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ZQ烟叶收购电子结算管理系统研发及应用(PDF 1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ZQ烟叶收购电子结算管理系统研发及应用
摘要:本文简述了信息化在建设现代企业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提出烟叶收购电子结算管理系统研发和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烟叶收购电子结算管理系统的实施流程、实施效果、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主题词:信息化,烟叶,电子结算,系统,数据
要现代化必须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既是建立现代企业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加速信息流通与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降本增效、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
用信息化带动烟草行业现代化建设是新世纪中建设数字烟草的共同特点和普遍需求。
遵义是全国最大的产烟区之一,烤烟常年种植80万亩左右,烟农近13万户,烟叶产量约180万担,烟叶产值近10亿元,巨额烟叶收购资金的支付和管理模式优化是烟草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2005年,遵义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率先在务川县烟叶生产部进行烟叶收购电子结算管理系统研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6年,遵义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征得中国烟叶公司同意在遵义市各县(市)推广应用烤烟收购电子结算管理系统,全面构建了地级烤烟收购电子结算收购管理系统框架和终端电子化支付流程,加快了烟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节约了烟叶运行成本,实现了资金管理的安全,推动了烟叶收购管理的变革,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全面推广应用烤烟收购电子结算管理系统的地市级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为全国的烟叶电子结算收购管理提供了许许多多有用的经验和方法。
2006年,遵义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实施电子结算,节约直接费用约460万元,由此推算,如果在全省57个烤烟生产县、251个中心站、1457个收购点推广使用烟叶电子结算管理系统,预计可节约费用近1700万余元。
1 研发背景
1.1 烟叶收购资金的安全风险大
遵义市烤烟种植分布区域广,烟叶收购站点多,每年巨额的烤烟收购资金一直由524个分散于各产区乡镇村的烟叶站点采用现钞的方式向烟农进行支付, 道路交通不便,收购资金的运输和在途风险很大;同时基层站点积存的大量资金,对一线安全保卫员工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压力;烤烟收购资金由于烟草系统自提自运和独立支付,容易出现内部监督管理的漏洞,增加企业资金风险。
1.2 传统结算模式成本过高
由于金融机构对运钞安全、运营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大幅缩减乡村一级的服务网点,每年各县局(部)在烤烟收购季节都需押运大批现钞至基层站点,运行费用较高。
近3年来,每年直接投入收购款支付的工作人员都在400人左右,需人工费用达125万元,支付银行的费用达90万元左右。
同时每年各县局(部)还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与金融系统进行资金协调,影响企业领导的工作精力,影响对烟叶收购工作的管理,传统烟叶收购资金结算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
1.3 不能满足对烟农服务的需求
传统的烟叶收购资金结算模式手续繁琐,烟农售烟后存取点钞不便,等待时间长,特别是在收购高峰期烟农取款等待最长可达4天,很不方便烟农,烟农多有抱怨。
如烟农不慎丢失收购码单,烟农往往须等待烤烟收购结束后方能进行清查,核对补发,因而纠纷也时有发生。
1.4 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
大量的烤烟收购现款在短期内集中流向偏远落后的山区,助长了赌博、酗酒等不良社会风气,引发新的家庭纠纷和社会问题等。
基于以上的原因,传统烟叶收购资金结算存在较多弊端,以加强内部监管、保障资金安全、降低结算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便捷服务为研发需求,改变烟叶收购款支付方式以势在必行,建设并运行烟叶收购电子结算管理系统非常必要。
2保障措施
2.1 机构建立
市局(分公司)成立了以局长(经理)为组长,副局长(分管经理)为副组长,纪检、财务、信息中心及县局(部)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烟叶收购电子结算管理系统研发及应用领导小组,为电子结算系统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2.2 烤烟收购电子结算管理系统建立
为实现烤烟收购资金支付的电子化管理,同时将烤烟生产管理要求加载到系统功能中进行辅助实现,烟草部门采取自主开发烟叶收购电子结算管理系统并与银行联网运行的办法。
在系统设计上定义了五大功能。
2.2.1 收购数据的采集功能
由收购微机操作员在电脑上(或者W-3F单片机)对烟农售烟部位、等级进行选择后,系统对数量进行自动采集录入。
2.2.2 收购数据传输、审核、确认功能
收购点将数据传输到县局(部),进行审核、确认,银行直接从县局(部)服务器上取得经县局(部)审核认定的收购数据,然后将资金划转到烟农存折账户。
2.2.3 多级查询功能
烟农可向县局(部)及各烟草站查询上账金额、物资款余额(贷款余额)、合同余额;收购点可查询每户烟农售烟小等级、数量、金额及烟农基本信息、物资发放情况及本收购点的调拨情况、物资情况、合同余额情况,并生成各种相关报表;各中心站(片区站)可查询所辖收购点的收购数据、付款数据、烟农的基本情况以及烟农售烟的小等级、数量、金额,生成各种报表;县局(部)可查询各中心站、乡镇、收购点的收购数据、付款数据,烟农基础数据、物资数据、售烟的各小等级、数量及各收购点的库存调拨情况等,并能统一审核合同数据,打印未售烟农户清册等,生成各种所需报表。
2.2.4 与其它系统的接口功能
该系统设计了与国家局烟叶基础软件系统等接口,能实现与其它软件系统无缝对接。
2.2.5 系统的安全功能
系统采用安全、易于管理的客户/服务器模式(C/S),在县局(部)设置数据库服务器,各中心站(片区站)、收购点采用光纤或VPN进行连接,直接访问县局(部)数据库服务器,确保数据及时、统一和安全。
根据每个使用者工作的范围和职责,对每个使用该系统的用户分别定义不同的权限和口令,从而确保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3 运行保障
2.3.1 数据传输
所有传输的数据都采用DES加密,接收方作MD5文件校验核对;制作IC传输卡数据或U盘数据采用综合加密,读出数据采用MD5文件校验处理。
2.3.2通信方式
各站点与县局(部)连接采用VPN加密或点对点拨号到县局(部)数据接收服务器缓冲,经加解密处理后进入系统数据库。
县局(部)与银行采用VPN加密传输,审核后的上账数据采用DES加密进入银行网络服务器。
2.3.3 数据核对
系统对需进入的数据全部采用MD5文件校验处理来进行核对是否是源数据,如果遭到更改将不予处理并提示重报。
2.3.4 数据库选择
采用微软公司SQL SERVER 2000 (SP3)作为主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份,双硬盘镜像。
2.3.5 软件设计
采用当前流行的可视化程序设计方法,开发语言选择优秀的数据库前端开发工具PowerBuilder 8.0,整体基于C/S结构进行开发。
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电子结算管理系统运行的工作流程:烟农售烟信息采集——收购人员审核——烟农数据传输到县局(部)——县局(部)汇总审核——(数据传输到银行)——银行审核——银行划转资金到烟农账户――(银行回单到县局烟草部门财务核对)——烟农凭存折取款(烟农核对)。
2.3.6 系统设计的实现方式
烟草部门选择通过收购点微机或W3-F收购机系统IC数据卡获取烟农售烟数据,经加密后传输至县局(部)数据库服务器,由县局(部)审核,去掉错误码单数据后生成银行上账数据,银行端经VPN或光缆与县局(部)数据库服务器连接取得上账数据,银行系统软件根据上账数据从县局(部)烟叶付款账户下账到烟农储蓄存折上。
在烟叶电子结算管理系统导入烟农收购数据时,将进行合同余额处理,当出现合同余额小于售烟户的售烟数量的情况时,系统将提示并产生记录反馈回收购点,该户烟农的数据将不产生付款数据。
需要时,对售完烟但未完成计划的烟农IC卡,可由各乡镇(片区站)在系统中作作废处理。
2.3.7 硬件设施
县局(部)配置服务器一台,各烟草站及县信合银行各配置一个终端PC,各收购点配置电脑或者使用W3-F机。
2.3.8 部门协调
烟叶收购电子结算管理系统的实施是多部门多工种的系统工程,县局(部)在实施中的职责分明:局长(经理)为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全面协调;县局(部)信息中心负责编制信息设备配置计划和信息管理手册,执行管理规定,安装和维护基层站点硬件设备,开展数据整理、审核、汇总和传输;财务部门负责拟定电子结算账务处理程序,与金融部门协调,实施资金调度和安全监管。
3 电子系统实施流程
3.1 工作准备与宣传培训
在每年5月份,与地方党政部门一起开展对烟农的宣传工作,并与银行部门商洽相关业务的衔接,如收购点与对应场镇的营业网点增设、相关通信线路的改造、准备工作,相关设备的投入等。
同时开展大规模烟农培训,坚持烟农自愿申请的原则,组织金融部门与烟农签定电子付款协议,并由金融部门按乡(镇)为管理单元按统一格式提供辖区烟农帐户序列编码。
3.2 设备购置及数据录入
每年5-6月份,完成设备配置、安装、测试,管理相应的计算机、打印机、UPS电源、交换机、IC卡、读写器、传真机等硬件设备,收集、录入、核对烟农基本信息、物资供应数据,制作烟农名册留存备查。
3.3 数据核对、银行开户及系统准入分配
6月份,进行烟农基本档案数据与物资供应数据的多次核对,烟农相关数据的入库处理,烟农存折的开户办理,生成烟农账号,导入系统库,烟草站与县局(部)的通信方式确认及相关设备投入,收购点收购方式(电脑、W3-F)及通信设备选择,各级操作员权限的划分及设置。
3.4 制卡及通信联调
7月份,制作烟农卡标签及烟农卡,核对、配套发放存折与烟农卡,进行收购微机与县局(部)的通信测试,与银行进行联网测试,并进行数据审核员、账务审核员的后期培训。
3.5 系统载入运行
在收购期间,收购站、点配备专人负责数据传输工作,当日收购数据于晚上传送县(局)部信息中心,次日上午传真烟叶收购错误码单信息;县局(部)信息中心系统管理员将各站前日收购数据减除各站错误码单数据,经审核、汇总确认无误后,将各烟农的售烟金额数据提交金融部门网络服务器,下午由金融部门操作人员审核后即时处理上账。
在收购过程中、烟叶收购调拔结束时,组织人员对烟叶实物数据与电子结算数据进行核对。
3.6纠错终审复核
测试成功后,数据审核员、账务审核员进入日常工作,进行错误码单处理,提供各种相关查询,财务部门与金融部门帐务核对,根据管理需要生成各种报表,进行合同余额查询,数据的定期备份。
4 电子系统运行效果
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强化内部管理监督,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顾客满意度。
一年的运行证明,系统能真实、准确反映并及时报送烟叶生产、收购管理数据,能促进合同收购政策的严格执行,通过银行网络系统对烟农售烟款进行批次下账,避免了手工支付的繁琐,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实现了收购资金高效、安全运行,减轻了劳动量,降低了成本。
从整体运行情况看,烟农接受,政府称赞,公司满意。
4.1 严格实现合同管理,加强物资监管
实施烟叶电子结算系统后,对烟农收购数据发生时间的查询能追溯至某时某分。
系统能提供直观的收购明细等级查询,便于对收购合同进行有效监控,杜绝了合同调整的随意性,加上系统设置合同调整只有分公司批准、县局(部)才能进行调整,基层操作员无法更改合同,杜绝了“空、假、虚”合同,促进了烤烟收购规范管理。
系统能提供各个基层站、点烟用物资发放相应的明细查询,监管人员能准确及时发现不正常的物资发放明细,使核对、查办工作更为快速、便捷。
该系统收集了充分的烟叶信息,通过良好的接口功能采用管理模式更新、硬件设备配置能够完成电子合同管理、烟叶质量追溯等要求。
4.2 收购数据采集、处理更为简便
较之W-3F单片机,用烟叶电子结算系统进行收购数据采集、处理,其界面简洁直观、操作步骤更为优化。
4.3 方便烟农
烟农可异地、异时领款、查询,且方便、快捷、准确,提高了烟农的满意度。
4.4 降低了运行成本
电子结算系统通过2006年在遵义市实施运行,结果表明:一是大大减少了人员成本,实施电子结算系统后每个收购点少用了1个人,仅遵义市一年可节约费用209.6万元;减少各县局(部)和烟草站统计人员计106人全市节约50.88万元;减少各烟草站财务复核人员120人全市节约72万元。
二是节约运钞费,实施电子结算前收购期间每年需付运钞费 50万元。
三是实施电子结算后规范了收购秩序,加快收购了进度,缩短了收购时间,和往年相比全市缩短收购时间0.5月,减少收购费用共计80万元,同时银行的工作量大大减轻,减少协调工作,减少了烟用生产物资少贴0.5月的银行利息,全市1.4亿元的以物放贷物资可节约利息42万元。
全年累计节约费用近505万余元,未出现一笔付款错误,烟叶电子结算工作开展得到了政府、烟农的大力支持和认同。
烟叶电子结算管理系统2006年在全市全面实施,共投入资金223万元,其中软件开发及维护费用10万元,服务器70万元,电脑收购系统172套共135万元,电信VPN线路租用8万元。
电子结算系统费用投入可按5年分摊,实施电子结算每年可节约费用460万元。
电子结算系统在基础条件较差的遵义市各县局(部)收购点全面实施成功,说明了电子结算系统可操作性强并易于推广。
如果在全省57个烤烟生产县、251个中心站、1457个收购点推广使用烟叶电子结算管理系统,预计可节约费用近1700万余元。
5 问题与展望
5.1 存在问题
通讯基础设施落后,金融系统硬件设施和人员素质不相匹配,烟草站点分布分散,大部分员工综合素质特别是电脑操作技能水平不高。
5.2 解决办法
一是软件设计基层操作终端必须界面简洁,操作进一步“傻瓜化”,系统在满足烟叶生产、收购、管理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少操作步骤;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管理层员工和基层员工的认识,集思广益,转变观念,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促进烟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分期、分批对全体员工进行电脑操作技术的强化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水平。
5.3 未来展望
目前,《数字烟草发展纲要》已经发布运行,无疑将对烟草行业未来一段时间的信息化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数字化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的具体体现,数字烟草就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体现,它是烟草行业实现简约管理、高效运作、实时监控的有效途径。
建设数字烟草,一是要用信息化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对行业整个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目标;二是要把信息化建设融入到行业特别是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全面落实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运用信息化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是建立全面、准确、量化的管理体系,实现管理从定性向定量、由静态向动态、由事后向实时的转变,以烟叶收购电子结算管理系统为突破口,全面建设遵义烟草业务信息系统,建立并完善财务业务一体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系统,深入推进遵义烟草的数字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数字遵义烟草,全面提升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
6、附件
附件1、烟叶电子结算工作流程
附件2、烟叶电子结算系统运行流程
附件3、烟叶电子结算系统功能模块
附件4、烟叶电子结算系统运行框图
附件5、烟叶电子结算系统软件界面
附件1:
附件4:
附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