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战略_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_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赵新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变量定义说明和统计性描述 变量名 变量解释 人均 G R P 人 均生 态足迹 物 质资 本 存 量 平均受 教育 年 限 平均 每 万 人 专 利 申请授权数 进 出口贸 易 总 额 占 G R P的比重 城镇 登记 失 业 率 均值 1. 1 6 1 8 2. 4 1 8 7 1. 7 6 5 0 6. 8 4 5 6 1. 1 3 4 0 0. 2 8 4 5 3. 2 4 4 7 标准差 0. 9 4 0 2 0. 0 0 6 4 0. 0 1 2 9 0. 0 1 7 9 0. 0 1 6 8 0. 0 1 9 0 0. 9 6 6 5 观察值 5 5 1 5 5 1 5 5 1 5 5 1 5 5 1 5 5 1 5 5 1
赵新宇 范 欣
摘 要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许多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 在我国资源环境 约束趋紧的背景下 , 审视自然资源与经 济 增 长 的 关 系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由 于 我 国 地 区 间 的 资源分布不平衡 , 经济增长实绩差异较大 ,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也 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发生 存在差别 。 特别是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影 响 下 , 了显著变化 。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经济增长 ;资源诅咒 ;生态足迹 自然资源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在资源导向型的传统增长模式 中, 一些资源富庶国家以资源开发推动了本国的工业化进程 , 资源禀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 然而 , 在技术导向型增长模式和开放经济条件下 , 作为生产要 素投入的资源与资源禀赋之间并没有必 然 的 联 系 , 一些资源贫瘠国家同样实现了经济的 高速增长 。 相比之下 , 许多资源富集国家都先后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或停滞 , 天赐资源带 亦有诅咒 。 来的不仅有红利 , 当前 , 合理开发 、 利用自然资源已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 题, 特别是对于尚未摆脱要素驱动型经 济 增 长 模 式 的 中 国 。 由 于 自 然 资 源 的 地 区 分 布 不 我国自然资源大多集中在经济欠发 达 的 中 西 部 地 区 。 在 国 家 实 施 “ 西 部 大 开 发、 振 平衡 , 兴东北 、 中部崛起 、 东部率先发展 ” 为核心内容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来 , 国内资源开发获 得极大重视 。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的形势 , 调整和理顺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 对 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
t 表示年份 , a0 为常数项向量 , a1 、 a2 、 a3 、 a4 、 a5 、 a6 为系数向量 , ε 为随机扰动项 。 关于被解释变量指标选取 。 现有研究 主 要 采 用 实 际 G 人均实际 G D P 增 长 率、 D P增
人均 G 绝对性指标不适合各省 长率 、 D P 等指标 。 考虑到我国各省份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差 异 ,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 资源诅咒 ” 假说在中国省际层面的检验
、 ( , 基于 S a c h s和 W a r n e r P a r a k i s和 G e r l a h( S a c h s & W a r n e r 1 9 9 5) P a r a k i s &G e r - p y p y g 、 , , : ) ( 、 , : ) 邵帅和齐中英 等 实 证 研 究 中 所 使 用 的 模 型 邵帅 齐中英 2 l a h2 0 0 41 8 1 1 9 3 0 0 81 4 7 1 6 0 - - g 我们将自然资源资本 、 物质资本 、 人力资本 、 科技创新 、 经济制度 、 政治制度引入其中 , 构建 如下回归模型 :
③ 科技创新 、 ( 、 含初中 、 高中 ) 大专及以上 , 受教育年限分别选取 0、 初中 9 年 、 高中 1 学( 6、 1 0. 5 2 年) 1 6。
采用平均每万人专利申请授权数 。 经济制度用对外开放程度表示 , 具体用进出口贸易总额占 G R P 的比 重作为测量指标 。 政治制度采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来描述 。 本文实证研究以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 : 样本地区选择上 剔 除 了 香 港 、 澳 门 和 台 湾 地 区; 西藏由 考虑到行政区划的历史变更 , 重庆的数据并入四川作为一个截 于数据资料获取困难而排除在样本之外 ; 面单位 。 鉴于生态足迹数据的可得性 , 我们将整体研究起点定 于 1 研究的整体面板数据集包括 9 9 1 年, 、 《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新中国6 1 9 9 1~2 0 0 9年1 9 年间 2 9 个截面的 5 5 1 个样本观察值 。 相关数据 来 源 于 《 0 》 。 。 年统计资料汇编 及各省份年度统计年鉴 上述变量的定义性描述和统计特征参见表 1
) 由R 它通过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来 评 价 人 类 对 生 物 生 产 性 土 地 的 需 求 量 与 区 e c o l o i c a l f o o t r i n t e e s于 1 9 9 2 年提出 , ① 生态足迹 ( g p , ) 。 生态足迹还可以细分为生产生态足迹和消费生态足迹 。 其中 , 域生物生产性土地的供给量 ( 生产生态足迹 R e e s 1 9 9 2: 1 2 1 1 3 0 - ( 等于支持区域内物质生产所需要的土地面积 ( 与吸纳区域生产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需要的 土 地 面 积 ( 之 E FP ) E FP , E FP , B) C) ( PB PC· 1-S o c e a n) · · · 和 。 其计算公式为 : 其中 , E FP =E FP , FP , E FP , Y F E Q F, E FP , Y FC· E Q FC 。 PB 表示特 定 国 B +E C, B= C= YN YC ; ; 家或地区生物物质产品收获数量 PC 表 示 特 定 国 家 或 地 区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数 量 YN 表 示 该 国 或 地 区 生 物 物 质 产 品 的 平 均 生 产 力; YC 表示该国或地区林地二氧 化 碳 吸 收 能 力 的 平 均 水 平 ; Y F 表 示 产 量 因 子; Y FC 表 示 指 定 年 份 全 球 林 地 平 均 碳 吸 收 速 率 ; 等于林地 的 均 衡 因 子 ; E Q F 表示均衡因子 ; E Q FC 表示碳吸收用地的均衡因子 , S o c e a n 表示特定年份下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的海洋 吸收系数 。 ) , 张军 、 章元 , 张军等 , 折旧率取 9. 平减指数的计算利用 《 中国国内生产 总 值 2 0 0 3: 3 6 4 3; 2 0 0 4: 3 5 4 4 6% , ② 参考张军等人相关研究 ( - - 》 核算历史资料 1 中1 以及《 新 9 5 2~2 0 0 4 9 7 8 年和 1 9 9 1 年固定资本形成总 额 、 1 9 9 1年的固定资产形成总额指数( 1 9 7 8年 为 基 期) 中国 6 中以 1 其中忽略 1 0 年统计资料汇编 》 9 9 1 年为基期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 9 5 2 年与 1 9 7 8 年之间的价格变动 。 中国统计年鉴 》 在统计分类细化程度的不同 , 对于早期未 将 中 学 区 分 初 中 和 高 中 的 , 采用两者平均受教育年限1 0. 5= ( 9+ ③ 鉴于 《 ) / 1 2 2 年进行计算 。
i i i i i i i i ( ) a0 +a1R T I I Nt I 1 +a6P ε y t= t +a 2K t +a 3Ht +a 4 t +a 5 t+ t 其中 , R 表 示 自 然 资 源 资 本, K 表 示 物 质 资 本, H 表示人力资 y 表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
本, T I 表示科技创新 , I N 表示经济制度 , P I 表示政治制度 , i 表示各对应省份截面单位 ,
第6 6卷 第5期 2 0 1 3年9月 V o l . 6 6. N o . 5 S e t . 2 0 1 3. 0 3 5~0 4 2 p

区域发展战略 、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
— —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
R K H T I I N P I
常数项 模 型设 定 A d u s t e d R j 样 本量

截面 无 效 应 , 时期 无 效 应 0. 8 0 5 2 5 5 1
·3 6·
武汉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6卷 第5期 第6
份之间的横向比较 , 故采用相对性指标人均 G R P。 关于解释变量指标选取 。 在自然资源丰裕程度的测量指标方面 , 既有文献采用的指标主要有三种 : 采掘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 ; 采掘业职工收入占地区职工总收入的比重 ; 能源工业 这三种指标均与 G 若同时使用可能 会 存 在 “ 内 生 性” 的问 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然而 , D P 高度相关 , 题 。 为此 , 本文采取更具宽泛内涵的人均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自然资源丰裕程度的测量指标 ① 。 此外 , 物质资本通常选取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占 G D P 比重或人均实际投资额作为测量指标 。 为 本文采用物质资本存量数据 , 并取其对数值作为物质资本 的 测 量 指 标 , 利用永续盘存法进 了平稳数据 , 行估算 ② 。 人力资本采用的工具变量 为 平 均 受 教 育 年 限 , 计 算 中 将 受 教 育 程 度 分 为 小 学 以 下、 小 学、 中
y R K H T I I N P I
我们采用 1 以1 来考察自然资源与省域 9 9 0 年的数据为基期 , 9 9 1~2 0 0 9 年的整体数据为研究对象 , 经济增长的关系 。 面板数据的估计方法有聚合最小二乘回归 、 固定 效 应 模 型 、 随 机 效 应 模 型 等, 使用何 并采 用 可 行 的 面 板 广 义 最 小 二 乘 法 种方法需要通过事先设定检验来确定 。 本文适用于随机效应模型 , ( ) ) 。 进行估计 ( 计量结果参见表 2 P o o l e d E G L S 从表 2 中控制变量系数可以看出 , 自然资源资本变量的系数为正 、 但数值偏小 , 说明自上个世纪 9 0 年代以来 , 自然资源整体上对区域经济增长发挥促进作用 , 但作用效果偏弱 。 物质资本 、 人力资本 、 科技 创新的系数均为正 , 与一般经济规律相符 。 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甚显著 , 其原因可能源于两方 一则物质资本存量虽大 , 但逐年增幅较小或已呈现下降趋势 ; 二则物 质 资 本 的 作 用 效 果 已 被 科 技 创 面:
表 2 整体性检验结果 变 量 系 数
* * * ( ) 0. 0 6 4 1 1 0. 0 9 5 3 # ( ) 0. 0 2 0 7 1. 6 0 5 8 * * * ( ) 0. 2 4 9 8 1 3. 9 2 6 0 * * * ( ) 0. 4 0 9 8 2 4. 4 1 9 3 * * * ( ) 0. 2 5 7 0 3. 2 2 1 6 * * ( ) 0. 0 4 3 8 2. 3 0 7 4 * * * ( ) -1. 4 5 5 0 -1 0. 2 2 2 6
赵新宇 等 :区域发展战略 、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
·3 7·
新、 人力资本等替代 , 导致效果减弱 。 人力资本效果偏小的原因可能 有 受 到 教 育 投 资 总 量 不 足 、 教育资 科技创新与经济增 长 联 系 紧 密 , 其 次 是 经 济 制 度、 人力 源分配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 。 从整体系数上看 , 资本 、 自然资源资本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