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劳动校本化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劳动校本化实践研
究
摘要: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拥有幸福生活的前景和能力,我校遵循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利用学校劳动课程的现状,并结合我校“我能行”的办学文化,有教学理论作为支撑、有教学实践作为运用、有劳动课程作为教学
保障,深入提高学生的劳动教学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掌握优秀
的劳动技能,为促进学生终身进步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劳动教育;校本化实践与研究;“我能行”教学理念
引言:
劳动教育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维持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建立劳动意识的有效保障,小学进行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以及推动学生个性化进步,帮助学生锻炼劳动本领以及成长成才,这充分显示了
我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实践成就学生才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小学劳动校本化实践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如今,小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由于缺少相对应的家庭教育理念,
一部分学生缺乏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导致小学生在节约与环保意识上淡薄,不懂
得珍惜粮食以及存在严重的浪费习惯,还有一些学生连最基本的劳动任务都不会做,劳动意识较差,没有建立起健康的劳动教育观,这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成长以
及发展。
首先,小学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如今各小学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
不够,一味地提高教学成绩,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实
践能力以及劳动意识的提高。
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犹如“巨婴”,连基本的
生活自理能力和常识都不具备。
此外,由于小学长期缺乏对劳动教育的研究,没
有对劳动课程进行深入发展,造成劳动教育只是小学教育当中的形式教学课程之一,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导致育人效果极差。
近年来,国家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包括劳动素质在内的五大素养的提高。
小学要充分整合自身资源,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方法,根据新课标中对劳动教育的教学要求,锻炼学生的劳动意识[1]。
二、小学劳动教育校本化实践研究策略分析
(一)构建劳动课程,让劳动教育有教学平台
对小学来说,要想系统地开展劳动教学课程,就必须要构建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在劳动教育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际的教学行动。
能够让学生通过劳动教育锻炼自己的素养,培养起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劳动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节约和环保意识。
首先,小学要建立一批与劳动教育有关的课程。
比如,校外实践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劳动实践课程。
而每个课程当中有多种劳动教学内容:比如制作梨丸子和玫瑰花饼。
学校通过在课程当中拓展丰富的劳动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二)保障劳动教育有效实施,具有层次化
首先,开展劳动教育要立足于课堂,充分挖掘本校的教学资源。
利用劳动教育的课程标准,在日常劳动教育中向学生渗透劳动价值观。
比如,在语文学科当中,学生学习的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就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的辛苦与不易,建立起珍惜粮食与节约意识,这也是劳动教育价值观渗透的表现之一[2]。
其次,是要推动校内劳动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比如,小学定期开展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小学在校内设置劳动教育基地,专门为小学生提供课外劳动学习空间,用来拓展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课外的劳动实践活动采取的是农业耕种形式和食堂劳动形式。
在农业耕作基地中,有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种子的播种、杀虫以及收获等过程学习劳动知识。
例如,小学在秋天组织学生进行水果采摘的活动,感受农民丰收的喜悦。
而在食堂的劳动教学中,主要是指导学生参与到打饭、分饭盒、整理餐具以及清洗餐具的过程中,让学生体
会到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到服务他人的喜悦。
芳蕾玫瑰田园综
合体劳动实践基地。
再如,我校开展了芳蕾玫瑰田园综合体劳动实践基地的劳动
活动。
5月份,玫瑰花开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参与玫瑰采摘、制作玫瑰鲜花饼、分发劳动餐等劳动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在研学基地进行集体劳动,学会合作、学
会整理、学会交流,利用丰富的体验实践,增强劳动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感受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喜悦。
(三)开展家务活动,让劳动教育贯穿到日常生活当中
这要求小学劳动教育老师要与家长相联系,通过“家校合育”,让学生家长
转变劳动教育理念,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强度和力度,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培养学
生劳动意识当中,与学校形成合作教育的关系。
比如,开展“1+N”家务劳动教
育活动。
“1”指每天参与的一项基本家务劳动,如:丢垃圾、擦桌子等;“N”
指利用长时间段,学习掌握的N项劳动技能,如:制作可乐鸡翅、整理房间等。
通过几周的劳动实践掌握一种技能,长此以往,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多项家务劳动,达成年级劳动清单的目标。
同时在校内定期举行家务活动比拼大赛如“包水饺”
比赛等,进行家务劳动技能展评。
(四)以普及加提高的劳动教育模式,推动劳动课程的实施
小学的劳动教育与课程建设最主要的目标在于向学生普及劳动价值观以及提
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在保证有效普及的情况下,确保劳动课程的有效性。
首先,是要向全体学生普及劳动教育,夯实劳动教育的基础课程建设。
第一,小学要明确每个年级和各个学段的劳动教学目标和教育内容。
对于低年级学段的
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初步的劳动基本知识,而对中年级学生来说,要掌
握具有难度的劳动技能,对于那些高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说,就要学会运用劳动知
识去解决生活问题。
小学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到整个教育体系当中,每个班定期
进行劳动教育课程,向全体学生普及劳动教育,支持和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
技能。
在学校课间活动中,坚持让学生进行劳动活动,让劳动意识形成习惯,在
校园内形成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的全员普及能够深刻影响学生的人格意识发展,着重培
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对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校对开展劳动校本化实践研究有全面地教学体系和坚持的教学
理论作为支撑,我校深入研究小学生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规律,希望为每个学
生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劳动教育基础。
同时,我校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
地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构建起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达到育人教
学目标和效果,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塑造起综合的素养。
此外,在我校我能行的
教学理念下,劳动教育课程还将朝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在推动学生成长成才、锻炼劳动本领、多渠道促进学生创造成功的人生,让小学生通过劳动教育焕发出
新的个性潜力,在学校与家长的引导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志颖,刘霞.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劳动教育研究[J].教学与管
理,2023(06):22-26.
[2]曹镧心.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
研究,2022,7(07):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