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分娩第一产程采取自由体位的临床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妇分娩第一产程采取自由体位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在产妇分娩的第一产程中采用自由体位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间于我院进行分娩的2430例待产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产妇第一产程中体位的区别,将其中取自由体位的1569例产妇分为研究组,剩余861例取常规体位的产妇分为对照组。
观察和对比两组产妇的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产妇的第1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产妇分娩的第一产程中采用自由体位有助于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标签:自由体位;产妇分娩;第一产程;临床效果
以往临床上产妇分娩时通常取仰卧位,第一产程时,因其处于仰卧位的时间过长,可能造成腹部大血管受压,进而明显增大胎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1]。
因此,产妇第一产程时如何选取合适的体位已成为临床上重点关注的问题[2]。
为了分析自由体位在产妇第一产程中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间于我院进行分娩的2430例待产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间于我院进行分娩的2430例待产产妇进行临床研究,纳入标准:①所有产妇均属于初产妇;②经B超检查显示为单胎头位;③骨盆内外检测均未发现异常情况;④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具有心、肝、肾等严重器官疾病的患者;②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产妇。
根据产妇第一产程中体位的区别,将其中取自由体位的1569例产妇分为研究组,剩余861例取常规体位的产妇分为对照组。
研究组产妇中,年龄21~36岁,平均(25.76±3.26)岁;孕龄3~42周,平均(39.57±0.95)周。
对照组产妇中,年龄22~37岁,平均(26.13±4.03)岁;孕龄38~42周,平均(39.83±1.12)周。
两组产妇的年龄及孕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组待产妇进入产房进行待产后,常规对其进行产科检查,确定产妇不具有下床活动禁忌症,如胎先露异常及其它严重妊娠并发症等,助产人员可将自由体位的相关知识及方法详细告知,具体包括:产妇可取的体位包括站、坐、卧、蹲、趴、走等,其中站体位为产妇站立于床尾位置,把床尾栏作为扶手支撑,
对臀部进行左右摇摆,或取靠墙站立位;坐体位为产妇坐于椅子上,分开双腿;卧体位包括平卧、半卧、左半卧及右半卧等;蹲体位为产妇分开双脚后下蹲,双手扶住床沿或椅子;趴体位为产妇半跪于病床上,用双手紧抱住棉被;走体位为产妇于产房待产室或周围地点进行缓慢走动。
待第1产程结束后,产妇第2、第3产程均取常规仰卧体位。
1.2.2 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第1、第2、第3产程均取常规仰卧体位进行分娩。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产妇的各产程时间(第1、第2、第3产程)、分娩方式(剖宫产、自然分娩)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宫颈裂伤、产后出血、会阴侧切、新生儿窒息),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选择情况对比
研究组产妇中1327例产妇采用自然分娩,242例产妇采用剖宫产;对照组产妇中552例产妇采用自然分娩,309例产妇采用剖宫产。
可见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3 讨论
分娩是一个复杂且特殊的生理过程,对许多初产妇来说,分娩不仅会给其造成较大的生理痛苦,同时还会对产妇的精神及生理状态造成严重的影响[3]。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正常分娩监护实用守则》[4](1999年)中阐述了,在产妇分娩时对其
(下转至第157页)
(上接至第162页)
采取全面支持的自由体位对于确保母婴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产妇分娩的第1产程中使用自由体位有助于减少产妇的产生时间,本研究显示,研究组产妇的第1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
因为分娩时采取自由体位充分利用了地心引力及胎儿的重力,提高了胎儿对产妇宫颈的压力,这就会引发压力反射,导致宫颈口扩张及子宫收缩,从而使产程分娩加快[5]。
同时,在产妇分娩的第1产程中使用自由体位有助于产妇的自然分娩,降低母婴的并发症发生率[6]。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这是因为自由体位能够有效避免传统仰卧位给产妇造成的不适感,增加了产妇产程中的舒适感,从而促进其内在因素的发挥,从而降低手术助产率及分娩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庞小艳,曾三梅.产程中体位干预对枕后位产妇分娩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34):3146-3147.
[2]陈华娟.坐式体位对产妇镇痛分娩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38-40.
[3]褚丽艳,武志清,郭考辰,等.体位管理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515-516.
[4]李利,涂素华,何利萍,等.拉玛泽呼吸法配合自由体位对产妇分娩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35):3301-3303.
[5]袁单香,黄燕艳.产妇分娩在第一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作用[J].哈尔滨医药,2014,34(4):298-299.
[6]蒋芳莲.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对产妇分娩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2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