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他们感动龙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他们感动龙江
作者: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来源:《新青年》2020年第02期
2019“感动龙江”年度人物(群体)发布仪式于12月27日晚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举行,本次颁奖仪式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总工会、共青团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妇女联合会、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

从11月下旬开始,省委宣传部会同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联合启动了2019“感动龙江”年度人物(群体)评选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经严格的评选程序,最终确定了刘桂芝、王日强、张英善、劉昭明、韩帮绪、夏宇、许传江、吴昊洋、李长和及哈工大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获得2019“感动龙江”年度人物(群体)。

此外,2019“感动龙江”年度人物(群体)特别奖颁发给“中华粮仓”黑龙江彩车设计制作团队,以表彰他们为传递龙江儿女对祖国深情祝福和向世人展现龙江禀赋、龙江风貌、龙江精神做出的贡献。

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各个行业,他们当中有危急关头彰显英雄本色、灾难面前更见党员初心的普通村民;有面对困难从未放弃,靠着一股韧劲从贫困户变成致富能手,成为全面建成小康路上自立自强的脱贫典型;有45年如一日造林百万株的“绿色守望者”;有救生命于毫秒间还,解危难于光线中的排爆警察;有倾情雪域高原的援藏工作队员;有义务献血21年的“热血英雄”;有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一直在科研创新路上奋力前行的科研团队……
本次发布活动以“感动公众、感动龙江”为主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黑龙江“四大精神”,广泛深入宣传在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伟大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提供榜样标杆和精神动力。

发布仪式以获奖嘉宾现场访谈、VCR事迹短片展示、宣读颁奖词等形式,生动讲述了一件件真实而感人的故事,用凡人善举传播正能量。

“感动龙江”人物和群体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现场所有观众,赢得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回望2019,有太多的感动,给我们以温暖和信心。

展望2020,我们更要鼓足干劲,用奋斗奏响青春的旋律,以拼搏回应时代的召唤。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北京市庆祝活动领导小组、庆祝大会服务保障和群众游行指挥部(以下简称“北京国庆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在省委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经过中省直20余家单位的共同努力,“中华粮仓”黑龙江彩车圆满完成国庆70周年首都群众游行以及在京、在哈静态展示任务,荣获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地方彩车“创新奖”,获得了海内外观众和全省人民热情赞誉。

国庆70周年彩车设计制作政治要求之高、方案调整之频、技术规范之严、施工难度之大、历行周期之长前所未有。

我省彩车设计制作和展演展示,始终严格按照突出思想性、彰显群众性、展现时代性、把握整体性、确保安全性的总体要求进行,认真执行《黑龙江省彩车制作技术实施方案》,累计有10家单位担负彩车设计制作任务,15个成员单位给予综合保障,400余人参与设计制作和展示活动,不打折扣、不讲条件、不计代价,最终获得北京国庆指挥部验收一次通过。

“中华粮仓”彩车充分展示了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展现了3700多万龙江儿女重振雄风再出发的时代风采,充分彰显了黑龙江建设“六个强省”、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砥砺奋进的崭新风貌。

刘桂芝,逊克县干岔子乡东升小学退休教师。

她15岁扎根山村,在一无所有的“白纸”上描绘蓝图,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交付给了山村的孩子们。

没有教室,借用村部;没有教具,动手自制;没有学生,挨家去请;没有桌椅,学生自带。

白天教孩子,“夜校”教家长,深夜忙备课,经常“熬”通宵。

刘桂芝和乡亲们一起,和泥筑墙、伐木建房,凡事都像小伙子一样冲在头里。

60多年来,东升小学从茅草屋到土坯房,再到“夹杆房”、红砖瓦房,教师们换了一茬又一茬,唯有她宛若一株不老的青松,扎根一方沃土,以一颗红烛之心在三尺讲台无私奉献。

她教过的学生超过了2000名,有清华、北大的教授,有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有国企、外企高级员工,有省内知名企业家。

东升村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她的学生。

有的一家四代同堂,祖父、父亲、儿子、孙子连带着他们的媳妇,都是她的学生。

一转眼,她在小山村生活了60多年,由“小刘”成为“老刘”,从人人喜爱的刘老师成为人人敬仰的“贴心奶奶”。

唯一不变的,是她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乡亲们的无比热爱。

她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小山村到县城工作,甚至“改行”担任领导职务,但都被她毅然决然地拒绝了。

60年的执着坚守,她收获了别样的人生——近百本各级各类荣誉证书,是她平凡而又辉煌的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王日強,男,1986年出生,中共党员,哈尔滨市阿城区亚沟街道村民,现在玉泉街道居住。

2019年7月30日,洪水席卷了玉泉街道二粮库一带,老百姓生命面临严重威胁,玉泉街道党工委正在积极联系增派救援力量。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日强冲了出来,驾驶着铲车,冒着生命危险,出入洪流10余次,救出100多人,用舍己救人的精神,谱写了一首壮丽的抗洪
抢险救人的英雄赞歌。

有两次救援最惊险。

一次是王日强营救被困在平房内的一家三口,女儿行动不便,70多岁的老母亲被淹没在水中,只能看到一个脑袋,半身不遂的老父亲则彻底被困在屋里。

他刚下车,就被水流冲了一个趔趄,要不是抓住了车轮,差点儿就被水冲走。

更危险的营救在玉泉河边。

铲车在没过一米七八高车轮的洪水中行进,压在被洪水掏空的水泥地面,随时可能翻车。

为救几位老人,王日强领着几个邻居涉险踩在漂浮在水面的烂木头上,随时可能落水,水里一旦连电,或是有井盖被顶开的下水道,他们的生命随时不保。

王日强救人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一天时间播放量就突破6222万,截至8月15日播放量破亿!点赞量569万!王日强被省文明办授予“龙江好人”称号。

张英善,1956年10月出生,1984年9月入党,1975年11月参加工作,现为伊春市乌马河森林经营所退休职工。

他热爱林业,守护大山,一心扑在事业上,45年如一日与妻子造林百万株,为国家的建设、为小兴安岭的绿水青山默默无闻做着贡献。

他是林区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造林模范,是林区职工群众学习的榜样。

1975年,张英善响应国家“上山下乡”号召,成为乌马河所的一名林业工人,他在林业战线一干就是40多年。

1984年,他开办了伊春市乌马河林业局第一个家庭经营性林场,承包了300公顷造林地,每年造林30公顷,10年造完。

造林时,他整天都在山中,饿了就对付一口,吃凉馒头、喝山水那是常事。

正是靠着这种韧劲,到1994年末,300公顷造林地经上级验收全部合格,一次性归公。

到2006年,他经营承包林地的面积已达310公顷,成活率达97%以上。

如今,张英善栽活100多万株树,长得又粗又壮,平均胸径已达到12厘米,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近3000万元。

几十年的不懈奋斗,一辈子的执着追求,一年又一年的植树造林,累弯了腰,弄糙了手。

他的感人事迹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姜孟之知晓,专门撰写了《一双手》一文,此文被选入全国中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本,并被译为英、法文介绍到国外。

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省级劳动模范等称号。

刘昭明,男,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站草原科科长、研究员,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干部人才。

援藏期间,他肩负党的重托,用行动诠释了援藏干部人才的初心和使命,被评为日喀则市农牧局先进工作者、日喀则市林草局优秀共产党员、西藏自治区优秀援藏干部人才。

3年间,他亲自带队采集野生牧草种子,多次晕倒在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上,最终建立起了野生牧草引种驯化基地。

他在全市建立8个牧草种植示范区,示范种植地块最高增产69%,首开康马县种草镇压先河,研究出不用地膜成功种植苜蓿的技术模式。

通过开班授课、现场指导和带队示范等多种途径,为当地草业发展培养了一支乡土技术队伍。

他主编的《日喀则市饲草科学生产实用技术》,已成为地方草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专业书籍,并被展放在全国援藏展览馆。

他成功申报了高原镇压器等3项国家专利,发表专业论文5篇。

他积极参与“阳光陪伴成长”公益活动,3年间累计捐款捐物近万元;立下遗嘱,身后自愿捐出眼角膜;错过了陪伴自己孩子成长的机会,把爱心奉献给了万里之外的藏族孤儿。

原本1年半的援藏任务,因不愿半途而废,他舍小家、顾大家,又主动申请延期1年半。

他通过一粒粒牧草种子把祖国对西藏的爱心播撒在了雪域高原,展现了龙江林草科技工作者的良好风貌。

韩帮绪,男,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5月出生,1989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呼玛县邮政局北疆乡邮政支局乡邮员。

1989年,21岁的韩帮绪怀着一份对邮政事业的向往,在呼玛县北疆乡邮政支局安家落户,从穿上工作服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这身“邮政绿”。

风雨兼程29载,从风华正茂到如今的年过半百,他依然默默坚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

一个人,一个支局,一条邮路,每趟出班140多公里,29年雨雪无阻,总投递里程63万余公里,可以绕地球近16圈,投递信件24万余件,被称为大兴安岭地区高寒禁区的“北疆鸿雁”。

2012年,局里有意把他调到县局工作,可乡亲们极力反对,北疆乡书记亲自与局领导沟通:乡政府可以全力支持邮政的工作,但是韩帮绪绝对不能换,北疆乡的村民都不同意!多年的跋涉与坚守,换来的是大家对他的那份信任与期盼,看着村民们那一张张充满期待的面孔,他默默地流下热泪……韩帮绪2015年获首届“龙江最美人物”(职工)称号,2016年被评为龙江邮政“十二五”期间发展突出贡献先进个人标兵,2017年被评为“龙江好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获全省第七届道德模范称号。

王日强,男,1986年出生,中共党员,哈尔滨市阿城区亚沟街道村民,现在玉泉街道居住。

2019年7月30日,洪水席卷了玉泉街道二粮库一带,老百姓生命面临严重威胁,玉泉街道党工委正在积极联系增派救援力量。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日强冲了出来,驾驶着铲车,冒着生命危险,出入洪流10余次,救出100多人,用舍己救人的精神,谱写了一首壮丽的抗洪抢险救人的英雄赞歌。

有两次救援最惊险。

一次是王日强营救被困在平房内的一家三口,女儿行动不便,70多岁的老母亲被淹没在水中,只能看到一个脑袋,半身不遂的老父亲则彻底被困在屋里。

他刚下车,就被水流冲了一个趔趄,要不是抓住了车轮,差点儿就被水冲走。

更危险的营救在玉泉河边。

铲车在没过一米七八高车轮的洪水中行进,压在被洪水掏空的水泥地面,随时可能翻车。

为救几位老人,王日强领着几个邻居涉险踩在漂浮在水面的烂木头上,随时可能落水,水里一旦连电,或是有井盖被顶开的下水道,他们的生命随时不保。

王日强救人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一天时间播放量就突破6222万,截至8月15日播放量破亿!点赞量569万!王日强被省文明办授予“龙江好人”称号。

张英善,1956年10月出生,1984年9月入党,1975年11月参加工作,现为伊春市乌马河森林经营所退休职工。

他热爱林业,守护大山,一心扑在事业上,45年如一日与妻子造林百万株,为国家的建设、为小兴安岭的绿水青山默默无闻做着贡献。

他是林区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造林模范,是林区职工群众学习的榜样。

1975年,张英善响应国家“上山下乡”号召,成为乌马河所的一名林业工人,他在林业战线一干就是40多年。

1984年,他开办了伊春市乌马河林业局第一个家庭经营性林场,承包了300公顷造林地,每年造林30公顷,10年造完。

造林时,他整天都在山中,饿了就对付一口,吃凉馒头、喝山水那是常事。

正是靠着这种韧劲,
到1994年末,300公顷造林地经上级验收全部合格,一次性归公。

到2006年,他经营承包林地的面积已达310公顷,成活率达97%以上。

如今,张英善栽活100多万株树,长得又粗又壮,平均胸径已达到12厘米,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近3000万元。

几十年的不懈奋斗,一辈子的执着追求,一年又一年的植树造林,累弯了腰,弄糙了手。

他的感人事迹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姜孟之知晓,专门撰写了《一双手》一文,此文被选入全国中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本,并被译为英、法文介绍到国外。

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省级劳动模范等称号。

劉昭明,男,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站草原科科长、研究员,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干部人才。

援藏期间,他肩负党的重托,用行动诠释了援藏干部人才的初心和使命,被评为日喀则市农牧局先进工作者、日喀则市林草局优秀共产党员、西藏自治区优秀援藏干部人才。

3年间,他亲自带队采集野生牧草种子,多次晕倒在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上,最终建立起了野生牧草引种驯化基地。

他在全市建立8个牧草种植示范区,示范种植地块最高增产69%,首开康马县种草镇压先河,研究出不用地膜成功种植苜蓿的技术模式。

通过开班授课、现场指导和带队示范等多种途径,为当地草业发展培养了一支乡土技术队伍。

他主编的《日喀则市饲草科学生产实用技术》,已成为地方草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专业书籍,并被展放在全国援藏展览馆。

他成功申报了高原镇压器等3项国家专利,发表专业论文5篇。

他积极参与“阳光陪伴成长”公益活动,3年间累计捐款捐物近万元;立下遗嘱,身后自愿捐出眼角膜;错过了陪伴自己孩子成长的机会,把爱心奉献给了万里之外的藏族孤儿。

原本1年半的援藏任务,因不愿半途而废,他舍小家、顾大家,又主动申请延期1年半。

他通过一粒粒牧草种子把祖国对西藏的爱心播撒在了雪域高原,展现了龙江林草科技工作者的良好风貌。

韩帮绪,男,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5月出生,1989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呼玛县邮政局北疆乡邮政支局乡邮员。

1989年,21岁的韩帮绪怀着一份对邮政事业的向往,在呼玛县北疆乡邮政支局安家落户,从穿上工作服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这身“邮政绿”。

风雨兼程29载,从风华正茂到如今的年过半百,他依然默默坚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

一个人,一个支局,一条邮路,每趟出班140多公里,29年雨雪无阻,总投递里程63万余公里,可以绕地球近16圈,投递信件24万余件,被称为大兴安岭地区高寒禁区的“北疆鸿雁”。

2012年,局里有意把他调到县局工作,可乡亲们极力反对,北疆乡书记亲自与局领导沟通:乡政府可以全力支持邮政的工作,但是韩帮绪绝对不能换,北疆乡的村民都不同意!多年的跋涉与坚守,换来的是大家对他的那份信任与期盼,看着村民们那一张张充满期待的面孔,他默默地流下热泪……韩帮绪2015年获首届“龙江最美人物”(职工)称号,2016年被评为龙江邮政“十二五”期间发展突出贡献先进个人标兵,2017年被评为“龙江好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获全省第七届道德模范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