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教论第四讲阅读教学常规程序和名家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37年起,先后任莫斯科大学和莫斯科列宁师范学 院教育学教研室主任。
❖ 1942-1950年,担任《苏维埃教育学》杂志主编。 ❖ 1946-1966年,任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院长。 ❖ 1949-1956年,任俄罗斯联邦教育部部长。 ❖ 1966年8月,任原苏联教育科学院第一届院长。
❖ 凯洛夫的教育理论,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凯洛夫(1893-1978)简介
❖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四、五十年代苏维埃教 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主编的《教育学》 一书曾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
❖ 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动。 1893凯洛夫出生在俄 罗期联邦梁赞州一个教师家庭。 1917毕业于 莫斯科大学数理系自然专业,同年4月加入苏 共。 1937主要从事农业教育工作。
❖ 教育家。江苏金坛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 任上海孤儿教养院教育主任、上海储能中学校长。 建国后,历任上海市育才中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 常务理事、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是第六届全国 政协委员。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民 进上海市委副主任等职。
❖ 段力佩从教70余年,1950年任育才中学校长,1965 年被评为上海市中学超级校长。在长期教育实践中, 段力佩探索出闻名全国的“紧扣教材、边讲边练、 新旧联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读读、议议、 练练、讲讲”的教改经验。有《段力佩教育文集》, 主编《育才教改经验汇编》。
语文课教论第四讲阅读教学常规程序和名家 模式
一、常规过程
❖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中小学曾经经历过的语 文教学过程。
❖ 一般过程:形象导入—(交代目标)——文 题解读—走近作者—背景介绍—整体感知— 局部分析(重难点分析)—文本总结—巩固 拓展
(一)导读过程(外围战)
❖ 1、导语引入。(引起兴趣,激发动机) ❖ 2、出示目标。(知识、能力、德育的)
❖ 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倡导者。1776年5月4日出生于 德国奥尔登堡的一个律师家庭。在耶拿大学读书期 间,由于对哲学的兴趣浓厚,他放弃法律学习而专 攻哲学。后中断学业到瑞士一个贵族家庭担任家庭 教师,为他后来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 实践基础。在瑞士期间,赫尔巴特有机会与瑞士教 育家裴斯泰洛齐相识,参观了他的布格多夫学校, 受到了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化”观点 的影响。
(三)加涅的教学九事件
❖ ①引起注意 ❖ ②告知学习目标 ❖ ③激活相关原有知识 ❖ ④呈现刺激材料 ❖ ⑤提供学习指导
⑥引发学习行动 ⑦提供反馈 ⑧评估学习行为 ⑨促进记忆与迁移
(四)蒋伯潜四段论(适合文言文)
①预习检查。 ②试讲与范讲。 ③试读与范读。 ④讨论。
(五)王森然四段论
❖参考:介绍作者、作品。 ❖研究:课文作法和作者素养。 ❖讨论:对课文内容和形式开展批评。 ❖读后感:抒发感想。
赫尔巴特
❖主要的教育著作有: ❖《普通教育学》(1806)、 ❖《科学的心理学》(1824)、 ❖《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等。
赫 尔 巴 特 像
(二)凯洛夫五段论
组织教学(教师组织、学生注意) 复习旧课(教师提示、学生回忆) 讲授新课(教师主讲、学生主听) 巩固新课(教师总结、学生笔记) 布置作业(教师定题、学生练习)
❖ 预备(复习旧课,预习新课)。 ❖ 指示(提出教学要求,明确重难点)。 ❖ 联想(新内容与旧内容的比较)。 ❖ 概括(归纳中心思想,得出结论)。 ❖ 应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识作造句和短文练习)。 (发展赫尔巴特四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
以传授系统知识和培养道德品质为目的的教 育体系。在教育活动中把教师、书本、课堂 作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凯洛夫的 教育思想与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吻 合之处,凯洛夫的“主导论”和“三中心” 在中国的土地上深深扎了根。
❖ 凯洛夫1935年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1943年起成为 俄罗斯联帮教育科学院院士,曾当选原苏共中央候 补委员、中央检查委员会、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1978年病逝,终年85岁。
❖ 这可能才是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阅读程 序,体现的是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
三、几种变式
❖(一)讲读→练习(较容易课文)。 ❖(二)预习→练习→讲评(自读课
文)。 ❖(三)朗读→讲析→朗读→讲析(诗
歌、短小散文)。 ❖(四)问题→讨论→总结(小说教学)。
❖四、前人模式
(一)莱茵的五段说(属于赫尔巴特学派)
❖ ②形式要素分析(结构、语言、写作技 巧等的分析)
❖ ③难点分析(必要时将难点单列分析)
6、文本总结
❖①概括中心思想的技巧 ❖⑴审题引申。⑵段意综合。⑶重点
提炼。⑷弦外之音。 ❖②总结写作特点的方法
不面面俱到,而是总结出每篇文 章最突出的写作特点。
(三)习读过程(守卫战)
❖1.口头练习主要是朗读和背诵。背 诵要注意“四化”——消化、序化、 简化和特化。
赫尔巴特
❖ 1800年回到德国后,既研究哲学又在一所教堂学校 任教。1802年,赫尔巴特通过格庭根大学的博士学 位的考试,稍后又获得教授备选资格,从而开始了 他的大学教学生涯。1809年,他赴哥尼斯堡大学继 康德后担任哲学和教育学讲座教授。为了使教育学 理论能与教育实际联系起来,他于1810年创办了教 育研究所、师范研究所和附属实验学校。在哥尼斯 堡大学期间,是赫尔巴特学术生涯的高峰。1833年, 他又回到格庭根大学任教。1841年8月11日在格庭 根去世。
段 力 佩
当代名师模式(续)
❖ 魏书生“自学六步法”
❖ 定向——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 ❖ 自学——学生自主学习,自求答案,记录疑点。 ❖ 讨论——学生组成小组,相互讨论释疑。 ❖ 答疑——各小组提交疑难问题,老师予以解答。 ❖ 自测——学生自编10分钟自测题,自我评估。 ❖ 自结——学生总结学习收获,交流反馈学习信息。
❖ 任职: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兼教育局长、 盘锦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 兼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 导小组成员、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 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38项。
论著
魏书生作报告
❖2.书面练习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练 习的目的性要强。
二、完全程序1
❖ 1.开课语。2.教学目标(可说出但不一定写 出)。// 3.题解。4、作家简介。5.背景介绍。 6.整体感知。7.局部分析(重点内容、形式与 难点分析)。8.中心思想总结。9.写作特点总 结。//10.口头和书面练习。//附录:板书设计。
魏书生(1950.5.4生于河北交河县)
❖ 魏书生曾是一名工人,却写了150次报告要求 做老师。
❖ 魏书生是语文老师,用20个课时就教完200 个课时的内容,且学生成绩好得出奇。
❖ 魏书生同时出任几个班的班主任,不管什么 样的学生到了他的手上,个个品学兼优。
❖ 魏书生是一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家庭和谐, 儿子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凯 洛 夫
五、当代名师模式
(一)读议讲练法(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
①读读: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阅读。主要用 导读法。 ②议议:组成学习小组,进行文本研读。主 要用谈话法和讨论法。 ③练练:在读议基础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 主要用练习法。 ④讲讲:贯穿于读、议、练全过程的精讲。 主要用评点法。
段力佩(1907-2003)
❖ 魏书生不是学者,但他的教育思想却作为教 育成果在海内外推广了几十年。
魏书生
❖ 魏书生看起来其貌不扬,但他光芒四射:他是“全 国优秀班主任”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特级教 师”“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 家”“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的获得者,甚至 有人把他称为“穿西装的孔子”,而他却始终认为 自己最名副其实的称号还是“人民教师”。
❖ 凯洛夫一生著述甚多,象《伟大的教育家扬·阿姆 司·夸美纽斯》,主编两卷本的《教育辞典》以及四 卷本的《教育百科全书》等。他还为普通学校和高 等学校编写过多种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其中流传 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他主编的《教育学》一书。
❖ 凯洛夫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 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和社会特征。杜威反对 对儿童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反对对儿童进行 严格的教育。他十分强调儿童的兴趣爱好,这种过 度“自由化”的教育,结果证明是不可取的。但杜 威注重社会实践,重视能力的培养,尊重儿童的兴 趣爱好等,也确有值得借鉴之处。这不正是当今中 国学校体育所面临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吗?
❖ 这是一种教师主控的阅读程序,并未能完全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完全程序2
❖ 1.开课语。2.题解。3.作家简介。4.背景介绍。 5.整体感知。 6.确立目标。//7.研读知识目标。 8.研读能力目标。9.研读情感目标。10.中心 思想总结。11.写作特点总结。//12.口头和书 面练习。//附录:板书设计。
2、作者简介
❖ ①时代与评价 ❖ ②名字号 ❖ ③生平事迹 ❖ ④思想情操 ❖ ⑤代表作品
3、背景介绍
❖ ①时代背景 ❖ ②自然或人造环境
4、整体感知
❖①浏览课文,解决疑难字词。 ❖②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③确认文体,概括课文内容。 ❖④批划、评点和质疑容分析(中心事件、重点人物、 景物的分析)
❖ 魏书生曾是中国唯一一位同时担任中学班主 任、中学语文教师的市级在任教育局长。
魏书生
❖ 魏书生巡游讲学海内外, 至今演讲1400多场 次、公开课800多节,所到之处,场场爆满。
❖ 魏书生不是作家,却出版了几十本专著,本 本畅销。
❖ 魏书生从未上过大学,却做过大学校长,且 同时被聘请为几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