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农信社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我国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
报告大厅摘要: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可以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
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地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因具有不确定性、冲击破坏力大等特点,有时被称为“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
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后来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加之2013年6月份全国银行业出现的“钱荒”风波,都说明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由于商业银行高杠杆率的经营特点,流动性风险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风险之一,是一种综合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实现持续经营管理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要内容。
流动性风险是全球金融机构共同面对的重大风险之一。
国内外商业银行经营状况一再表明,银行倒闭风险多以流动性枯竭的形式表现出来。
伴随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配套实施流动性风险管理显得越加重要。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均衡、资产变现能力差、流动性不佳等问题较为突出,流动性管理不足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具有很大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创新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等一系列应对措施的尽快出台就显得尤为必要。
农村信用社是以县(市)级联社为一级法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实体规模较小,资金实力较弱。
尤其是在宏观经济下行时期,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金融脱媒的加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金融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农村信用社的融资能力、盈利能力和资金运用能力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处于弱势地位。
加之农村信用社存在资本杠杆率偏高、资产形式单一、变现能力较差、信贷资产质量较低、流动性负债比例较高等先天不足的问题,流动性风险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重要风险。
面对风险成因日渐复杂、监管日趋严格的风险管理环境,农村信用社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显得尤为迫切。
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2010年4月,银监会就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时,主要关注的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目前,全国农村信用社全面系统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相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来讲还比较滞后。
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做法仅限于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测算,对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甚至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尚未将流动性风险管理列入风险管理范畴。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农村信用社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其问题策略研究报告显示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流动性供给与流动性需求匹配不一致,既有金融机构的内部原因,也有整个经济金融发展的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对本机构流动性风险引发破产倒闭可能的思考;二是农村信用社存贷期限错配现象严重,不稳定的“短贷长用”平衡会对资金流动性产生冲击和影响;三是部分农村信用社偏离了原本的市场定位和区域,过分发展大额和异地业务,出现贷款风险;四是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到县域经济和农村信用社经营,不良贷款率上升造成资产流动性降低;五是部分农村信用社由于没有建立资金组织长效机制,存在月末、季末“冲时点”现象,负债稳定性不够。
外部原因主要包括:一是行业进行周期性调节以及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对上下游企业的影响,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大幅下降,资产流动性下降,流动性风险增加;二是金融市场泡沫业务产生,一旦泡沫破灭,某家交易对手违约造成的资金链断裂将加剧银行间流动性风险的传染;三是利率市场化趋势短期内将会降低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与盈利能力,对企业、居民的融资和理财意愿与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因此,当前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流动性缺口客观存在。
在过去某个阶段,农村信用社资产业务单一,贷款户多、面广、额小,存款以定期居多,存贷比一般也不高,资产的流动性较强,几乎没有流动性风险。
但是,随着近几年农村信用社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临时存款、保证金存款、以组织资金为目的的理财产品增加,其负债的波动性在不断加大。
加之受经济形势的影响,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农村信用社潜在流动性风险客观存在。
流动性管理能力不足。
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对流动性风险重视不够,风险管理只是停留在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方面,未将流动性风险纳入日常管理。
没有专门的部门、人员以及系统来管理流动性风险,没有定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未能通过资产负债错配表有效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尤其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大部分农村信用社仍未引入流动性风险预警、分析和评估系统,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
流动性管理指标体系尚存缺陷。
目前,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是存贷比、备付金比例和资产流动性比例。
这些指标内容比较单一,不能完全反映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状况。
随着农村信用社业务的不断拓展,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工具的逐步使用和金融市场格局的变化,多元化融资渠道导致金融机构之间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不同市场间高度相关,流动性风险蔓延速度加快,影响范围不断增强,仅仅依赖单个流动性指标的良好表现已不能完全反映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状况。
此外,随着承兑汇票、保函等业务规模不断加大,表外业务对农村信用社流动性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加,单纯通过表内业务数据监测流动性风险已不能全面反映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风险状况。
以某省农村信用社为例,截至2013年6月末,该信用社票据承兑1113亿元,票贷比占
14.3%,其中票据敞口占38%,票据垫款高达14亿元,表外业务风险转化为表内风险,削弱了资产的流动性。
资金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随着农村信用社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项业务不断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盈利模式已经建立。
由于信贷业务拓展空间有限,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将资金业务作为运用资金和寻求盈利增长空间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以某省农村信用社为例,截至2013年4月末,该农村信用社累计发生债券业务5.25万笔,金额100574.9亿元。
其中自营业务3.69万笔,金额76166.5亿元;代持业务1.56万笔,金额24408.4亿元。
另外,部分县(市)农村信用社资金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已接近30%。
在这样一个现实的经营状况之下,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资金业务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明显不足,信息获取、技术工具、系统建设、人员素质等方面与资金业务规模极不匹配。
尤其在交易对手的选择、止损限额的管理等方面缺乏科学、刚性的制度安排和决策上的数据支撑,极有可能产生重大流动性风险。
外部传导风险加剧。
近年来,农村金融市场不断放开,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快速发展,部分农村信用社与担保公司发生业务往来,导致相当多的贷款被间接转移到这些领域,形成了潜在风险。
尤其是多个地区相继出现高利贷、非法集资等现象,加之目前经济处于下行周期,部分借款人资金链断裂后将风险传导至农村信用社。
同时,由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持续低迷,新一轮产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发展面临重新洗牌,给服务于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农村信用社带来了风险。
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弱化对业务经营的影响
流动性风险的本质是,当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时,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者通过变现资产来获取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盈利水平,极端情况下会导致金融机构出现资不抵债现象。
由于流动性不足引发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公众大规模提取存款,挤兑金融机构,出现金融机构支付困难乃至破产倒闭、恐慌情绪蔓延、市场利率急剧飙升等问题,这是流动性不足引发的流动性危机的极端形态。
二是短期同业拆借利率急剧飙升,部分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困难,但并未出现挤兑,银行体系存款亦没有出现大幅流失。
最近中国银行业出现的“钱荒”风波,即由于金融机构短期资金或流动性需求大幅上升,加之金融机构内生的流动性或资金供给急剧下降,造成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短期大幅度飙升。
无论是为了自身经营发展还是满足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均必须从各个层面严防流动性不足引发的流动性风险。
近几年,由于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经济快速发展,造成流动性过剩,影响信用社盈利水平的同时也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过剩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信贷投放加大带来信贷风险积聚。
在流动性过剩且经济形势处于上升时期的情况下,贷款扩张一般都会非常迅速。
农村信用社的资产业务主要以贷款业务为主,信贷投放步伐的加快导致贷款规模一路攀升。
以某省农村信用社为例,截至2013年6 月末,其贷款余额达7856亿元,较2009年年末净增加近3391亿元。
宏观经济转入下行时期后,前期投放的钢贸、光伏、造船、纺织等行业贷款的风险迅速暴露,加之农村信用社的客户群体主要以“三农”、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他们受宏观经济影响特别明显,极易形成大量不良资产,由于信贷资产质量劣化而引发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加大。
贷款买方市场盈利空间下降。
对于以县域为主要市场的农村信用社来讲,金融市场资源相对不足,优质客户和优势产业屈指可数。
在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贷款供给大于需求,极易形成贷款买方市场的局面。
金融机构往往通过降低贷款准入门槛、贷款利率、客户信用评级等方式来争取客户,直接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与盈利能力。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