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新人教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季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11年11月8日上午8∶00~10∶30 试卷满分:150分本试卷第一、二、三大题为选择题,第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
全卷共8页。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学校和校区名称、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地方。
2.所有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卷上交,将本试题卷自己收存好。
一、(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青荇.xìng 虱.子shī团箕.jī百舸.争流gě长歌当.哭dàng
B.颓圮.qǐ惩创.chuàng 浸渍.zì挥斥方遒.qiú殒身不恤.xù
C.租赁.lìn 主角.jiǎo 召.唤zhāo 以药淬.之cuì目眦.尽裂zì
D.窒.息zhì尸骸.hái 菲.薄fēi 变徵.之声zhǐ屏.息以待pí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句是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B.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份外香。
C.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D.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门前的长了青笞的石椅……
3.毛主席《沁园春长沙》词中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句。
下列四句中“峥嵘”一词使.
用不正确
....的一句是
A.这个罪犯竟在众目睽睽之下,露出峥嵘
..的面孔,要出手行凶。
B.来到山脚,昂首望去,只见怪石嶙峋,山势峥嵘
..。
C.他一登上歌坛,就头角峥嵘
..,使行家们连连颔首。
D.昆明湖中,碧波粼粼,清宴舫安卧湖边;万寿山上,殿宇峥嵘
..,佛香阁高耸山巅。
颐和园以她博大壮伟的皇家园林气派,吸引五洲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妥帖的一组是
艾青说:“我所努力的对诗的要求是四个方面:
,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辞藻来掩饰空虚;
,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点;
,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
,不含糊其辞,不写为人费解的思想,决不让读者误解和堕入云雾中。
” A.单纯集中朴素明快 B.朴素单纯集中明快
C.集中明快单纯朴素 D.明快朴素单纯集中
5.与下面的诗句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朋友,不要说地上是阴影,那是因为你总低着头。
A.抬起你的头,大步向前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B.挺起你的胸,昂起你的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C.抬起你的头,迎着太阳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D.挺起你的胸,誓死不回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今天是大熊猫过生日,几个好朋友来到他家为他祝贺。
D.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我也很幸福,很快乐。
7.一位考入师范学校的学生给他的中学校长写了一封信,其中谈到他在学成后将回原校任教,在转化差生方面一展抱负。
若引诗句表达这一宏愿,最恰当的一项是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海洋忧思录(节选)
陈宗明
世界人口的60%居住在离海岸线100千米的范围内,10个最大的城市中有9个是海滨城市。
人类不断地将污水、废渣、化学物品、化肥等倾入海洋,大多数国家把海洋当做污水排放场,海洋污染已达到了灾难性的程度。
其中的有毒物质杀死鱼、海鸟和海洋植物,而营养物质则导致海藻大量滋生从而窒息其他的海洋生物,整个海岸生态系统已遭到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如由于数年来硫化氢及其他污染物质的大量集聚,死海里90%的水域已不能存活任何生命。
以世界最大的内海——面积为250万平方千米的地中海为例,它每年要接纳沿岸11个国家排入的30亿立方米废水和超过5亿吨垃圾废料,仅沿岸60家大型炼油厂和上百座燃油热电厂每年向海里排放的化学有毒废物就达350万吨,被雨水或河水直接冲入海里的危险废物达300多种,包括汞、铅、锌等重金属和碳氢。
地中海海域石油运输航道占全世界的1/3,邻海13个国家拥有58个石油港口,使地中海成为世界上海运最为繁忙的地方,每年约有65万吨原油泄露。
地中海海滩每年游客有3.17亿人次。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数十个意大利海滩和1/10的法国海滩达不到欧盟规定的清洁标准,致使意大利政府每年要拿出100亿里拉
的资金来保护地中海生态环境。
我国的沿海地区承载着全国40%的人口,50%的大中城市,创造了60%以上的国民经济产值。
与之相对应,我国近岸总体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四大海区以东海、渤海污染最重,黄海次之,南海为轻。
专家警告:渤海的环境污染已达临界点,如再不采取措施控制污染,十几年后这里将成为“死海”。
到那时,即使不再排入一滴污水,单靠其与外界水体交换恢复清洁至少需要200年的时间。
污染造成最直接的影响是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大量污染物的长期叠加影响下,舟山渔场生态环境已呈现明显劣变,虽然经国家硬性规定渔场“休渔”三年后,带鱼资源在低水平上回升,但渔业资源整体呈衰退趋势。
局部海域中一些对污染物敏感的资源种类逐渐减少、消失,现有的鲚鱼、白虾产卵场已形不成生产规模,鲩鱼的产卵场外移,镇海沿岸的蟹苗基地大部分绝迹。
海洋污染影响了海洋生物,而通过食物链最终又危害了人类自己。
海流将DDT农药、PCBS (多氯联苯)以及其他几千种化学物质带到世界各地,最终出现在我们饭桌上的美味海鲜里。
科学家甚至在居住于北极远离任何工业区的妇女乳汁中发现了氯的成分。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无论在陆地还是在海洋,受害最深的将是位于生态系统最高层的人类。
海洋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也孕育了地球上的文明。
由于地球本身对海洋的依赖,反过来海洋也极大地影响到地球上的气候、环境与人类的生活。
8.下列对文中有关海洋污染的原因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数国家把海洋当做污水排放场 B.营养物质导致海藻大量滋生
C.石油运输过程中的原油泄露 D.开展旅游业使海滩清洁遭受破坏
9.对文中出现的几个概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B.“生态系统”——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状态形成的系统。
C.“海域”——指海洋的某一区域,包括水上和水下。
D.“食物链”——指在生态系统中,人类摄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连锁系统。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世界上的人口大多居住在离海岸线很近的范围内,最大的城市是海滨城市。
B.由于数年来大量的硫化氢污染,死海里90%的水域已不能存活任何生命。
C.我国沿海地区创造了60%以上的国民经济产值,与之相对应的近岸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
D.我国近岸总体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专家预计十几年后渤海将成为“死海”。
1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污水、废渣、化学物品、化肥等倾入海洋,使海洋遭受破坏,这是现代工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B.无数事实证明,人类正在依赖海洋获得巨大的利益,同时也为海洋遭受破坏付出了同
等的代价。
C.海洋污染最直接的反应是渔业资源遭受破坏,一些对污染物敏感的资源种类逐渐减少、消失,渔民将无法生存。
D.地球依赖海洋,海洋也极大地影响到地球上的气候、环境与人类的生活,保护海洋是在保护地球,也是在保护人类自身。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施琅,福建晋江人。
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
顺治三年,师定福建,琅从芝龙降。
成功窜踞海岛,招琅,不从。
成功执琅,并絷①其家属。
琅以计得脱,父大宣、弟显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
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
时成功已死,其子经率众欲犯海澄②。
琅遣守备汪明等率舟师御之海门,斩其将林维,获战船、军械。
七年,琅密陈经负隅
..海上,宜急攻之。
召诣京师,上询方略。
琅言贼兵不满数万,战船不过数百,经智勇俱无。
若先取澎湖以扼其吭,贼势立绌;倘复负固,则重师泊台湾港口,贼分则力薄,合则势蹙③,台湾计日可平。
事下部议,
寝.其奏。
因裁水师提督,授琅内大臣。
二十年,经死,子克塽幼,诸将郑国轩、冯锡范用事
..。
内阁大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建水师提督,谕相机进取。
二十二年六月,琅自桐山④攻克花屿、猫屿、草屿,乘南风进泊八罩⑤。
琅遣游击蓝理以鸟船进攻,敌舟乘潮四合。
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遂取澎湖,国轩遁归台湾。
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
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⑥,到台湾。
克塽率属剃发,迎于水次,缴延平王金印。
台湾平,自海道报捷。
疏至正中秋,上赋诗,旌琅功,复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琅议善后事。
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
上命允行。
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俱诣京师。
诏授克塽公衔。
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
琅曰:“绝岛新附,
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
..。
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
”(《清史稿·施琅传》,有删节)
[注]①絷zhí:拘禁。
②海澄:地名,在福建厦门西南海湾边。
③蹙cù:窘迫,局促不安。
④桐山:指福建泉州。
⑤花屿、猫屿、草屿、八罩:都是澎湖南边不远的岛屿。
⑥鹿耳门:台南海道入口。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琅密陈经负隅
..海上,宜急攻之负隅:倚靠险要的地势(顽抗)。
B.事下部议,寝.其奏寝:止息,扣住不发。
C.诸将郑国轩、冯锡范用事
..用事:执政,当权。
D.恐人情反侧
..反侧:转侧,翻来覆去,形容卧不安席。
13.下列句子,能表明施琅在平定台湾问题上“既有远谋,又英勇作战”的一组是
①顺治三年,师定福建②琅遣守备汪明等率舟师御之海门,斩其将林维
③召诣京师,上询方略④贼分则力薄,合则势蹙,台湾计日可平
⑤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⑥上赋诗,旌琅功,复授靖海将军
⑦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
⑧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俱诣京师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④⑤⑦⑧ D.③⑤⑥⑦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琅本是清廷降将,他是跟着明总兵郑芝龙一起投降清朝的。
后来又被进占台湾的郑成功所拘禁,幸而施计逃脱。
B.施琅曾向康熙帝进言,郑经之兵不过数万,郑经本人又无智无勇,台湾不难平定。
这件事下到部里商议,部里连夜写了取台策略的奏本。
C.施琅反对将台湾人迁移、放弃台湾的意见。
他认为台湾虽远离大陆,但关系着苏浙闽粤四省的安危,所以台湾是绝不可放弃的。
D.施琅的父亲、弟弟和子侄都是郑成功杀害的,但郑克塽降清后,施琅并没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地对待他,而是为国事而不顾私怨。
四、(23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先取澎湖以扼其吭,贼势立绌。
(3分)
(2)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
(4分)
(3)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
(3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两道小题。
(6分)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请具体分析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3分)
(2)尾联“喜”、“尽开颜”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17.填空。
(7分)
(1)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又前而为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徐志摩《再别康桥》)(4)真的猛士,,。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5)《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
是统率全书的思想。
(6)根据《论语·为政》中记载的孔子的一段话,现在人们用“而立”指岁,“不惑”指岁,“知命”指岁,“耳顺”指岁。
(7)“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早在清末就被译成中文,是一百多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之一。
作者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
五、(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床板上的记号
英涛
接到父亲说继母病危的电话,他正和单位的同事一起在海口度五一长假,订的是第二天下午的回程机票。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马上赶回家。
等他回到家的时候,还没进门,就已经听到家里哭声一片。
见到他,眼眶红红的父亲边拉着他到继母遗体前跪下边难过地说:“你婶婶(他只肯称呼继母为‘婶婶’)一直想等你见最后一面,可她终归抗不过阎罗王,两个钟头前还是走了。
”说着,父亲不住地擦拭着溢湿的眼角。
而他只是机械地跪下,叩了几个头。
然后,所有的事便与他无关似的,全丢给父亲和继母亲生的妹妹处理。
其实,自从生母病逝,父亲再娶,这十五年来,他已经习惯认定这个家里的任何事都是与自己无关的了。
人们都说,后母不恶就已经算是好的了,不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有谁会真心疼?父亲的洞房花烛夜,是他的翻肠倒肚时。
在泪眼朦胧中,11岁的他告诉自己,从此,你就是没人疼的人了,你已经失去了母爱。
他对继母淡淡地,继母便也不怎么接近他。
有一回,他无意中听到继母和父亲私语,他只听得一句“小亮长得也太矮小了,他是不是随你啊?”心中便暗自愤怒,讥笑我矮便罢了,连父亲她也一并蔑视了。
又有一回,他看到桌上有一盒“增高药”,刚打开看,跟他同岁的妹妹过来抢,两个人打了起来。
继母见状,嘴里连连呵斥妹妹,说这是给哥哥吃的。
可是,他却马上被父亲打了一顿。
他想,这个人的“门面花”做得真好,可话说得再好听,心里偏袒的难道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连带着父亲的心都长偏了。
疏离的荒草在心中蔓延,他少年的时光已不剩春光灿烂的空间。
什么是家,什么是亲情,他不去想,更不看继母脸上是阴过还是晴过,他只管读自己的书,上自己的学,然后离开这个
自己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家。
丧事办完了,亲友散尽,他也快要回公司了。
父亲叫他帮忙收拾房间,以前都是继母一个人做这些事。
看着忙碌的他们,父亲拿出一个东西来说:“小亮,这是婶婶留给你的。
”他一看,是个款式土里土气又粗又大的金戒指,无所谓地说:“嗯,妹妹也有吧?”“是的,你俩一人一个。
”说着,父亲掏出另一个,更细小得多了。
他不为所动,把自己的那个推回给父亲说:“给妹妹吧。
”父亲犹豫了一下,把东西放回口袋里,说先替他收着。
他继续收拾房间,忽然看到自己睡了十几年的床板边沿有许多乱七八糟的铅笔涂写的痕迹。
他奇怪地问,是什么小孩这么淘气,在这里乱画?
“是你婶婶在你小时候画的。
她知道你不喜欢她靠近你,就经常等你熟睡以后,拉平你的身子,用铅笔在床上做好记号,然后再用尺子仔细量,看你长高没有。
有时候还不到一个月,她就去量,看你没长高就急。
你最讨厌吃的那个田七,就是她为了让你长高而买的。
她眉头上那道疤,就是为了挣工钱给你买增高药,天天去采茶,有一次不小心跌倒在石头上磕破的。
她老担心你长大后像我一样矮,说男孩子个头矮不好讨老婆……”
父亲的话声轻轻的,却似晴天霹雳,把他冰封的心炸出了春天,一直以为不会拥有的风景,不会拥有的爱,其实早就像床板上那些淡淡的铅笔记号,默默地陪他度过了日日夜夜。
母爱,不止是生长在血缘里。
他流着泪,跪在继母的遗像前,叫了十五声“妈”,每一声代表一年。
以后,他还将继续叫下去,因为母爱没有离开,当他懂得,就不再失去。
18.结合文意,完成后面两小题。
(4分)
(1)请解释“母爱,不止生长在血缘里”的含义。
(2分)
(2)请用两个词概括“继母”对“我”的爱的特点。
(2分)
19.请从文中找出与“疏离的荒草在心中蔓延,他少年的时光已不剩春光灿烂的空间”照应的一句话,并分析这一照应的作用。
(4分)
20.俄国作家契诃夫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主人公别里科夫的“套子”束缚了他的行为,显出了他“封闭”“守旧”的特点。
本文中,作为儿子的“他”心中的“套子”是什么?
根据文章,举一例说明因为这个“套子”,他对继母产生了什么误解。
(4分)
21.文中主要有两组形成对照的场景描写,请找出其中一组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分)
六、(9分)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划线部分的语序,并使各短语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不得增减字数。
)(2分)
屈指春秋,已近三千年。
三千年间,沧海桑田,一切都在改变。
喑哑了春秋的马嘶,明清的自信消失了,黯淡了秦汉的明月,隋唐的宫殿成灰了……一切的一切都在岁月的风化下,慢慢地凋色,剥落……然而,有些人,有些事,却在时光的冲刷下愈加清晰,我们的心被震撼,被感动。
23.阅读下面两则故事,补写后面的两副对联。
(4分)四川乐山凌云寺,相传是苏轼年轻时读
书之处。
据说苏轼少年时,在父亲的指导下,
博览群书,常受人称赞,因此不免年少气盛,
曾在门前贴下一副对联道:“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不久有一白发老人持一小书
前来请教,苏轼接过一看,不觉一惊,书上
的字一个也不认识。
老翁笑着说:“还望博
学的小苏赐教。
”苏轼面红耳赤,连连说道:
“请老前辈原谅,小生一时狂兴。
”苏轼赶
紧在原对联上下联的前边分别加了两个字,
使得这副对联的思想境界和情趣与原对联截
然两样。
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人人仰慕渴求。
相传
每到年节,他家的春联一贴出来,很快就被
人当作宝贝揭走。
大过年的,家家大红春联
贴在门口,喜气洋洋;可自己家,亲友上门
了却没见春联,王羲之不免有点沮丧。
这一
年,他暗自思忖,想出了一个办法。
大年除
夕,王家早早贴出了一副春联:“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如此不吉利的联语,家家避之
惟恐不及,谁还会去揭呢?可是,初一大清
早,人们发现王家原对联上下联的后边分别
加上了三个字,新对联的思想情趣与原对联
截然两样。
在原对联的上下联中,苏轼和王羲之分别补写了哪两个字和哪三个字呢?请你补全这两副对联,表达苏轼后来要表达的意趣和王羲之真正想要表达的意趣。
识遍天下字福无双至
读尽人间书祸不单行
24.摘取下面文字中的适当词语,对应地填入答题卷三幅土地和花的示意图中,以直观地准确地显示本段文字的基本内容。
(3分)
正如不同的土壤中可以开出不同的花朵一样,信息文化的崛起改变了人们的群体意识。
浓厚的乡土意识是口头传播时代的产物。
人们只能与本乡本土的小群体频繁交流,从而产生一种乡土依恋心理。
强烈的民族意识是文字传播时代的产物。
不同乡土的人群依靠共同的文字认同,共同的文字支撑着共同的文化。
只有进入电讯时代,各民族之间的普遍的文化认同才能发生。
面对卫星电视和电子计算机,人们接受的是全方位传递的文化,人们必须依靠异种文化为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发展自身的文化。
人们越来越超越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从全球协调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认识问题,从而形成了普遍的全球意识。
七、(共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请以“那句话,让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标题填写完整(如“铭记”“感动”“清醒”“找回了自己”“意识到了自尊自强”等);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2011年秋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答案解说评分参考意见
1.A。
(错误注音纠正:B.颓圮.pǐ惩创.chuāng C.主角.jué召.zhào唤 D.菲.fěi薄屏.bǐng息以待)
2.C。
(错别字纠正:A.竟→竞 B.份→分 D.笞→苔)
3.A。
(A项中“峥嵘”应改为“狰狞”。
“峥嵘”有两种意义:①高峻;②喻才气、品格等超越寻常,不平凡)
4.B。
(注意语意对应,特别关注“华丽”,“一个”、“一个”,“全部力量”,“含糊”、“费解”、“误解”、“堕入云雾中”等词语)
5.C。
(上句以“你总低着头”结束,则下句以“抬起你的头”衔接最好;“迎着太阳走”
才能“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故选C项最能承上启下,衔接最紧密)
6.D。
(A项不合逻辑,反科学的人谁也不会戴上“伪科学”的面具去反对科学的,应删掉“伪”字 B项表意不明,“自己”既可以理解为“老师”,也可以理解为“我”,
应改为“我” C项句式杂糅,或者改为“今天是大熊猫的生日”,或者改为“今天大熊猫过生日”)
7.B。
(B项“青帝”指司春之神,这里比喻老师;“桃花”,这里比喻优秀生。
全句意思是说以后“我”若成为老师,决心让“差生”和优秀学生并驾齐驱。
与语境十分吻合。
A项强调的是志向高远或高度自信 C项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惆怅,但看到“千帆过”“万木春”,却又达观、欣喜、振作 D项感情沉郁悲凉,景语中透露出韶光已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8.B。
(“营养物质导致海藻大量滋生”不是污染的原因,而是污染的结果)
9.D。
(“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由于摄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连锁系统)
10.C。
(A项中“最大的城市是海滨城市”的说法太绝对。
B项中不仅仅是“硫化氢污染”
的问题, D项中原文是说如再不采取措施控制污染,十几年后渤海将成为“死海”)
11.D。
(A项中说的把污水、废渣、化学物品、化肥等倾入海洋,这是人为的破坏,并不是现代工业必然带来的负面影响。
B项中说破坏了海洋生态,人类付出巨大的代
价是必然的,但说是“同等的”缺乏依据。
C项中说渔民将无法以捕鱼为生是对
的,但断言“渔民将无法生存”缺乏依据)
12.D。
(D项中的“反侧”的意思是“反复无常”)
13.C.(①写清军南下进取东南,即施琅投降清军的背景,不是写清军平定台湾;②写面对台湾郑军主动进攻,施琅的应对、指挥及其成效,也不是写清军平定台湾;③⑥写康熙帝的举动。
以上四句均不合题目要求。
而⑤写施琅英勇作战的动人情景,④
⑦⑧写施琅军事上、政治上非凡的远谋。
这四句都符合题目要求)
14.B。
(相关原文是“事下部议,寝其奏”,即有关部门讨论商议后竟搁置、压下了施琅的奏请。
B项却说“部里连夜写了取台策略的奏本”,显然歪曲了文意)以上选择题每题3分。
15.(10分)(1)译文:假如先攻下澎湖,来扼住他们的咽喉,敌人的形势立刻难以支撑了。
(2)译文:施琅乘坐主帅大船冲进敌阵中,飞箭射伤了他一只眼睛,鲜血流满
了手巾,但他继续督战,毫不退缩。
(3)译文:我忍受哀伤和悲痛的原因,是国家的事重要,不敢顾及私怨啊!
文言文翻译按点面结合、全面观照的原则评分。
“点”指各句的重点字词,如(1)中的“扼”(扼住、掐住)、“绌”(不足,根据句意引申为难以支撑),(2)中的“突”(冲)、“溢”(流出,满)、“少”(稍微),(3)句中的“所以”(表原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