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D11钢的离子氮碳共渗工艺及其稀土催渗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一层薄而硬 与 基 体 结 合 紧 密 的 耐 磨 层 , 从而 可以满足模具材料对机械性能的要求
[ ] 5
。
与传统的气体和液体渗氮处理相比 , 氮碳共渗 与模具钢的淬火工艺具有良好的协调性, 有处理温
收稿日期 : ) 2 0 1 20 90 5;修回日期 : 2 0 1 21 10 8;基金项目 :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 S 3 0 1 0 7 作者简介 :陈继超 ( ,男 ( 汉) ,湖北孝感人 ,硕士生 ;研究方向 :模具钢表面处理 1 9 8 7—) 网络出版日期 : : / / / / / 2 0 1 21 12 81 6∶0 5;网络出版地址 : h t t w w w. c n k i . n e t k c m s d e t a i l 1 1. 3 9 0 5. T G. 2 0 1 2 1 1 2 8. 1 6 0 5. 0 0 1. h t m l p 引文格式 :陈继超 ,吴晓春 ,杨浩鹏 . ] ( ) : S K D 1 1 钢的离子氮碳共渗工艺及其稀土催渗研究 [ J .中国表面工程 , 2 0 1 2, 2 5 6 1 52 0.
: ; ; 犓 犲 狅 狉 犱 狊 S K D 1 1s t e e l r a r ee a r t h n i t r o c a r b u r z i n g 狔狑
0 引 言
高的服役寿命需要 在工模具钢 应 用 过 程 中 , 材料具有 尺 寸 变 形 量 小 、 超 高 机 械 强 度、 高的耐
/ 显微硬度、 摩擦磨损试验, 对 NH3 C O R D、 S EM、 2 不同气氛比值情况下的离子氮碳共渗进行了研究 。 运 用 X 材料的显微组织 、 显微 硬 度 和 耐 磨 性 进 行 了 分 析。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对于冷作模具钢 S 时间为1 、 K D 1 1, 0h / 炉内气压为 5 氮碳共渗效果相对最好 。 另外 , 在上述 优 化 工 艺 基 础 上 , 随 NH3 C O 0∶1、 0 0~7 0 0P a时 , 2 为1 渗层变厚且渗层与基体结合更致密 , 表层到心部的硬度梯度更小 , 氮碳共渗效果更好 。 着稀土 L a的加入 ,
关键词 : S K D 1 1 钢 ;稀土 ;氮碳共渗 中图分类号 : ( ) T G 1 7 4. 4 4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9 2 8 9 2 0 1 2 0 60 0 1 50 6
犜 犲 犮 犺 狀 狅 犾 狅 犻 犮 犪 犾犘 犪 狉 犪 犿 犲 狋 犲 狉犪 狀 犱犐 狀 犳 犾 狌 犲 狀 犮 犲狅 犳犚 犪 狉 犲犈 犪 狉 狋 犺犳 狅 狉犘 犾 犪 狊 犿 犪 犵 犖 犻 狋 狉 狅 犮 犪 狉 犫 狌 狉 狕 犻 狀 犳犛 犓 犇 1 1 犵狅
] 1 例 如 渗 氮[ 、 磨性能 。 而 许 多 热 化 学 处 理 方 法 , ] ] ] 2 3 4 渗碳 [ 、 氮 碳 共 渗[ 、 渗 硼[ , 可以在模具钢表面
渗后不用激冷, 模具变形极小, 渗层硬度高, 耐 度低,
] 6 抗疲劳等优点, 且不像氮化那样易脆化[ 。 磨,
韧性, 高淬 透 性 , 高 S K D 1 1 钢具有高耐磨性 , 尺寸稳定性的特点 , 与C 模具服役 r 1 2 M o V 相比, 寿命高很多 , 从而 使 其 在 汽 车 冲 压 模 具 方 面 应 用 广泛 。 文中对冷作 模 具 钢 S K D 1 1采用了低温等 离子体氮碳共渗 处 理 , 研 究 了 时 间、 / NH3 C O 2 气 体流量及比 值 、 炉内气压及稀土 L a加 入 对 冷 作 通 过 检 测 渗 层 的 显 微 组 织、 显微 模具钢的 影 响 ,
碳共渗的影响 。
1 试 验
1. 1 试验材料 试验 用 S K D 1 1模具钢的预热处理工艺为 每次 2h , 组织为回 1 0 8 0 ℃ 油淬 , 5 4 0 ℃ 回火 2 次 , 硬度为5 质量分 火马 氏 体 , 9H R C。 其 成 分 ( 数 /%) 如下 : , , , 1 . 4 8C, 0 . 4 2S i 0 . 4 5 7M n 1 1 . 6C r , , , 0 . 9 7M o 0 . 2 9V, S 0 . 0 3 P 0 . 0 3 F e余量 。 ≤ ≤ 1. 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等离子 体 直 流 渗 氮 炉 , 试样尺寸为 氮碳共渗的温度为 1 0 mm ×1 0 mm ×4 mm, 试验气氛为 NH3 和 C 通入 NH3 的流 5 3 0 ℃, O 2, 量为 6 / , 对共渗时间 、 / 0m L m i n NH3 C O 2 不同比 炉压进 行 了 正 交 试 验 , 期望得出优化的氮碳 值、 共渗工艺 参 数 ; 另 外, 在上述优化工艺参数基础 以探讨稀土的加入对共渗 上加入了稀 土 L a块, 的影 响 。 试 验 中 使 用 的 稀 土 L a为1 0 mm × 的 块 状 样 , 对 称 放 在 阴 极 盘 上。 1 0mm×6 mm 试验前称重 稀 土 块 的 重 量 为 1 平 均 值) , 0. 4 5g( 试验后稀土 块 的 重 量 为 1 平 均 值) , 实际 0. 2 3g( 平 均 值) 。对 过程中 稀 土 的 摄 入 量 为 0. 2 2 g( S K D 1 1 钢进行 离 子 氮 碳 共 渗 及 稀 土 催 渗 处 理 的 各种工艺条件如表 1 所示 。
: ,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 oo b t a i nt h eo t i m a ln i t r o c a r b u r i z i n a r a m e t e r sf o rS K D 1 1s t e e l t h e i rs e c i m e n sh a v eb e e n p gp p
,WU X , CHE NJ ic h a o i a oc h u n YAN GH a op e n g ( , , ) S c h o o l o fM a t e r i a l sS c i e n c ea n dE n i n e e r i n S h a n h a iU n i v e r s i t S h a n h a i 2 0 0 0 7 2 g g g y g
表 1 正交试验表 ( 犓、 犔 为稀土催渗试验 ) T a b l e1E x e r i m e n t so f o r t h o o n a l t a b l e( Ka n dLf o r t h e p g ) e x e r i m e n t so fn i t r o c a r b u r z i n i t hr a r ee a r t h p gw / R /P / l o wo fNH3 a t i oo f T E x e r i m e n tF i m e r e s s u r e p n u m b e r A B C D E F G H I J ) K( L a ) L( L a 6 0 6 0 6 0 6 0 6 0 6 0
第2 5卷 第6期 2 0 1 2年1 2月
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表 面 工 程
CH I NAS UR F A C EE NG I N E E R I N G
V o l . 2 5 N o . 6 D e c e m b e r2 0 1 2
: / d o i 1 0.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79 2 8 9. 2 0 1 2. 0 6. 0 0 3 j
n dC O i t ha n dw i t h o u t r a r e e a r t h l a s m an i t r o c a r b u r i z e da t 5 3 0 ℃f o r d i f f e r e n t t i m e s i nam i x e dg a s o fNH3a p 2w ( ,m , R E) . T h e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i c r o h a r d n e s s a n dw e a rr e s i s t a n c eo fs u r f a c el a e r sf o rt h et r e a t e ds e c i m e n s y p , , w e r e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u s i n c a n n i n l e c t r o nm i c r o s c o S EM) Xr a i f f r a c t i o n( X R D) a n dm i c r o h a r d n e s s gs ge p y( yd , r e s e c t i v e l .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f o rS K D 1 1, t h eo t i m a l a r a m e t e r s f o rp l a s m an i t r o c a r b u r i a n dw e a r t e s t e r s p y p p , z i n r e a t m e n t a r e t h e t i m eo f 1 0h NH3 t o -C O a t i oo f 1 0∶1, a n da i rp r e s s u r e i nt h e f u r n a c eo f 5 0 07 0 0 gt 2r , w h e na d d i n l a n t h a n u m, t h en i t r o c a r b u r i z e dl a e rb e c o m e s t h i c k e ra n d P a . B a s e do nt h eo t i m a l a r a m e t e r s g y p p , , t h eg r a d i e n t o f h a r d n e s sg e t s s m a l l e r f r o mt h e s u r f a c e t o t h e c o r e a n d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l a s m an i m o r ec o m a c t p p t r o c a r b u r i z i n r e a t m e n t i sb e t t e r . gt
犛 犓 犇 1 1 钢的离子氮碳共渗工艺及其稀土催渗研究
陈继超 ,吴晓春 ,杨浩鹏
( 上海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 ) 0 0 0 7 2
摘 要 :为了探究 S 对S 不 同 炉 内 气 压、 K D 1 1 钢的优 化 氮 碳 共 渗 工 艺 , K D 1 1钢在5 3 0 ℃ 不 同 共 渗 时 间、
1 6
中 国 表 面 工 程
2 0 1 2年
硬度分布和表层 相 组 成 , 确定了优化的氮碳共渗 并借助稀 土 对 化 学 表 面 处 理 的 催 渗 作 工艺参数 ,
] 7 用[ , 研究了稀土 L a的 加 入 对 S K D 1 1钢离子氮
1. 3 试验测试方法 采用尼康 L V 1 5 0正立式金相显微镜观察试 样渗层截面 ; 用载荷为 3 0 0g 的 MH 3 显微 硬度 计对试样渗层截面 从 表 面 到 心 部 的 硬 度 测 量 ; 采 电压 4 用电流 2 0 0mA, 0k V, C u 靶材的 D LMAX 共渗试样和稀 2 5 5 0 X 射线 衍 射 仪 对 原 始 试 样 、 土共渗试样进行表面区域的物相分 析 ; 用H I TA CH IS U 1 5 1 0 钨灯丝 扫 描 电 镜 对 试 样 表 面 渗 层 形貌进行分析 ; 采 用 MM S 2 A 销盘式摩擦磨损 试验载荷为 机对共 渗 试 样 进 行 摩 擦 磨 损 试 验 , 试验时间为 6 2 0 0N, 0m i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