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考对口升学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讲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
语文试题卷
一、选择题(语文 1-10;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
语文 1-10(每小题2 分,共 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A.忖度(duó)濒临(pín)迁谪(zhé)
B.踽踽(jǔ)殽函(xiáo)够呛(qiànɡ)
C.沙砾(lì)娇嗔(zhçn)凝噎(yç)
D.睿智(ruì)醴酪(lǐ)訇然(yán)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C )
A.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一起暴力事件的发生。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故有领土,这在历史上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全校师生齐心协力重建校园,使校园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

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部话剧公演后,深受业内好评,演员表演丝丝入扣,生动传神。

B.课余当家教,搞创收,靠劳动自己养活自己,冠冕堂皇,无可非议。

C.这类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

D.你对我态度恶劣,却指望我对你友好,这怎么可能?礼尚往来,人之常情。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A.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和一切领域都将卷入空前的知识大革命。

B.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诗歌创作是否百花齐放,是判断一个时代诗歌盛衰的重要标志。

C.洛阳桥经历近千年的风流考验,至今仍安然无恙,造福于人民的伟大业绩。

D.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的报告。

5.下列作家、作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D )
A.戴望舒——《雨巷》B.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C.鲁迅——《祝福》D.汪曾祺——《离太阳最近的树》
6.下列古诗词默写错误的一项是( C)
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只供学习与交流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低眉信手徐徐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7.下列对文学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D)
A.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寻根文学”作家,2012 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红高粱》、长篇小说《蛙》等。

B.舒婷,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诗集《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

C.在关汉卿创作的元杂剧《窦娥冤》中,负屈衔冤的弱女子窦娥在押赴刑场时,发下了“血溅白连”、“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

D.战国末期的荀子在《劝学》中,劝说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并提出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中心论点。

8.下列各句修辞手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B)
A.往返于幸福和快乐之间,哪还有不好走的路呢?(反问)
B.指导员讲课真来劲儿,张嘎子竖起耳朵听。

(夸张)
C.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借代)
D.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比喻)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A.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B.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C.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D.我们看见一只雌鹿——当时我们是这样认为——正在涉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淹没在白色的水花中。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D )
A.舍瑟而作.(站起来)B.吾与.点也(赞同)
C.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 D.今之众人..(许多人)
语文(80 分)
二、文言文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63 题。

只供学习与交流
于是张良至军中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6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每空 1 分,共 3 分)
哙( kuai )乘(sheng )卮( zhi )
6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句 3 分,共 9 分)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这只是灭亡了的秦国的继续罢了,我私下里认为大王您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63.以上文段中流传至今的一个八字成语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它的引申义是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每空 2 分,共 4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4~69 题。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

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

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

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只供学习与交流
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64.以上文段节选自《合欢树》一文,作者是史铁生。

按结构方式分,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怀人散文。

(每空 1 分,共 3 分)
65.第一段中加点的词语“终于”、“还是”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6 分)
①"终于"是邻居们担心"我"伤感,表现了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②"还是"表现了我对母亲那巨大的思念之情一直在心里抑制着,克制了几次的冲动,也是为了不让大家
陪着自己伤感.
66.从选文中邻居对“我”的态度,你得到了哪些信息?(4 分)
对母亲的怀念,对”我”的关心爱护
67.第二段提到“我没料到”合欢树还活着,为什么会“没料到”呢?(3 分)
.母亲去世后,合欢树无人照料,没想到它生命力那么顽强.
68.第二段中加点字“竟”在这里起什么作用?(4 分)
出乎意料,同时也表现了欣喜之情。

69.第二段中“叹息”、“高兴”表达了母亲对合欢树一种怎样的寄托?(4 分).母亲把合欢树看作是儿子病情好转的一种预兆,树枯母叹,树荣母乐,它寄托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感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70.四、作文(40 分)
7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戈壁滩上有两粒种子。

“天啊!”一粒种子惊呼道,“太阳这么毒,天气这么热,没有一点水,我们可怎么活呀!”最后它在抱怨中死了。

另一粒种子默默地把根向地下扎去,用尽力气汲取着每一点水分,它自言自语:“我应该是一棵树,我的责任就是为大地添一份绿色。

”最后它长成了一棵胡杨,身躯也越来越粗壮,越来越经得住风沙。

几百年后,这里出现了一片胡杨林。

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参考立意:这篇材料他用种子来表现一个道理:
一个人在困难的环境下,唯有任劳任怨,不抱怨,才能成功,
只供学习与交流
也可以写一些在城市的角落里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比如看门人,清洁工等,亦可以写一些勇敢与困难抗争的人。

只供学习与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