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韵律活动猜面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韵律活动猜面具
第一篇:大班韵律活动猜面具
韵律活动猜面具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

2.能创编游戏,乐意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猴、猫、兔、鹿四个动物的面具。

活动重点:
学玩游戏《猜面具》。

活动难点:
知道在歌曲的每一段最后进行交换。

审美建议:
歌曲里的小动物形象都是幼儿平时非常喜爱的,动物形象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孩子们在扮演小动物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欢快体验游戏的快乐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猴、猫、兔、鹿四个小动物的面具,引出游戏。

师:今天,有四个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班要和小朋友们做游戏,看看它们是谁。

二、学习歌曲,并跟随音乐做相应的动物模仿动作。

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

1.师:“小猴怎样笑?小猫怎样叫?小兔怎样跳?小鹿怎样跑?” 2.教师清唱歌曲一遍,提问:“歌曲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3.幼儿学说歌词,并自己创编相应的小动物的动作。

4.幼儿跟着旋律演唱歌曲数遍。

三、幼儿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教师请五个幼儿,其中四个幼儿扮演小动物,一名幼儿扮演猎人。

给四个幼儿带上面具,带好后,根据其他三个幼儿头上的面具猜测自己扮演的小动物,并做相应的动作。

3.听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幼儿游戏3-4遍。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附:动作说明
前奏:四个小动物装睡。

第一段歌词:小猴睡醒吵醒小猫,并学小猫的动作。

第二段歌词:
小猫睡醒吵醒小兔,并学小兔的动作。

第三段歌词:小兔睡醒吵醒小鹿,并学小鹿的动作。

第四段歌词:唱到大家快逃时,四人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

第二篇:大班韵律活动
大班韵律活动《啄木鸟》
歌曲:
真糟糕,真糟糕,松树爷爷生病了。

瞧呀瞧,瞧呀瞧,南边飞来一只鸟。

嘴巴长得尖又硬,满身披着花羽毛。

你看它顺着树干上下跳,细心给松树爷爷把病瞧。

来来来,来来来……
真糟糕,真糟糕,松树爷爷生病了。

瞧呀瞧,瞧呀瞧,南边飞来一只鸟。

嘴巴长得尖又硬,满身披着花羽毛。

你看它头摇摇嘴敲敲,树身敲个洞忙把害虫找。

来来来,来来来……
要问这治病医生,他是谁,名字就叫啄木鸟
一、设计意图: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啄木鸟》的韵律活动。

用这首欢快有趣的儿歌导入韵律活动,幼儿会更容易进入状态。

而韵律活动有利于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理解乐曲的内容,并能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啄木鸟活动的动作过程。

2、引导幼儿自己分辨乐曲的基本结构。

3、幼儿在表演时能加入表情,并体验表演创作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啄木鸟》磁带、录音机
四、活动过程:(1)以故事导入活动:师:小朋友,早上好。

今天老师要给你讲一个故事。

你们想听么?
果园里,有些松树生病了,一点精神也没有,一只啄木鸟飞来了,她东看看西看看,仔细地检查,发现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于是,它就“笃笃笃”地为大树治病。

松树慢慢地好起来,感觉舒服多了。

啄木鸟开心地拍起了翅膀。

最后大树的病好了,啄木鸟高兴地抖动着翅膀,
跳起了舞,可开心了。

(2)幼儿听音乐,根据故事情节,尝试分辨乐曲结构后学习创编动作。

1、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给你们讲了啄木鸟的故事,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听一首《啄木鸟》的歌曲。

你们要仔细听听看,音乐中哪一段是松树生病,啄木鸟检查?哪一段是啄木鸟捉虫的音乐?哪一段是松树感觉很舒服长叶子的音乐?哪一段是啄木鸟跳舞的音乐?
2、老师完整播放音乐一次,引导幼儿认真倾听音乐后自由做动作。

3、老师引导幼儿逐段欣赏儿歌。

A、师:你觉得这段音乐说了什么事?(教师播放“查病”音乐,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内容)
B、师:啄木鸟会怎样查病呢?(幼儿扩散回答)
C、幼儿集体在“查病”音乐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检查的动作。

(老师要提醒小朋友要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
D、幼儿仔细欣赏“治病”音乐。

教师提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一跳一跳的、很快等)是啄木鸟在干什么的音乐?(引出治病)
E、师:啄木鸟会怎样为松树治病捉虫呢?(逐渐引导幼儿自己用动作表现,老师要适当的知道幼儿)
F、幼儿伴随“治病”的音乐自由表演啄木鸟的捉虫子的动作。

(老师要提醒小朋友要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G.让幼儿欣赏“松树长叶子,啄木鸟跳舞”音乐后老师提问:松树身上的虫被啄木鸟捉掉了,感觉怎么样?(很舒服、慢慢地、很高兴等)它会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创编大树长枝叶和啄木鸟跳舞的动作)(3)、幼儿随音乐完整表演创编的动作。

1、幼儿整体表演。

2、幼儿分角色表演。

(男孩当苹果树,女孩当啄木鸟,然后再反过来表演)(4)、活动结束。

幼儿陪着老师随《啄木鸟》的音乐背景做飞翔动作走出教室休息。

第三篇:大班韵律活动
大班韵律活动《山狗和臭鼬》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动作随乐表现《山狗和臭鼬》——睡觉、伪装、寻宝、倾听判断危险等基本情节。

2、尝试在蜜蜂、熊、臭鼬来了的不同情境中,做出相应的动作表现:迅速上位“躲避”,迅速造型“假装石头”、逐一表现被臭气熏晕倒的过程。

3、锻炼克制和对不能预知的即兴“指令”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并体验迅速做出正确反应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改编:主部:相同的两大句乐段共重复12次+尾声(内含三次强烈的双音重音)
动作设计:睡觉、邀请和拒绝邀请(4段);和泥巴伪装自己(4段);寻宝路上走走看看(3段)停下等待1段);警惕倾听和判断危险。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引出活动
师:臭鼬大王肚子饿了,命令山狗到山下的村子里抓些小动物来吃。

山狗欺骗大家说:“跟我去跳舞吧”!小动物们谁都不想去!“那我们去寻宝吧?”小动物一听,“耶”,全都欢呼着要去。

山狗又欺骗大家说:宝藏是有强盗看守的,我们要用泥巴把自己糊起来,不要让强盗发现我们。

2、师幼共同从故事情节中提炼动作。

师:我们来试试。

(“和泥巴-,伪装自己-”!)
3、在座位上用动作整体感知音乐。

师:等我们把身上贴满泥巴以后啊,我们就能去寻宝啦!师:寻宝之前,小动物们先美美的睡上一觉。

〔在教师的带领下坐在座位上完整随音乐感知两遍音乐。

双音重音处教师带领幼儿做警惕倾听状。


4、加入游戏因素
师:(音乐结束问幼儿)哎,发生什么事情啦?幼儿回答:(各
种可能性)
师:你们说得都有可能,这次啊,我要请两个小动物跟我一起去探探路!
师:小动物们先好好休息,养足精神。

第三遍音乐起。

(座位上)中间去探险的时候请两名幼儿一起。

(音乐结束问幼儿)蜜蜂来啦!
师幼一起抱头跑回座位。

师:刚才遇到谁啦?幼儿回答:蜜蜂。

师:遇到蜜蜂怎么办?
4、离开座位完整跟随音乐游戏
师:刚才我们都没有找到宝藏,这次啊,我们要换一个山头试试看。

小动物们先休息。

倾听第四遍音乐。

师:好像有情况,你们不要动!我来去看一看。

师:(音乐结束后)啊!蜜蜂来啦!师幼一起抱头跑回座位。

5、加入新的游戏情境完整随乐游戏。

1)讨论在狗熊来了的情境中,小动物的动作表现。

师:哎,那边有个地方亮晶晶的,可能有宝藏,小动物们休息一下,保持体力,我们再去寻宝。

倾听第五遍音乐。

师:狗熊来啦!
师:狗熊来了我们怎么办?变成(石头人)。

师:你会做什么样子的石头人?(表扬欣赏幼儿)师:蜜蜂来了,我们怎么办?狗熊来了,我们怎么办?师:我们离宝藏越来越近啦,小动物们抓紧时间休息一下。

倾听第六遍音乐。

2)引出臭鼬大王
师:哎呀,我闻到一股臭味,会不会是臭鼬大王放的屁呢?哎呀,真臭,捂都捂不住,哎呀,受不了啦(吐),天哪,怎么这么臭啊,我实在是受不了啦,我被臭晕啦!
师:恩?臭味没有了,臭鼬大王走远了!我们可以继续寻宝了!师:这次啊我们有可能遇见谁?还有可能遇见谁?还有可能遇见谁?
师:我们一起去试试吧!倾听第七遍音乐。

师:狗熊来啦!
师:哈哈,你们都被骗啦,大王,你快出来呀!幼儿晕倒
6、活动结束
师:是真死还是假死啊?他要是假死我就把他带回去给大王吃掉!哎呀,大王,这些小动物都臭的不能吃啦!看来我要到另外一个村子里去骗一骗了。

臭鼬:蜜蜂来了!(幼儿上位)
第四篇:大班韵律活动泥娃娃
大班韵律活动:泥娃娃
一、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的节拍表演,创编与音乐相符合的肢体动作,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性。

2、体验在音乐活动中的愉悦和成功感。

二、活动准备:
1、向幼儿介绍有关泥娃娃的知识和趣闻,丰富幼儿的肢体语言经验。

2、音乐磁带、录音机、玩具小喇叭一个,相机一架,图案符号三幅,泥娃娃玩具一个。

3、宽敞、干净的场地,幼儿围坐在教师身旁。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幼儿模仿静态泥娃娃,激发活动欲望。

师:今天,徐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些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
师:啊,是泥娃娃,泥娃娃是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呢?泥娃娃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娃娃,你们喜欢泥娃娃吗?那让我们来学一学泥娃娃,现在呀,你已经变成一只非常可爱,但却又不能动的泥娃娃了,让我来瞧一瞧谁学的最象?你们愿意一直做一只不会动的泥娃娃吗?为什么?
2、讲述神仙哥哥的故事:泥娃娃多可爱,可就是不会动,让我来想一个办法帮助他,唉,有了!神仙哥哥有一只神奇的喇叭,神仙哥哥每吹一次喇叭,泥娃娃就可以动一些身体部位。

(二)分段创编:
1、创编头、身体的动作。

你们想让泥娃娃先动哪一个身体部位呢?(请幼儿示范)
我们一起来看看神仙哥哥吹了第一次喇叭后,泥娃娃的什么部位会动了。

(展示图一,重点鼓励幼儿自由随乐摆动,从而感知乐曲节奏)
2、创编手部动作。

神仙哥哥吹了第二次喇叭,你们想让什么部位也动起来呢?(展示图二,尝试着动动手)
你们跳的真漂亮,神仙哥哥说:恩,我要吹第二次喇叭了,你们想让泥娃娃的什么部位也动起来呢?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手能不能动了,小手也能动起来了,那还不赶快伸出你们的小手。

小手也能动了,你们心里怎么样呢?
(1)让我们用我们小手随着音乐来跳个舞,(自由感受随乐创编表演)
(2)集体讨论:你的双手是怎样随音乐舞动的?
鼓励幼儿展现自我,运用多种节律的表现方式朝不同方向表演。

(3)让我们用头、身体和手一起来跳舞好吗?
3、创编全身动作。

泥娃娃的头、身体、手都能动了,你们还想让泥娃娃的什么部位也动起来呢?为什么?
我们一起来喊神仙哥哥吹第三次喇叭吧:神仙哥哥请你快吹第三次喇叭吧!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师幼共舞。

(1)泥娃娃活了,他更想怎么表演了?想想看表演什么呢?(自由听音乐创编)
(2)集体讨论:你表演了什么?(幼儿互相交流,丰富表演内容)(3)怎样表演得更美呢?(要有表情、有节奏)(幼儿继续听音乐表演,改进自己的表演动作)
(4)集体学习:你表演得美吗?你是怎么表演的?(幼儿个别展示,互相交流学习)
(5)分组表演学习(男女交换表演,观摩学习)
(6)你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根据创编新意及动作的美感来评价)
(三)完整表演:
让我们把这故事完整地表演吧。

(教师利用图案符号提示幼儿教换动作)(根据幼儿表演需求可再来一遍)鼓励幼儿进行个性化的表演,教师为创新、进步的表演拍照,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第五篇:大班韵律活动:蚂蚁
活动目标:
欣赏歌表演《蚂蚁》,感知理解歌曲的内容,联系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

根据歌词内容,探索表演蚂蚁搬豆的动作,体验多人合作表演抬豆子动作。

能与同伴合作分角色表演,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
幼儿会念儿歌逗蚂蚁;蚂蚁图片等
活动过程:
朗诵儿歌《逗蚂蚁》,引出主题。

——师(出示蚂蚁图片):看,蚂蚁来啦,我们一起来念念蚂蚁的儿歌,(师生一起念儿歌“逗蚂蚁”)
——师:我们再来听一首《蚂蚁》的歌。

分段欣赏情景表演《蚂蚁》,初步感知内容。

——幼儿观看情景表演第一段,师提问:你看见了什么?小蚂蚁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样做的?
——幼儿观看第二段,师提问:小蚂蚁是怎样把豆子搬回家的?
——师:为什么一只蚂蚁搬不走,许多蚂蚁就能把豆子抬回家呢?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人多力量大)
分段学习歌曲,探索表演动作。

——再次分段欣赏情景表演,教师鼓励幼儿跟唱歌曲第一段,感知歌曲旋律。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第一段歌词,重点引导幼儿唱准附点
音符。

——启发幼儿想一想:小蚂蚁用力搬也搬不动,小蚂蚁是这样用力的,可以怎样唱?
——师:怎样做动作呢?师带领幼儿边唱歌边表演第一段动作。

——用同样的方法,先欣赏第二段情景表演,再引导幼儿用稍轻、稍慢的语气歌唱,最后引导幼儿仿编第二段歌词的动作,启发幼儿与同伴一起模仿抬豆子的体态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练习表演第二段的动作。

表演歌曲活动。

——鼓励幼儿随着音乐边唱边表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