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物理2019-2020学年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双基训练金卷(二)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
物 理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 B .参考系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
C .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视为质点
D .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答案】B
【解析】参考系是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人为选定作为参照的物体,参考系可以是不动的,也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A 错误,B 正确;地球的公转半径比地球半径大得多,在研究地球公转时,可将地球视为质点,C 错误;但在研究跳水运动员身体转动时,运动员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不可忽略,不能被视为质点,D 错误。
2.下列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
A .从南京开往乌鲁木齐的T52次列车15时17分到站
B .“百家讲坛”栏目在CCTV -10于12点45分准时播出
C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吴教授的讲座一共两个小时
D .跨年演唱会于2019年1月1日00:30结束 【答案】C
【解析】从南京开往乌鲁木齐的T52次列车15时17分到站,中的15时17分指的是一个时间点,因此为时刻,A 错误;“百家讲坛”栏目在CCTV -10于12点45分准时播出,指的是一个时间点,因此为时刻,B 错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吴教授的讲座一共两个小时,两个小时指时间段,因此是时间间隔,C 正确;跨年演唱会于2019年1月1日00:30结束,00:30指的是一个时间点,因此为时刻,D 错误。
3.如图所示,举行500 m 直道龙舟大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获得第一名的龙舟,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一定最大 B .第一名的龙舟,平均速度一定最大 C .以龙舟为参考系,岸上站立的观众是静止的 D .研究队员的划桨动作,可将队员看成质点 【答案】B
【解析】获得第一名的龙舟用时最短,由
知平均速度一定大,但撞线时
的速度不一定最大,故A 项错误,B 项正确;观众相对于龙舟是运动的,所以以龙舟为参考系,岸上站立的观众是运动的,故C 错误;研究队员的划桨动作时,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故不可将队员看成质点,故D 错误。
4.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 .运动员铅球成绩为4.50 m ,指的是位移大小为4.50 m
C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不一定等于其路程
D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不一定小于其路程 【答案】C
【解析】位移代表初末位置有向线段,路程表示路径长度.位移为零,路程可以不是零.如物体做圆周运动一周,回到出发点,此时位移为零,而物体不是静止的,A 错误;运动员铅球成绩为4.50m ,指的是水平方向的位移大小为4.50m ,B 错误;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才等于其路程,C 正确;曲线运动轨迹长度一定大于初末位置之间有向线段的长度,所以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D 错误。
5.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此卷只装订
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A .位移、时间、速度、弹力
B .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合力
C .加速度、速率、速度、平均速度
D .路程、时间、位移、平均速度 【答案】B
【解析】时间是标量,位移、速度、弹力是矢量,A 错误;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合力都是矢量,B 正确;速率是标量,加速度、速度、平均速度是矢量,C 错误;路程、时间是标量,位移、平均速度是矢量,D 错误。
6.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我们可以用坐标轴(x 轴)来表达。
现在以陆羽广场中心为坐标原点,沿东西方向建立坐标轴,规定向西为正方向。
优优小朋友在游玩时,坐标轴上标明了她在不同时刻的坐标值,如图所示,上午九时在A 位置,九时十分在B 位置。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九时,优优在广场中心东边2 m 处
B .九时,优优在广场中心西边4 m 处
C .九时十分,优优在广场中心东边4 m 处
D .九时十分,优优在广场中心西边2 m 处 【答案】B
【解析】由位置坐标的意义可知,A 点在原点的西边4m 处,故A 错误,B 正确;由坐标可知,B 点在原点的东边2m 处,故C 错误,D 错误。
7.教练员分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全程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8 m ,前7s 跑了63 m ,跑到终点共用了10 s ,则( )
A .运动员在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8 m/s
B .运动员在第7 s 内的平均速度是9 m/s
C .运动员在第7 s 末的瞬时速度是9 m/s
D .运动员在百米终点冲刺速度为10 m/s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运动员在第1s 内的位移是8m ,可知运动员在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8m /s ,但是运动性质位置,在1s 末的速度不一定是8m /s ,A 错误;运动员前7s 内的位移为63m ,而第7秒内的位移不确定,因此无法求出其平均速度大小,B 错误;运动员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无法求解第7s 末的瞬时速度,C 错误;该过程中位移为100m ,所用时间为12.5s
,因此平均速度为
,D 正确。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物体的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越大 C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越来越小 D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答案】B
【解析】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例如高速飞行的子弹,选项A 错误;物体的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越大,选项B 正确;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速度越来越大,选项C 错误;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例如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选项D 错误。
9.一足球以8 m/s 的速度水平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 m/s 的速度反向踢出,已知踢球时间为0.2 s ,则在这段时间内,足球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
A .20 m/s 2
B .40 m/s 2
C .60 m/s 2
D .100 m/s 2 【答案】D
【解析】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知,足球的平均加速度为,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D
正确。
10.某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则( ) A .在12 s 时刻质点开始做反向的直线运动 B .在0~20 s 内质点的速度不断增加
C .在0~20 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8 m/s
D .在0~20 s 内质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时刻只有一处
【答案】C
【解析】根据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在20 s 内图象的斜率一直为正,说明质点的速度方向没有改变,一直沿正向运动,A 错误。
图象的斜率先增大后减小,则质点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 错误。
在0~20 s 内质点的位移x =16 m ,平均速度大小v =x t =16
20 m/s =0.8 m/s ,C 正确。
由斜率可知,在0~20 s 内质点的瞬时速度
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时刻有两处,D 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
B.加速度表示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而不是变化的多少
C.加速度是矢量
D.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是相同的
【答案】BC
【解析】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不是增加出来的速度,A错误;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正确;加速度有大小有方向,是矢量,C 正确;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可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D错误。
12.物体M的加速度为+3 m/s2,物体P的加速度是-5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M的加速度比P的加速度大
B.P物体的速度变化比M的速度变化快
C.物体P的速度可能在减小
D.物体M的速度一定在增加
【答案】BC
【解析】矢量的负号,只表示方向,不参与大小的比较,故物体M的加速度为+3m/s2,物体P的加速度是-5m/s2,知P的加速度大,P的速度变化快,故A 错误B正确;物体M的加速度为+3m/s2,速度方向可能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则可能做减速运动,C错误;物体P的加速度是-5m/s2,速度方向可能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则可能做加速运动,即速度可能增大,D正确。
13.以下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答案】AD
【解析】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故A正确;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B错误;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表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C错误;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D正确。
14.如图甲所示是一种交警测速的工作示意图,B为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B盒接收,从B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Δt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2
2
2x
t
B.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1
1
2x
t
C.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1
210
2()
+
x x
v
t t t
-
=
-∆
D.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1
210
2()
+2
x x
v
t t t
-
=
-∆【答案】BC
【解析】由题图乙可知,超声波在1
2
t
和20
2
t t
-∆
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分别为x1
和x2,所以超声波的速度为:
v声=11
11
2
2
x x
t t
=或v声=22
2020
2
2
x x
t t t t
=
-∆-∆
,故A错误,B正确;由题图甲
和题图乙可知,被测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2-x1时,所需的时间为t=201
22
t t t
-∆
-+Δt0=
1
2
(t2-t1+Δt0),所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
21
21
210
2x x
x x
v
t t t t
-
-
==
-+∆
,故C正确,D错误。
1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
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和乙的速度并不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答案】AB
【解析】由v-t图象知,甲、乙两质点
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
动,A、B正确;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质点的位移等大、反向,C错误;由于甲、乙两质点的出发点无法确定,故甲、乙两质点的距离可能越来越大(如图a),也可能先变小再变大(如图b),D错误。
三、计算题(共40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6分)如图所示,两路灯灯杆A、B相距40 m,一辆汽车用3.2 s时间通过这两根路灯灯杆,据此可以计算出汽车在这段位移中的________速度为
________m/s。
若灯杆A的近旁相距0.42 m处有一块路牌,汽车驶过路牌和灯杆的这一小段距离只用了0.03 s,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可以认为汽车驶过灯杆时的________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平均12.514瞬时14
17.(6分)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交流”或“直流”)电源的
______(“计数”、“计点”、“计时”或“计长度”)仪器,在中学实验室里常用的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如图中为______计时器,它的工作电压是______(“220 V”或“6 V以下”)。
(2)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如下基本步骤:
A、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B、安好纸带
C、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D、接通电源
E、取下纸带
F、断开开关
这些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
【答案】(1)交流计时电火花式220 V (2)CBDAEF
【解析】(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图示为电火花式计时器,它使用的是交流220V电源;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使固定装置,安装纸带,实验时要先接通电源再放纸带,实验完后立即关闭电源,然后再取下纸带;故步骤为CBDAFE。
18.(9分)计算下列物体的加速度。
(1)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经3 min速度从54 km/h提高到144 km/h;
(2)一子弹击中木板时的速度是800 m/s,历时0.2 s穿出木板,穿出时子弹的速度为300 m/s;
(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2 m/s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原来速度大小反弹回来,与墙壁接触时间为0.2 s。
【解析】(1)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2)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负号表示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3)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负号表示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19.(9分)爆炸性的加速度往往是跑车的卖点。
保时捷911 GT3由静止加速至100 km/h只需4.2 s。
(1)求保时捷911 GT3的平均加速度;
(2)假设普通私家车的平均加速度为3 m/s2,它们需
要多长时间才能由静止加速至100 km/h。
【解析】(1)末速度v t=100 km/h=
100
3.6m/s=27.78 m/s
平均加速度a=
v t-v0
t=
27.78-0
4.2m/s
2≈6.61 m/s2
(2)所需时间t =v t -v 0a =27.78-0
3
s≈9.26 s
20.(10分)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别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 (g =10 m/s 2),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
试问:
(1)一辆以72 km/h 的速度行驶的货车与一辆以54 km/h 行驶的摩托车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为2.1×10-
3 s ,摩托车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
(2)为了防止碰撞,两车的驾驶员同时紧急刹车,货车、摩托车急刹车后到完全静止所需时间分别为4 s 、3 s ,货车的加速度与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
【解析】(1)摩托车与货车相撞瞬间,货车的速度几乎不变,摩托车的速度反向,大小与货车速度相同,因此,摩托车速度的变化Δv =72 km/h -(-54 km/h)=126 km/h =35 m/s
所以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a =Δv Δt =352.1×10-3 m/s 2=16667 m/s 2
=1666.7g >500g
因此摩托车驾驶员有生命危险。
(2)设货车、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根据加速度定义得:a 1=Δv 1Δt 1
,
a 2=Δv 2Δt 2
Δv 1=72 km/h =20 m/s ,Δv 2=54 km/h =15 m/s 所以a 1∶a 2=Δv 1Δt 1∶Δv 2Δt 2=204∶15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