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半期期中历史免费试题带答案和解析(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一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源远流长,那么我国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
A.1800年前
B.20万年前
C.70万年前
D.170万年前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人类,故D符合题意;1800年前与题干无关,故A排除;远古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故CD排除。

故此题选D。

选择题
元谋人的生存年代距离我们如此久远,可我们却能获取有关元谋人的众多信息,那么我们获知元谋人会使用火是通过
A.神话传说
B.大胆想象
C.历史文献
D.遗骨遗物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考古挖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葬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

是掌握历史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

原始人类都生活在远古时期,因此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考古挖掘,故我们获知元谋人会使用火是通过遗骨遗物,故D符合题意;古代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只能凭借想象,创造出许多神话传说,神话传说并不能代表历史事实,故AB 排除;远古时代没有文字,故C排除。

故此题选D。

选择题
距今(2019年)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粟
D.玉米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

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小麦和玉米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

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

选择题
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 黄帝、蚩尤部落
B. 炎帝、蚩尤部落
C. 黄帝、炎帝部落
D. 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答案】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华夏族的形成。

黄帝、炎帝部落联合之后,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

所以答案选C
选择题
传说时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著名治水英雄()
A. 尧
B. 舜
C. 鲧
D. 禹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文中“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英雄”结合所学可知,大禹带领人民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与题意相符。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
D。

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过着定居生活的是
A.打猎
B.烧制陶器
C.捕鱼
D.挖掘水井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能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说明他们已经过着定居生活,故D符合题意;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原始人类也会打猎、捕鱼,故AC排除;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工具,烧制陶器不能说明他们过着国定居生活,故C排除。

故此题选D。

选择题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 中国人善于想象
B. 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 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龙的史实。

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故选B。

选择题
桑田沧海,时世变迁,很多事情逐渐被历史的风沙所掩埋。

下列古代制度中夏商周时己不存在的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奴隶制
D.宗法制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推举贤能的人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夏商周时己不存在,故B符合题意;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商周是奴隶社会;宗法制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此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
朝,故ACD排除。

故此题选B。

选择题
长篇小说《封神演义》是明代陈仲琳写的著名小说,这一小说所反映的时代大约是
A.黄帝时
B.夏朝时
C.商末周初时
D.春秋战国时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封神演义》”,结合所学可知,《封神演义》又称《封神榜》、《武王伐纣外史》,为明代撰写的神话小说,取材于商周史事,加以文学化的加工,故C符合题意;黄帝时、夏朝时、春秋战国时与题干无关,故ABD排除。

故此题选C。

选择题
西周时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了“授民授疆土”的()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宗法制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西周时期实
行分封制,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巩固了西周对周边的统治,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

选择题
史书《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表明在夏商西周时,国家的大事主要是( )
A.祭祀与发展农业
B.农业与打仗
C.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
D.祭祀与打仗
【答案】C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对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史实的识记。

从题目中材料可以看出,国家大事主要是祀与戎,“祀”祭祀,是指礼仪教化。

“戎”军队、军事,是指对外征战。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第三子目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中的内容:“为了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反抗,夏商西周国家都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礼仪教化是配合暴力镇压,是统治人民的另一种手段。

”可知,故选C。

选择题
春秋争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A. 楚庄王
B. 宋襄公
C. 齐桓公
D. 晋文公
【答案】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春秋五霸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春秋五霸”、“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利用齐国的地理优势,发展经济,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葵丘之盟后,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故答案为C。

选择题
战国时各国的改革变法中,影响最大的是()
A.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B.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C.邹忌在齐国的变法
D.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故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选择题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我们今天的文字来源于:A.金文B.小篆C.甲骨文D.陶器上的符号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已经体现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构字原则,奠定了汉字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C符合题意;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

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A不符合题意;小纂是秦统一后秦始皇统一的文
字,不是今天的文字来源,B不符合题意;陶器上的符号是半坡氏族时期的符号,不是今天的文字来源,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D 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选择题
在下面这些思想家中,你认为不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孟子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属于儒家学派,B符合题意;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属于儒家学派,A不符合题意;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属于儒家学派,C符合题意;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属于儒家学派,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选择题
相传,孔子的言论被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下来,写成
A.《孟子》
B.《论语》
C.《韩非子》
D.《庄子》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论被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下来,写成《论语》,故B符合题意;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ACD排除。

故此题选B。

选择题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是
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大禹陵
【答案】A
【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化水害为水利”,结合所学可知,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运用“深淘滩、低作堰”治水思想,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造福了四川人民,故A符合题意;长城、大禹陵不属于水利工程,故BD排除;秦朝修筑的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故C排除故。

此题选A。

选择题
周朝贵族举行宴会时,乐工们演奏的打击乐器可能是
A.骨笛
B.古筝
C.二胡
D.编钟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编钟。

因而周朝贵族举行宴会时,乐工们演奏的打击乐器可能是编钟,故D 符合题意;骨笛是吹奏乐器,古筝、二胡是弹奏乐器,故ABC排除。

故此题选D。

选择题
很多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问鼎中原”这个成语来自于
A.晋楚交战时晋军后退九十
B.楚庄王向周王室询问鼎的大小轻重
C.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九只仿制的鼎
D.战国时期各国争夺九鼎【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问鼎中原”指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故B符合题意;晋楚交战时
晋军后退九十指的是“退避三舍”;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九只仿制的鼎反映的是吴越争霸;战国时期各国争夺九鼎与题干无关,故ACD 排除。

故此题选B。

选择题
孔子不仅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还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下面哪句话体现了他在教育上的主张?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因材施教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主张因材施教,即针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故D符合题意;ACD反映的是孔子的和谐人际关系和政治思想,排除。

故此题选D。

选择题
在历史的舞台上,无数人物次第登场,为我们带来一首又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请你将下列人物按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①盘庚②周武王③禹④商汤
A.③④①②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故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③④①②,故A符合题意;BCD排列顺序错误,排除。

故此题选A。

连线题
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你给他们安排最适合的主持项目。

【答案】孔子----《教育论坛》;庄子---《人与自然》;
孙武----《军事天地》;韩非----《法制空间》;墨子---《爱心世界》。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故《教育论坛》栏目孔子可以主持;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因此庄子最适合主持《人与自然》栏目;
军事家孙武,可以主持《军事天地》栏目;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因而《法制空间》栏目韩非可以主持;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因而《爱心世界》栏目墨子可以主持。

简答题
孔子不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们对孔子知道多少?现在就来比一比吧。

(1)记载孔子言论的书是哪一部?
(2)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3)列举孔子的教育名言至少三个。

【答案】(1)《论语》。

(2)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孔子主张实行仁政。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教无类”等。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孔子不仅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还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言论被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下来,写成《论语》。

(2)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仁”,仁者爱人,孔子主张实行仁政。

(3)开放性题目,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主张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他的教育名言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教无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