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十 市场经济导向的工业文明 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航路的开辟,其主要内容为东方的诱惑,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其主要内容为海上马车夫,日不落帝国,世界市场的拓展 3.工业革命,其主要内容为工业革命的原因、条件及其影响 4.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5.相对论和量子论、现代信息技术 6.西方文学的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美术音乐作品、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线索提炼]
本专题分为以下四条线索: 线索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伴随生产力发展及全球侵略扩张逐步形成发展的
(1)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而完成。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
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业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线索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
(1)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欧洲人走向海洋,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命题趋势
考点清单
专题 十 ××
市场经济导向的工业文明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伴随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伴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线索三近代以来,从经典力学的建立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人类对世界变化的认识开始由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生物学领域经历了由创世神话到生物进化的理论演变,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
三次科技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线索四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名家辈出、杰作纷呈,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电影和电视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常规考点一新航路开辟与西欧早期殖民扩张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
1.背景
(1)四大因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是根本原因;“寻金热”是社会根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碍商路是直接原因;传播宗教是精神动力。
(2)三个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增加。
2.经过: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3.影响
(1)对欧洲: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美洲、非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黑奴贸易给非洲带来灾难。
(3)对亚洲: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4)对世界:人类由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
1.殖民扩张
(1)荷兰:组建东印度公司等大型商业公司,垄断贸易;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
(2)英国:采取殖民战争、海盗劫掠、黑奴贸易等掠夺方式;18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2.影响
(1)对殖民国家: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
(2)对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3)对世界: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常规考点二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概况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前提和条件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2)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
(3)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4)市场:国内及海外市场的扩大。
2.成就
(1)纺织机器: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2)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富尔顿制成蒸汽轮船。
3.影响
(1)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2)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
(3)城市化:改变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4)思想科技: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5)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成就
(1)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
(2)新交通工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3)石油化工: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3.影响
(1)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方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3)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
(4)国际关系: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关系日趋复杂。
常规考点三、运用社会转型视野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常规考点四近现代世界的科技成就
一、近代科技成就
1.哥白尼的日心说
16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2.伽利略的实验科学
17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他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3.牛顿的经典力学
(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促进了思想解放;前人科技成就基础。
(2)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
(3)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4)意义: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冲击了宗教神学思想;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具有科学预见性(如海王星的发现)。
4.生物进化论
(1)诞生: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2)观点: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是不断变异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3)意义:是对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打破了造物主造人的神话;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5.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
(1)蒸汽时代:1785年“万能蒸汽机”运用于纺织业;蒸汽机运用于交通运输业;1807年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2)电气时代: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发明和改进了电话、电报、电影等。
(3)影响:前者: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大量工厂纷纷建立,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后者: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垄断大企业时代到来;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世界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
(1)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受到挑战。
(2)发展
①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②丹麦的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3)意义
①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为现代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②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2.现代信息技术
(1)过程
①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②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发信息技术,互联网产生。
③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功能: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
(3)影响
①它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②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结构。
③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方式。
④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常规考点五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文学的繁荣
1.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2)成就: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拜伦《唐璜》;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3)特点:深入发掘人类的情感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暴露。
(2)成就: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等。
(3)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代主义文学
(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破坏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西方人精神上的悲观和焦虑。
(2)成就:海明威《老人与海》;贝克特《等待戈多》。
(3)特点: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与传统大相径庭。
二、美术的发展
1.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表现形式上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代表作《马拉之死》。
2.浪漫主义: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强调色彩的作用。
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
3.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兴起,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代表作《播种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4.印象画派: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代表作《日出·印象》《向日葵》。
5.现代主义: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代表作《格尔尼卡》。
三、音乐与影视艺术
1.音乐
(1)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2)现代主义音乐: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改变着人们的娱乐和生活方式,推动了世界音乐的繁荣。
2.影视
(1)诞生与发展: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20世纪初,默片电影诞生;20世纪20年代有声电影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问世。
20世纪20年代电视在伦敦诞生。
(2)影响: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预测考点一手抓
1.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的表现
2、工业革命后欧洲学者提出的社会经济学说
(1)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说。
如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李嘉图等。
①提倡市场机制,崇尚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实行完全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倡导自由竞争。
②为后世开创了一个经济自由主义的传统,它适应了时代要求,在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2)民族主义的经济学说。
德国人李斯特等提出,他们认为民族国家是一个有机的组织,个人仅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个人的经济活动,应以民族国家的最高利益为前提。
他们主张加强政府的权力、奖励科学研究、发展民族工业、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等。
(3)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
有些学者在目睹了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劳资对立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之后,提出了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如土地、矿产、机器、交通工具等,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由社会集体控制的主张。
这种学说后来被称为“社会主义”。
3、近代以来的大国兴衰更替
(1)西班牙、葡萄牙虽然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但其殖民掠夺来的财富并未转化为资本,因而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2)荷兰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商业国家,但其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够充分,从而成为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
(3)法国资本主义在18世纪发展较快,成为欧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但其经济发展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4)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控制了殖民霸权,长期占据世界市场主导地位。
(5)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了英美共同主导世界市场的局面。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并主导世界市场。
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5.圈地运动
(1)含义
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2)影响
A.在经济上,圈地运动对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和自由劳动力。
B.在社会层面上,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推动17世纪英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
6.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
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7.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9.20世纪世界文学多元化特点的表现
(1)从表现形式上看:20世纪世界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品都得到了发展。
2)从表现内容上看:不仅有资本主义文学形式,而且无产阶级文学和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文学也出现并且成就很高。
(3)20世纪世界文学可以说是全面繁荣,表现手法各异,反映的思想内容也体现出时代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10.现代主义文艺流派产生的根源、表现和影响
A.根源
(1)社会根源:垄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是物质生产是以牺牲一定的精神道德为前提的。
物质与精神发展的脱节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使人们的思想产生矛盾。
(2)思想根源: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认识水平,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急剧变化,人们开始从更高层次上思考人类的前途、社会问题、道德观念等。
(3)政治根源:世界大战以及后来的“冷战”,特别是核恐怖,使人们感到危机重重,甚至产生心理畸形。
B.表现
(1)文学领域:作品打破了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故事缺乏完整的情节,甚
至缺少常规的开头和结尾,令人难以捉摸;注重人物的描写,但是人物动
作无聊,出现一些乏味的对白。
(2)美术领域:由于心理压力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画家不再满足于
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他们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采用夸张、变形与
抽象的表现手法,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
(3)音乐领域:既有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流行音乐,又有震耳欲聋、节奏强烈、广泛运用声光电技术的爵士乐等。
C.影响
(1)现代主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现代人受到心灵的震撼。
(2)使人们产生迷惘的心理,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剖析社会的变化。
1.图8为“天花在新大陆传播路线图”。
在西欧殖民者登上美洲之前,美洲从未有过天花病毒。
1521年到1527年,中美洲拥有800万人口的阿兹特克帝国与南美溯600万人口印加帝国先后被西班牙数百人的队伍征服了。
18世纪美洲本土印第安人几乎丧失殆尽。
对此推论合理的是()
图8
A.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B.三角贸易寻致疫情
C.先进必定战胜落后 D.疫病终结商业革命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天花严重危害到了美洲人民生命和美洲土著人民受到西方殖民侵略,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
精题集训(70分钟)经典训练题
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虽然带来了世界市场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也给落后的民族和地区带去了灾难,体现出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是把双刃剑,故选A项;材料不仅体现了天花对于美洲人民的危害也体现了西方殖民者侵略占领了美洲地区,故三角贸易导致疫情,并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总结,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不是先进的西方文明战胜落后的美洲文明,而是强调在西方先进文明发展的同时给落后的民族地区带去的灾难,故先进必定战胜落后,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社会出现的变化,与材料强调的疫病危害美洲人民不符,排除D项。
2.有航海家写道:“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的小西班牙……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这位航海家是哥伦布 B.1492年航行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
C.市场扩大刺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航路开辟带有殖民扩张色彩
【答案】C
【解析】材料“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可知,该航海家是哥伦布,早期资本原始积累刺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该航海家是哥伦布,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哥伦布航行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伴随着早期殖民扩张,带有殖民扩张色彩,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表2是1624年英国《专利法》颁布后专利授权统计。
表2:英国专利授权统计
这反映了()
A.经济发展加速了《专利法》实施 B.议会改革有助于科技发展
C.理论研究推动了技术走向市场化 D.工业革命推动了科技发展
【答案】D
【解析】据材料“1624年英国《专利法》颁布后专利授权统计”,可知1750年后英国专利授权数猛增,这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故选D项;1964年《专利法》颁布后英国经济就已经发展,但专利授权数很少,排除A项;议会改革发生于1832年,但1750年至1830年专利授权数就已经大幅度上升,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主要来自技术实践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多来自理论研究,排除C项。
4.下面图示反映的是19世纪中后期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国家统一推动了工业化
B .工业布局比较合理平衡
C .以重工业带动工业革命
D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可知德国铁路、煤炭、钢铁、蒸汽动力等重工业部门数据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说明其对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故选C 项;材料只反映了德国某些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并没有体现统一问题,排除A 项;材料只提到德国重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涉及轻工业的发展,排除B 项;材料中提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工业部门,没有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起的石油、汽车、化学、航空等工业部门,不能反映德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排除D 项。
5.它的创立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人们把眼光从至高无上的、全智全能的造物主上帝,勇敢地转向大自然,向自然本身去寻求自然界的各种答案。
该理论( )
A .开创了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
B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 .加速了人类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D .阐明了生物物种演变发展规律
【答案】D
【解析】材料中人们的眼光从“造物主上帝”转向是自然创造万物,符合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生命是自然进化而来不是神创造的观点,故选D 项;伽利略开创了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不符合题干中“造物主”,排除A 项;爱因斯坦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材料没有涉及时空本质问题,排除B 项;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加速了人类工业化的历史进程,跟“造物主”问题无关,排除C 项。
6.“哥伦布大交换”也被称为“大交流”,是指哥伦布在航行至美洲以后,一个包括动物、植物、文化、人群、传染性疾病和思想在美洲、非洲及欧亚半球之间的广泛交流。
下列所示现象属于“哥伦布大交换”的是( )
A .美洲的烟草和中国的香料开始出现在欧洲市场
B .欧洲的先进生产方式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
C .西方的语言文字、宗教开始传播过海到中国
D .里斯本、佛罗伦萨、伦敦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知,
“哥伦布大交换”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加强了美洲与非洲和欧亚大陆的往来交流,故可知高频易错题
在这一交流过程中,既有美洲的物产流入非洲和欧亚大陆的现象,也有欧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文化、人口流入美洲的现象,故选B项;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就已经与欧洲国家进行了贸易往来,故中国的香料开始出现在欧洲市场不是“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排除A项;古代欧亚的丝绸之路也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的语言、宗教、文化,故西方的语言文字、宗教开始传播过海到中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里斯本、佛罗伦萨、伦敦都是欧洲的城市,它们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反映的是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不是“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排除D项。
7.引力波本身是时空的涟漪。
当引力波出来的时候,时空会在与引力波垂直的方向上发生周期性的形变,而置身其中的物体也会发生周期性的伸缩。
据此推测,为引力波假设提供基础理论的应该是()
A.相对论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论 D.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A
【解析】据“当引力波出来的时候,时空会在与引力波垂直的方向上发生周期性的形变”可知引力波会引起时空的变化,与此相关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选A项;生物进化论是关于物种演进的,与时空自身变化无关,排除B项;量子论是关于微观世界的,不会引起时空的变化,排除C项;万有引力定律是建立在绝对的时空观之上的,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8.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说:“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扁平的世界平台’,使得每一个人能够以个体的形式采取全球行动。
”此观点意在说明()
A.人们可利用互联网创造财富 B.互联网给全球安全带来保障
C.互联网有利于彰显人的个性 D.人们可借助互联网实现平等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扁平的世界平台,使得每一个人能够以个体的形式采取全球行动”可知互联网有利于个人在信息技术下发挥作用,彰显个性,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网络环境下个体的平等,并未提及创造财富,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互联网的进步性而非局限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网络推动个体的平等而非实现了平等,排除D项。
9.理性与科学带来西方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和残酷战争,导致人们对理性与科学的幻想破灭。
《等待戈多》的荒诞意识正是产生于这种破灭造成的传统价值体系崩溃和信仰危机之中。
据此分析,该作品()
A.否定科学和理性的意义 B.推动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C.呼唤价值和信仰的重建 D.倡导践行个人主义思想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理性与科学带来西方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和残酷战争,导致人们对理性与科学的幻想破灭。
《等待戈多》的荒诞意识正是产生于这种破灭造成的传统价值体系崩溃和信仰危机之中”,可知《等待戈多》希望重建理性与科学,故选C项;正是因为当时理性与科学缺失,《等待戈多》才讽刺现实,呼吁理性与科学,排除A项;《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排除B项;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至上,而《等待戈多》体现的是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