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1年山东泰安市实验中学上学年七年级地理学科素养竞赛试卷含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山东泰安市实验中学上学年七年级地理学科素养竞
赛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于【最新】12月15日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
据此回答:互拍成像完成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下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A.冬至B.夏至C.春分D.秋分
3.图中四点正午太阳高度按照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乙﹣丁﹣甲D.丙﹣丁﹣乙﹣甲
第22届冬季奥运会于【最新】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索契(43°35′N,39°43′E)成功举行,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冬奥会期间,地球正公转至如图所示的()
A.①-②段B.②-③段C.③-④段D.④-⑤段5.此时泰安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等长D.不能确定
济南某中学地理社团的同学分别于四个节气当天正午时分测量了学校旗杆影子的长(如图一),图二是其中某天测量并绘制的学校平面图。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四个节气与旗杆影子搭配正确的是()
A.春分日——甲B.夏至日——乙
C.秋分日——丙D.冬至日——丁
7.测量图二中旗杆影子的日期与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的是()
A.B.C.D.
8.下图为河流流量变化示意图,图中点的位置与此时地中海沿岸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最接近是()
A.B.
C.
D.
读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完成小题。
9.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
10.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a.交通拥堵b.住房紧张 c.受教育条件好 d.环境质量下降e.犯罪率下降 f.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
A.a、b、c B.d、e、f C.a、b、d D.a、b、f
读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1.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A.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全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较小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12.该气候一般分布在下列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A.B.
C.D.
二、解答题
13.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完成要求:
(1)图中代表的大洋:① ;② ;
(2)图中代表的大洲:③;④;⑤;⑥;⑦。
(3)四个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是,全在东半球的大洋是。
(4)从东半球和西半球看,非洲位于_____半球,南美洲位于_____半球。
(5)赤道穿过的大陆部分的大洲有和。
(6)世界上纬度位置最高、跨经度最广、最冷的大洲是。
14.读“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N附近的弧线上补绘箭头,以正确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________
(2)图示的当天,A、B两点中________点将首先迎来黎明;C、D两点中,_________
点将首先进入黑夜。
(3)图示的当天,B、E两点中,首先见到日出的是________点。
(4)地球自转的周期是_________,地球公转的周期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的两分两至图,甲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乙为秋分日,时间为9月23日前后;丙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丁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于【最新】12月15日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此时接近冬至日附近,故本题选C。
考点:地球的运动。
2.A
3.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2.由图可知,图中显示的地球光照图中,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极圈出现了极夜现象,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是北半球一年中的冬至日,故选A.
3.由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丙处处在直射点上,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其次是丁处的正午太阳高度更大,再是乙处,甲处的正午太阳高度是最小的,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光照图的有关知识.
4.C
5.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4.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位于①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②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③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④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
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
2月7日至23日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因此冬奥会期间,地球正公转至图中的③-④段.5.德州位于北半球,所以是昼短夜长。
考点:地球的公转
6.C
7.C
8.B
【解析】
【分析】
由于地球在公转时,黄赤交角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运动,我们站在北天极俯视呈逆时针方向,站在南天极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按此规则在图上逆时针标出即可。
6.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因此所在学校旗杆正午影子最短;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因此所在学校旗杆正午影子最长;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这一天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小在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因此所在学校旗杆正午影子长度也在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因此可判断图一中甲是冬至日测量的影子长度,乙与丙分别是春分日或秋分日测量的影子长度,丁为夏至日测量的影子长度,故本题选C。
7.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因此所在学校旗杆正午影子最短;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因此所在学校旗杆正午影子最长;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这一天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小在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因此所在学校旗杆正午影子长度也在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因此可判断图一中甲是冬至日测量的影子长度,乙与丙分别是春分日或秋分日测量的影子长度,丁为夏至日测量的影子长度.从图二可看出,图中旗杆影子的长度与图一中甲相同,因此可判断,测量图二中旗杆影子的日期是冬至日;选项A表示夏至日,B表示秋分日,C表示冬至日,D表示春分日,故本题选C。
8.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区,该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河流主要补给方式是雨水,河流水量与降水成正比,图中点的位置1月,此时地中海沿岸为冬季,气候温和多雨,河流水量最最大,故本题选B。
9. B
10. C
【解析】
【分析】
人类长期居住的场所称为聚落,按居住人口的多少和从事的生产类型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9.由图可知,以上四幅图中,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②③①④,先是人口较少、住户少,慢慢随着人口的增长,住户越来越多,更多的人脱离农业,从事工商业等非农活动,建筑物越来越高,故选B。
10.由图可知,当聚落演变到④阶段时,城市化水平高度发达,高楼大厦高度密集,这样会出现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和环境质量下降等,故选C。
11.B
12.C
【分析】
1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1月份气温最高,此时降水少;7月份气温最低,此时降水多;所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所以B正确。
故选:B。
12.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其中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
故选:C。
【点睛】
该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
13.(1)太平洋大西洋(2)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3)北冰洋印度洋(4)东半球西半球(5)非洲南美洲(6)南极洲
【解析】(1)陆地穿插于海洋中,把全球分为四大洋,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其次为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小,深度最浅的海洋。
据图可知:①为太平洋;②为大西洋。
(2)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
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据图可知:③为非洲;④为大洋洲;⑤为南极洲;⑥为北美洲;⑦为南美洲。
(3)因为所有的经线都起止与两极点,所以北冰洋也是跨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全球的四大洲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
(4)我们以南为南半球;我们通常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据图可知:全球的七大洲中,非洲位于东半球,南美洲位于西半球。
(5)赤道是我们划分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分界线,它穿过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等4个大洲,其中从非洲、南美洲大陆部分穿过。
(6)南极洲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是七大洲中纬度位置最高、跨经度最广、最冷的大洲。
14.(1)标注为“逆时针” (2)B D
(3)E (4)1天 1年
【解析】
(1)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本图为地球自转的侧视图,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2)根据地球自转的原理可知,位置越偏东的地区日出越早。
图示的当天,A、B两点中,B点位置更偏东,将首先迎来黎明;C、D两点中,D点位置更偏东,时间更早,将首先进入黑夜。
(3)图示的当天,B、E两点中,首先见到日出的是E点,这两点见到日出的时间相差2小时,相差30度,15度每小时。
(4)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
地球绕地轴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等现象;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点睛】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刻的早迟、昼夜长短及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