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
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
孙华风,宋彩云,柳贵芳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目的分析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影响。

方法选取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3—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

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药物+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BPRS各因子评分、NOSIE各因素评分、BPRS和NOSIE总分。

结果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BPRS各因子评分、NOSIE各因素评分、BPRS和NOSIE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3.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0,P> 0.05)。

结论临床中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能够促使
患者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治疗和治疗依从性,改善病情。

[关键词]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2)10(b)-0078-05
Clinical Effects and Quality of Life Impact of Supportive Group Psych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SUN Huafeng, SONG Caiyun, LIU Guifang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Liaoche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Liao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5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upportive group psych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its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62 cases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dmitted to Liaoche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from March to Nov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31 cases in each group by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method. Drug treatment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drug + supportive group psychotherapy was given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treatment compliance, BPRS scores of each factor, NOSIE scores of each factor, and total BPRS and NOSI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score, quality of life score, BPRS each factor score, NOSIE each factor score, BPRS and NOSIE total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 was 96.77% higher than 83.87%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660, P> 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supportive group psycho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for schizophrenia patients in clinical settings can improve patients´ poor psychological status, improve life treatment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improve their condition.
[Key words] Supportive group psychotherapy; 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Psychological status; Treatment compliance
2002年WTO公布我国所有疾病负担中精神类疾病居于首位,社会需要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精神卫生[1]。

在精神类疾病中精神分裂症是相对严重的一种,治疗和预后效果受到了越来越多
DOI:10.19368/ki.2096-1782.2022.20.078
[作者简介] 孙华风(1975-),女,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为精神护理。

的关注[2]。

现阶段我国临床中治疗该病大多是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患者在病情控制后,极易出现自卑感,再加上社会对这类患者普遍存在偏见和歧视,导致患者不能顺利地回归社会,不能正常进行社交,因此,对处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自知力后,会伴有严重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社会功能和自理能力大幅度降低,不能融入社会环境,因此,精神科临床中一个重要工作内容是促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3]。

本研究选取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3—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

对照组男13例,女18例;年龄26~75岁,平均(63.59±4.23)岁。

观察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27~76岁,平均(64.98±4.57)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经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的临床诊断要求;②资料完整;③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②治疗依从性太差者;③不愿参与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

1.3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对症药物治疗,予奥氮平(国药准字H20200011)口服,10 mg/次,1次/d,连续治疗60 d。

1.3.2 观察组在对症药物治疗的基础性联合使用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

①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心理治疗师实施,60 min/次,1次/周,治疗时间6个月。

②把患者组织在一起鼓励大家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和疾病信息。

③心理治疗师对团队治疗规则进行详细规定,向所有患者详细讲解团体治疗的目的和意义,鼓励患者把自己的真实心理表达出来,引导患者树立治疗的目标。

④采取多种方式纠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引导其了解导致疾病的原因、发病
机制、临床主要症状、治疗措施和效果、预后效果等,特别要向患者介绍团队治疗的必要性,及对整个病程的影响。

⑤告知患者药物治疗对控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大影响,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⑥引导患者对自我情绪进行正确地认知,鼓励其和其他病友交流对情绪的控制和反映,以及如何正确的释放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

⑦鼓励患者思考并和其他病友交流负面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及如果积极的生活。

⑧鼓励患者分享收获和感受,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在团体治疗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的相关知识。

1.4观察指标
①对比心理状态。

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价,分数和不良心理呈正比[4]。

②对比生活质量评分。

以健康调查简表(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中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活力评分评价,分数和生活质量呈正比。

③对比治疗依从率。

治疗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00%[5]。

④对比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各因子评分。

以精神病评定量表中的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总分评价,分数越高说明病情越重。

⑤对比护士用住院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 NOSIE)各因素评分。

以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中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易激惹、精神病性表现、迟缓、忧郁、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病情总估计评分评价,分数越低说明病情越重。

⑥对比BPRS和NOSIE总分。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xˉ±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
治疗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活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BPRS各因子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总分BPRS各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患者NOSIE各因素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易激惹、精神病性表现、迟缓、忧郁、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病情总估计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两组患者BPRS和NOSIE总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BPRS和NOSIE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精神类疾病,该病属于严重的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等,对于家庭、社会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5-6]。

以现阶段医疗技术水平还不能十分明确该病的致病原因,只能确定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到个性特征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直接影响,经过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大部分患者都能进入恢复期,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xˉ±s),分]
组别
观察组(n=31)对照组(n=31)t值
P值
SAS评分
治疗前
51.42±4.36
51.38±4.31
0.036
0.971
治疗后
22.46±2.16
28.23±3.15
8.411
<0.001
SDS评分
治疗前
53.28±3.68
53.21±3.42
0.077
0.938
治疗后
21.29±1.48
25.35±1.87
9.478
<0.001
表4 两组患者BPRS各因子评分对比[(xˉ±s),分]
指标
焦虑抑郁
缺乏活力
思维障碍
激活性
敌对猜疑
总分
时间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n=31)
6.51±1.74
4.71±0.72
9.64±2.13
5.72±0.93
8.76±1.23
5.64±0.85
4.71±0.92
3.11±0.42
6.24±1.26
3.61±0.62
35.84±3.21
22.81±1.94
对照组
(n=31)
6.43±1.72
5.48±1.02
9.68±2.14
7.47±1.94
8.61±1.21
6.54±1.04
4.74±1.02
3.89±0.75
6.32±1.27
4.92±1.13
35.95±3.24
28.16±3.31
t值
0.182
3.433
0.073
4.528
0.484
3.730
0.121
5.052
0.248
5.658
0.134
7.763
P值
0.856
0.001
0.941
<0.001
0.630
<0.001
0.903
<0.001
0.804
<0.001
0.893
<0.001
表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值P值例数
31
31
完全依从
21(67.74)
14(45.16)
部分依从
9(29.03)
12(38.70)
不依从
1(3.22)
5(16.12)
依从率
30(96.77)
26(83.87)
1.660
0.197
表5 两组患者NOSIE各因素评分对比[(xˉ±s),分]
指标
社会能力
社会兴趣
个人整洁
易激惹
精神病性表现
迟缓
忧郁
总积极因素
总消极因素
病情总估计
时间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n=31)
33.62±2.93
35.98±1.42
5.62±3.04
12.31±2.52
19.25±1.32
26.08±2.23
10.12±2.61
7.86±2.82
4.21±1.92
1.61±0.43
0.25±0.11
1.15±0.31
1.16±0.37
0.84±0.23
58.62±5.84
80.09±9.18
17.34±4.71
10.58±4.11
169.24±9.23
202.28±10.64
对照组
(n=31)
33.71±2.64
34.15±1.32
5.64±3.03
8.23±2.14
19.41±1.18
21.61±1.78
10.42±2.63
5.01±2.92
4.28±2.01
0.41±0.12
0.27±0.14
0.42±0.13
1.19±0.35
0.11±0.05
58.81±6.03
65.18±5.02
17.51±4.12
5.71±3.42
169.54±9.05
182.51±7.43
t值
0.127
5.255
0.025
6.871
0.503
8.722
0.450
3.908
0.140
14.966
0.625
12.091
0.327
17.268
0.126
7.934
0.151
5.071
0.129
8.481
P值
0.899
<0.001
0.979
<0.001
0.616
<0.001
0.653
<0.001
0.889
<0.001
0.534
<0.001
0.744
<0.001
0.900
<0.001
0.880
<0.001
0.897
<0.001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ˉ±s),分]
组别
观察组(n=31)对照组(n=31)t值
P值
躯体功能
治疗前
41.23±3.46
41.38±3.52
0.169
0.866
治疗后
81.64±6.32
70.15±4.86
8.024
<0.001
社会功能
治疗前
42.62±4.03
42.51±4.08
0.106
0.915
治疗后
82.45±6.23
71.15±5.64
7.486
<0.001
精神状态
治疗前
43.13±3.52
43.26±3.53
0.145
0.885
治疗后
83.42±5.13
73.21±4.69
8.178
<0.001
活力
治疗前
42.68±4.52
42.75±4.53
0.060
0.951
治疗后
82.94±5.38
71.54±3.19
10.148
<0.001
临床相应症状能够基本消失,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分析自我状况和周围环境的能力[7-8]。

但患者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和社会完全脱离,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到患者的认知功能,出院后,患者很难通过药物治疗,适应社会环境和恢复社会功能[9]。

另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恢复期时,即使已经恢复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很多患者都会存在病耻感、焦虑等不良情绪,很难主动回归社会,因此,需要从心理方面给予其干预[10-11]。

20世纪初,波士顿Joseph H Pratt 医生,为了帮助结核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把一些患者集中起来,鼓励其相互交流,促使患者的治疗自信心大幅度上升,之后,其他领域也广泛使用团体治疗的方式,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12-13]。

该治疗方式相对个体治疗具有更多的优势。

①促使患者建立治疗的自信心,在团队治疗过程中看到其他病友的好转,自己也会树立起治疗的自信心,同时会对治疗效果充满期待,能促使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14]。

②看到其他病友也需要和自己一样面对一些问题和困扰,能够降低自身的焦虑感[15]。

③团队治疗过程中,患者之间通过倾诉、交流、表演等活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④通过团队治疗能促使患者之间互帮互助,促使患者主动关心他人,激发潜能[16]。

⑤在团队互动过程中,患者会对以往经历进行思考,提高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同时还会在其他成员的经历中投射自身的真实感受,促使其进行深入地思考。

团队心理治疗是患者在和其他病友的互动过程中对自我进行深入地了解,完成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17]。

该治疗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能提高患者的沟通力、凝聚力。

通过团队心理治疗不仅能帮助患者对疾病正确的认知,还能有效提升自身共情能力,同时患者在相互鼓励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治疗自信心,正确释放不良情绪和消除自卑感,促使其具备重新融入社会的自信心和相关能力[18-19]。

支持性团队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

①减轻照顾者的负担。

该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这样不仅能稳定患者的病情,还能够降低家庭负担。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照顾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担较重,主要是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一旦发作就会出现自伤、伤人等症状,照顾者难以照料。

支持性团队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指导照顾者护理技巧,这样能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更好地护理。

②提高照顾者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主观判断实施行为预期结果的能力,控制和主导自己的行为。

照顾精神类疾病的人具有较高的病耻感,极易出现自卑等不良心理,导致自我效能低。

支持性团队护理能对照顾者的认知偏差进行有效纠正,帮助照顾者正确、客观地评价照顾行为。

这是因为支持性团队护理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应激适应”,护理人员对照顾者进行解释、指导、鼓励、支持,并向其展示照顾者的成功榜样,能避免照顾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过度保护、批评等。

护理人员以支持性团队护理理念为基础,指导家属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能大幅度提升患者的治疗自信心。

③能改善护患关系,患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支持性团队护理模式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护理管理,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和关怀,促使患者体会到被接纳、被理解的感觉,提高患者对自我的认同,及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而改善患者的行为方式和用药态度。

④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和用药满意度。

临床中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

医师结合患者对疾病和药物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进行健康宣教,对患者由于过度担忧疾病和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促使患者正确的服用药物,同时还能促使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和护理工作。

⑤促使患者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方式。

支持性团队护理中的行为强化干预,能促使患者明确治疗的目的,理解药物对控制疾病发展的重大作用,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分析用药体验,采取奖励措施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从而提高患者融入社会的能力,促使患者恢复生活技能。

表6 两组患者BPRS和NOSIE总分对比[(xˉ±s),分]
组别
观察组(n=31)对照组(n=31) t值
P值
BPRS总分
治疗前
35.81±3.21
35.87±3.24
0.073
0.941
治疗后
22.81±1.92
28.19±3.31
7.828
<0.001
NOSIE总分
治疗前
169.24±9.24
169.28±9.07
0.017
0.986
治疗后
202.29±10.62
182.64±7.43
8.441
<0.00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BPRS和NOSIE总分分别为(22.81±1.92)分、(202.29±10.62)分优于对照组的(28.19±3.31)分、(182.64±7.43)分(P<0.05),和相关学者研究结果“观察组BPRS和NOSIE总分分别为(22.86±1.97)分、(202.26±10.65)分,对照组的(28.10±3.35)分、(182.60±7.48)分(P<0.05)”相似,充分说明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中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能促使患者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治疗和治疗依从性,改善病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海平,陆小兵.团体心理治疗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
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5):846-849.
[2] 由炜,丁宁,李智强,等.团体归因训练与氯氮平联合
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生活质量的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9,28(6): 538-542.
[3] 刘海斌,鲁晓波,张建芳,等.焦点解决短期取向团体
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 (1):76-78.
[4] 郭玉兰,陈凤,胡亚兰.团体游戏联合自我松弛音乐疗
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社会技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4):2113-2118.
[5] 朱琳,谢光平,刘少华.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恢复期精
神分裂症患者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6):871-872.
[6] 袁素丽,朱春燕.综合心理治疗及干预对康复期精神
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9, 57(26):143-146.
[7] 肖剑英,张雪花,刘冠君,等.支持性-表达性团体心理
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及自知力的影响[J].
中国医师杂志,2020,22(9):1384-1386.
[8] 徐小洁,许燕清,黎赛英,等.团体心理及行为干预护
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20,42(1):174-175.
[9] 刘志玲,黄史青,郭华贵.利培酮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对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增效作用[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7(5):53-55.
[10] 温财文,李田妹,冼怀柏,等.团体心理联合奥氮平治
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睡眠质量的影响[J].黑
龙江医药,2020,33(3):599-601.
[11] 周强,盛东方,曾海萍.药物治疗联合团体心理治疗
对急性期伴焦虑抑郁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
抑郁的疗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176-179. [12] 金蓉,张景明,陈思思.团体表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
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疗效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20,
32(3):396-397.
[13] 刘军,周云,蒋琬婷,等.团体心理辅导对精神分裂症
患者青少年子女复原力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医学
综述,2019,25(3):616-620,624.
[14] 童捷,孙喜蓉,俞玮,等.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对慢性精
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9,28(6):532-537. [15] 任晓霞,王云凤.精神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
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22,41(7):136-
139,154.
[16] 刘焱,高红锐.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行团体绘画治
疗对治疗依从性和恢复的价值研究[J].人人健康,
2020,512(3):88.
[17] 刘军,周云,蒋琬婷,等.团体归因治疗对精神分裂症
患者家庭照料者归因方式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
杂志,2019,29(2):109-111.
[18] 王淘,刘增伟,张黎明,等.团体绘画艺术干预对康复
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
理杂志,2021,37(10):775-779.
[19] 何英,李艳梅,王玲,等.团体式多元化活动及护理在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20,15(2):84-86.
(收稿日期:2022-07-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