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叶绿素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叶绿素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2. 掌握叶绿素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3. 分析影响叶绿素形成和含量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叶绿素是植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绿色色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
叶绿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中,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镁离子,具有吸收太阳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的功能。
叶绿素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提取:叶绿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可以将其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来。
2. 分离:叶绿素在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通过薄层色谱或柱层析等方法可以将叶绿素与其他色素分离。
3. 鉴定:叶绿素具有特定的光谱吸收峰,可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进而计算其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1. 实验材料:新鲜植物叶片(如菠菜、甘蓝等)、无水乙醇、丙酮、碳酸钙、石英砂、中性氧化铝、滤纸、剪刀、研钵、漏斗、玻璃棒、色谱柱、比色杯、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试剂:无水乙醇、丙酮、碳酸钙、石英砂、中性氧化铝等。
四、实验步骤
1. 叶绿素提取:
(1)取新鲜植物叶片1克,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再加入2-3 mL无水乙醇,研磨至糊状。
(3)将研磨好的混合物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2. 叶绿素分离:
(1)将色谱柱固定在支架上,在最下面垫入脱脂棉,再盖上一个小滤纸片。
(2)装入中性氧化铝至色谱柱的4/5处,再盖上一层滤纸片。
(3)将滤液沿着色谱柱的边缘缓慢倒入,注意不要让滤液溅到色谱柱壁上。
(4)等待滤液流完后,用脱脂棉堵住色谱柱的出口。
3. 叶绿素鉴定:
(1)将分离后的叶绿素斑点用剪刀剪下,放入比色杯中。
(2)加入适量无水乙醇,使叶绿素溶解。
(3)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的吸光度,计算其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叶绿素提取:
通过有机溶剂提取,成功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出叶绿素。
2. 叶绿素分离:
通过薄层色谱分离,将叶绿素与其他色素分离,得到纯净的叶绿素。
3. 叶绿素鉴定: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
六、结论
1. 叶绿素是植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绿色色素,具有吸收太阳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的功能。
2. 叶绿素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可行,可以用于分析叶绿素含量和性质。
3. 影响叶绿素形成和含量的因素包括光照、温度、营养状况等。
七、实验讨论
1.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有机溶剂挥发,避免造成安全隐患。
2. 叶绿素提取、分离和鉴定过程中,应控制好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叶绿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叶绿素的形成和含量有助
于了解植物生理学知识。
八、参考文献
[1] 谢宗万,张德英,张丽君. 植物生理学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王德英,张丽君,谢宗万.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张丽君,谢宗万,王德英.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