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冷洗苯岗位培训手册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冷洗苯岗位培训手册
一、基本理论
1、工艺流程
煤气净化车间对荒煤气的初步冷却采用三段冷却工艺,并在煤气鼓风机前设置蜂窝式电捕焦油器脱除煤气中的焦油雾;煤气脱硫采用以PDS 为催化剂的湿式催化氧化法前脱硫工艺;煤气脱氨采用喷淋式饱和器法生产硫铵工艺;煤气脱苯采用焦油洗油洗苯工艺,富油脱苯采用管式炉加热及带萘油侧线的单塔生产粗苯工艺。

其煤气净化主要生产工艺如下:
焦炉来荒煤气→初冷器→电捕焦油器→煤气鼓风机→预冷塔→脱硫塔→煤气预热器→喷淋式饱和器→煤气终冷器→洗苯塔→净煤气供焦化厂自用及外送。

由冷鼓工段来的焦油进入焦油槽贮存。

当焦油需要外售时,由焦油泵送往汽车装车台装车外售。

由粗苯工段来的粗苯进入粗苯贮槽贮存。

当粗苯需要外售时,由粗苯泵送往装车台装车外售。

采用喷淋式饱和器法生产硫铵,硫铵包装采用半自动称量包装。

2、产品质量
(1)焦油主要质量指标(符合YB/T5075-1993 2号指标)
序号指标名称质量指标
1 密度(20℃),g/cm3 1.13~1.22
2 甲苯不溶物(无水基),% ≤9
3 灰分,% ≤0.13
序号指标名称质量指标
4 水分,% ≤4.0
5 粘度(E80) ≤4.2
6 萘含量(无水基),% ≥7.0(不作考核指标)
(2)粗苯主要质量指标(符合YB/T5022-1993)
序号指标名称质量指标(溶剂用)
1 密度(20℃),g/ml ≤0.900
2 75℃前馏出量(重),% ≤3
3 180℃前馏出量(重),% ≥91%
室温(18~25℃)下目测无可见4 水分
的不溶解的水
(3)硫酸铵主要质量指标(符合GB535-1995一级品)
序号指标名称质量指标
1 氮N含量(以干基计),% ≥21
2 含水,% ≤0.3
3 游离酸含量,% ≤0.05
(4)净化后要求煤气中杂质含量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净化前指标净化后指标
1 NH3g/m36~8 ≤0.05
2 H2S g/m35~7 ≤0.2
3 苯g/m324~40 ≤4
4 焦油g/m3≤0.02
5 萘g/m3≤0.3
二、岗位职责
1、主要任务是通过洗涤塔降低煤气温度,脱除煤气中所含的萘、苯。

2、按技术操作规程要求,严格控制终冷塔、洗苯塔的操作温度、
压力、液位、喷淋量,保证塔后煤气含萘、含苯符合技术规定。

3、每小时检查各中间槽、地下槽、计量槽等液位,发现不正常情
况时要及时处理。

4、每小时检查一次终冷塔、吸苯塔的温度、压力、液位、喷淋量
和泵运转的电流、声响、滴漏情况,按时正确记录有关生产数据。

5、当班结算本班的洗油用量。

6、负责洗油的进出与计量工作。

7、做好有关设备的维护保养与场地的清洁工作。

8、做好废水的输送工作。

三、技术操作规程
(一)终冷工艺流程
从硫铵工段来的约55℃的煤气,首先进入终冷塔下段冷却。

约38℃的循环冷却水从塔中部进入终冷塔下段,与煤气逆向接
触,将煤气冷却到 39℃后进入终冷塔上段。

而冷却水温度升至约46℃,经下段循环喷洒液冷却器,用循环水冷却到38℃进入终冷塔循环使用。

约24℃的循环冷却水从塔顶部进入终冷塔上段,将煤气冷却到 27℃后送至洗苯塔。

冷却水温度升至约30℃后,经上段循环喷洒液冷却器,用低温水冷却到24℃进入终冷塔循环使用。

同时,在终冷塔上段加入一定碱液,可进一步脱除煤气中的H2S,保证煤气中的H2S含量≤100mg/m3。

下段排出的冷凝液送至酚氰废水处理站,上段排出的含碱冷凝液送至硫铵工段蒸氨塔顶。

从煤气终冷塔出来的煤气进入洗苯塔,由粗苯蒸馏工段送来的贫油从洗苯塔的顶部喷洒,与煤气逆向接触吸收煤气中的苯,从塔底经富油泵将富油送至粗苯蒸馏工段脱苯后循环使用。

洗苯塔后出来的煤气去往甲醇车间及焦炉回炉和管式炉加热。

(二)终冷主要操作参数:
1、终冷塔后(洗苯塔前)煤气温度:25—27℃
2、进终冷塔下段循环喷洒液的温度:38±2℃
3、出终冷塔下段循环喷洒液的温度:46±2℃
4、进终冷塔上段循环喷洒液的温度:24±2℃
5、出终冷塔上段循环喷洒液的温度:30±2℃
6、进洗苯塔的贫油温度:27—29℃
7、洗苯塔前煤气中苯含量32—40 g/m3
8、洗苯塔后煤气含苯量:≤4 g/m3
9、终冷塔后煤气含H2S量:≤ 100 mg/m3
10、终冷塔阻力:≤ 1 kPa
11、洗苯塔阻力:≤ 1.5 kPa
12、富油含苯: 1.5—3%
13、循环油量: 170m3/h
14、洗油消耗量: <80kg/t
15、洗油质量:
密度(20℃)g/ml 1.03-1.06
馏程(0.1MPa): 230℃前(容)% ≤3
300℃前(容)% ≥90
酚含量(容)%: ≤0.5
萘含量(重)%: ≤15
水份%: ≤1.0
粘度(OE25℃): ≤2
15℃结晶物: 无
16、出洗苯塔煤气流量105600 m3/h
17、入工段低温水流量400 m3/h
18、入工段循环水流量440 m3/h
19、上段喷洒液流量332 m3/h
20、下段喷洒液流量383 m3/h
21、碱液槽液位 2.5m
22、碱液浓度40%
正常操作
1、检查煤气水封是否畅通,否则应及时处理;
2、经常检查各泵运转情况,若有问题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本岗位技术操作规程,精心调节,保证各部指标、
温度、阻力正常;
4、做好本岗位设备的维护和所辖范围的卫生清扫;
5、每小时作一次操作记录;
6、终冷工序的控制指标是器后含萘≤0.5g/m3,煤气终冷温度:25—27℃。

7、影响器后含萘的主要因素:终冷塔前煤气含萘,终冷塔前煤
气温度,终冷塔喷淋水量。

8、影响煤气终冷温度的主要因素:终冷器入口煤气温度,喷淋
水、冷却水量和水温,终冷塔传热面积和传热效果。

9、洗苯工序的主要控制指标为塔后含苯≤4g/m3。

10、影响塔后含苯的主要因素:吸收温度,洗油循环量,贫油含
苯量,吸收表面积,煤气压力和流速。

特殊操作
1、终冷塔的开、停车
1.1开车:
1.1.1终冷塔开工前必须对一切有关管道、阀门进行详细检查,
合格后方可开车。

1.1.2抽出终冷塔煤气出入口盲板,打开塔顶部放散管,然后向
塔内及煤气出入口管道内通入蒸汽,当放散管冒出大量蒸汽后关闭蒸汽阀,稍开煤气入口阀门3—5扣,待煤气入塔后稍关煤气。

1.1.3当放散管出现浓厚煤气做爆破试验合格后,关闭放散管,打开煤气出入口阀门,同时打开煤气出口阀门,并慢慢关交通管,注意压力变化,如阻力过大,立即打开交通阀,待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后再关闭。

1.1.4开动上、下段冷凝液泵,注意水温,如水温过高,则打开上下段循环水冷却器进出水阀门,用循环水、和低温水进行冷却。

保证煤气出口温度在25—27℃。

1.2停车:
1.2.1停止上下段喷洒循环水泵,并打开煤气交通管。

1.2.2如临时停用,先打开旁通管阀门,再关闭煤气出入口阀门,但入口阀门留3—5扣,并保持塔内正压。

1.2.3停车检修时,在打开旁通管阀门后,将煤气出入口阀门全关,并堵上盲板,打开放散管,通入蒸汽,赶净塔内煤气。

1.2.4在放散管全开情况下,慢慢关小蒸汽。

1.2.5检修前做塔内空气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检修,检修时蒸汽阀门仍要开3—5扣,保证放散往外冒少许蒸汽。

2、洗苯塔开、停车同终冷塔。

3、碱计量泵:
3.1泵运转前的准备工作:
3.1.1检查各连接处螺栓是否拧紧,不允许有任何松动。

3.1.2新泵在开车前应洗净泵内的防腐油脂和污垢,洗时应用煤
油清洗,不得用刀刮。

3.1.3传动箱内应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注入N46或N68机械油至油标线。

3.1.4盘动电机,使柱塞前后移动数次,不得有任何卡阻现象。

3.1.5检查电机线路,并使泵在规定的旋转方向下运转。

3.1.6打开进出管道上的阀门。

3.1.7启动电机,泵投入运行。

3.2负荷运转
3.2.1依据工艺规程的需要,查对流量复试曲线表,得出相对应
的数值,把调量表指针转到指定刻度,旋转调量表时,应注意
不得过快和过猛,应按照从小流量往大流量方向调节,若需从
大向小调节时,应把调量表旋转过数格,再反方向旋转至刻度。

行程调节后,泵的流量约需1—2min才稳定,行程长度变化越
大,流量稳定所需的时间越长,尤其是隔膜泵更明显。

3.2.2定期检查柱塞填料密封处漏损和各转动处的温升。

3.2.3柱塞泵填料密封处允许有微量滴漏,所有泄漏必须回收利
用。

当泄漏量过大时,应适当旋紧填料压盖,但应注意不得过
紧,以免引起发热。

3.2.4但温度迅速升高时应停车,松动填料压盖,并检查原因,
是否有金属的磨擦、磨损,消除后再投入运行。

3.2.5检查传动箱及其它转动处,各处的温度不得超过75℃。

3.2.6泵开车后,运行应平稳,不得有异常噪声。

否则应停车检
查原因,并消除产生噪音的根源后再投入运行。

3.3停车
3.3.1切断电源,停止电机运行。

3.3.2关闭进出口管道阀门,但开车前应注意打开。

四、安全技术规程
1、工作岗位严禁烟火。

2、发现设备和管道漏油、漏水、漏煤气等现象,应及时处理,
冬季应将不使用的设备和管道放空积水,以防冻裂。

3、各设备接地线应经常保持良好。

4、终冷塔清扫完毕后,煤气入口阀门未打开前,不准打开冷却水入口阀门。

5、在送油与开泵前应对设备管道按操作要求严格检查。

6、禁止电机超负荷、超温度运转。

严禁水滴入电动机内。

7、在检修工进入岗位检修时,为确保安全必须把情况交待清楚,
并做好预防措施。

8、在检修时如需动火必须办动火证。

五、设备规程
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
一、标准设备
上段喷洒液循环泵 Q=383m3/h H=45m 台 1
1
附电机 N=75kW n=1450rpm 台 1
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
2 下段喷洒液循环泵 Q=383m3/h H=45m 台 2 附电机 N=75kW n=1450rpm 台 2
3
富油泵 Q=180m3/h H=25m 台 2
附电机 N=22kW n=1450rpm 台 2
4 碱液泵 Q=630 l/h H=50m 台 2 附电机 N=0.8kW 台 2 二、非标设备
5 上段循环喷洒液冷却器 F=90m2 台 2
6 下段循环喷洒液冷却器 F=90m2 台 5
7 终冷塔 DN5600 H=27700 塔体台 1 终冷塔塔内件
填料m3221 捕雾器个 1 塔内件、喷头套 1
8 洗苯塔 DN5600 H=34300 塔体台 1 洗苯塔塔内件
填料m3419 捕雾器个 1 塔内件、喷头、再分布器套 1
六、交接班制度
1、接班
1.1、准时参加班前会,听作业长讲安全和布置工作。

1.2、到岗接班,听交班人介绍当班安全生产、设备运行等情况。

1.3、听完交班人介绍完情况后,对设备、工具等设施进行详细检查,
发现问题分清责任,与交班人协商解决。

1.4、接班后向作业长汇报接班情况。

2、交班
2.1、交班前将本岗位所属区域卫生清扫干净。

2.2、交班时如实详细的介绍本岗位设备运转、工具使用、生产操作
安全及事故处理情况。

2.3、交班不经接班人允许,不得离开工作岗位,接班人没有来要继续坚守岗位。

2.4、交班后向值班作业长汇报本岗位交班情况。

七、应急预案及典型案例
(一)、主要危险化学品及急救措施
(1)焦油:高芳香度的复杂混合物,黑色,粘稠状液体。

比重:1.17—1.25水分:≤4%
急救措施:眼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20分钟。

皮肤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至皮肤上无黏附物
吸入:立即将中毒者抬至空气清新处。

食入:立即就医并使大量水催吐。

(2)浓硫酸:无色油状腐蚀性液体,有强烈的吸湿性。

密度:1.8,熔点10.4℃,沸点:280℃。

属中等毒类,对皮肤粘膜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最高容许浓度:2 mg/m3 。

本品虽不燃,但很多反应却会起火或爆炸,如与金属会产生可燃性气体,与水混合会大量放热。

着火时立刻用干粉、泡沫灭火等方法。

吸入:吸入高浓度的硫酸酸雾能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严重者发生喉头水肿、支气管炎甚至肺水肿。

眼睛接触:溅入硫酸后引起结膜炎及水肿,角膜浑浊以至穿孔。

皮肤接触:局部刺痛,皮肤由潮红转为暗褐色。

口服:误服硫酸后,口腔、咽部、胸部和腹部立即有剧烈的灼热痛,唇、口腔、咽部均见灼伤以致形成溃肠,呕吐物及腹泻物呈黑色血性,胃肠道穿孔。

口服浓硫酸致死量约为5毫升。

急救措施:吸入,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呼吸道刺激症状者应吸氧。

眼睛:张开眼睑用大量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冲洗。

皮肤:用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

口服:立即用氧化镁悬浮液、牛奶、豆浆等内服。

(3)焦炉煤气:无色有臭味,主要成分是H2、CH4。

焦炉煤气可以使人中毒致死,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后,遇明火可发生爆炸。

急救措施: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呼吸困难时,应立即输氧;呼吸停止时,实施人工呼吸。

(4)粗苯:为浅黄色透明、易流动、易燃液体,比重:0.875—0.89,不溶于水,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

有严重火灾危险。

蒸汽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4—8%。

急救措施:
眼接触:使眼睑张开,用生理盐水或微温缓慢的流水冲洗眼处,至少20分钟。

勿让污水侵入未受伤的眼睛。

皮肤接触:脱去受污染的衣服立即缓和地抹去和擦去残余物质,缓和充分地用水和无摩擦性肥皂洗涤。

吸入:脱离苯产生源或搬移患者至空气清新处,如患者停止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立即就医并使大量水催吐(昏迷者除外)。

注:所有患者应请医生或及时送医疗机构治疗。

(二)、危险目标的确定及潜在危险性评估
1.危险目标的确定
根据作业区生产、储存、工艺使用化学危险品的种类、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发生事故的危害,确定危险救援目标,依次为:1#目标焦炉煤气;2#目标氨气、粗苯、硫酸;3#目标煤焦油、液碱、浓氨水。

2.潜在危险性评估
1#、2#目标易发生爆炸、泄漏、火灾、中毒、灼伤等危及生产与生命安全的事故;3#目标易发生泄漏事故,造成火灾、环境污染事故。

3. 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
3.1 危险化学品泄漏,可能引起的中毒、灼伤、窒息等应急事件。

3.2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应急事件。

(三)、应急组织机构
1.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及职责分工
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作业区区长、作业区副区长、作业区安全员和各班组长组成,作业区区长任组长,作业区副区长、作业区安全员任副组长,一旦有突发性危险事故时,负责指挥应急救援工作的实施、展开统一行动。

2.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审查、修订危险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2)组织学习、检查、督促、指导做好危险化学危险品的应急救援等工作。

3.应急联络
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四)、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1.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方案
1)煤气泄漏应急处置
a.发现煤气泄漏的巡检人员应立即向作业区或直接向调度室报警。

作业区接警后应迅速通知公司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救援措施。

b.作业区接警人员应立即通知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抢险救援。

同时通知煤气发生单位暂时切换煤气输送管线,做到从源头彻底切断煤气。

c.当班人员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快查清煤气的准确泄漏点并采取积极的隔离措施,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煤气泄漏点50米内。

d.专业队伍到达事故现场后,当班人员应向专业救援人员进行详细的汇报,包括泄漏点大小、泄漏点位置、人员隔离等情况,以争取最大的救援时间。

e.作业区的临时救援人员应及时达到现场并准备好必要的防毒
用品,同时协同负责维持现场的秩序。

f.当事故得到控制后,应尽快实现生产自救,组织抢修队伍,恢复生产。

2)煤气发生火灾应急处置方案
a.严禁负压、正压煤气设备管道的跑冒滴漏,煤气含氧量低于l%。

严禁用铁器撞击煤气管道设备。

b.煤气区域电器、照明设备必须防火防爆,设备绝缘值符合要求。

保管好防火用具,不断提高消防意识,熟练掌握各种灭火方法。

c.做好外来人员的管理,要有专人陪同,按规定做好出入登记。

d.机前煤气管道着火,立即停鼓风机,同时通知调度室及总调,机后煤气管道设施着火,严禁停车。

正压煤气管道若直径小于100
毫米,可用阀门切断法,或用管口堵死法灭火,大于100毫米的管道通蒸汽或氮气。

e.发生煤气火灾时,岗位人员应迅速赶到,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化。

f.若发生较大的火灾事故,及时报告公司、联络外部119报警台,并作出妥善处理。

事故发生后,对造成的污染要妥善处理,写出事故处理报告,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3)煤气中毒
a.认真巡检,加强焦炉煤气、管道维护,杜绝跑、冒、滴、漏。

b.煤气泄油管应按时清扫,保持畅通,煤气水封不得抽空或满溢。

备好各类堵漏材料,保证及时处理。

c.加强个人防护,劳保用品穿戴整齐。

d.如发现中毒,应迅速加强通风,关闭煤气阀门。

立即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休息。

若患者严重,应立即报告公司做妥善处理。

4)煤气爆炸
a.认真巡检,加强焦炉煤气、管道维护,杜绝跑、冒、淌、漏。

焦炉煤气的含氧量要符合公司规定。

b.煤气泄液管应按时清扫,保持畅通,煤气水封不得抽空或漫溢。

c.机前煤气管道着火,立即停鼓风机,同时通知调度室及总调,机后煤气管道设施着火,严禁停车。

正压煤气管道若直径小于100
毫米,可用阀门切断法,或用管口堵死法灭火,大于100毫米的管道通蒸汽或氮气。

d.若发生较大的爆炸事故,应及时报应急救援指挥部、联络外部119报警台,作出妥善处理。

e.事故发生后,对造成的污染要妥善处理,写出事故处理报告,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5)氨气、粗苯、焦油火灾
a.氨气和苯气区域电器、照明设备必须防火防爆,设备绝缘值符合要求。

保管好防火用具,不断提高消防意识,熟练掌握各种灭火方法。

c.做好外来人员的管理,要有专人陪同,按规定做好出入登记。

d.粗苯、氨气若发生火灾,可直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e.若发生较大的火灾事故,应及时报厂应急救援指挥部、联络外部119报警台,做出妥善处理。

6)氨气、苯气爆炸
a.氨气和苯气区域电器、照明设备必须防火防爆,设备绝缘值符合要求。

保管好防火用具,不断提高消防意识,熟练掌握各种灭火方法。

c.做好外来人员的管理,要有专人陪同,按规定做好出入登记。

d.苯气、氨气若发生爆炸,直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e.若发生较大的爆炸事故,应及时报厂应急救援指挥部、联络外部119报警台,做出妥善处理。

7)氨气、苯气中毒
a.现场产生氨气和苯气的设备尽量密闭,场所要做好通风。

c.做好外来人员的管理,要有专人陪同,按规定做好出入登记。

d.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戴防毒面具。

e.在可能发生中毒的地方,如感到头疼等不适,应立即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休息。

若患者停止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

或立即拨打120应急电话,去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8)焦油、苯类、浓碱、浓氨水泄漏
a.加强各类相关设备管道的维护,定期更换、检修。

根据各类化学品的物化特性,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延缓设备管道的蚀漏。

设备管道定期除锈、刷防腐漆。

b.配备好堵漏材料(木楔、抱卡、橡胶板),及时采取措施。

有情况及时上报作业区及调度室,并保护好现场。

c.若泄漏不很严重,用堵漏材料及时处理,防止泄漏加剧。

若泄漏严重,上报公司申请停产检修。

d.泄漏的化学品能回收的尽量回收,不能回收的妥善处理,降低对环境影响的程度。

9)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a.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作业区或公司调度室汇报。

作业区接警后应迅速联络外部119台,120急救报警台等专业救援队伍,并及时通知公司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救援措施。

b.在报警的同时,作业区组成的临时性救援队伍,应迅速组织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根据不同性质的燃烧采取相应的手段和灭火器进行灭火,若煤气发生燃烧,应立即关闭阀门切断气源、切断周围一些电源,用二氧化碳、泡沫灭灭火器火。

油类物质发生燃烧
时,应迅速用泡沫或干粉灭火器灭火。

—般可燃物质燃烧,可用干粉灭火器或消防龙头水灭火。

2.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
应急救援体系响应采取分级响应原则,并逐级响应和上报。

(1)报警
事件发生后,发现人应迅速报告工段长,工段长迅速报告作业区主任。

在逐级上报的同时,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实施救援行动。

(2)接警
作业区主任接到报警后,应迅速赶赴现场,启动作业区应急预案,立即通知作业区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各成员,如各成员在短时间内不能赶赴现场,则按职务高低和能力大小依次临时安排其他人员担任其相应职务,履行相应职责。

并根据应急事件种类、严重程度、本单位能否控制初期事件等考虑因素,决定是否启动厂级应急救援预案。

如果应急事件不足以启动厂级应急预案,则组织现场人员按本预案要求,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实施救援,如果险情排除,则恢复正常状态。

如果险情未能排除,则启动厂级应急预案,并迅速向厂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报警。

(3)如何报警
当应急事件发生后,如不能控制应迅速报警,根据应急事件种类确定报何种警。

首先拨打所报警电话号码(见应急联络表),接通后,报应急事件种类、发生部位、介质、报警人姓名、所用电话号码。

2.指挥程序
应急事件发生初期,工段长负责指挥应急事件的处理工作,当上一级(作业区、公司)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汇报现场情况,配合上一级指挥,并听从上一级指挥调度。

指挥的步骤内容有:
(1)迅速查清事故发生的位置、环境、规模及可能产生的危害。

(2)及时沟通应急领导机构、应急队伍、辅助人员及灾害区内部人员之间的联络。

(3)快速组织启动各类应急设施,调动应急人员奔赴事故现场。

(4)迅速组织医疗、后勤、保卫等部门各司其责。

(5)迅速通报灾情,通知相关方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6)保护或设置好避灾通道,和安全联络设备。

撤离事故现场人员,划清警戒范围并实施警戒。

(7)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力争迅速消灭灾害,并注意采取隔离事故现场的措施,转移事故现场附近易引起灾害蔓延的设备和物品,撤离或保护好贵重物品,尽量减少损失,对事故区域普遍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死灰复燃。

(8)保护好现场,为开展事故调查做好准备。

(五)、事故现场处置基本程序
化学品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点,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因意外或人为破坏等原因发生泄漏、火灾爆炸,极易造成人
员伤害和环境污染的事故。

掌握化学品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程序,可有效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1、隔离、疏散
1.1建立警戒区域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扩散的情况或火焰热辐射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

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1)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2)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3)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1.2紧急疏散
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1)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2)应向侧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3)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4)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注意: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

2、防护
根据危险目标确定相应的防护。

形式防护服防护面具
全棉防静电内
1# 全身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外衣
全棉防静电内
2# 全身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外衣
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3# 呼吸工作服
等防护器材
3、情况查明
3.1询问遇险人员情况,容器储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形式、扩散范围、电源、火源等情况,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3.2确定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

3.3确认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4、现场急救
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化学灼伤、烧伤等。

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