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优化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
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
解析:选 D。材料中梭伦要求人们关注道德要超过关注财富。 关注道德也就是关注人,这是人文精神的体现,D 项正确。 梭伦处于奴隶社会,不可能反对奴隶制度,且材料也无法体 现出他反对奴隶制度,排除 A 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权利 平等,只是强调了道德比财富更重要,排除 B 项;材料反映 了梭伦主张宁可贫穷也要有道德,说明他不是在抨击贫富差 别,排除 C 项。
解析:选 B。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 成自己的理解”,而不需要教会的引导,挑战了罗马教会的 权威,故选 B 项。威克里夫等人强调人们要阅读《圣经》, 没有改变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A 项错误;威克里夫等人强 调人们要阅读《圣经》,不反对人们的宗教信仰,C 项错误; 威克里夫等人使人们的人文主义意识觉醒,启蒙运动使人们 的民主意识觉醒,D 项错误。
高举理性主义 把反封建斗争推进到反
的旗帜,反对专 封建专制制度、建立
制和迷信;提倡 “理性王国”的高度,
启蒙 科学、自由、平 人文主义发展达到高 高峰
运动 等,反对等级特 峰。为资来自阶级革命和权;主张实行法 改革做了舆论准备,成
治;对未来社会 为人类追求自由、平等
进行了设想
的精神武器
【对点训练】 2.(2019·湖北重点高中高二期中联考)14—16 世纪,人们举 起人文主义旗帜,17—18 世纪,人们扛起了理性主义大旗, 导致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王权的专制和教会神权的黑暗 B.人文主义的弘扬 C.自然科学的发展 D.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
2.(2018·高考全国卷Ⅲ,T33)18 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
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
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
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
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解析:选 D。据题干时间“14—16 世纪”“17—18 世纪” 可知反映的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随 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 进一步反封建,从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故选 D 项。
1.(2018·高考全国卷Ⅰ,T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
“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
1.(2019·孝义高二期中)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
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
一个有德性的人。这说明他( )
A.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 B.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
C.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
D.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解析:选 C。据题干材料苏格拉底的观点可知,苏格拉底的 研究非常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故选 C 项。在古希腊哲学 家中强调个体感受的是智者学派而非苏格拉底,A 项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在这里强调的重点是认识自我而非 社会秩序,B 项错误;苏格拉底在材料中强调的只是一种条 件性关系而并没有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D 项错误。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单元优化提升
一、对人文主义的理解 1.含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道主义”。认为人及人的 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把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重视人 的自由意志和利益,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对自然界的优越性。 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 思想家,称为人文主义者。
文艺
形成
价值与尊严,提倡人性 学的产生和发展,
复兴
和个人的解放
标志着人文主义的
形成
标志 历程
事件
主要贡献
地位和作用
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
宗教 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 势力,摧毁了天主 发展
改革 念,提倡个人宗教信仰 教的精神统治,发
的自由
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历程 标志事件 主要贡献
地位和作用
解析:选 B。利用“神”来弘扬人文思想体现了人文思想与 传统文化的融合,B 项正确。神话传说不等于宗教信仰,A 项错误,排除;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占据主导地位,C 项错误,排除;题干材料并未体现神话影响的削弱,D 项错 误,排除。
4.(2017·高考全国卷Ⅱ,T33)13 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 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 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 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解析:选 A。材料的主旨是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思想的 变化,不是宫廷文化,排除 B;当时法国专制王权强大,C 错误;材料中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不代表平民,不能 得出贵族与平民平等的结论,排除 D;材料的关键信息是 “思想极为活跃”,联系 18 世纪的法国可知,A 项符合题 意,故 A 项正确。
2.基本思想 (1)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人性” 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 (2)以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否定中世纪的蒙 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对社会和人进行理性思考,提倡个性自 由和个性解放。
3.评价 (1)人文主义者一般都强烈要求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对于建 立统一集权的民族国家,有过积极贡献。 (2)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对于解放人 们的思想,争取自由平等,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人文主义者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他们虽然反对封建教会, 却并不反对上帝。他们的思想、观点以及作品的题材和内容 还受宗教的束缚。他们所争取的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 权利,追求的是确立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二、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标志 历程
事件
主要贡献
地位和作用
从认识自然转移到重点
实际上是古代雅典
认识社会,突出人自身
智者
民主制度发展的产
起源
的价值,强调人的价值、
运动
物,是近代人文主
人的决定作用的人文主
义思想的起源
义观点
标志 历程
事件
主要贡献
地位和作用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
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 解放与近代自然科
3.(2019·宝鸡高二检测)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 《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 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 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 A.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 B.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
3.(2017·高考全国卷Ⅰ,T32)在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广为流 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 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 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2.(2019·吉林百校联盟高二联考)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绘画 作品中的民众人物,不仅服饰日益丰富和华丽,而且人物也 开始戴上各种头饰和手饰。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 B.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C.艺术家绘画技艺日趋高超 D.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个性解放
解析:选 D。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的禁欲苦行,主张以人 为本,个性解放,享受生活,促进了人们个性的解放,出现 了绘画作品中的各种现象,故选 D 项。材料中的绘画作品 中的民众人物服饰华丽,佩戴各种饰物,只能反映出市民阶 层生活富裕,A 项错误;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思 想文化运动,不能反映出广大民众生活水平提高,B 项错误; 艺术家绘画技巧高超不能说明绘画内容的变化,C 项错误。
【对点训练】
1.(2019·如皋高二调研)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教育中的
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
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这一现
象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 )
A.人文主义
B.反对宗教信仰
C.抨击封建制度
D.复古主义
解析:选 A。据题干材料“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 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可知,当时重视人的价值,是人性的复苏,反映了人文主义 的社会思潮,故选 A 项。
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
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
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
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解析:选 D。古代雅典宗教意识浓厚,苏格拉底就是以不敬 神的罪名被处死的,A、B 两项错误;C 项与材料无关;该 剧虽宣扬“憎恨”神的观点,却受到雅典人喜爱,这反映了 雅典人肯定人的价值,要求摆脱神的束缚,故 D 项正确。
解析:选 A。从材料看,教会在扩建教堂时特别强调市民的 意志,说明市民得到了重视,这反映了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 的力量壮大,A 项正确。佛罗伦萨的变化不能反映人文主义 “广泛传播”,B 项错误。教会重视市民的意志,说明教会 力量的削弱,C 项错误。材料与新教理论关系不大,D 项错 误。
5.(2016·高考全国卷Ⅲ,T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