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除草种庄稼材料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材料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

”乙说:“用火烧。

”丙说:“撒上石灰。

”丁说:“连根拔去。

”哲学家说:“都试一下。

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

”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

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根据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析材料
杂草:比喻负面的东西,如假恶丑,如无聊无益之事,如负面的、消极的情绪。

庄稼:比喻正面的东西,如真善美,如充实有益之事,如正面的、积极的情绪。

•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

那么,要去心中假恶丑,必有真善美以充实之。

•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
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以小见大,打开思路。

•负面的东西可以消灭,但可能带来的是玉石俱焚,而非建设性的结果。

•负负抵消之后是零,而正则又往前走了一步。

矫枉过正,过正才能矫枉。

•如果把时间比作土地,种上庄稼,杂草自然没有了生存空间。

•如要使一个人没有恶念,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己的心灵等。

•做人上:止谤莫如自修
•治心上:深色可以覆盖浅色,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军事上: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解怨上:宽恕比惩罚更有力量。

恨不能止恨,唯爱能之。

身似菩提树,拂尘拭犹来。

清泉石上流,何由惹尘埃。

审题准确
•法国心理学家密斯特提出的“密斯特效应”:如果想使一个颓唐之人去改变现状,他就应该用高雅向上之事物吸引自己的注意力,而非心系高雅,身临媚俗。

——陈韶培《除恶必先扬善》
•草多欺苗,苗多欺草。

——刘汉卿《用思想除杂念》
•当一个人染上坏习惯后,纠正的途径就是让他养成好习惯。

——刘爽《经营心灵的花园》
当窘境和低谷出现在你面前时,请不要盲目地去做一些表面的掩盖,因为时间的漏斗终将滤去假象,唯有在困境中战胜自己,用更强大的优势去抵消缺点,我们才能获得更长久的胜利。

……
冰雪覆盖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炭火来取暖;暗无边际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星光来点亮;缺陷暴露的时候,请用优势去弥补。

——王鹏《欲避短需扬善》
•1965年,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中,路易斯·福克斯得分遥遥领先,然而却在最后关头,一只落在主球上的苍蝇使他方寸大乱,连连失利,最终与冠军失之交臂。

倘若他没有去理会那只苍蝇,而是坚定自己心里的目标,专心地种自己的“庄稼”,结果恐怕就不一样了吧。

•一个人,只有当你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执着追求自己的目标时,才能完全摒弃周围世界的浮躁以及各种诱惑,才能使自己的心屡世界不因这些杂草而荒芜。

•瓦伦达的失败在于他太患得患失而无法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宋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他的成功在于心无杂念,清心寡欲,让自己的心灵完全被确立好的目标所占据,而忽略那些干扰的杂草。

•要给自己的心灵种上庄稼,首先需要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

明确自己独特的个性,了解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目标。

其次,对于目标的专注与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需要强大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不让杂草有空可乘,才以抵挡住无聊事物的诱惑。

——陈晓光《除去心中的杂草》
•为什么我们的内心会长满杂草呢?是因为空虚。

•种庄稼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改善自我、重塑人格的过程。

……智者有云“不破不立”,在为人心除草时,这句箴言则应该修正为“不立不破”。

……杂草横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种植庄稼的觉悟和果敢。

……用知识和美德感化世界,用“种植庄稼”的智慧为人心除草,每个人的心灵之地都将在丰收的季节里飘散着一种天然的芬芳。

——谢楠茜《为人心除草》
•面对批评者的质疑:“你为什么试图让政敌成为朋友呢?你应该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林肯坦然答道:“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们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


•一位盗窃惯犯曾说:“出狱后我难以找到工作,只能重操旧业。

”而索马里海盗的被捕人员纳吉比亦说:“当我们的海域被外来商人独占,当海盗是我们获得钱财的唯一方法。

”试想,如若我们为犯人提供足养家的工作,如若我们为海盗留下良好的生存之地,他们还会愿意过那种刀头饮血的生活吗?
——邱家乐《恶的打压不如善的转化》
•美好与希望,是我们自处黑夜时支撑我们等待光明的启明星。

沈从文在文革期间遭到无数批斗,还被下放到多雨泥泞的咸宁接受劳动改造。

一代文学巨匠遭受如此践踏的痛苦可想而知。

但沈从文并未因此倒下,他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到“这的荷花真好”。

是沈从文内心的宁静与善良造就了荷花的美好,也是这荷花的美好给了他希望,支撑他度过文革这段黑暗的时光。

•美好与善良,是我们身陷绝望时载我们渡过苦海的一叶扁舟。

一对夫妇在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丈夫死了,妻子在失去爱人的绝望中苦苦挣扎。

后来妻子在事发地的山坡上种满了玫瑰,从此经过的路人都不由得被漫山花色吸引放慢车速,这里再也没有发生过车祸。

妻子用她的爱与善良渡过自己,也用对社会的宽容普度了众生。

——李冰珂《播种美好》
•谈“抓住问题的本质”的不少,这当然不能算跑题,但如果仅就此来立论的话,那么可能会找出许多与材料似是而非的例子来。

•如:巴门尼茨在电机上划了一道线,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画一条只须1美元,而知道在哪里划线则需要9999美元。

•换个角度看问题:
•这是针对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思维僵化,不知变通者而言的。

而材料中的学生们也想了许多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了,思维并不死板。

•如:
•英国摄影师巴尔特特别擅长拍团体照。

他与别的摄影师一样,在准备拍摄前都是喊“一、二、三”,所不同的是:别的摄影师要求大家先做好准备,拍出来的效果却不能让人满意,因为上百人之中,难免有人忍不住眨了眼睛;而巴尔特在未拍之前却要求大家先闭上眼睛,待喊过“一、
二、三”后再睁开眼睛,结果拍出来的人个个目光炯炯有神。

(郭倩倩《换个角度柳暗花明》)
这个例子很精彩,但用于本次作文中,于材料的倾向似乎并不完全一致。

•二战中,美国陆军反间谍高给教官伯尼·费德曼不被德军俘获,鉴于其特殊身份,为了从他口中套出情报,德国审讯员使出种种手段:严刑拷打,心理压力,耍弄诡计,给以厚遇,可惜均未奏效。

后来,德国人却将费德曼送到一所间谍干校让他陪同一个教官上课。

奇怪的是这位教官所教授内容大多为错误的。

开始时,费德曼对此冷笑置之,可有一日,他终于忍无可忍,反驳了教官所讲的内容,其中当然会夹杂着美英情报内幕,而这些正是德国人想要的。

严刑拷打也好,给予厚遇也罢,这些就像是我们除草时所选择的用铲子铲、撒上石灰行方法,没有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最终德国人选择的这个方法却是抓住了费德曼本身的特点,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王赟潇《究其本原斩草除根》)这是从对方的心理盲点上找突破口,方法巧妙,令人叫绝。

正如牵住了牛鼻子,射中了阿喀琉斯之踵。

但如果能从“心理替代”、从正面注入新的内容的角度来论,可能就会更切合材料的意向。

•而材料的目的导向是“如何最好地除去地里的杂草”,哲学家的学生们的做法不能说无用,只是留下一块空地,杂草仍然有生长的空间,而种上庄稼之后,杂草想长也没有空间了,这是一种更加高明的方法。

材料的导向是何种方法最好,而不仅仅是除草这一目的而已。

材料的运用
•本次作文,在材料的运用上不能如人意,甚至有些同学似乎只是把材料展开复述了一遍而已。

原因在于积累少,对材料的意义思考少。

正面同质的和反面异质的材料都显得有些欠缺,典型、新颖就更难觅了。

•林清玄夸小偷手法巧妙而始小偷改邪归正事业有成,这就是在那个聪明的脑袋里注入了有价值的追求,从而使偷窃之类的恶念再无容身之所。

(李琳文中此例即熟例新用)
•爱因斯坦曾说:“世界上没有黑暗,黑暗只是缺乏光;世界上没有寒冷,寒冷只是缺乏热量;
上帝没有创造邪恶,邪恶只是人们心中缺乏爱。

”(郭宇晴《用阳光驱散阴霾》)引用精当
佳作欣赏
以真善排除杂念
滑伟熙
•当弟子们费尽心思却无果时,哲学家田地中茂盛的庄稼给弟子们上了最后一课,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生活中的我们也会产生“杂草”,或浮躁或贪婪或虚荣,那么只有用真善充盈心灵才能维护那片净土。

•心中充满道德,就会抵御诱惑。

宋元之际,世道纷乱。

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李)树,行人都摘来止渴,唯许衡不为所动。

面对行人“迂腐”的嘲讽,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正是许衡严格遵循心中的道德,才会不为所动,抵御诱惑。

•心中充满廉洁,就会抵御诱惑。

宋国子罕执掌行重权,有人献玉给他,遭其拒绝。

献玉者说,这可是罕见的宝贝啊。

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

我若收了你的玉,你我两人岂不都失去了宝?”物质财富固然珍贵,但终归是物质,是可以再生的,而一个人的清廉公正一旦损坏将无以弥补。

相比之下,宝玉是那样恶俗,而精神追求弥足珍贵。

•心中充满坚守名节,也会抵御诱惑。

明代官员曹鼐一次捕获一名女盗,二人独处一室,女盗屡以色相诱之,曹不为所动,书一横幅“曹鼐不可”贴于墙上。

心中自是有了对美好品质的追求,才退去杂念诱惑的浩浩大军。

•战胜诱惑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但上述三人不约而同选择了用真善的优秀品德去抵御杂念,为什么此法收效甚佳?我想正是因为真善的优秀品质与恶俗杂念的对立观念,就像杂草与庄稼,没有庄稼的荒地像人们空虚的心,它抵御不了杂草的侵袭,但用庄稼般真善的品质装备后,心灵的堡垒就固若金汤。

这有你无我的对立关系决定了用真善抵御假恶的最佳方案。

•然而什么使得心灵善呢?古人说“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确,书本是心灵和人格的设计师,它带来的不是华而不实的影墙,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坚韧的铜墙铁壁。

书本带来了知识,提高了人格修养,使心中充盈了真善美。

•心中多一点宽容碱度,就会避免小肚鸡肠。

心中多一点真诚友善,就会避免虚假和欺骗。

心中多几分真善,自会减少假恶。

在心土上种下庄稼,杂草不战而退。

•(51分)
•评语:
本文立意很好,明晰集中,文章气脉贯通,且有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体构思,虽有语言表达匆忙所致的不达意之处,可视为发展中的问题。

心田
黄华
•每个人,不论贵贱少长,都有一块别人难以踏入的领地,地心脏的位置,那便是心田。

如同凡世,这块田地可能谷物飘香,可能杂花生树,也可能一片荒芜,这都取决于这块田地的园丁——我们自己。

•欲除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推而广之,欲抛弃那些世俗的平庸的思想,就要用深刻而庄严的思想去替代它;欲摒除那些不堪的想法邪恶的欲望,就要用高尚的品格清白的操守去替代它,这好似一场拉锯战,杂草与庄稼之间的竞争,谁输谁赢,且看园丁把肥料施给哪一方。

•欲除杂草,何不一开始就不给它抽芽的机会?!慎种!你知道种子的力量吗,那种冲破一切阻碍,用心每一分力量抓紧土壤的巨大甚至可怕的力量。

当你的松懈或软弱使恶之种子在你的心田扎下了根,甚至抽出了芽,你便要动用全身的力量去抑制安与之搏斗,我们何不把这种子直接拒之心门之外。

这需要自制力,以及正确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佛学大师惠释参禅时身边放两只空碗,盒中有黑白棋子若干。

每当他心中升起一个恶念,他便放一黑子于碗中;每当他心中升起一个善念,他便放一个白子于另一碗中。

初次,他发现黑子比白子多,便痛哭不已。

日复一日,他的碗中最终只剩下白子,他的慈悲与佛学造诣也为世人叹服了。

•所以我们不但要有铲除杂草的决心,还要有在我们心田上施耕的智慧。

即明白什么才是我应该播种的,我到底希望自己的心田是什么样子的。

于是陶渊明的心田里菊花飘香,东篱草绿,自是一份闲适悠然;于是卢梭的心田内五谷飘香,中心一眼湖水沉静无波,自是一份充实与深邃;
于是特蕾莎修女的心田中阳光和煦,鲜花遍野,自是一份爱与关怀。

我们是自己心田的园丁,想想吧,当你领悟到文学的博大精神,你还会对漫画着迷吗?当你沉浸在精神领袖的巨大感召下,你还会为自己的小悲小喜而纠结吗?!所以选择正确的作物种植在心田,需要我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自己的目标与追求,并且及时行动起来。

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田的园丁,可以选择种营养丰富的小麦、大豆,亦可以选择种下优雅美好的紫罗兰、梧桐树,但千万勿使之荒芜,因为只有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面对外面纷繁错杂的世界,才会自拥一份从容淡定,保持一份自信与勇气!(53分)
以善治恶
崔俊颖
•烈火、石灰、拔根,越是用暴力的手段消灭杂草,它们越是“更地更远还生”,反而轻轻地撒下善的种子,最终得到的是无尽的沁心麦香。

“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若欲灭恶,须以善治之。

•以恶治恶,只会让恶势力的气焰更加嚣张。

释迦牟尼曾说:“恨不止恨,唯爱能止。

”我们总以为暴力是最强大的力量,自豪地相信坚船利炮能使众人屈服,孰不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而真正使人从心底里归顺的当是爱的感化。

孔子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耻且格。

”苛政的确可以让人屈服,但只是表面的服从,他心里时刻都埋着反抗的力量,越是受到压迫,这股力量越是强大,最终如火山喷发,势不可挡。

•那如何才能避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尴尬呢?哲人已经给出了答案:“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传播善的种子。

泰瑞莎修女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消除人类的贫穷、灾难,让每个人都有幸福而安宁的生活,但她从不参加任何反对战争的游行,她说:“我不会参加那些无谓的示威游行,我要做的是让世界充满爱,我的时间和精力不是放在反抗暴力上,而是投入到慈善的事业中。


•…………
•以善治恶,需要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

只有足够的宽容,善的力量才能发挥到极致。

林肯竞选时一个很大的政敌便是蔡思,蔡思处处针对林肯甚至不择手段,可他的才能却是毋庸置疑的。

林肯刚一上任便提拔了蔡思。

面对众人的不解,林肯很从容:“只有让蔡思知道我的友好,他的才能才会为我所用,为国家所用,而不是流毒无穷。

”事实正是如此,在林肯的宽容下,政敌变成了自己最得力的助手。

……面对眼前的坚冰,用利斧劈,用巨石砸,最终只会得到更多
的坚冰;我们只需约来春日阳光的亲吻,它便可以化为一江春水细浪滋养万物。

(53分)
祛邪莫如扶正
佚名
要根除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

除草无疑就像祛邪,而根治之法莫如扶正,以正代邪,使邪再无复生之所。

找到邪之根源,才能有的放矢。

在毒源金三角,毒枭们暴富了,但种植罂粟的缅甸百姓却仅能维持生计,贫穷是他们种毒的深层原因,有鉴于此,我国派专家、种良种,帮助缅甸边民种植水稻以替代罂粟,这种替代种植的策略已经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此谓治本这策。

近代中国,鸦片之毒祸国殃民,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其原因来自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
“自国家方面言之,必其政治之不修也,教育之不溥及也;自国民方面言之,必其苦痛及空虚之感深于他国民,而除鸦片外别无所以慰藉之术也。

此二者中,后者尤其最要之原因。

苟不去此原因,则无尽焚二十一省之罂粟种,严杜印度、南洋之输入品,吾知我国民必求所以代鸦片之物,而其毒与鸦片无以异。

”(《去毒篇》)
用禁焚之策对付鸦片,是舍本逐末,因此,他主张:
“感情上之疾病,非以感情治之不可。

必使其闲暇之时,心有所寄而后能得以自遣。

夫人之心力,不寄于此,则寄于彼,不寄于高尚之嗜好,则卑劣之嗜好所不能免矣。


基于此,他提出了用美育来拯救国民精神,以根除鸦片之祸。

先哲卓越之见,穿越时空,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不见民间底层无聊者酗酒赌博,明星贪官空虚时纵欲嗑药,根源何在?精神世界荒芜而至于糜烂!何以医之,先贤早已有言:有益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再寓目当今社会,积弊多多,荒秽难除。

我们不缺乏舌如利刃的愤青,但是如果问及应对之策,恐怕他就要嗫嚅不已了,因为他只想到破坏的快意,却从未想过建设的艰辛。

与其坐而论道,莫如起而行之。

做有益之事,则除无益之事自在其中。

问题只有在发展才能解决,致力于建设,那么除旧之义自在其中。

用知识丰富心灵,用美德矫正行为,用自己的嘉言懿行感染周围的人,让自己成为这个社会之田的有益禾苗,使恶俗庸鄙之草无所遁形,打造一个弊绝风清的世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