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成为特级教师?至少你要做到这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才能成为特级教师?至少你要做到这三方面
一、研究课程标准及教学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如《数学课程标准》,一位教师只有整体把握数学课程是“教好数学”和“学好数学”的关键,站在高于数学内容的角度进行数学多层面的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标》精神,才能准确地把握该数学内容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也使得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段进行良好的数学教育落到实处。
理解教材的功能,研究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教材资源,有效地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教材,发现问题,为完善教材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我们随便问一个教师:你能把握教材吗?都能很自信的说:“没问题!”
其实,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要求教师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
如何才能很好做到研究课程标准及教学教材?我们可以从以下五
个方面入手:
1、加强对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2、加强对课堂教学资源管理的研究;
3、加强对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原则和策略的研究;
4、加强对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研究成果分享渠道的研究;
5、加强对如何有效指导、协调、监管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的研究。
只有认真研究对照课程标准,我们才能很好的理解教材是如何体现课程理念及培养目标。
二、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教学方式。
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和意义生成的过程,意味着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需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和加工;意味着学生不是外部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知识建构者。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里,很多学生的学习是处于烦和累之中,烦指的是不想学非学不可;累指的是花了力气却得不到成功。
建构主义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容器,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简单地将知识注入或灌输到学生大脑的过程,而是由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成意义的过程。
因此,我们一定要进行“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式”活动。
同时
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的前提;没有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没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如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为突破口,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运用理解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的内涵,并研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理解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功能、适用范围,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与实施策略;努力研究理解各种教学方式的教育教学功能,努力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
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效益的最大化。
课堂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具有直接的导向和调节作用。
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常态、一种素质、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在学习中学会感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在学习中提升人格,在学习中增强能力,在学习中提高本领,在学习中担当责任。
三、研究教学资源,如作业
掌握知识,更需要我们的学生学会运用知识。
一位优秀教师不仅要教会我们的学生掌握知识,更要教会我们的学生如何运用知识。
知识的掌握和巩固需要适量的作业、训练、习题等等来完成。
一般情况下,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往往通过作业来体现和调控。
好的一份作业就像一份“营养餐”,我们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营养
餐”,而不是“垃圾食品”。
但很多学生很讨厌做作业,觉得做了很多作业,成绩还是无法提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我们要改变超强度、大题量、机械训练等陈旧做法,应精讲精练。
把学生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生的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如数学作业,关键是做什么,是“做”解题步骤,“求”答案,还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还是讲思路、讲方法;同样是巩固思路和方法,是直接告诉学生思路和方法,还是通过一定习题来“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思路,发现方法。
如在我们数学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教学问题必须注意到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学生基础,问题要可接受性
学生在解决我们给出的数学问题时,必须要具有解决它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2、问题设置要有一定的障碍性
我们所设置的教学问题,不能让学生直接就可以解答,必须通过多层次思考或尝试,才能解决的问题。
3、问题设置要有一定研究价值、探究性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参透,对数学知识进一步发掘、探索和研究,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最终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只有把整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一个知识体。
一个教师如果能持之以恒做这三个方面研究,就会成为一位教学专家,一位特级教师。
很多名师、特级教师、教学专家之所以能随心所欲的驾驭教材,就在于他们比别人做了更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