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断想——竹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器论
——黔森源俊
竹,全身皆为宝自然之馈赠也,古更有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佳句!
竹器,能工巧匠所造之物,形态不一,用途各异,无标准衡量之,然,除其用途与形态不言,竹器之最在于不损其自然之色,不添杂物违其绿色之意。
竹器编织之术,环宇内,九州皆有之,然,黔川滇桂浙皖赣渝诸地优也,其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据所需而作也,是以不可视钱财而臆断其高低,自以熟知其贵贱,然恐为人所笑尔!
千年传承之竹编技术,古多为农耕乡野之所需,是故,多不讲求其形态美观,唯求实用尔,以此传承至昨日而不衰,多人不知其已然殆矣!然少许有识之士,知大势之所趋,民心之所向,前稍改之,使其地竹编得以更好之发展,所剩之地,恪守古训,遵于传承,不敢改之恐渎先人之遗训,是以续恒守,不循时下之大势,编之用途渐少矣,思弃之,然又逢工业之大兴,千百年所需之器具为新品所代,是故传承之术再无可用之地,生存无依,多迫改之,本为能工巧匠之流,沦为以劳求生存,窘也,千百年传承之技术,濒绝地而不自知,可悲可叹也!
然,华夏之瑰宝,先人之传承,虽经空前之灾难,却未能使之灭,皆因少许巧匠苦守之,救之于绝地,使其度过危难。
时下风气逆转,人人向往自然之美,绿色之意,健康之所,竹器,源于自然,工业之品不可与之同日而语,是故,竹器,弃之多年,重回之。
绿色竹器,人向往之,然有急功近利之徒,以绿色为之名,以钱财为根本,哗众取宠,以次充好,滥竽充数,更甚以假乱真,不知羞耻为何物,实为我辈之不幸,望慎选之!
竹器,分精编粗编之类,艺术实用之别,无论何类何别,都应以发扬传承之术为目的,顺时下之所需,变之,改之,方为正道,可谓,唯活,方能语之,切不可遵循传承,茫然固守,如因此而致己掌握之术绝于世,私惭于先祖,公愧对国家,于国于己皆为不可弥补之损失也!
遵于传承而守之,顺应时下而改之,是故恒守之,恒新之,方为竹器之大道也!
注:竹子全身都是宝:竹叶可清热解毒、竹竿和竹根可做成各种精美的日用品和工艺品,竹笋是营养丰富的食品。