经济开发区建成经济繁荣发展、产业特色鲜明、社会和谐稳定、环境生态优美的国一流开发区,努力为蓝色经济区和鲁南临海产业区建设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