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能力测试试卷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能力测试试卷 含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在word 中、下列操作中不能实现的是( )。
A .在页眉中插入日期
B .建立奇偶页内容不同的页眉
C .在页眉中插入分页符
D .在页眉中插入剪贴画
2、苏州园林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造园艺术的典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苏州园林的是( )。
A.豫园 B.政园 C.留园 D.网师园
3、一位高中教师刚走进教室就看见同座位的小王和小张同学打架,你推我拉,互不相让。
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马上制止.让两位同学到班主任办公室解决
B .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 .批评训斥学生
D .微笑着说:“怎么啦,你们俩,都已经是高中生了,有了小矛盾还不会处理?双方冷静一下,相信你们能够自己解决的。
”
4、下列乐器中,不属于中国传统乐器的是( )。
A .横笛 B .风笛 C .箫 D .埙
5、一位身穿警服的人从某公安局走出来。
根据这一陈述,可作出的断定是( )。
A.这个人一定是该公安局的警察 B.这个人可能是该公安局的警察 C.这个人一定不是该公安局的警察
D.这个人是来该公安局办事的警察
6、放学途中,11岁的强强在人行道上被同班同学小刚撞到,导致骨折。
对该事故承担赔偿责任主体是( )。
A .小刚
B .小刚的监护人
C .学校
D .班主任
7、下列哪个不是古代帝王用于自称的称谓?( ) A.孤 B.敝 C.寡 D.朕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必须由具有我国国籍、在我国境内定居、并具有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我国学校的( )。
A. 教师 B. 校长
C. 行政人员
D. 教辅人员
9、下列小说属于鲁迅作品的是( )。
A.《子夜》 B.《沉沦》 C.《阿Q 正传》 D.《泯灭》
10、小微数学基础差,察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义务帮小敏补习。
小敏的家长多次给秦老师报酬,都被秦老师婉言谢绝了。
这表明秦老师( )。
A.做到了严慈相济
B.不注重家校合作
C. 做到了廉洁从教
D.不注重有效沟通
11、郑老师在指导新教师时说,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心理等,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极为重要。
郑老师的体会表明,教师不可忽视( )。
A.政治理论知识
B.文化基础知识
C.学科专业知识
D.教育科学知识
12、《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的“融”指的是( )。
A .孔融
B .马融
C .苻融
D.祝融
13、在“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的评选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A.苟慧生
B.常香玉
C.王汉伦
D.阎立品
14、每年王老师都给自己制定读书计划,并严格执行。
这体现了王老师注重()。
A.团结协作
B.教学创新
C.循循善诱
D.终身学习
15、下面对中国知网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检索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库可以检索已发表的论文
B.该库的二级检索功能可实现准确率的不断提高
c.该库没有付费或没有授权就不能进行检索
D.该库可按主题、篇名、关键词、摘要、全文等方式检索
16、下列句子中,对“不夸己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理解正确的是()。
A.想要化敌为友,就要不夸己能且不扬人恶
B.不想化敌为友,就可以既夸己能又扬人恶
C.选项缺失
D.能够化敌为友,则能够不夸己能或不扬人恶
17、教师不能因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关学生禁闭,因为学生具有()。
A. 身心健康权
B. 人身自由权
C. 人格尊严权
D. 隐私权
18、下列是我国古代的一些历史文化名人,其中属于两汉时期的是()。
①老子②屈原③华佗④孔子⑤李斯⑥孙武⑦张衡⑧董仲舒
A.①⑤⑦
B.②⑥⑧
C.③⑦⑧
D.③④⑤
19、张某和李某两家世代交好,他们为双方的未成年子女订立了婚约。
张某和李某的做法()。
A.合法,父母享有对子女的监护权
B.合法,父母享有对子女的管教权
C.不合法,订立婚约应征得双方子女同意
D.不合法,父母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20、瓶画(器皿上的彩绘)《狄俄尼索斯航海》是古希腊()时期的作品。
A.几何形风格
B.东方风格
C.黑色人像
D.红色人像
21、小学生小凡在学校教学口门口发现一条狗,想赶走它,却不慎被咬伤,经查,这条狗是学生小伟从家里带来的。
对于小凡所受伤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A.小凡的监护人和学校
B.小伟的监护人和学校
C.小伟的班主任和小伟的监护人
D.小凡的班主任和小伟的监护人
22、下列古代人物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柳宗元
B.黄庭坚
C.韩愈
D.苏轼
23、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的特点。
A.创造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示范性
24、孙老师针对数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表现不积极的现象,进行认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并在后面的教学中予以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这说明孙老师注重()。
A.行动研究
B.同伴互助
C.微格教学
D.专业引领
25、体育是以()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健全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人生境界
26、综合素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素质教育包括社会实践
B、素质教育部包括家庭教育
C、素质教育就是学校教育
D、素质教育教师社会教育
27、近代画家中.最擅长画马的是()。
A.徐悲鸿
B.齐白石
C .张大千
D.丰子恺
28、地质年代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单位,通常在地质学和考古学中使用,下列选择中,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A.寒武纪
B.泥盆纪
C.侏罗纪
D.第四纪
29、明朝时,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写出几部总结性的科学著作,它们()。
①反映了我国传统科技居世界领先地位
②包含有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
③内容反映了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
④包含着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
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
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
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
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
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
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
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
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
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问题:
(1)请简要概括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2)简要分析北京故宫的建筑在“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结合中取得的艺术效果。
2、“范跑跑”事件
被称为“范跑跑”的人名叫范美忠,他是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的一名教师,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不顾学生自己先逃命,是最先逃出教室的。
而且事后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了一些不恰当的言论,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我不会考虑学生是否危险……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
3、当今世界已然进入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
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移动设备技术的高度发达及其与人的高度融合,产生了爆炸式增长和高度复杂化的数据集合。
这些规模超乎想象的,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当下I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大规模,具有体量浩大、模式繁多、生成快速、价值巨大但密度很低的特点。
这种全面、多元的大数据隐含隐含着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价值。
已引起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大数据正在成为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发展战略,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海量的数据状态及其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一个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运行的基础性社会制度。
在社会政治创新实践领域,大数据的全数据分析功能正在为政治创新、政策创新、实践创新提供更为充分的技术支持。
在创造大数据的历史过程中,每个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在创造网络大数据的同时,人们也被网络大数据所改造。
问题:
(1)请简要概括文章画线句“在创造大数据的历史过程中,每一个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促逬社会治理上,文章认为大数据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以“素质教育之我见”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答案]:C
2、A
3、D
4、[答案]:B
5、B
6、【答案】B
【解析】小刚属于未成年人,不能独立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应由其父母进行承担。
【考点】教育法律法规
7、B
8、B
9、C
10、C
11、答案:D
12、A
13、A
14、[答案]:D
15、C
16、C
17、B
18、C
19、D
20、C
21、B
22、B
23、D
24、A
25、C
26、A
27、A
28、参考答案: C
29、B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1)重复和变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重复和变化是不同的,重复代表了相同元素多次出现,变化意味着不同元素的出现。
其次,二者又是统一的,只有变化而没有重复,容易陷于散漫凌乱;只有重复没有变化,就必然单调枯燥。
(2)在“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结合中,故宫的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各处景色与光影结合,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故宫的形象在重复与变化获得最高的艺术效果。
2、(1)“范跑跑事件”中的范美忠老师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中的“关爱学生”这一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地震时只顾自己先逃命,“最先逃出教室”,不顾学生安危和生命安全,这是严重的教师失职,违反了规范中要求教师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的要求。
(2) “范跑跑事件”中的范美忠老师事后还在博客中为自己行为“辩解”,发表违背社会公德的言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为人师表”这一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守住道德底线,牢记职业操守、明确职业规范,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在社会上发挥师表的作用。
(3)“范跑跑事件”中的范美忠老师的言行也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这一行为规范。
“爱岗敬业”这一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不能玩忽职守,而范美忠不管学生安危率先逃跑,以及自私的言论都是不爱岗敬业的表现。
3、(1)每一个人是历史的“剧中人”。
意思是说,大数据的整合带来环境的改变。
大数据将影响每一个人。
改造每一个人。
人们的认知和视野,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思维方式都受到大数据的影响。
每一个人是“剧作者”意思是说在大数据产生、整合、发展的过程中。
每一个人都提供了基础数据,是数据的创造者,人们创造出大数据,并使其在社会治理创新,商业等各个领域为人类服务,人类也依据大数据做出正确的决定。
(2)①大数据触发了社会道德治理的技术化创新潮流。
大数据自身存在着某些问题,所以对其治理提出了要求。
②大数据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技术性支持。
在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需要转变观念,建立有效的政策和完整的体系,这是大数据提出的要求;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可以提供众多资源。
在整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过程上产生重大改变。
③以大数据实现社会道德治理的现代化。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时代要求。
只有重视和发掘大数据技术,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社会道德治理现代化,这是必须要做的,也是一种有效途径。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素质教育之我见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育,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人的潜能的开发,与单纯的只看分数的应试教育相对应,与高考录取的精英教育相对应。
不单看学生考试分数,还要看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养。
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
目前。
社会对教育评价的依据是高考考生人数的上线率,上线率高则说明教育质量高,反之则会对教育形成巨大的压力。
教育主管部门也多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学校质量高低,学校也以分数论教师,教师在有意或无意的重点关注学生分数,对学生也是以分数论聪明,不管学生的其他方面是否突出,也不管“好学生”的其他方面是否有问题。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
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权利。
我们应该尊重这种权利,保护这种权利,创造条件实现这种权利。
因此,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因为应试教育搞选拔性、淘汰性,只能照顾到一部分人,甚至是很少一部分人的发展。
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个体本身蕴含了多方面发展的潜能,全面发展是人发展自身的要求;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性也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就越高。
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是全面发展教育。
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
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如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创造潜能,这些不同点铸造了一个个千差万别的、个性独特的学生。
因此,教育还要尊重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前列。
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所有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它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