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临床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临床路径一、阴阳毒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阴阳毒。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ICD10编码为:M32.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红蝴蝶疮》”。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7年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常见证候:
轻型:
风湿热痹证
阴虚内热证
气血亏虚证
重型:
热毒炽盛证
饮邪凌心证
痰瘀阻肺证
肝郁血瘀证
脾肾阳虚证
风痰内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住院患者。
2.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15,无严重脏器及系统损害。
3.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抗核抗体谱(包括抗dsDNA、抗可溶性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类风湿因子(RF)、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糖、血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梅毒、结核等)、凝血功能、心电图、腹部B超、胸部正侧位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谱、抗心磷脂抗体、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蛋白电泳、性激素常规、贫血三项、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痰培养;骨密度(腰椎、股骨)、胸部及头颅CT、MRI、心脏彩超、骨髓穿刺(常规+活检)、肌电图、脑电图、眼底检查等。
3.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进行评分。
4.存在肾脏损害的,如患者无禁忌,建议行肾活检病理检查,明确病理类型,以指导治疗,评估预后。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湿热痹证:祛风化湿,清热通络。
(2)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解毒祛瘀。
(3)气血亏虚证:益气养血。
(4)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5)饮邪凌心证:利水宁心,益气行血。
(6)痰瘀阻肺证:宣肺化痰,祛瘀平喘。
(7)肝郁血瘀证: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8)脾肾阳虚证:温肾健脾,化气行水。
(9)风痰内动证:涤痰熄风,开窍通络。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它中医特色治疗
(1)中药熏洗
(2)中药外敷
(3)中药灌肠
(4)针灸治疗
4.饮食疗法
5.西药治疗
6.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发热、面部红斑、皮肤红斑、口疮、关节疼痛、肌肉疼痛、胸闷、气急、胸痛、心悸、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
2.皮疹、粘膜溃疡、关节、肌肉压痛、浮肿等体征减轻或消失。
3.血、尿常规、免疫球蛋白、补体、24小时蛋白尿、血沉、CRP等实验室检查及异常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趋于正常。
4.无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如发生病情变化,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