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仝小林,中医治疗糖尿病“第一人”,打破中药不能降糖的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士仝小林,中医治疗糖尿病“第一人”,打破中药不能降糖
的断言
仝小林是我国中医药领域唯一的中科院院士,1956出生于吉林。
他的母亲是西医,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医,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救治我们的战士,立下赫赫功勋,救人无数。
后来,为了能更好地治病救人,她自学了针灸,为了获得临床经验,更快进步,她用自己的身体试针。
在母亲的影响下,仝小林从小立志学医,他曾写过一篇想学医的作文:“当一名白求恩式的大夫”。
1978年,他考入长春中医学院,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在这里,他碰到了一位非常牛气的教授:一字不差地背完了28部脉,又把奇经八脉和14经脉完整地背下来。
仝小林当场愣住,被彻底征服,从此一心跟随这位教授学习中医。
这位先生就是名医陈玉峰教授。
在陈老的悉心指导下,仝小林打下非常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
后来,仝小林又跟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学习《黄帝内经》,同时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医技不断提高。
上世纪80年代,苏北地区爆发流行性出血热。
此时,他正在跟随周仲瑛教授读博士。
周教授是我国危重症方面的专家,此时一直奋战在抗击出血热疫情的一线。
而仝小林的博士生涯基本上就是和周教授在一起抗击疫情。
正因为如此,他积累了非常多的重症临床救治经验。
在周仲瑛教授和仝小林的共同努力下,出血热的病死率从10%下降到了1%。
1991年至1994年,仝小林在日本的一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由于中医理论功底和临床经验丰富,日方多次以高薪挽留他。
但是,极其爱国情怀的他,毅然回国,报效人民。
回国后,仝小林担任了中日友好医院中风和杂病科主任。
上任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中医糖尿病科,这在全国是第一次。
当时,外界对中医治疗糖尿病并不看好,认为中药并没有降糖的功效。
而且,中医用消渴理论来治疗糖尿病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疗效不显。
仝小林却坚定地认为,中医中药肯定能够治疗糖尿病,
而且传统的“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治疗理论是不合适的。
于是,他组建专门团队,潜心研究糖尿病的中医新疗法。
他们将样本扩充到了5000例糖尿病患者,研究后发现,仅有13%的患者出现了消渴症状,而大部分患者都没有出现。
通过反复研究《黄帝内经》中脾虚的理论,他提出用“中满内热”的理论来治疗糖尿病。
他将糖尿病的中医病名确定为“糖络病”,就取得了非常好的降糖效果,并重新进行了中医上的分类、分期和分证,首创“开郁清热法”治疗糖尿病,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让很多糖尿病人摆脱了终身服用降糖西药的苦恼,有效解决了“中药不能降糖”的历史性难题,有力打破了某些人的断言。
2017年,仝小林牵头编写了《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这是第一部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有力推进了中医药专病国际标准化。
2020年,仝小林被中央宣传部等6部门授予“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