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史第二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3
神—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外在征象,主要有如下
含义:其中前者属于哲学范畴,后三者又相互 关联,可分不可离。

第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
第二,指生命活动的主宰。“失神者死,得神 者生也。„„ ”

第三,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征象。
第四,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2、《山海经》中固定病名的出现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 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 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尤其是《山海经》根据疾病特点,已具体记述 病名,从该书记载38种疾病看,其中称为固定病 名的已有23种,有"瘿"、"疥"、"痈疽"、"痹"、" 疟"、"疫疾"等等。因此,《山海经》是我国现存 文献中最早记述固定病名的书籍。这种记述和甲 骨文按身体部位来区分是有显著进步的。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二、酒的应用及其意义

酒在医疗上有多种用途,自从夏代出现人工酿酒后, 就逐步应用在医疗上,并随着医药知识的不断丰富, 它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从单纯用酒治病发展到制 造药酒。

如:《黄帝内经》提到古人作“汤液醪醴”(醪,浊 酒;醴,甜酒。泛指酒类 ),用于治疗疾病;《汉书 》称“酒为百药之长”,这是我国古人对酒在医药上 应用的高度评价。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四、对疾病治疗方法的寻求
治法有食养、药疗、酒剂及针刺火灸等


在记载疾病的卜辞中,记录了用酒、砭石、熨、灸、按摩、 叩击进行治疗以及整骨治伤、拔牙止疼等多种方法。 《周礼·天官》:“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五味: 醯酒饴姜盐 ;五谷:麻黍稷麦豆 ;五药:草木虫石谷 《周礼》《史记》中有用酒的记载,说明酒剂在医药卫生上 的应用已相当广泛。 关于针灸,《左传》成公十年(前576年)记载:“晋候有疾 „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病入膏肓典故)这 里的“达”字和“攻”字,一般指针刺和艾灸。
依据
(1)伊尹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
(2)医食同源 4、 汤液制作的意义 (1)提高药物疗效。 (2)降低药物毒性。 (3)标志方剂产生。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二、医事制度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小 结

对疾病的认识(包括病名、病因、诊断、治疗)的经验不 断积累和丰富,出现了对后世颇有影响的成就。 精、气、神、阴阳、五行等早期的哲学思想,在医学理论 和经验的整理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药物知识的掌握与积累方面,不仅有关药物的采集、功用 、用药方法等,而且通过酒和汤液的应用,补充了用药经 验。 周代宫廷建立了明确的医疗卫生制度,一定程度地代表了 这一时期医药发展的水平。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第三节
一、药物知识的积累
药 物 知 识
1.《周礼》━对药物初步分类:“五药,草木虫石谷也。” 这可以认为是药物的最初分类法。 2.《诗经》━我国最早记载药物的书籍,该书收录了动植物 100余种。 3.《山海经》━是我国最早记载药物功用的书籍。该书记载 药物的功用有:补虚、种子、避孕、预防、毒药、解毒、 杀虫、醒神、治牲畜等九类。 注意:这一时期尚无药物专著出现。
夏二里头文化铜制酒器
商代的青铜酒器
商代的青铜酒器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三、汤液的制作
1、何谓汤液:即指汤剂,又称水药,是中医主要 剂型之一。
2、汤液出现的时间及历史条件

首先,商代陶器的普遍使用,为汤液的发明提 供了可能。 其次,商代药物不断增多,用药经验日益丰富 ,可以按病情选用多种药物配合使用。汤液的 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一、对疾病病名的认识 二、对疾病病因的探索 三、对疾病诊断的认识 四、对治疗方法的寻求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一、对疾病病名的认识
1、骨文关于疾病的记载

甲骨文:是商代刻在 龟甲和牛骨上的占卜 记录。殷墟出土的甲 骨约16万余片,据不 完全统计,其中记载 疾病的有323片,415 辞,包括内、外、妇 、儿、伤、流行病40 余种。


第一,邪气作用于机体所导致的阴阳偏盛。
第二,正气亏虚所导致的阴阳偏衰。
(3)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治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三、五行学说

基本精神: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中的朴素唯物论,主要 阐述构成物质世界的五大要素(木、火、土、金、水)及其 相互关系。 溯源:五行学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 主要内容:一是认为客观世界是由五种基本物质构成,并用 以对万事万物归为五大类(多样性);二是五种物质之间的 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统一性)。 中国古代有不少事物,都习惯用“五”字来概括,中医理论 中有若干个“五”,象五脏、五志、五色、五味等,既是受 了这种习俗的影响,也是五行学说在医学方面的具体运用。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酒在医药发展史上的意义:
① 酒具有兴奋性,最早用作兴奋剂和强壮剂;
② 能“通血脉”,“行药势”(借酒性帮助药物发 挥作用);酒也是一种溶剂,不仅能浸泡各种药 物,也是药物加工炮制不可缺少的原料。 ③ 酒有麻醉作用(大量);
④ 酒还有杀菌的性能,可作为消毒剂。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思考题
多选题
1、甲骨文中有关疾病的记载有( )
A. 疾首 B. 腹疾 C. 疫疾 D. 疾自 E. 疾耳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我国的夏、商、西周三代及春秋时期,经历了奴隶制从兴 起到衰亡的历史发展全过程。夏、商、西周三代王朝的国 家形式是以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政体,国家统治机器如军 队、刑法等也一代比一代强化,且对宗教职能给予特别重 视。夏代就已有巫术流行。商朝崇尚神鬼祖先,凡攻伐胜 负,农业丰歉,疾病寿夭等都要卜问吉凶,有大批巫卜神 职人员为商王供职,形成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力量。虽然医 药卫生活动几乎完全在巫卜的统治下,但在对疾病的认识 ,诊疗水平提高,以及专业医的出现等方面,都发生了重 要的启蒙与变革,医学科学开始萌芽。
A.《周易》 B.《尚书》 C.《周礼》 D.《吕氏春秋》 E.《淮南子》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思考题
单选题
4、目前所知对药物进行的最早分类记载于( A.甲骨文 B.《周礼》 C.《诗经》 D.《易经》 E.《山海经》 )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思考题
单选题
5、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见于( )
A.甲骨文 B.《山海经》 C.《周礼》 D.《尚书》 E.《易经》
概 述



公元前21世纪,启打破尧舜的禅让制度,开创了 子承父位的世袭王朝制度,从而出现了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公元前16世纪,夏桀亡国。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 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尤其是甲骨文的发现,为 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约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 前770,周平王迁都洛阳,开始了大动荡的东周 时代。东周前期史称春秋,后期称战国。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精—有时也称“精气”,它是一种更为精微的气。《管子》 云:“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 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脏以 为泉原”,人之四肢、九窍及内脏活动,无不以“精气”为 渊源,有了这种精微之气充满人体,才使人体得以维持正常 的生理功能。 按照不同的划分依据,有不同的名称及类别。依据来源,精 可分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依据功能,精可分为生殖之精和 脏腑之精。依据内涵范围,精又可分为广义之精和狭义之精 。广义之精,泛指构成机体和机体内贮藏的精华物质;狭义 之精,特指与生殖有关的精微物质。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1 气——生命机能的动力和能量运动。

气原属哲学范畴,“气”本指自然界天空中的云气,后来 涵义渐有延伸,古人认为世界上一切有形的物质,都是由 无形的气变化而来。《管子》云:“气者身之充也”,“ 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表明人之生成源于 “气”。这是古人根据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于“气”的认识 ,推演想像出来的人体的产生及代谢过程。 中医学的气可定义为:人体内具有生命活动能力、不断运 动、无形有征(物质运动形式)的精微物质。它既是人体 的重要生理组成部分,也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夏朝
二里头文化 (宫殿遗址、青铜器和陶器)
商朝 西周 春秋
1、商代天文历法学的发展 2、殷商甲骨文的鼎盛 3、商代青铜器
《周易》成书 1、孔子整理《诗经》《尚书》《春 秋》等,后其弟子整理《论语》,儒 家学派形成。 2、老子和《道德经》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第一节 对疾病的认识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三、对疾病诊断方法的认识
•《周礼.天官》中已有“以五气、五声、五色视 其死生”的记载(即從病人五臟所出的氣味,言 語所發的聲音,容貌所呈現的顏色,來判斷病人 的生死)。 •《左传》也有以“五声”诊病的记载。
•《难经》则以望闻问切为序确立了四诊的地 位,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 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甲骨文中关于疾病的命名

主要按人体的部位命名:如疾首(头病),疾目( 眼病),疾耳(耳病),疾自(鼻病,《说文》: “自,鼻也”)、疾齿、疾臀、疾趾 。
有些按疾病的特征命名: 如疟、疥、蛊、龋等。《说文 》:“蛊,腹中虫也”,表示 腹中寄中生虫。龋:表示牙齿 上的窟窿,是由虫蛀所致。这 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龋齿记 载。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二、对疾病病因的探索
1、对四季易发疾病的认识

《周礼》载有:“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 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 时有漱上气疾。”

在这里对于什么季节,易发什么疾病,已 有了相当经验。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2 对气候异常引起流行病的认识

《礼记》载有:“孟春行秋令,则民大 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 对气候异常导致流行疾病有了一定认识 ,并已知道这类流行病是有传染性的。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 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 中发掘出一批金属针 其中包括完好如新的 金针,由此推测早在 商周青铜器时期会有 金属制的针刺用具。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第二节


相关的几种哲学思想
气、精、神 精、气、神分别代表着生命活动的本源及物质 基础、生命活动的动力及能量运动、生命活动 的主宰及外在征象。在生命活动中,精气神密 切相关,缺一不可。其中,精主静而内守,气 与神动而外运,故精与气、精与神之间存在着 阴阳既对立,又互根互用的辨证关系。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3 医和“六气致病说”

《左传》记载:秦国名医医和在为晋候诊病时,用 “六气致病说”来解释疾病的原因。他说:“„天 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 。„过则为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 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阴(阴邪)、阳(阳邪)、风(风邪)、雨(湿邪) ——外邪致病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思考题
单选题
1、“六气致病说”载于( )
A.《周礼》 B.《礼记》 C.《左传》
D.《周易》 E.《诗经》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思考题
单选题
2、“掌养万民之疾病”职责的是( )
A.食医 B. 疾医 C. 疡医
D. 兽医 E. 医师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思考题
单选题
3、阴阳的记载始于( )
晦(晚上)——生活失调;明(白天)——情志失常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1.
“六气致病说”的意义 外邪病因(阴、阳、风、雨)及情志为病(明淫 即思虑太过)概念形成。 某些病理学说基本明确。“阴淫寒疾,阳淫热疾 ”(阴盛则寒、阳盛则热),说明阴阳学说已经 开始应用于医学。
2.
3.
表明鬼神致病说开始动摇。
二、阴阳学说

基本精神:阴阳学说是古代哲学中的自发的辨 证法,主要阐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规 律。
溯源:阴阳学说最早见于《周易》。 主要内容:包括对立、统一两个方面内容;而 阴阳相互统一又包括阴阳相互依存、相互消长 、相互转化等内容。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附: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阐述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2)说明人体致病的病变机制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可可可第二章早期医药知识的积累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春秋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概述?公元前21世纪启打破尧舜的禅让制度开创了子承父位的世袭王朝制度从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第二章
可可可
早期医药知识的积累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夏~春秋)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