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课《雅舍》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舍》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梁实秋的《雅舍》(板书)。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雅舍》是语文出版社中职新教材基础模块(上)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该单元以“把握内容要点”为主题展开。

上好本课,对于整个单元以及后续的语文教学有着奠基和蓄势的作用。

2、教育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分析,考虑到高一新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达成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品味作品典雅、隽永、幽默风趣、活泼自然的语言。

(2)学习和掌握归纳方法,培养学生准确、快速地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3)体会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

语文课程不同于其他科目,它兼具了工具性和人文性。

所以这情感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没有板着面孔的说教与深沉凝重的社会思考,像传统的古典散文;没有写景状物、抒情叙事的模式,像大多数现代散文作品。

梁实秋的文章大都以人为对象,写人世众相、人情百态,充溢其间的是轻松活泼的戏谑与玩笑,嘲他与自嘲。

所以透过文本归纳、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刚上职高的学生而言,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国难时期,生活困顿,衣食不安,蜗居简陋与困扰的“雅舍”,却不怨不怒,心平气和,随遇而安地玩味起个中情趣。

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这对老师来讲也需凝神一思,对职高的学生来讲,更不是件易事了。

二、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题,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诵读、吟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课堂互动,考虑差异,面向全体,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情分析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职高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学习这类距今历史相对久远、意蕴深刻的散文,就需要老师利用学生的生活感受,让他们靠近教材,认识作者。

通过关注题目激发兴趣,让学生阅读全文,进一步地贴近教材,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程序及设想:
(1)导入新课
“娶女要看祝英台,嫁君要选梁实秋”。

文坛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两句大俗话。

梁实秋真能侃,再小的芝麻粒的事儿,经他的笔一转一化,汩汩淌出一大洼水,一波三折,有滋有味。

梁先生淡雅从容,典型一绅士,持杖岸立,口衔烟斗,含笑窥乐。

通过这样的介绍让学生对其人其文产生兴趣,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快地进入文本。

(2)深入学习
A、关注题目,了解基本内容。

问:在你眼中,“雅舍”是否名副其实?为什么?归正:不符其实--不雅(为什么通篇除题目外,“雅舍”都用引号?)结构简陋风雨难避不能蔽风雨地点荒凉行走不便门窗不严(隔墙传声)杂音扰人鼠子瞰灯(老鼠肆虐)破坏严重蚊子猖獗(聚蚊成雷)房子是人的栖息地,人们需要的是安全、舒适、经济、美观,而此“雅舍”却完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B、通读全文,了解大致内容。

问:在作者的描述中,为什么“雅舍”是那么可爱?具体表现何在?归正:“雅舍”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地点荒凉,却亦常有客到,更显情谊。

“三声”恼人,我仍安之。

“三景”兼具:位置极佳,在半山腰,可观日出,可观山景。

陈设简朴:正合作者心意,可读可写可睡即安。

更主要的是,它是“我家”,既然卜居于此,它在作者心目中就是最佳。

C、品味本文语言,结合课外知识,深化主旨。

问: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述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完成练习二,之后归正:物质形态虽然未能尽如人意,作者却能从自然界中去寻找快乐,寻觅情趣。

这种面对困境的释然、达观的态度,比起一碰到逆境就沮丧、颓废,总是要积极得多。

梁实秋当时所处的物质环境,与一座“牢狱”没有多大差别,且一住八年,而梁实秋豁达的心胸,实际上也就是为自
己“减了刑”。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梁实秋除了完成中小学战时教材编写任务之外,还创作了《雅舍》等十几篇小品文,翻译了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等多部外国作品。

梁实秋的这种对待逆境的从容、平和的心态,在当今物欲横流、浮躁之风盛行的形势下,显得弥足珍贵。

四、拓展阅读,迁移训练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只有能够举一反三,方谈得上理解;只有不断地运用,才能谈得上巩固。

教学的目的不是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为终结,而应该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为目标。

”因此我设计了这个环节,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选择刘禹锡的《陋室铭》作为比较阅读的材料,设计问题:陋室铭中作者所体现的人生境界和本文有何异同?相通之处:因为居者有着旷达高远的境界,都能从苦难中寻觅诗意,安贫乐道,不从时俗,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不同之处:《陋室铭》是封建的士大夫思想,表现自己的超脱、清高和安贫乐道。

《雅舍》则更具平民色彩,作者随遇而居,却能深味月明之夜的清幽,领略细雨之中的迷蒙,布置出坚持个性拒不从俗的室景。

阅读这样的文章,关键在于要领会作者的高贵人格和的美学情趣。

从“陋室”到“雅舍”,这些传统文人血脉相连,他们苦心守护着他们的精神家园,试图用外在的建筑来构建心灵的大厦。

可是,因人而异,其“志”亦有优劣之分。

此等文化现象,虽早已如云烟逝去,却常令我们在风中嗟叹不已。

五、作业布置
1、读余秋雨《为自己减刑》,写一篇读后感。

2、推荐学生阅读《雅舍小品》,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